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背鍋俠”馬謖?換魏延也守不住街亭

史上最大“背鍋俠”馬謖?換魏延也守不住街亭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季漢經曆夷陵之戰後,並未徹底一蹶不振。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先平定了南中叛亂,與孫吳和好。

在季漢的掌舵人由劉備變為諸葛亮後,戰略趨勢再度轉為北伐中原。

然而,諸葛亮一出祁山即遭遇了大敗。

01

街亭的重要性

諸葛亮在一出祁山的時候,鑒於關羽失敗,《隆中對》的操作已經不具備現實性,所以將兵鋒對準了隴西一帶。

初次與魏軍接觸,諸葛亮的北伐異常順利。

從漢中進攻關中,諸葛亮可以選擇的道路主要包括五條: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他先派名將趙雲從褒斜道進攻,作為偏師,吸引曹魏關中主力。他自己則率領主力兵出祁山道。

自漢中之戰後,隴西已經多年沒有經曆過戰火,諸葛亮剛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傳檄而定。

因為三郡的歸附,蜀漢的軍隊、補給可以源源不斷從嘉陵江奔赴諸葛亮所在的西縣。



漢中和隴西地勢圖,源自網絡



一出祁山形勢圖,源自網絡

但若想拿下整個隴西,必須防止曹魏在雍涼的軍隊馳援。

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陳,而自於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隴西太守遊楚跟諸葛亮喊話:“你們如果能夠隔斷隴山道路,讓隴東的兵馬過不來,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隴西境內的官吏、百姓不需要攻打就會臣服,如果做不到,你們純粹是瞎耽誤工夫。”

在隴東與隴西之間(也可以稱為關中與涼州),隴山是一個天然屏障,從隴東到隴西隻有兩條道路:

一條是陳倉渭水道,這裏諸葛亮正與郭淮對峙;



郭淮,94《三國演義》劇照

一條便是隴山道,街亭是這個道路上的必經之處,換而言之,隻要守住街亭,獨力支撐的隴西郡被蜀漢攻克,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對於蜀漢而言,“耗時間”是主要目的,但對於曹魏而言,就是“趕時間”了。

曹魏雍涼方麵的軍事統帥曹真被趙雲牽製,郭淮和諸葛亮在渭水道對峙,搶占街亭的任務被交給了宿將張郃。



張郃,94《三國演義》劇照

同時,魏明帝曹睿也親自趕赴長安,表達了對這場軍事行動的高度重視。

02

馬謖守住街亭的可能性

許是蜀漢諸將均在南方,以南方那種水網密布的地理形態推斷魏軍的行軍速度。

這就導致了偏差,在雍涼地區,曹魏的騎兵可以充分發揮機動優勢。

果不其然,在馬謖所部達到街亭後,張郃就接踵而至。



馬謖,94《三國演義》劇照

街亭的地形為扇形,兩個山口就好比扇柄,中間完全是開闊地帶。

以步軍為主的漢軍,仍舊以“當道結陣”的方式對付張郃的騎兵,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加上時間緊迫,馬謖並未能及時構築工事。

是以,馬謖選擇上山屯守。

選擇以地勢來抵消騎兵的優勢,並非不可取。



街亭之戰形勢圖,源自網絡

而且,馬謖既然上山,那麽當道已經沒有漢軍駐守。

張郃此時沒有選擇繞過馬謖,從當道穿越而過,直接馳援隴西。

很明顯,張郃擔心馬謖抄他的後路,所以張郃選擇了圍山攻打。

其實,馬謖如果在當道和山上都設置力量的話,張郃就做不到重點突破了。



一出祁山形勢圖,源自網絡

可是,馬謖卻沒有更多的富餘力量。

戰後,諸葛亮反思:“大軍在祁山、箕穀,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也就是說,諸葛亮、趙雲兩部,對魏軍占據著人數的絕對優勢。

那麽就意味著,曹魏雍涼部隊的主力被張郃帶到了街亭。

“(魏明帝)乃勒兵馬步騎五萬,遣右將軍張郃督之,西拒亮”(《資治通鑒》)。

考慮到張郃急行軍的速度,輜重必然舍棄,五萬人馬也不可能全部趕到街亭,保守估計應該在兩萬人。

而馬謖的職務為參軍,他的副將王平統帥的部隊,在戰後的監製比較完整,在千人左右。



王平,94《三國演義》劇照

按照蜀漢建製,以及馬謖在街亭臨時統帥的身份,可知馬謖、王平、張休、李盛、黃襲五人平級,各自統帥千人部隊。

馬謖除了本部人馬外,對其他四部也有指揮權利。

這樣來看,蜀漢在街亭的軍隊應當在五千到六千,最樂觀的估計也是八千左右。

在兵力、工事、地形都不友善的前提下,馬謖能將張郃拖住幾日,這表現已經算及格。

03

守住街亭也沒用

但馬謖敗得有點太幹脆,張郃圍山後,派兵斷絕水源,山上的漢軍就抓瞎了。

雖然馬謖提前派黃襲、李盛保護水源。



晁蓋&方臘組合,94版《三國演義》劇照(看懂我說什麽的朋友,舉個爪子)

可張郃派重兵襲擊黃襲和李盛,奪取了水源。然後張郃圍而不戰,七天後發動進攻,漢軍大敗。

“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

如果說守街亭馬謖表現尚可,但失利後的倉促表現,就要被詬病了,連成建製的突圍都做不到。

反倒是他的副將王平沉著應對,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但王平能夠成功的條件在於,“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裏,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也就是說,此刻諸葛亮已經到達了街亭戰場附近,他判斷對了魏軍的主力所在,然後準備尋求與魏軍決戰的機會。



晁蓋&方臘組合,94版《三國演義》劇照(看懂我說什麽的朋友,舉個爪子)

然而由於馬謖的失敗,他隻能在後麵待著,等街亭殘軍撤退完畢後,才慢慢退走。

正是諸葛亮主力移動,導致郭淮麵對的壓力陡然減輕,所以郭淮擊敗了與他對戰的蜀漢高翔所部。

如果郭淮繼續進擊,便能截斷祁山的交通,在三郡新近歸附,後方不穩的情況下,蜀漢主力很可能成為甕中之鱉。

所以,諸葛亮在下定決心,以主力大軍向隴山道街亭運動,與魏軍決戰的時機已經錯過了。



空城計,94版《三國演義》劇照

目睹馬謖兵敗後,保全主力撤退,是一種最優的選擇。

換言之,諸葛亮主力在後,馬謖都未能守住街亭,換做魏延或者其他名將,也是一樣。

當然,以魏延那種宿將對戰張郃,場麵不會有馬謖這麽難看,幾千人的損失應該能避免。

04

馬謖為何必須死

第一次出祁山失敗後,諸葛亮開始了追究責任。

趙雲、高翔包括他自己都受到了處罰,但被誅殺的隻有馬謖。



斬馬謖,94版《三國演義》劇照

諸葛亮耿耿於懷在於,馬謖違背自己節度,但更重要的一麵則是,馬謖曾經“逃亡”。

在諸葛亮尚在漢中前線的時候,街亭兵敗的馬謖竟然逃回了成都,而被丞相長史向朗包庇。

諸葛亮事後不僅誅殺了馬謖,連帶向朗也被閑置。

本身,諸葛亮對馬謖情同父子,是屬於“自己人”,如何處置馬謖,關乎諸葛亮法度嚴明的形象。



斬馬謖,94版《三國演義》劇照

可是,同屬荊襄派係的向朗不知輕重,藏匿不報,這如何讓李嚴的東州派係以及益州本土人士服氣?

所以,不處罰馬謖,“荊襄派係”的高翔怎麽辦?劉備元從的趙雲怎麽辦?

因此,處死馬謖,是“法度嚴明”的問題,也是“權力尊嚴”的問題。

馬謖不死,這支隊伍,還怎麽帶?

這也顯示出,諸葛亮第一次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稚嫩,等到日後反複與魏軍交戰,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就被磨煉出來了,打得一次比一次好。

隻是,馬謖本就被劉備定性為“難堪大用”,諸葛亮押寶馬謖失敗後,他再也沒冒過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