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動物全世界僅存兩隻公的 2000年中國人還在吃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均認為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區分布的大型鱉類均是黿,“黿”字最早出現於《詩經》,與龜字並列但屬於兩類不同的動物。

我國古代著名的博物誌《爾雅翼》中有記載“黿之大者,闊或至一二丈”,民國《吳縣誌》中有“黿如鱉而大,有重至四五十斤者,頭上有磊塊,故俗稱癩頭黿,今放生池皆有之”,《太湖備考》中對“大黿”也記載了“古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這些文章中記載的“黿”實際上極有可能包含了斑鱉。

限於當時研究條件的簡陋和樣本量的稀少,加之斑鱉幼體和中華鱉相似,成體又和黿相似,斑鱉一直被誤認為是黿,或是中華鱉。直到1993年,我國生物學家、原蘇州鐵道學院教授趙肯堂經過多方研究查證,才正式確認了斑鱉在我國是一種新的物種。

遺憾的是,就在學界反複考證和確認斑鱉存在的過程中,人們並沒有放慢破壞斑鱉生存環境和捕食斑鱉的腳步。

據公開消息,上世紀50年代前,太湖流域不少人都曾捕捉到斑鱉,其中一些個體被送至公園或是寺廟中“放生”。上世紀90年代的長三角地區的集市中,也可以買到活體斑鱉,可惜大部分最終被送進了廚房。

蘇州動物園副園長陳大慶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蘇州動物園建設在蘇州昌善局的原址上,昌善局是放生養牲的場所。蘇州當地的資料顯示,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昌善局中的池塘中就有十幾隻癩頭黿,每當清明時節人們來到昌善局祭奠親人的時候,都會向池塘中投擲食物,甚至出現大鱉爭相競食的場景。

隨著斑鱉相繼在長江下遊、太湖流域消失,紅河流域和馬江流域種群迅速縮小,目前已知的斑鱉自然棲息地僅剩越南北部的兩個湖泊,同莫湖和宣漢湖。而人工環境下存活的斑鱉,僅剩下如今蘇州動物園中的一隻。

由於此前沒有正確認識斑鱉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對這一物種的研究,也錯過了保護和拯救它的最好的時機。分類鑒定的長期混亂,斑鱉不僅錯過了在動物園得到精心保育和擴群的機會,更錯過了198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長沙的斑鱉,嫁去蘇州

“再難,也要試試再說。”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呂順清參與了先後5次的斑鱉人工授精工作,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2006年中國動物園協會給各會員單位發了動員,將斑鱉的特征整理後發布了下去,希望各動物園通過比對看看各地到底動物園內到底有多少斑鱉。

當年9月19日,由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動物園協會主辦的斑鱉保護合作交流研討會在蘇州召開。當時會議中判斷,在國內存活的斑鱉個體有4隻。其中,蘇州動物園1隻、西園寺2隻(其中“方方”於2007年8月死亡,另一隻“圓圓”多年未曾露麵,無法證明其存在)、上海動物園1隻。

“最初的計劃是,把上海動物園的那隻運到蘇州來進行配對,看看能否繁殖成功。”呂順清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但就在開完會不久的12月,上海動物園中的斑鱉突然死亡,剛剛啟動的斑鱉聯合繁育工作一下進入了僵局。

“我們後來通過檢查標本發現,上海動物園中那隻原本以為是雌性的斑鱉,也是雄性。”呂順清說。

於是在2007年初,專家學者們又在蘇州開了一次研討會,就在那次會議上,長沙動物園展示了一些園內飼養的大黿照片,代表們判定那隻大黿就是斑鱉。會議結束後,呂順清和國際龜鱉生存聯盟專家、澳大利亞西部大學龜鱉動物繁殖生物學家傑拉德·庫克林直接從蘇州飛抵了長沙。

在長沙,呂順清和傑拉德·庫克林為雌性斑鱉做了一次體檢,認為該雌性斑鱉年齡超過80歲,體重超過35公斤,狀態良好,卵巢發育正常。隨後,蘇州動物園、長沙動物園、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國際龜鱉生存聯盟(TSA)四方簽署合作協議。長沙、蘇州成立專門科研小組研究斑鱉繁育。2008年5月,那隻雌性斑鱉從長沙“嫁到”了蘇州。



“嫁到”蘇州的雌性斑鱉 圖/受訪者提供

雌性斑鱉是在3位飼養員和一位獸醫的護送下,“乘坐”汽車抵達的蘇州,當時專家學者判斷,如果用飛機運送,斑鱉隻能“坐”貨艙,但飛機升降過程中貨艙氣溫變化太大,這種短時間內氣溫大起大落對屬於冷血動物的斑鱉身體十分不利;火車運送也隻能“坐”貨艙,管理人員不能隨時照顧,因而選擇汽車運輸。

令呂順清高興的是,雌性斑鱉第一天抵達蘇州,便與蘇州動物園內的雄性斑鱉發生了互動。“隔著柵欄,它們經過短暫的試探後,就很快接受了對方。”

就在合籠後的第四天,兩隻斑鱉交配了,不到一個月後,雌性斑鱉便產下了幾十枚卵,一切都向著人們期待的樣子發展著。

第五次人工授精後,“她”沒能醒來

呂順清萬萬沒想到,交配產卵都很順利,兩隻斑鱉在6年間,下了好幾窩,共誕下上百枚卵,卻沒有一顆受精卵。

專家團隊開始以為是飲食、溫度、環境,甚至是水的酸堿度出了問題,反複調整後,但依然不受精。



未受精的斑鱉卵 圖/受訪者供圖

“雌性個體我們是體檢過的,問題大概率出在那隻雄性個體身上,它不太行。”呂順清推斷。

而隨後進一步的檢查,證明了呂順清的觀點,那隻生活在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不隻是“不太行”,而是“太不行”。

“生殖器陰莖部分應該是曾經打鬥的時候被其他雄性斑鱉咬掉了,所以它沒法完成順利的交配行為,雌性也就不可能受精。”呂順清說。

於是,經過了6年的自然繁殖未果後,專家學者們將拯救斑鱉的希望寄托在人工授精上。提取雄性精液檢測後發現,那隻雄性個體,不僅陰莖受損,精液量本身也很低,並且精子活性低於20%,也就意味著,即便是人工授精,最終成功繁殖出下一代的幾率依然很低。

但呂順清決定試一試。“試了,或許還有機會,不試就一定沒有機會。”

2015年開始,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針對這兩隻斑鱉開始了斑鱉人工繁育項目,總共進行5次人工授精,每次人工授精前,都會為兩隻斑鱉進行理化指標和超聲波健康檢查,確保健康狀態良好。

為保證人工授精工作順利進行,專家團隊甚至用相同的工作程序提前“彩排”,對3隻雄性和2隻雌性大型亞洲鱉進行了采精和人工授精。

遺憾的是,此前4次人工授精後,雌性斑鱉均產下了卵,但依然是未受精卵。2019年4月12日,第五次接受人工授精後雌性斑鱉陷入昏迷。經過近24小時的搶救,雌性斑鱉也沒有蘇醒,於次日下午1點20分不幸死亡。

“第五次的操作和前四次沒有任何不一樣,直接將雄性斑鱉的精液注入雌性斑鱉的輸卵管中,麻醉的劑量甚至都是一樣的,但是仍然出現了令人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呂順清說。

在雌性斑鱉死亡後,專家們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解剖,但也沒有能判定其死亡原因,從身體狀態來看,體內並不存在任何疾病。

在陳大慶看來,雌性斑鱉的死亡,對極度瀕危的斑鱉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在雌性斑鱉死亡後,它的卵巢、血液、內髒等重要組織均被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至今被保存在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資源庫中。

“喪偶”後的雄性斑鱉,如今仍然存活於蘇州動物園。陳大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雄性斑鱉,年齡應該在110歲以上,它於去年11月左右進入冬眠,今年還尚未開食,按照常規,要到5月中旬左右才會結束冬眠開始進食。每天的食物為牛肉、雞肉、小龍蝦等食物,為照顧斑鱉,動物園成立了專門的斑鱉飼養小組,全天監控其生存狀態。



蘇州動物園中的雄性斑鱉 圖/受訪者提供

“由於不清楚野外是否還有雌性個體,我們隻能盡可能地延長雄性個體的壽命。”陳大慶說。

雲南還有可能存在麽?

2018年4月,國際龜鱉保育組織TSA發布消息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助理教授Caren Goldberg通過檢測環境DNA(eDNA)認為,越南河內西部的宣漢湖(Xuan Khanh Lake)也生活著一隻斑鱉,但性別不明。

2020年,越南當地的動物保護工作者曾在同莫湖捕捉到一隻斑鱉,並進行過體檢和取樣,其頭部鮮明的黃色斑紋表示其年齡並不大,這是自蘇州動物園雌性斑鱉去世後,世界可能存在的最後一隻雌性活體。

呂順清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幾天前確認死亡的就是那隻曾被確認的雌性個體。由於龜鱉等大型爬行類動物的人工克隆技術仍不夠成熟,斑鱉的卵細胞有乒乓球大小,加上外麵有厚厚的殼,取卵非常困難,所以理想中的克隆技術,也無法在斑鱉身上取得突破。

在呂順清看來,除了中國和越南,其他地方存在斑鱉的可能性很小,並不存在斑鱉。在中國隻存在於太湖流域和紅河流域。

“太湖流域可以認定已經沒有野生斑鱉種群存在了,它體型很大,而且太湖流域目前的發展也很迅速,如果有其存在,必然有被發現的紀錄。但是已經很多年沒有相關的記錄了。”呂順清說。

而在紅河流域,呂順清認為,由於雲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口居住情況,在紅河流域的上遊,理論上是有可能存在野生斑鱉的。



紅河上遊主幹元江,可能的斑鱉棲息地 圖/受訪者提供

雖然在2000年以後,雲南紅河流域附近,依舊有漁民說見過、吃過斑鱉,但他們的描述並不能完全確認當地依舊有斑鱉的存在。

為了驗證紅河上遊是否有斑鱉的存在,呂順清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饒定齊教授組成了一個小組,從2011年至今,一直在調查雲南紅河流域是否還存在斑鱉的活體,馬堵山水庫,是他們重點考察的地區。

該水庫形成於2007年,被截流的50公裏河道被視為野生斑鱉最後的據點。蓄水後不久,當地漁民就開始報告看到一隻不同尋常的大鱉。幾年前雲南馬堵山水庫附近的漁民曾說見到很大的鱉,也有老百姓說電魚的時候,有一隻鱉從水中翻起來。但他們對鱉的描述並不準確,不能確定是否是斑鱉。

一年分為幹濕兩季,小組會前往紅河流域開展調查工作,尋找的方式主要是向當地人詢問是否見到斑鱉,收集相關信息。每天上午10點以後到下午4點前,鱉出現的概率要高一些。

在呂順清看來,這樣的工作雖然往往徒勞無功,但是萬一能再找到哪怕一隻斑鱉,那麽這個種群保留的機會都將大大增加。“如果它絕滅了,它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就沒有了,而它的遺傳信息,說不定在未來對人類有巨大的幫助。”

越南的雌性斑鱉死亡幾天了,呂順清仍然在巨大的遺憾中:假如當時蘇州那隻雌性沒有突然死亡,又假如拯救計劃能再早幾年開展,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

BeckyLin 發表評論於
是被中國人吃光的。
隻看不回貼1208 發表評論於
野蠻民族,沒有辦法。
manhan 發表評論於
被吃到絕種。這是什麽樣的劣根性
挺沒勁 發表評論於
磚家拿這個來試錯,一錯就沒有機會了。
man008 發表評論於
表慌,還有一隻在中南海。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壩必勝鱉。
懶得編筆名 發表評論於
難為 發表評論於 2023-04-29 07:52:51
這樣的野蠻民性,若不是人工培育成功,熊貓????也會很快絕跡。
--
你跟韓國人說去。
ljcn 發表評論於
長得醜,滅絕了也就滅絕了。熊貓自帶顏值,所以有人保護。
cwang28 發表評論於
和非洲國家有著同樣的嗜好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環境保護極其重要,或許現在仍有野生的。加強宣傳,讓公眾知道什麽物種是國家保護的物種。
難為 發表評論於
這樣的野蠻民性,若不是人工培育成功,熊貓????也會很快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