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不能打卡的超市,正在被年輕人拋棄

不能打卡的超市,正在被年輕人拋棄

文章來源: 新周刊 於 2023-04-03 00:26:0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圖源:日劇《超市之女》

大型超市的尷尬命運,代表著互聯網時代消費方式的更迭。傳統超市的光環正在慢慢消退。

你有多久沒逛過大型超市了?

城市中的傳統大型超市,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持續關閉。線上購物成為日常,會員製超市成為新寵,大型超市的尷尬命運,代表著互聯網時代消費方式的更迭,也是時代變化的縮影。

消失的大型超市

連鎖大型超市家樂福最近遭遇了一次信任危機。

2023年春節起,全國各地的家樂福突然變得空曠了,生鮮區、冷藏區、熟食區的貨架大麵積空置,而有商品的貨架上,很多商品被貼上了“此商品不可用購物卡付款”的標簽。“家樂福快倒閉了”的說法一時間傳開。很多顧客拿著購物卡到門店想要退卡,但家樂福拒絕退款。因為擔心日後手裏的購物卡花不出去,更多顧客開始到家樂福“清卡”。

北京家樂福雙井店,一個幾乎常年保持北京地區銷量冠軍的店內,為數不多能用購物卡結賬的商品幾乎被買空,收銀台則是排成長隊,結賬大多需要等待兩三個小時。時不時有顧客因為退卡的訴求得不到解決而報警,超市工作人員稱,一周內,警察已經來了好幾次。

圖源:pexels

混亂的場麵加劇了家樂福的“倒閉氣質”,家樂福官方不得不發出辟謠聲明,解釋稱這次的情況隻是因為係統要“升級改造”,並聲稱“家樂福會持續深耕中國市場,通過積極協調,多舉措優化商品供應鏈效率,給消費者更豐富的商品選擇。請廣大消費者不信謠、不傳謠,理性消費”。

3月1日,家樂福再次發出通知稱“將購物卡支付可用的商品範圍恢複到行業正常水平。購物卡支付可用卡商品範圍基本全麵放開”。但實際到場的顧客說,每個使用購物卡的手機號,依然有每月1000元的刷卡限額。

店內生鮮區、冷藏區的商品也陸續恢複,但顯然,大部分顧客還是心有餘悸。很多人表示,自己的購物卡刷完後就不會再考慮辦卡。

2021年8月2日,湖北武漢。人們在超市排隊付款。(圖 / 王翮)

沒人能否認家樂福曾經的名氣。1959年起家於法國的家樂福,在1995年進入中國大陸。作為歐洲第一大零售商,剛進入中國的前十年間,家樂福開設了60多家門店,數量趕超大潤發、沃爾瑪等其他同類超市。2017年,家樂福門店的數量更是達到了259家的巔峰。

而從2018年起,國內家樂福的門店開始以每年20多家的速度不斷關停。2022年,北京中關村的家樂福亞洲旗艦店正式閉店。這家店開業於2004年,占地麵積達11600平方米,曾號稱“亞洲最大的超市”,是很多北京居民的集體記憶。

家樂福的下行趨勢不是個例。另一家知名連鎖超市——永輝超市成立於2001年,也是中國大陸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入現代超市的企業之一。2010年,永輝超市A股上市,曾經迎來過十年的營收淨利雙增長。

電視劇中情侶一起購物的場景在現實已不多見。/《以家人之名》

但過去的三年間,永輝超市也和家樂福一樣沒能阻擋“閉店潮”的到來,陸續關閉了407家門店。2023年2月,永輝超市公布的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為-27.4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4億元。另一超市品牌沃爾瑪,同樣在幾年內關店100多家。

這個時代的大型超市,正在悄悄退出人們生活的“C位”,而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似乎也已經習慣了線上下單的便宜、快捷,傳統超市的光環正在慢慢消退。

逛超市,時代的眼淚

今年28歲的小艾記得,2000年左右,老家所在小城市的商場裏開了第一家華聯超市。從那時起,去逛超市成為一家三口周末的固定活動。“每次采購幾袋子的零食、飲料、生活用品。瓶裝的飲料等一些很重的東西放在一個袋子裏讓爸爸拎,很輕的膨化食品由我來拎。我們還會在超市入口的地方買一根烤腸。”逛超市和溫馨的生活畫麵聯係在一起,成為小艾曾經的快樂記憶。

而讀大學後,在一線城市生活的十年間,對小艾而言,“逛超市”的溫馨感似乎在逐年下降。大學時,她和室友還會每隔一段時間去一次學校附近的大潤發采購,但畢業後,獨自生活的她開始很少去超市了。“一個人逛有點孤單,而且買太多東西,我自己怎麽拎回家也是個問題。”小艾說。因為平時不做飯,小艾對生鮮的需求並不多,偶爾想買些食材,也幾乎都是線上下單。她回憶了自己上一次逛家附近的物美超市,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

2023年3月1日,上海。全球知名會員製倉儲式連鎖超市開市客(Costco)在中國大陸的第三家門店即將在上海浦東新區正式開啟試運營,工作人員在為試運營做準備。(圖/湯彥俊/中新社)

外賣和網購幾乎能夠滿足小艾所有的生活購物需求,而它們也成了大型連鎖超市最大的“敵人”。

線上的優惠和便捷讓互聯網電商實現快速擴張。2022年上半年,天貓超市僅一個季度就貢獻了超過600億元營收,而京東旗下的京東超市,早在2017年就已經實現了交易額過千億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等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我國以線上超市為主體的即時零售市場,在今後幾年中將連續保持5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

“線上超市”成為如今互聯網大廠的必爭之地,美團優選、抖音超市、淘菜菜、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線上超市平台越來越多,大多擁有比實體店更低的價格和豐富的優惠。

相比之下,低效率、高成本是實體超市的致命弱點。小艾曾經在某次下班時陪同事一起逛過大商場地下一層的永旺超市。“生鮮區的推銷員比三裏屯酒吧街的店員還要熱情,但走過去你就會發現價格也貴得離譜。一些商品可能真算得上‘刺客’的程度。”小艾說。

和小艾一樣,網絡上的確有不少年輕人也表達了自己的“超市情結”:“從小就喜歡和我媽一起逛超市,推著購物車邊走邊聊天,簡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對社恐來說,在超市結賬也是一種痛苦。/pexels

但現實情況是,追求這種“幸福”變得奢侈了。都市中的人們被迫離這種溫馨記憶越來越遠,城市年輕一代的日常加班無限擠壓著他們的業餘生活,對於僅有的休息時間,沒人想要浪費在可以輕易被互聯網代替的“實體采購”上。如今,走進各大超市裏,一眼望去幾乎都是年紀較大的人。

也有年輕人直接冷酷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傳統大型超市的反感:“很煩逛大超市,陳列實在太多、太雜了,找想買的東西找半天,社恐也不好意思去問員工。疫情期間為了快速買東西去了幾次,總會心裏亂糟糟的。”

在今天,年輕人愛逛什麽?

除了互聯網電商的衝擊,疫情期間,無法隨時出門消費的日子讓“囤貨”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也在如今延續了下來。小艾說,目前自己還會成箱購買螺螄粉、酸辣粉這些速食商品。“囤貨”成了為她提供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線上”似乎正在重塑人們的觀念,人們可以等待,但不想“麻煩”,盡管實體超市能夠提供東西即時到手的感覺,但人們依然願意在網上購買“次日達”“半日達”的商品,實在著急也可以通過外賣解決。大商場裏,你總能看到飛快穿梭其中的外賣員,有時候他們的人數比逛街的普通人還多。

2022 年 5月10 日,北京。一名生鮮超市騎手正在送貨。(圖 / 視覺中國)

很難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但一切都讓傳統大型超市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之中——它還是很顯眼地存在著,但人們不再絕對地需要它。

而當“逛超市”成為時間上的“奢侈”行為,人們對於怎麽逛、逛什麽樣的超市的要求也提高了,會員製倉儲式超市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因為一些品牌獨有的網紅商品,以及網絡上塑造的“中產生活方式”標簽,年輕人騰出一天時間去逛山姆、Costco、盒馬X、Fudi等,幾乎成為了一種當代潮流。近幾年間,山姆在中國每年能夠收取的會員費就超過10億元。

另一方麵,由於網紅營銷,一些原本功能性的購物場所,漸漸開始成為網絡時代的一種獨特“景觀”。短視頻裏爆紅的東北大集、南方菜市場,都成為典型的例子。高質量的“逛”,越來越成為線下體驗的關鍵,買東西反而變得次要。在山姆、宜家等倉儲式購物場所拍照打卡,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標配,各種“逛超市怎麽拍照”的教程也不斷湧現。這些超市越來越成為一種“主題公園”式的新型存在。

而回想如今略顯尷尬的傳統大型超市,它們也曾是一座城市剛起步時最潮流、最現代的功能性地標。“雖然我自己已經不再去逛,但還是很擔心這些老超市會完全消失,畢竟家樂福、大潤發……這些名字已經太熟悉了,聽起來就讓人很踏實。”小艾說。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金正恩為愛女從中國進口數十噸“臭臭的東西”
“鄧超給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上熱搜第一
星二代稱"中國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薄瓜瓜母親節為母喊冤 稱穀開來是“當代竇娥”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24小時討論排行

經貿會談結束 何立峰:雙方一致同意建立磋商機製
美中貿易談判重大進展 美官員:中國急於重啟貿易
川普誇中美談判“取得了巨大進展” 中方不評價
“門鈴惡作劇”釀悲劇 高中生畢業前夕遭槍擊身亡
中國“真空磁浮列車”:北京上海僅需90分鍾
來自美國的新教皇在大選中投給了特朗普嗎?
緊跟川普準沒錯?他兩度高喊買股 標普大漲了…
都結束了!美大使稱:川普“第51州”言論已過去
空戰捷報與假新聞,印巴停火背後的較量
美公民入境中國遭強製“侵入性檢測” 美政府將調查
3歲女童突嚴重脫發 被確診鉈中毒 警調查:人為投毒
離譜!特朗普擬接受卡塔爾贈送豪華飛機當“空軍一號”
印巴空戰 中製導彈無損落地 印度撿到軍情大禮包
美對中重大退讓!因中國在2問題上未有任何承諾
“空中宮殿” 卡塔爾送的豪華747-8 川普打算離任後繼續用
美國48小時斡旋印巴停火 將在中立地點開始談判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不能打卡的超市,正在被年輕人拋棄

新周刊 2023-04-03 00:26:03


圖源:日劇《超市之女》

大型超市的尷尬命運,代表著互聯網時代消費方式的更迭。傳統超市的光環正在慢慢消退。

你有多久沒逛過大型超市了?

城市中的傳統大型超市,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持續關閉。線上購物成為日常,會員製超市成為新寵,大型超市的尷尬命運,代表著互聯網時代消費方式的更迭,也是時代變化的縮影。

消失的大型超市

連鎖大型超市家樂福最近遭遇了一次信任危機。

2023年春節起,全國各地的家樂福突然變得空曠了,生鮮區、冷藏區、熟食區的貨架大麵積空置,而有商品的貨架上,很多商品被貼上了“此商品不可用購物卡付款”的標簽。“家樂福快倒閉了”的說法一時間傳開。很多顧客拿著購物卡到門店想要退卡,但家樂福拒絕退款。因為擔心日後手裏的購物卡花不出去,更多顧客開始到家樂福“清卡”。

北京家樂福雙井店,一個幾乎常年保持北京地區銷量冠軍的店內,為數不多能用購物卡結賬的商品幾乎被買空,收銀台則是排成長隊,結賬大多需要等待兩三個小時。時不時有顧客因為退卡的訴求得不到解決而報警,超市工作人員稱,一周內,警察已經來了好幾次。

圖源:pexels

混亂的場麵加劇了家樂福的“倒閉氣質”,家樂福官方不得不發出辟謠聲明,解釋稱這次的情況隻是因為係統要“升級改造”,並聲稱“家樂福會持續深耕中國市場,通過積極協調,多舉措優化商品供應鏈效率,給消費者更豐富的商品選擇。請廣大消費者不信謠、不傳謠,理性消費”。

3月1日,家樂福再次發出通知稱“將購物卡支付可用的商品範圍恢複到行業正常水平。購物卡支付可用卡商品範圍基本全麵放開”。但實際到場的顧客說,每個使用購物卡的手機號,依然有每月1000元的刷卡限額。

店內生鮮區、冷藏區的商品也陸續恢複,但顯然,大部分顧客還是心有餘悸。很多人表示,自己的購物卡刷完後就不會再考慮辦卡。

2021年8月2日,湖北武漢。人們在超市排隊付款。(圖 / 王翮)

沒人能否認家樂福曾經的名氣。1959年起家於法國的家樂福,在1995年進入中國大陸。作為歐洲第一大零售商,剛進入中國的前十年間,家樂福開設了60多家門店,數量趕超大潤發、沃爾瑪等其他同類超市。2017年,家樂福門店的數量更是達到了259家的巔峰。

而從2018年起,國內家樂福的門店開始以每年20多家的速度不斷關停。2022年,北京中關村的家樂福亞洲旗艦店正式閉店。這家店開業於2004年,占地麵積達11600平方米,曾號稱“亞洲最大的超市”,是很多北京居民的集體記憶。

家樂福的下行趨勢不是個例。另一家知名連鎖超市——永輝超市成立於2001年,也是中國大陸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入現代超市的企業之一。2010年,永輝超市A股上市,曾經迎來過十年的營收淨利雙增長。

電視劇中情侶一起購物的場景在現實已不多見。/《以家人之名》

但過去的三年間,永輝超市也和家樂福一樣沒能阻擋“閉店潮”的到來,陸續關閉了407家門店。2023年2月,永輝超市公布的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為-27.4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4億元。另一超市品牌沃爾瑪,同樣在幾年內關店100多家。

這個時代的大型超市,正在悄悄退出人們生活的“C位”,而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似乎也已經習慣了線上下單的便宜、快捷,傳統超市的光環正在慢慢消退。

逛超市,時代的眼淚

今年28歲的小艾記得,2000年左右,老家所在小城市的商場裏開了第一家華聯超市。從那時起,去逛超市成為一家三口周末的固定活動。“每次采購幾袋子的零食、飲料、生活用品。瓶裝的飲料等一些很重的東西放在一個袋子裏讓爸爸拎,很輕的膨化食品由我來拎。我們還會在超市入口的地方買一根烤腸。”逛超市和溫馨的生活畫麵聯係在一起,成為小艾曾經的快樂記憶。

而讀大學後,在一線城市生活的十年間,對小艾而言,“逛超市”的溫馨感似乎在逐年下降。大學時,她和室友還會每隔一段時間去一次學校附近的大潤發采購,但畢業後,獨自生活的她開始很少去超市了。“一個人逛有點孤單,而且買太多東西,我自己怎麽拎回家也是個問題。”小艾說。因為平時不做飯,小艾對生鮮的需求並不多,偶爾想買些食材,也幾乎都是線上下單。她回憶了自己上一次逛家附近的物美超市,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

2023年3月1日,上海。全球知名會員製倉儲式連鎖超市開市客(Costco)在中國大陸的第三家門店即將在上海浦東新區正式開啟試運營,工作人員在為試運營做準備。(圖/湯彥俊/中新社)

外賣和網購幾乎能夠滿足小艾所有的生活購物需求,而它們也成了大型連鎖超市最大的“敵人”。

線上的優惠和便捷讓互聯網電商實現快速擴張。2022年上半年,天貓超市僅一個季度就貢獻了超過600億元營收,而京東旗下的京東超市,早在2017年就已經實現了交易額過千億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等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我國以線上超市為主體的即時零售市場,在今後幾年中將連續保持5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

“線上超市”成為如今互聯網大廠的必爭之地,美團優選、抖音超市、淘菜菜、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線上超市平台越來越多,大多擁有比實體店更低的價格和豐富的優惠。

相比之下,低效率、高成本是實體超市的致命弱點。小艾曾經在某次下班時陪同事一起逛過大商場地下一層的永旺超市。“生鮮區的推銷員比三裏屯酒吧街的店員還要熱情,但走過去你就會發現價格也貴得離譜。一些商品可能真算得上‘刺客’的程度。”小艾說。

和小艾一樣,網絡上的確有不少年輕人也表達了自己的“超市情結”:“從小就喜歡和我媽一起逛超市,推著購物車邊走邊聊天,簡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對社恐來說,在超市結賬也是一種痛苦。/pexels

但現實情況是,追求這種“幸福”變得奢侈了。都市中的人們被迫離這種溫馨記憶越來越遠,城市年輕一代的日常加班無限擠壓著他們的業餘生活,對於僅有的休息時間,沒人想要浪費在可以輕易被互聯網代替的“實體采購”上。如今,走進各大超市裏,一眼望去幾乎都是年紀較大的人。

也有年輕人直接冷酷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傳統大型超市的反感:“很煩逛大超市,陳列實在太多、太雜了,找想買的東西找半天,社恐也不好意思去問員工。疫情期間為了快速買東西去了幾次,總會心裏亂糟糟的。”

在今天,年輕人愛逛什麽?

除了互聯網電商的衝擊,疫情期間,無法隨時出門消費的日子讓“囤貨”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也在如今延續了下來。小艾說,目前自己還會成箱購買螺螄粉、酸辣粉這些速食商品。“囤貨”成了為她提供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線上”似乎正在重塑人們的觀念,人們可以等待,但不想“麻煩”,盡管實體超市能夠提供東西即時到手的感覺,但人們依然願意在網上購買“次日達”“半日達”的商品,實在著急也可以通過外賣解決。大商場裏,你總能看到飛快穿梭其中的外賣員,有時候他們的人數比逛街的普通人還多。

2022 年 5月10 日,北京。一名生鮮超市騎手正在送貨。(圖 / 視覺中國)

很難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但一切都讓傳統大型超市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之中——它還是很顯眼地存在著,但人們不再絕對地需要它。

而當“逛超市”成為時間上的“奢侈”行為,人們對於怎麽逛、逛什麽樣的超市的要求也提高了,會員製倉儲式超市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因為一些品牌獨有的網紅商品,以及網絡上塑造的“中產生活方式”標簽,年輕人騰出一天時間去逛山姆、Costco、盒馬X、Fudi等,幾乎成為了一種當代潮流。近幾年間,山姆在中國每年能夠收取的會員費就超過10億元。

另一方麵,由於網紅營銷,一些原本功能性的購物場所,漸漸開始成為網絡時代的一種獨特“景觀”。短視頻裏爆紅的東北大集、南方菜市場,都成為典型的例子。高質量的“逛”,越來越成為線下體驗的關鍵,買東西反而變得次要。在山姆、宜家等倉儲式購物場所拍照打卡,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標配,各種“逛超市怎麽拍照”的教程也不斷湧現。這些超市越來越成為一種“主題公園”式的新型存在。

而回想如今略顯尷尬的傳統大型超市,它們也曾是一座城市剛起步時最潮流、最現代的功能性地標。“雖然我自己已經不再去逛,但還是很擔心這些老超市會完全消失,畢竟家樂福、大潤發……這些名字已經太熟悉了,聽起來就讓人很踏實。”小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