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王健林,麵臨最關鍵的7個月

70歲王健林,麵臨最關鍵的7個月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五一假期,正是商業地產公司熱火朝天做業績的時候。然而,在萬達內部,一股焦躁不安的情緒卻在不斷蔓延。大家都在擔心,萬達商管的未來究竟會怎樣?

4月21日,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在公司高層會上表態:“集團確實因商管上市拖延,遇到了階段性困難。”三天後,萬達商管IPO招股書又一次失效。

去年還被視為最幸運的行業大佬,能不能邁過這道坎?

年底能否上市成大考

2016年,因股價長期低迷等原因,大連萬達商業(即,萬達商管前身)最終選擇在港股私有化退市,但A股大門苦等多年未果後,王健林又調整了方向,重新瞄準港股市場,吹響上市號角。

為了更好的滿足上市要求,大連萬達商業先後實現了去地產化、輕資產化,並引進了珠海國資,把上市主體重組為“珠海萬達商管”等多個舉措,但變來變去,還是未能踏入那個闊別已久的港交所大門。

萬達商管的上市究竟卡在了哪個環節?其實,早在2021年10月11日,萬達商管就已獲得中國證監會赴港上市“小路條”,完成了港股上市的先期注冊程序。

但令許多人不解的是,萬達商管卻遲遲未能拿到所謂的上市“大路條”(即H股發行批複)。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導師柏文喜分析道:“通常情況,港股上市公司從取得“小路條”到取得“大路條”隻需3-6個月,過去很少出現因批複原因導致企業上市周期超過半年的企業。”

由於遲遲未取得“大路條”,萬達商管的上市時間被一再延期。而最近的第三次招股書失效,導致各類償債危機跟著紛至遝來。

這一次,王健林依舊沒有氣餒,他給萬達內部高管和員工打氣道,“萬達絕不會躺平,也不會破產”。

不願躺平的王健林,開始很積極努力的籌錢還債了。為此,他重新啟動了發債、減持等融資方式。

4月19日,萬達電影公告了一筆減持計劃,以當日收盤價計,減持市值約9.53億元,按公司最新市值計算,套現金額超過9億元。

而在之前,萬達係已經開始頻頻融資。年初,王健林將萬達酒店65.04%股份質押給淡馬錫作為貸款擔保;1-2月,萬達商管相繼發行了兩筆合計7億美元的境外債,息票率為11%,並向上交所提交注冊一筆60億規模的公司債;到了3月份,萬達商管又宣布,擬發行20億元的銀行間債券。

這一係列動作,展現了王健林想要再次力挽狂瀾的決心,但與此同時,也讓外界對整個萬達帝國的資金情況畫上了一個大問號。

首當其衝的是證監會的問詢。針對萬達今年擬發行的一筆60億元公司債,證監會提出要求,對其短期償債能力和現金流大額為負的原因作出說明。

截至目前,萬達商管方麵暫未回複這份問詢函,而這筆60億元的公司債也暫被中止發行。但市場對於萬達商管的上市質疑聲,隨之被放大。

萬達商管上市究竟能否成功,這不僅僅關乎著萬達係的經營問題,同樣也關乎著王健林當年簽下的那份對賭協議是否會造成兌付壓力。

2021年,碧桂園、螞蟻金服、騰訊、PAG太盟投資集團等機構,一起掏出了380億元,換取萬達商管21%股權。當時萬達商管的估值已高達1800億元。

然而,從引入戰略投資人啟動港股上市至今,機構投資者們已等待了近3年。而2023年底,將是Pre-IPO投資者所能等待的最後期限。

根據對賭協議要求,王健林最晚必須趕在2023年底讓萬達商管上市。一旦上市失敗,他需要掏出300多億元回購公司股份作為賠償。

留給王健林的時間隻有7個月左右。目前來看,萬達商管仍需要再次遞交招股書。根據香港上市規則,招股書再次遞交六個月到期後,三個月內重新遞交的,屬於原申請的延續,不會影響上市進程的推進。

而對賭協議並不是王健林麵臨的唯一壓力。除了機構投資者外,王健林還對個別銀團也同樣承諾了上市期限。但這一時間並不完全依照2023年底的對賭截止日,反而要更早一個月。



▲(圖源/視覺中國)

此前,據媒體報道稱,倘若珠海萬達商管未能在5月底前上市,萬達集團共計13億的三筆離岸貸款將被要求提前還貸。

目前,上述條款已被三分之一參貸行同意豁免,並將約定的上市日期調整為2023年11月30日,而這一消息也得到了萬達方麵的確認。

嚴厲的績效考核

趕在上市之前,即將70歲的王健林仍須維持著這艘巨輪的正常運轉。

在最近一次內部高管會上,王健林表示,公司要全線轉變戰略策略,萬達投資不再拿地,商管也要停一停。他甚至做好了再次出售資產的最壞打算。

王健林的信心,來自於遍布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租費收繳率100%、招商率近100%,是萬達獨步於商業市場的“必殺技”。

這些實打實的商業資產,給了王健林挺過難關的信心。但這些資產的回報,真有那麽實在嗎?

今年3月,一位自稱在萬達工作兩年多的員工,在網絡上發布了一篇名為《說說2023年的萬達商業》的文章,並指出萬達商管旗下商戶業績、出租率、客流等數據都存在造假。

這份帖子在萬達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位接近萬達的內部人員對「市界」表示,“帖子剛出來的時候就引起了內部很大的討論。”

眾所周知,部隊出身的王健林,用軍事化管理打造了一個職業化和執行力超強的鐵血萬達,單單在開會一項上就規定了六大原則。王健林曾說:“萬達執行力不敢說在世界,至少在中國是第一。”

許多年來,王健林通過建立一套精細、嚴格的執行能力,讓萬達像一台高效運轉的機器一樣,運轉自如。

擁有上萬員工的萬達商管,則成為萬達帝國最龐大的機構,讓萬達廣場的收繳率多年保持著超高水平,即使在疫情影響下也未降低。

在從事商業地產十餘年的Mark看來,這樣的成績是不可想象的,“近幾年我還沒有見到哪個商場是100%開業的,基本上90%以上的開業率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招商比以前要難很多。”

然而,在萬達,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在嚴厲的績效考核要求下實現了。

「市界」了解到,自2020年起,萬達商管啟動了全國範圍的招商比武大賽,考評的核心增長指標是招商數量及租金水平。這期間,全國各大區、城市公司會對招商經理進行排名,實行末位勸退。

據萬達前員工陳亮透露,為了完成績效目標,一些員工開始在招商係統上動心思。



▲(圖源/視覺中國)

“招商人員的很多空鋪都是用多經點位填的,報上的出租數據很好看,但一查實時,空鋪就可能對不上。”陳亮說道。

所謂多經點位,是指從商場的公共區域劃分出來、用於增加租金的經營點位,通常包括場地展位和廣告位兩大經營模塊。

“這是一種係統內部的操作手法,把多經點位的商戶放到原本要租的空鋪裏,可以明顯提升出租率,但是實際上總的收入還是不變的,隻不過是換了一種操作方式。”一家天津的商業招商從業人士對「市界」解釋道。

除了要保證出租水平的數據穩定外,對商戶100%收繳率的考核,更是令許多員工頭大。

一位萬達東部區域的員工對「市界」透露,“為了完成本月指標,員工們會向商戶推薦萬達的金融貸,但如果商戶實在沒錢還了,員工們就得自己往裏墊錢”。

在北方區域,Mark發現萬達經理有時會為商戶墊付租金,“ 萬達考核很嚴,經理不得已去開很多信用卡,用自己的信用卡去幫商戶墊租金,再慢慢的跟商戶把錢要回來。”

對收繳率和出租率的嚴格考核,盡管讓萬達實現了異於同行的優異數據,但過於追求績效的結果導向,讓壓力無處不在。

「市界」了解到,萬達商管的組織架構共分為四層,分別是總部-大區-城市公司-單店。在總部之下,萬達共設了4大區域,分別是東西南北區。

然而,盡管各個大區的業績基數不同,但對於每一區的業績,則會提出相近的業績增幅。這就導致了,業績完成最高的區域,反倒成了績效壓力的重災區。

據萬達前員工王辰透露,四大區中,績效壓力最高的是東區的上海公司,“上海的13家萬達店,總共有30億的收入指標,比成都28家店的收入指標還要高” 。

“上海的業績基數大,總部也認為上海有購買力,所以可以在上麵增加一定比例,導致業績壓力最大。”王辰說道。

目前,對於外界提出的經營數據質疑,萬達並無明確的官方回複。萬達商管數據顯示,2022年,萬達商鋪出租率達98.7%;租金收繳率100%;開業55個萬達廣場,完成年計劃的100%。

彪悍管理的兩麵性

在以衝刺IPO為階段性大目標的王健林看來,萬達商管更緊要的任務是讓萬達廣場在輕資產運營模式下一路開掛。

據萬達官方業績快報,2022年萬達商管新開業55座萬達廣場,成為去年唯一一個開業量在20個以上的企業。

根據第三次遞交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萬達196個儲備項目中,有175個來自獨立第三方業主,占比89.3%。

全麵轉型輕資產的萬達,已經是業內巨無霸的企業。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在管建築麵積計算,萬達商管全球排名第一,在管建築麵積超過了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總和。

輕資產模式的優勢,王健林早在2015年就已經想明白了。和商業地產的重資產模式不同,輕資產模式下的萬達廣場,可以低成本快速擴張。

萬達隻需要輸出輕資產管理運營方案,就能賺取租金收入和商戶運營收入,現金流要比做開發穩定得多。

而在商業項目運營上,萬達積累了一套高標準化、高執行力的解決方案。成立以來,萬達300多家商業體開業,無一延期。

這讓萬達在三四線的下沉市場,有了很高的議價能力和美譽度。在商業市場環境尚未成熟的早期,靠這套高執行力、高標準化的管理模式,萬達得以較低成本迅速搶占市場。

實力越強,名氣越大,談判的籌碼越多,這也是萬達廣場規模化的關鍵所在。

招股書顯示,萬達商管的400多座萬達廣場,六成(267座)都位於三四線。近百家萬達廣場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工、開業,許多品牌供應商都是長期跟著萬達走。

然而,風險和挑戰並存。消費能力不足和人口發展趨勢的下行,決定了三四線市場的商業競爭也將更加殘酷。萬達招股書曾提到,三線以下城市人口消費能力可能不足,很多城市商業廣場可能早就供過於求。



▲(圖源/視覺中國)

而到了需要精耕細作的存量市場裏,擴散效應小、運營效率差的商場,卻對萬達資產經營能力和競爭優勢形成了阻礙。

“現在整體的商業項目越來越多,品牌商換店的速度也很快。不像之前,品牌求著商場要進,現在反過來是商場求著品牌進。”Mark對「市界」說道。

為了達成招商任務,萬達和很多品牌商打包談合作,這種打法適合商業起步初期的三四線的時候,因為它確實很快,也適合複製,但在商業競爭更充分的一二線城市,卻令很多品牌商頭疼。

“萬達提出的一個要求是,如果品牌商想在經營好的萬達廣場開,也要支持另外幾個不太好的廣場,也要去那幾家開店,這麽一算品牌商大概率是要賠錢的,那麽在商言商,品牌商也寧願直接不開了。”Mark說道。

而為了保持較高的招商率,萬達廣場的部分商場中,店鋪的品牌層級要差一截。

如今,區別於以往單純的租賃關係,商場與商戶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愈發凸顯。一家商業公司的發展,除了自身的市場地位和運營能力,也離不開眾多的消費者、合作商家、員工,一個龐大的“商業生態係統”才能生生不息。

“其實商場和商戶是一種合作共贏的模式,商戶經營得好,才會更願意給商場交租金,商場才能活下來。所以商場管理者還要站在更高的層麵去看,做更多幫扶商戶的動作。”Mark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亮、王辰、Mark為化名)

Huilianghu5 發表評論於
對沒有活力的中小私企,依然不管死活。對名聲大的私企,盯得更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