幾百塊贍養費的暮年:農村老人將子女全告上法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文|解亦鴻

編輯|毛翊君

判決之外

今年春節,88歲的穀春成徹底花光了積蓄。她癱在床上,用最後的一萬多塊請了半年護工。6個子女還是不願意贍養她,村支書找她小兒子協商,要把她送去敬老院。結果這老太太找到法院,把孩子們變成了被告。

這個贍養糾紛案在4月傳遍了重慶拾萬鎮協豐村。開庭那天,法院的車開進來,停在菜市場旁邊,“巡回法庭”的紅色幕布掛在車身上。菜市場被清出來,變成200多平米的空曠水泥地,擺上幾台紅棕色的審判長桌,圍得四四方方,中間坐著法官和書記員。

下著小雨,平日在這閑嘮家常的村民還是跑過來看,有人站累了,半個身子倚到桌上。這是村裏第一次公開庭審,穀春成的孩子們都年過花甲,最後在這些熟悉的鄰裏目光下簽了字,同意輪流照管母親,如果有人違約,就要交給母親一個月4000塊的贍養費。



●協豐村的審理現場。講述者供圖

其實,村支書江友壽在半年裏勸過穀春成5次,老人都沒有同意走法律程序。“還要在同一個村子裏生活,她覺得不光彩。”江友壽說,穀春成想著“自己既然還有點錢,請得起護工,就這麽先過著,如果沒幾個月剛好死了,不也都算了。”

這個老太太曾經生活自給自足,手腳伶俐,在小兒子家中有一間自己的小屋,年輕時幫兒子帶孫子,現在孫子也大了,沒有人再需要她的扶持和操勞,平時就自己做做飯,想吃的沒有了,跟孩子們提一嘴,也都能幫她帶來。

直到去年春節中了風,她腰椎落下毛病,沒法獨立行走,變成一個要人照顧的癱瘓病人。小兒子長年在外打工,沒法在身邊分擔,和留在村裏的兄弟姊妹提出,六家人輪流照顧,兒子家養兩個月,女兒家養一個月,輪到他時就花錢在村裏找戶閑人幫忙。

第一輪開始後,老太太先住進大兒子家,正趕上農忙,大兒子說每天要下地打穀子,沒時間照顧,兩天後用三輪車把母親送去了三女兒家。三女兒覺得哥哥想耍賴,找其他幾個姊妹告了狀,“大哥都不養了,那我們也不養了。”她又用麵包車,把母親送回原來的住處。

誰也說不贏誰。大兒子覺得,一開始這個方案就不公平,憑什麽兒子比女兒多養一個月?最後小兒子找來村支書江友壽幫忙調解。協豐村多是孤寡老人,有專門針對他們的網格係統,擔任網格員的村民看見長期獨居的老人有困難,會通知社區來處理。矛盾往往爆發在老人不能自理的家庭中,這些子女也會讓社區介入。按照經驗,江友壽先去勸大哥——在村裏的家庭中,這通常是更有話語權的角色。

但這個大兒子給出了拒絕的理由:當初兩個兒子在分家產時口頭約定,“大兒子贍養老漢,幺兒贍養老太太”,他遵循了約定,七年前給父親養老送終,喪葬費都是他一家出的,覺得論公平,不應該再參與母親的贍養。江友壽又去勸女兒家。但因為覺得大哥變卦,妹妹們也全都反悔,一家人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之前,村裏也有次難辦的情況,也是80多歲的癱瘓老人被輪流贍養,在交接途中被一戶子女鎖在門外。老人的兩個兒子鬧財產糾紛,一家覺得分少了,就拒絕贍養。江友壽是接到村民電話得知的,最後喊來其他社區人員,才敲開了屋門,把老人接進去。

一些駐村的律師都目睹過類似衝突。他們了解到,大多數家庭不願因此走向訴訟,希望止步於調解,畢竟世代生活在這片方寸土地,不想在鄰裏麵前丟了人。有律師每年會遇到五六起贍養糾紛,多數時候不難解決——老人找到村幹部,村幹部把子女一塊叫到大隊裏,讓子女根據老人的需求平均分攤數額。給錢,這個方案總能順利推行下去。

這次,知道穀春成手頭還有一萬塊積蓄,江友壽和社區工作人員商量,也是建議她先請護工同住一段時間。這位59歲的村支書知道,村裏老人都習慣省錢,前兩年村裏統計低保老人的收入,他發現那些平日裏糧油米麵都舍不得買的老人,賬上攢了七八萬。穀春成這積蓄相對算少的,是她十多年來的養老金,加上子女逢年過節塞的紅包,一點點攢下來的。

但後來,穀春成花光了一萬塊,子女的矛盾還是個死結。江友壽第一次提出,“咱們就把幾個孩子告了吧,用法律來震懾他們。”

複雜的幾百塊

穀春成的這個春節冷冷清清,隻有大兒子把她接到家裏吃了頓飯,又送回了護工那裏。節後,老太太就改變了主意,主動跟江友壽說,同意打官司。

幾位律師提到,這些打官司的老人幾乎是在協調方案失靈,有旁人勸說和支持的情況下,才選擇了走法律程序。在山東日照東港區,律師潘文學駐村三年,去年夏天也遇到無法私下化解的矛盾。

老人92歲,有四兒一女,都是農民。51歲的小女兒最先敲開了潘文學的辦公室,她來轉達母親的意願,要起訴她63歲的大兒子。老太太和仍然單身的三兒子住在一起,平時隻能躺在床上,但頭腦清晰,訴求很明確,就是讓大兒子給她五萬塊,隻要錢。

潘文學問了一圈村幹部,想先找人幫忙調解,人們都勸他別找了,“已經二三十年了,村裏管不了。”關於家庭內部更深層的衝突,潘文學也難以清楚,隻常聽老太太抱怨,“哪怕他(大兒子)背著媳婦,偷偷來看看我也行。”他清楚的是,這樣的矛盾上了法庭,從最後的判決結果上來看,隻能解決每個月五百塊錢的事,親情裂縫無法彌合。

最後,古老的人情法則被換成一套冷靜的流程:計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再按照當地的經濟水平、被贍養人的實際需求等標準裁定數額。而從法律角度,潘文學說到,子女對老人的贍養義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管老人的起訴針對幾個孩子,最後都會把所有子女連帶成被告。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從老人的視角來看,他們多數失去了老伴,這一點點錢裏也殘存著他們獨自對抗孤獨的策略。

山東駐村律師潘文學感受到,許多走進他辦公室的老人都揣著心事,常念叨想讓孩子們平時給捎點米、捎點麵,有事沒事地來家裏坐一坐。他們總是唯唯諾諾,怕耽誤這麽多子女的工作,不敢直言自己的寂寞。但子女被叫來調解之後,很少能理解老人的心意,“不就是米和麵,我給你錢,你自己去買不就行了。”

潘文學常看到,有許多單身老漢喜歡在河邊放羊。其中一個七十多歲的老漢說,在老伴過世後,他就在這養了八隻羊,活羊一斤可以賣十七塊,不僅掙點零花夠生活,還能碰到其他牧羊人聊聊天。他有三個兒子,平時大兒媳二兒媳在家裏做了飯就會捎來一份,唯獨老三一家長年對他不聞不問。

他找到村幹部調解,訴求不在多少錢,最重要的原因是用平攤錢的方式,來平衡幾家子女。他擔心,“捎飯的兩個兒媳婦如果見老三一家從不來贍養,覺得不公平,也撒手不管,平時就再也沒有人會來他家裏頭坐坐了。”

但駐村律師們注意到,案件裏的子女們也已進入暮年,也有著自己的多子女家庭。幾百塊背後,是他們各自的生活壓力。去年冬天,82歲老太太申萍成為這類訴訟的原告之一,在吉林榆樹市告了8個孩子。據判決書上顯示,原告和被告平均年齡為58歲,都為結果中的每個月300塊犯難。

因為申萍居住的養老公寓漲了價,兩個常來看望的女兒盤算了下,母親手頭的四萬多塊積蓄,還有三畝地的外包收入,隻夠她繼續在這裏住三年多。想著為她日後生病住院,甚至是喪葬儲備著,她們就提出大家分攤母親公寓住宿費的事。

有三個子女不願意了,他們也都是高齡打工者,沒有退休金,同時養著自己的孩子和孫輩。經手的縣城律師田國柱說,這是一年裏遇到的近十起類似家庭衝突中,唯一一個走向訴訟的,還是40多歲的小女兒提出的建議。而後來,大兒子直接在庭上講:“我還有一大家子要養活,他們也都需要錢,我拿不出來錢給她。”

“女兒是出嫁的,兒子是負責養老的”

在穀春成家的調解過程中,是跟她同住村裏的兩個女兒反對最激烈。回到大兒子提出的問題上——憑什麽兒子比女兒多養一個月?村支書江友壽說到當地有個說法,“女兒是出嫁的,兒子是負責養老的。”她們自然覺得,就該由兩個哥哥贍養。畢竟,穀春成的老伴過世時,家產全部分給了兩個兒子。

辦案法官乾興旺記得,接到法院傳票那天,四女兒獨自跑到他辦公室,想解釋清楚自己為什麽不願意輪流贍養——有次她看望母親時,特意帶了一筐醃雞蛋,但穀春成不舍得,轉手把這些送給了兒子、孫子;有時她給穀春成塞去一百塊錢,母親也不舍得花,把錢包成紅包又給了孫子。

更多的細節,乾興旺已經記不清了,他聽這個50多歲的女兒講了兩小時諸如此類的小事,還沒打住,最後隻好擺手說“我要開庭了”,把她請出了門外。

乾興旺注意到,重男輕女的觀念有時讓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陷入死結,“老人年輕時偏愛兒子,隻幫兒子帶孫子,生活費也都拿給兒子花,步入暮年後生活不能自理,兒子又希望兄弟姐妹能平等地贍養,女兒們卻覺得,根據民俗,養老隻是兒子的事。”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而在部分家庭的子女眼中,他們擺出拒絕贍養父母的態度,與“不孝”無關。

兩年前,安徽宣城一位律師吳昊遇到一起法律援助案件,兒子願意讓80多歲的父親來城裏同住,但給不出錢,老漢堅持要上訴,“到他們家我死得快,我就要他們給錢。”直到開庭,吳昊才聽到老漢子女的控訴,說他年輕時出軌離家,又坐了十多年牢,回到家中時,子女都是十多歲的年紀,他繼續打罵子女,一邊還家暴妻子。

一審判決後,老漢如願拿到了錢,卻在去年得了腦梗,行動不再利索。他原本一個人住在農村四五十平米的廉租房裏,腦梗後住進醫院,不好意思打電話給子女,就打給律師吳昊,說自己要看病,想借點錢。

從裁判文書網的判決書梳理得出,不少案件中,被告子女說起自己小時候沒受到父母的關愛,才在父母年老無助時,不願意履行贍養義務。

另一方麵,律師們注意到,最難調解的案子中,女兒們的身份同時還是另一個家庭的兒媳。法官和村支書在調解時也會強調,“兒媳婦對於贍養老人有輔助義務。”這樣一來,女兒身上實際擔負了兩個家庭的責任。

在吉林榆樹市的申萍家庭,這一點體現明顯。老人勝訴後,在法庭上說出自己養家困難的三個子女也打了錢,可仍然不會來看望她。隻有小女兒去年辭了工作,來申萍住的養老公寓打工,一邊照顧她。但小女兒也不能時常陪伴,因為“還得平衡家裏的婆婆”。

小女兒的丈夫在榆樹縣城養雞場打工,家中多數時候也隻有她能給七十多歲的婆婆做飯,早上熬粥,中午和晚上要各炒幾個小菜。今年春天,自己的母親申萍得了肺氣腫,每天要去醫院花兩個小時打針,她就要每天在家、醫院、養老公寓之間輾轉。申萍還是會偶爾抱怨孤獨,小女兒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文中穀春成、申萍為化名。)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這是汙蔑偉大領袖習主席,習主席宣佈中國已經全麵脫貧了,農民已經富得流油了還要什麼贍養費,脫貧全麵勝利不是脫褲。
明白道理 發表評論於
一到應該給老百姓做出點什麽的時候,它要麽就是一個冷冷的看客,要不就是躲得遠遠的
明白道理 發表評論於
都第二經濟體,也是世界賦稅最重的國家,給老百姓養老還算是個事嗎
太宇 發表評論於
政府出錢,天經地義,政府官員是人民的兒子。
俺是農民 發表評論於
"老人年輕時偏愛兒子,隻幫兒子帶孫子,生活費也都拿給兒子花,步入暮年後生活不能自理,兒子又希望兄弟姐妹能平等地贍養"--這些老人和兒子都自私自利!支持女兒不給這種父母養老。
沒事逛逛88 發表評論於
誰說的養兒防老?氣都給氣死了
灣區範兒 發表評論於
中國農村裏6個子女都養不了一個老母親,真是樸實的農村人。對現在的生育政策是巨大打擊,以往父母想著養兒防老,現在著老太養了6個照樣要打官司,今後誰還養孩子啊?
smeagolrocks 發表評論於
政府很無恥,不給公民養老才製定法律把養老和兒女綁在一起,有些老無賴年輕的時候花天酒地拋妻棄子老了以後回來起訴兒女要求贍養居然都能贏官司,還有可笑的父母老年得子沒有能力撫養居然判成年的女兒去養
commonpeople 發表評論於
社會主義好,政府來養老。養的是趙家人的老。
一將功成萬骨枯 發表評論於
養老是社會福利係統的事,子女養不養老人是道德層麵的,沒有法律義務;老無所依,是政府的錯
topcool988 發表評論於
5毛狗和網絡評論員不需要政府養老,他們隻喜歡養政府。
橘貓的幸福家園 發表評論於
種瓜得瓜。既然重男輕女,財產都分給兒子,自己癱瘓在床,卻又要女兒照顧?這還說得出口?
kankanwo 發表評論於
文明的進步就應該是安樂死成為合法。人應該有選擇自己歸宿的權利。 老年人生不如死的活著時最不人道的。
明白道理 發表評論於
政府養老,就這麽簡單
smart321 發表評論於
這個應該告政府而不是子女,政府有養活中國老人的責任,因為這些老人一生都在為國家納稅
liu12345 發表評論於
養兒防老是不可能了,多子多福是最大謊言。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隻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長劍倚天 說,這就是製度優越性,美國拿什麽比
nzder7 發表評論於
在這老有所依的問題,為什麽社會主義就是不如資本主義呢?
manhan 發表評論於
本應是國家和政府的責任,卻讓老百姓自己負擔。太多普通家庭沒有能力和條件贍養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