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生刊物《斯坦福評論》(Stanford Review)5月7日刊出一篇調查報道,直指中國情報人員長期冒充學生滲透校園,並特別鎖定研究中國議題的女性學生進行情蒐,引發高度關注。該份調查報道指出,此舉是北京針對美國頂尖學術機構所展開的大規模情報收集行動的一環。
《中央社》報道,《斯坦福評論》訪問多名教職員、現任與前任學生,以及專門研究中國情報與科技轉移的專家,內容指出,一名自稱“查爾斯.陳”(Charles Chen)的男子透過社群媒體接觸學生,特別是研究中國敏感議題的女性,包括一名化名為“安娜”的學生。
安娜最初認為對方僅是尋求學術人脈,後來卻察覺對方的舉止異常,包括不斷提出私密問題,鼓勵她前往北京旅遊,甚至傳送銀行帳戶餘額截圖以證明經濟能力,並承諾負擔機票費用。
調查指出,陳男提及了安娜未曾透露過的個人信息,當他在安娜的社群媒體留言,要求她刪除對話截圖時,安娜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在間諜專家協助下聯繫相關部門調查。
調查顯示,陳男與斯坦福大學並無任何關係,多年來假冒校內學生,以稍微變更姓名與個人形象的方式進行接觸。他接觸的對象幾乎全是研究中國議題的女性。

美國斯坦福大學校園(stanford.edu)
據協助調查的中國問題專家指出,陳男很可能為中國國家安全部特務,其任務是識別對中共抱持同情態度的學生並蒐集情報。
《斯坦福評論》指出,今年3月,斯坦福大學校長李文(Jonathan Levin)曾收到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來信,警告北京對美國科研、科技與工程領域的安全威脅。
報道引述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官員特賓(Matt Turpin)表示。“中國政府鼓勵學生違反承諾和利益衝突,確保他們帶回受出口管製限製的科技”。
報道同時指出,北京廣泛運用所謂“非傳統情蒐”手段,意即由未具情報身分的一般人士執行情報任務。目的並非竊取機密文件,而是滲透取得創新背後的技術與脈絡。

美國斯坦福大學校園(stanford.edu)
一名斯坦福教職員匿名透露,這類非傳統情報活動在AI與機器人領域尤其明顯。報道援引中國2017年通過的《國家情報法》,指所有中國公民無論身處何地,都有義務配合國家情報工作。
報道援引統計數據,指目前斯坦福校園內約有1129名中國籍學生,“其中部分人與中共保有定期聯繫”。一名就讀中的中國學生指出,“許多中國學生都有指定聯絡人。北京想了解斯坦福的一切”。
中國問題專家、斯坦福大學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指出,有學生發表挺達賴喇嘛言論後遭匿名監視,並被警告其家人在中國可能會“受到牽連”。
特賓則表示,北京使用“胡蘿卜與大棒”策略來控製留學生,向政府提供信息者可獲獎勵,拒絕合作者則可能遭懲罰。
報道最後指出,《斯坦福評論》的這篇調查曆時逾9個月,進行了數十次採訪,受訪者大多不願具名,擔憂遭報複或家人受牽連。有學生甚至表示,連透過加密訊息講述自身經曆都“風險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