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的叢林裏,我們在記錄和研究什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提到西藏,許多人的印象一定都是一望無際的起伏山坡與強烈的紫外線,寒冷的高原構成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冬天。但藏東南不同,來過便知,整個高原的春夏,仿佛都藏在了這裏。在這裏,一個鏡頭就可以框住四季。遙遠的南迦巴瓦峰頂著雪蓋,而沿江燦爛的桃花卻可逶迤十裏。

發源於傑馬央宗冰川的雅魯藏布江,在此圍繞南迦巴瓦峰浩蕩而下。雅魯藏布大峽穀被稱為“地球上最後的秘境”,卻並非世外桃源,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景觀,也極容易受到擾動。冰崩、岩崩,冰川退縮與凍土消融,都有可能威脅著區域生態係統的穩定性,加之通車後增加的人為活動與工程建設帶來的潛在影響,了解這裏的生物多樣性本底,是開展大峽穀生態係統保護基礎。



果果塘大拐彎

因而,自2020年開始,在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以及西藏自治區林草局等多方的支持下,我們和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墨脫縣林業和草原局、西子江自然保育中心一起在這裏開展持續的紅外相機調查和研究。



墨脫地圖

01 野外的第三隻眼,幫我們記錄到了哪些神奇生物?

雅魯藏布大峽穀自米林縣蜿蜒至墨脫縣,全長約500千米。北高南低,高峰與穀底的落差可達6000米。雅魯藏布大峽穀屬於喜馬拉雅山東側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暖的氣溫與巨大的降水量,與巨大的海拔落差一起,孕育了豐富而複雜的植被類型,也為各類動物提供了棲息之所。

雅魯藏布大峽穀位於古北界與東洋界的交界之處,這裏的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近年不斷有脊椎動物新種甚至新屬被發現,如墨脫湍蛙(Amolops medogensis)、白頰獼猴(Macaca leucogenys)和墨脫鼴(Alpiscaptulus medogensis)等。



白頰獼猴

在2020-2021年間,我們選取了7個不同海拔、不同植被類型的調查樣區開展紅外相機調查。累計調查了116個相機位點, 從646米覆蓋到4,360米,共計24,741工作日。這一年累積的視頻數據,包含獸類9,613段, 鳥類1,906段。

我們在雅魯藏布大峽穀區域記錄到了格外豐富的物種。這一次調查記錄到物種136種, 其中可確定物種的獸類37種, 分屬4目14科, 此外還記錄到難以定種的鼠兔、鼠類和蝙蝠; 鳥類99種, 分屬9目28科。

這些物種之中,瀕危、珍稀的野生動物比比皆是。拍攝到的動物中, 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共14種: 獸類10種, 即豺、金貓、雲豹、大靈貓、喜馬拉雅鬣羚、羚牛、赤斑羚、黑麝、林麝和馬麝, 鳥類4種, 即灰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和黃喉雉鶉; 另有國家II級保護動物37種: 獸類13種, 鳥類24種; 被IUCN紅色名錄評估為瀕危(EN)的動物5種, 即豺、小熊貓、黑麝、林麝和馬麝; CITES附錄I物種15種, 附錄II物種17種。其中,豺和雲豹盡管曆史上曾在我國多個省份有分布,但目前豺僅在甘肅、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和雲南有零星記錄,雲豹更是僅記錄於雲南、西藏的部分區域。











從左至右依次為豺、金貓、雲豹、大靈貓、小熊貓



有蹄類物種組合圖

雖然自2014年開始,墨脫就開始有紅外相機調查了,但時至今日,紅外相機還在幫我們“看”到新的動物。這一次,我們又記錄到10個先前未拍攝到的獸類和雉類物種, 即林麝、馬麝、棕熊、亞洲狗獾、黃鼬、灰頭小鼯鼠、黑白飛鼠、灰鼯鼠、白尾梢虹雉和灰腹角雉。在2020-2021年為期一年的調查中,物種累積曲線顯示整個監測區內記錄到的獸類物種趨於飽和,部分監測樣區內記錄的獸類物種尚未飽和,而我們後續持續的監測也在陸續發現更多的物種。

加上已有的研究,這片區域的紅外相機調查共記錄到43科157種, 其中獸類14科45種, 鳥類29科112種。



紅外相機新拍攝到的物種組合圖

02 海拔,物種多樣性的秘鑰?

在這次的調查中,我們記錄到了幾對親緣關係近的物種,包括中華鬣羚和喜馬拉雅鬣羚,赤麂和貢山麂,黑麝、馬麝和林麝,以及黑熊與棕熊。可能有著類似生態習性的這幾對物種,是如何在同一個峽穀之中比鄰而居的呢?

海拔分布的差異,可能在這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華鬣羚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3,268 ± 480 m),而喜馬拉雅鬣羚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1,990 ± 901 m);赤麂和貢山麂也有類似情況,海拔分布的重疊度僅有0.24。雖然在較高海拔分布的三種“麝”的數據還較少,但我們也觀察到了可能的海拔區段分化,更多研究有待進一步積累數據。

類似的海拔分化,也出現在了兩位頂級捕食者中。豺和雲豹利用的海拔區段存在差異,雲豹主要活動在2000米以下的中低海拔,豺則分布較廣,1000-4000米都有分布,二者海拔分布的重疊度僅有0.27。食肉動物總追著獵物跑,墨脫豺與雲豹的海拔分化可能也與其獵物相關,豺與其主要獵物野豬,相較豺與其他有蹄類動物海拔分布重疊度更高。中小型食肉動物如金貓、黃喉貂、豹貓海拔分布範圍較廣, 可能是由於其食性多樣, 捕食的小型脊椎動物分布廣。本次調查甚至在林線以上拍攝到了金貓(波密縣巴卡, 海拔4,274 m), 是海拔最高的金貓記錄點之一。



金貓優雅走過花海

無論是哪個海拔區段,我們都記錄到了食肉動物、有蹄類與豐富的鳥類物種,這也提示著,每個海拔區段可能都有完整的營養結構,每個區段都應持續地開展監測與保護。



部分物種海拔分布圖

海拔落差可能不是唯一的答案,我們在同一個位點先後拍攝到了棕熊與黑熊,“熊大”和“熊二”之間會有什麽故事,還有待探索。同樣,還有什麽樣的因素維持著這些物種的繁衍生息,亟待更多的數據收集與調查來解答。

季節,可能影響食物的資源量,從而會對食肉動物與有蹄類的活動規律產生影響。在我們為期一整年(也包含螞蟥上身的雨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同動物的季節活動規律在旱季(10月至次年3月)和雨季(4-9月)存在差異。值得注意的是,豺在旱季會有活動頻次的增加。以往在不丹的研究顯示, 豺對家畜的捕食強度與放牧的季節變化也有關係,大峽穀內豺的活動規律變化,是否也會引起人獸衝突頻率的波動?這也有待進一步調查。

03 大峽穀的未來

我們在大峽穀內一年調查記錄到的鳥獸,相比於其他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熱帶季雨林區域,生物多樣性高,瀕危物種種類多,這看起來是相當振奮人心的結果。但大峽穀的潛力遠不止於此。

比如,孟加拉虎。在上世紀90年代時,全國約有30隻孟加拉虎種群,在雅魯藏布區域,野外調查記錄到了11隻虎,包含繁殖個體[1-3]。但在2000年的孟加拉虎調查中,再未有確鑿的記錄。直到2017年,有研究者記錄到了幾枚疑似虎的爪印和家畜屍體,而到2019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墨脫的紅外相機調查中才真正拍到了虎的蹤影。我們也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五次拍到同一隻孟加拉虎,這隻斑斕猛虎遊蕩在山脊與森林裏,黑黃相間的鮮豔花紋出現在紅外相機裏,仿佛喚醒了雅魯藏布的夢。



陽光下金光閃閃的孟加拉虎

以往研究顯示,虎對人類活動幹擾敏感,現在大峽穀內人類活動幹擾幾何,能否留下這一隻,甚至未來更多隻孟加拉虎?現有的有蹄類數量能否支撐起一個健康的、可存續的虎種群?不隻是孟加拉虎,如何保護好雅魯藏布區域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當前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雅魯藏布大峽穀奇絕的自然風光與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的寶藏。平衡自然保護與當地居民生計的發展,讓更多人了解雅魯藏布大峽穀的魅力,或許生態旅遊是解決方案之一。隨著交通的越發便利,人類活動和工程建設可能會更加頻繁,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得見大峽穀的風貌。在近年來,學者們呼籲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及支流區域生態與景觀價值典型、集中的區域建立國家公園進行保護。明確保護目標,設計係統的保護規劃並實施嚴格的管理措施,對雅魯藏布大峽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的監測結果,發表在了《生物多樣性》期刊上,通訊作者為李成、呂植(可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下載)。大峽穀的價值遠不能用幾篇文章講述清楚,但希望通過一篇又一篇的觀察累積、監測研究報告,慢慢揭開大峽穀中生物多樣性的無數謎團,讓更多的人了解雅魯藏布大峽穀的自然、動植物與生態價值。

hillmodel 發表評論於
原來是阿三養的:“BMF”
本人不歧視印度人,隻是鄙視這些沒有脊梁跪舔的。
BMF 發表評論於
非法入境阿魯納恰爾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