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地塞米鬆漲價282倍 醫生感歎:快搶救不起病人了

地塞米鬆漲價282倍 醫生感歎:快搶救不起病人了

文章來源: 丁香園 於 2023-04-12 08:18:1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地塞米鬆都要用不起了!”

最近,丁香園論壇上的一則帖子引起了不少醫療同行的關注與討論。

在這則帖子下,不少醫務人員紛紛表達了同感,並分享了多種漲價的藥品,涉及心內、急診、重症等多個科室,涵蓋多種臨床常見、常用的藥物和急救、搶救藥品。

丁香園論壇截圖

藥品漲價情況,到底怎麽樣了?

常用藥、急救藥……有品類猛漲1900倍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雷冬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不是集中采購的短缺藥品,比如地塞米鬆(注射液)原價為0.35元/支,2022年掛網價提高至98.76元/支,漲價近282倍。

”

根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我們整理了評論區裏被頻繁提及的幾種藥品,及截至2020年的平均中標價格信息。

部分藥品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變化趨勢

如西地蘭(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在2008~2020年間最低價為2.60元(2009年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而到了2019年卻一度漲至83.81元,到2020年維持在82元。

還有現價格較高的氯解磷定注射液,2020年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為198元,而在2015年之前,它的價格都維持在5元以下。

不僅如此,臨床常用藥物如鹽酸金黴素軟膏,也在2018年經曆了從1元出頭到43元的暴漲。此外,還有硝酸甘油片、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氫溴酸山莨菪堿注射液等臨床常見藥、急搶救藥均有明顯漲價。

從多個藥品的漲價曲線中不難看出,在2017~2018年前後,大批藥品都經曆了較大幅度的價格變化。

徐國等發表於《中國藥店》的文章[1]記錄,2017年,化學藥方麵的漲價大多受到上遊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導致生產商紛紛提高出廠價格。

如硫氰酸紅黴素的價格從前期的270~280元/kg提高到310~315元/kg後,下遊紅黴素廠家不得不上調價格,阿奇黴素報價690元/kg、克拉黴素報價1150元/kg、羅紅黴素報價550元/kg。

此外,有行業研究人士表示[1],除了原材料的漲價因素外,本輪藥價上調也因為2015年放開最高零售價限製後,許多企業從觀望變成行動,在2016年開始相繼提價;同時,國家政策層麵,如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飛行檢查等一係列政策也使得企業的生產和流通成本上升。

許日祥等於2018年刊載於《中國藥事》的調查論文[2]顯示,基本藥物漲價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生產成本上漲、生產廠家供應價格上漲、無法滿足兩票製、原輔料價格上漲等因素。

圖源:參考資料2

臨床醫生:有的藥不該漲、有的藥不算貴

“最離譜的還是西地蘭了,現在85元一支,原來最早可能就20塊左右。還有硝酸甘油,按照原價和現價比,也是翻了好幾番。”河南某二甲醫院心內科醫生鄭辰(化名)說,“漲價較多集中在搶救藥品

,我們心內也屬於是用藥大科了。”

“漲價的這幾年,像西地蘭就換過好幾個廠家。”鄭辰記得,最早感受到藥品漲價是從嚴查環保開始,“當時一些原料廠家關停,價格有一定上漲,再到後來開始集采,2018年後藥品價格就比較穩定了,像西地蘭的價格應該穩定了至少有一年。

”

“之所以提西地蘭,是因為它價格偏高,醫生如果沒有掌握好藥品的特性和用藥劑量,很容易出現浪費,給患者也帶來不必要的負擔。”鄭辰這樣說。

山西省某三甲醫院副主任藥師陳軍(化名)同樣表示,所在醫院藥房,一些搶救藥物的漲價幅度比較顯著:“比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碘解磷定等,漲得厲害。”

不過,對於丁香園論壇帖子中提到的地塞米鬆漲價,陳軍則表示情況有所不同:“我們的地塞米鬆倒是不貴,醫院用的集采品類,0.64元一支。”

多名醫生表示,同一品類的藥品,在不同醫院的價格可能受到生產廠家、劑量、集采的影響。

“雖然有一些藥物價格是漲了,但還有其他便宜的可以選擇。”

河南某縣級三甲醫院急診藥房藥師胡明宇(化名)說,“如多巴胺,貴的有50多元一支,便宜的也有2、3元可以選擇;阿米卡星有的地方賣18塊了,我們還是幾毛錢一支;地塞米鬆有9毛錢15mg的,也有38塊5mg的,也有98塊2mg的。”

廣東某三甲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吳彤(化名)也提到,所在醫院的地塞米鬆價格並沒有明顯變化,“但是西地蘭漲到90了,至少漲了有2年,和之前用的也不是同一個品牌了。”

除此之外,吳彤提到還有急診常見的間羥胺、多巴胺有明顯價格上漲。

根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信息,重酒石酸間羥胺注射液在2011年的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為2.42元,到了2018年則漲至54.6元。而鹽酸多巴胺注射液在2019年一度從最低價0.4元(2011年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漲至6.14元,不過到了2020年,則略有下跌至4.16元。

不過,吳彤認為,藥品漲價對整體臨床工作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有集采,大部分藥物還是在降價的,整體來看不貴。”

吳彤所提到的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的價格變動,或許與2019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有關。

官網截圖

《意見》要求:省級聯動機製牽頭單位要在規定時限內組織核實監測發現的短缺或不合理漲價線索並根據情況協調應對……對於國家和省級短缺藥品清單中的品種,允許企業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台上自主報價、直接掛網,醫療機構自主采購。

在胡明宇(化名)看來,部分急救藥品的漲價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有機磷中毒的救命藥氯解磷定,是三甲醫院必須要備的藥,但現在有機磷中毒很少見,很多醫院都是放到過期,能真正用上的很少。如果價格再不漲一點,藥企可能也不願意做了。”

“藥品價格整體來看還是比較合理的。”胡明宇說,“我92年開始上班,當時的工資一個月75元,而白蛋白10g就要賣400多;現在我一個月工資6、7千元,白蛋白還是這個價格,甚至不到400一瓶,基本都沒怎麽漲過。而一瓶打點滴的葡萄糖2塊錢,一瓶礦泉水也2塊,藥品真的貴嗎?”

不過,胡明宇也認為,部分藥品的價格確實存在虛高的情況:“尤其是非急救的藥品漲價,我覺得不太合理。”

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雷冬竹認為,目前藥品供應保障存在集采藥品供應不足、覆蓋不全、部分藥品漲幅較大等問題。她建議,同質同價多供模式,保障國家集采藥品供應;加快集采同類藥品覆蓋,嚴堵高價藥漏洞;出台政策常態化監管藥價,實現短缺藥保供穩價。

雷冬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於這些急搶救藥品、短缺藥品沒有集中采購,廠家這樣漲價,也沒有相關監管。

所以,我認為對於這些短缺藥品,國家要保供,企業要納入監管。”

查看評論(1)

24小時熱點排行

金正恩為愛女從中國進口數十噸“臭臭的東西”
“鄧超給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上熱搜第一
星二代稱"中國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中國“真空磁浮列車”:北京上海僅需90分鍾
斯坦福校刊曝北京特務冒充學生 鎖定研究這個

24小時討論排行

空戰捷報與假新聞,印巴停火背後的較量
薄瓜瓜母親節為母喊冤 稱穀開來是“當代竇娥”
經貿會談結束 何立峰:雙方一致同意建立磋商機製
美中貿易談判重大進展 美官員:中國急於重啟貿易
川普誇中美談判“取得了巨大進展” 中方不評價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反製中國極音速飛彈!日本研發新武器"電磁炮"將試射
“門鈴惡作劇”釀悲劇 高中生畢業前夕遭槍擊身亡
來自美國的新教皇在大選中投給了特朗普嗎?
都結束了!美大使稱:川普“第51州”言論已過去
美公民入境中國遭強製“侵入性檢測” 美政府將調查
3歲女童突嚴重脫發 被確診鉈中毒 警調查:人為投毒
中共軍委副主席傳落馬!何衛東官網報導“全清空”
“空中宮殿” 卡塔爾送的豪華747-8 川普打算離任後繼續用
學曆一路造假,環球小姐被判入獄240天
美國48小時斡旋印巴停火 將在中立地點開始談判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地塞米鬆漲價282倍 醫生感歎:快搶救不起病人了

丁香園 2023-04-12 08:18:16

“地塞米鬆都要用不起了!”

最近,丁香園論壇上的一則帖子引起了不少醫療同行的關注與討論。

在這則帖子下,不少醫務人員紛紛表達了同感,並分享了多種漲價的藥品,涉及心內、急診、重症等多個科室,涵蓋多種臨床常見、常用的藥物和急救、搶救藥品。

丁香園論壇截圖

藥品漲價情況,到底怎麽樣了?

常用藥、急救藥……有品類猛漲1900倍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雷冬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不是集中采購的短缺藥品,比如地塞米鬆(注射液)原價為0.35元/支,2022年掛網價提高至98.76元/支,漲價近282倍。

”

根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我們整理了評論區裏被頻繁提及的幾種藥品,及截至2020年的平均中標價格信息。

部分藥品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變化趨勢

如西地蘭(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在2008~2020年間最低價為2.60元(2009年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而到了2019年卻一度漲至83.81元,到2020年維持在82元。

還有現價格較高的氯解磷定注射液,2020年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為198元,而在2015年之前,它的價格都維持在5元以下。

不僅如此,臨床常用藥物如鹽酸金黴素軟膏,也在2018年經曆了從1元出頭到43元的暴漲。此外,還有硝酸甘油片、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氫溴酸山莨菪堿注射液等臨床常見藥、急搶救藥均有明顯漲價。

從多個藥品的漲價曲線中不難看出,在2017~2018年前後,大批藥品都經曆了較大幅度的價格變化。

徐國等發表於《中國藥店》的文章[1]記錄,2017年,化學藥方麵的漲價大多受到上遊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導致生產商紛紛提高出廠價格。

如硫氰酸紅黴素的價格從前期的270~280元/kg提高到310~315元/kg後,下遊紅黴素廠家不得不上調價格,阿奇黴素報價690元/kg、克拉黴素報價1150元/kg、羅紅黴素報價550元/kg。

此外,有行業研究人士表示[1],除了原材料的漲價因素外,本輪藥價上調也因為2015年放開最高零售價限製後,許多企業從觀望變成行動,在2016年開始相繼提價;同時,國家政策層麵,如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飛行檢查等一係列政策也使得企業的生產和流通成本上升。

許日祥等於2018年刊載於《中國藥事》的調查論文[2]顯示,基本藥物漲價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生產成本上漲、生產廠家供應價格上漲、無法滿足兩票製、原輔料價格上漲等因素。

圖源:參考資料2

臨床醫生:有的藥不該漲、有的藥不算貴

“最離譜的還是西地蘭了,現在85元一支,原來最早可能就20塊左右。還有硝酸甘油,按照原價和現價比,也是翻了好幾番。”河南某二甲醫院心內科醫生鄭辰(化名)說,“漲價較多集中在搶救藥品

,我們心內也屬於是用藥大科了。”

“漲價的這幾年,像西地蘭就換過好幾個廠家。”鄭辰記得,最早感受到藥品漲價是從嚴查環保開始,“當時一些原料廠家關停,價格有一定上漲,再到後來開始集采,2018年後藥品價格就比較穩定了,像西地蘭的價格應該穩定了至少有一年。

”

“之所以提西地蘭,是因為它價格偏高,醫生如果沒有掌握好藥品的特性和用藥劑量,很容易出現浪費,給患者也帶來不必要的負擔。”鄭辰這樣說。

山西省某三甲醫院副主任藥師陳軍(化名)同樣表示,所在醫院藥房,一些搶救藥物的漲價幅度比較顯著:“比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碘解磷定等,漲得厲害。”

不過,對於丁香園論壇帖子中提到的地塞米鬆漲價,陳軍則表示情況有所不同:“我們的地塞米鬆倒是不貴,醫院用的集采品類,0.64元一支。”

多名醫生表示,同一品類的藥品,在不同醫院的價格可能受到生產廠家、劑量、集采的影響。

“雖然有一些藥物價格是漲了,但還有其他便宜的可以選擇。”

河南某縣級三甲醫院急診藥房藥師胡明宇(化名)說,“如多巴胺,貴的有50多元一支,便宜的也有2、3元可以選擇;阿米卡星有的地方賣18塊了,我們還是幾毛錢一支;地塞米鬆有9毛錢15mg的,也有38塊5mg的,也有98塊2mg的。”

廣東某三甲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吳彤(化名)也提到,所在醫院的地塞米鬆價格並沒有明顯變化,“但是西地蘭漲到90了,至少漲了有2年,和之前用的也不是同一個品牌了。”

除此之外,吳彤提到還有急診常見的間羥胺、多巴胺有明顯價格上漲。

根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信息,重酒石酸間羥胺注射液在2011年的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為2.42元,到了2018年則漲至54.6元。而鹽酸多巴胺注射液在2019年一度從最低價0.4元(2011年平均最小規格中標價)漲至6.14元,不過到了2020年,則略有下跌至4.16元。

不過,吳彤認為,藥品漲價對整體臨床工作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有集采,大部分藥物還是在降價的,整體來看不貴。”

吳彤所提到的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的價格變動,或許與2019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有關。

官網截圖

《意見》要求:省級聯動機製牽頭單位要在規定時限內組織核實監測發現的短缺或不合理漲價線索並根據情況協調應對……對於國家和省級短缺藥品清單中的品種,允許企業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台上自主報價、直接掛網,醫療機構自主采購。

在胡明宇(化名)看來,部分急救藥品的漲價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有機磷中毒的救命藥氯解磷定,是三甲醫院必須要備的藥,但現在有機磷中毒很少見,很多醫院都是放到過期,能真正用上的很少。如果價格再不漲一點,藥企可能也不願意做了。”

“藥品價格整體來看還是比較合理的。”胡明宇說,“我92年開始上班,當時的工資一個月75元,而白蛋白10g就要賣400多;現在我一個月工資6、7千元,白蛋白還是這個價格,甚至不到400一瓶,基本都沒怎麽漲過。而一瓶打點滴的葡萄糖2塊錢,一瓶礦泉水也2塊,藥品真的貴嗎?”

不過,胡明宇也認為,部分藥品的價格確實存在虛高的情況:“尤其是非急救的藥品漲價,我覺得不太合理。”

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雷冬竹認為,目前藥品供應保障存在集采藥品供應不足、覆蓋不全、部分藥品漲幅較大等問題。她建議,同質同價多供模式,保障國家集采藥品供應;加快集采同類藥品覆蓋,嚴堵高價藥漏洞;出台政策常態化監管藥價,實現短缺藥保供穩價。

雷冬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於這些急搶救藥品、短缺藥品沒有集中采購,廠家這樣漲價,也沒有相關監管。

所以,我認為對於這些短缺藥品,國家要保供,企業要納入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