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記者已經沒了,致敬調查記者的電影也快涼了

調查記者已經沒了,致敬調查記者的電影也快涼了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或許這個社會真的不需要調查記者了吧,我總是這樣想來寬慰自己。

這張照片裏的兩位“民工大哥”是我印象中最後的調查記者影像。是的,這兩位是打扮成民工企圖混進東航321墜機事故現場采訪的調查記者。

左邊那位是和我同年入職南方報業的記者杜強,右邊那位是他的搭檔陳瑋曦,都是有著多年現場突破經驗的“老手”,但還是被機智的公安幹警迅速識破,驅離現場。

當前正在上映的,由賈樟柯監製、張頌文出演的致敬調查記者的電影《不止不休》中也有類似的情節:

張頌文飾演的資深調查記者帶著一腔熱血的實習記者(白客飾演)前往山西采訪礦難,他們先是裝扮成民工潛入礦場摸底,然後又裝扮成遇難者家屬混進賓館采訪,最終發出頭版頭條報道,將被隱瞞的礦難真相公之於眾。

電影中有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穿上老鄉提供的衣服後,張頌文感覺要混進煤礦礦場還差一口氣,帶著白客就地趴在土路上摩擦,蹭出滿身煤灰,真正融入新聞現場。這種細節必定是真正做過一線調查采訪的資深記者參與編劇才設計出來的。

隻可惜,這樣的場景隻可能發生在20年前。現在要是還有調查記者這麽幹,迎接他們的除了封鎖現場的民警,還會有輿論鋪天蓋地的鐵拳:

你們潛入事故現場是不是在幹擾救援,居心不良?!

你們喬裝打扮采訪悲痛中的遇難者家屬,是不是吃人血饅頭博流量?!

嗯,這一套針對調查記者的組合拳我可真是見得多了。它打倒的不是調查記者本人,而是支撐調查記者新聞理想持續燃燒的那個信念:

社會需要真相,而真相能推動公平正義。

我們媒體這個行當從來不缺理想主義者,30年前有,20年前有,現在也有。

采訪關隘重重?別著急,再想辦法突破。當年為暗訪黑磚窯用奴工事件,裝扮成智障人員流浪多天被拉走的調查記者崔鬆旺算一個。

被黑惡勢力威脅?不要緊,早習慣了。當年調查派出所民警收保護費、采訪假種子坑害農民事件被死亡威脅的我,腆著臉也算一個。(備注:下圖中被傷害的記者不是我)

辛苦做出的報道發不出來?也行吧,下次再挖猛料。上麵提到的杜強和陳瑋曦,誰還沒經曆過十次八次被斃稿,可誰也沒有因此放棄,可以算兩個。

調查記者收入不高,沒關係,還年輕可以先為理想打拚幾年。如果這份職業還有榮耀,可能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也會願意成為其中一個。

但是當新聞理想失去了社會基礎,那是真的不行了……

很多業界專家都認為是媒介變革導致了調查記者的凋零,也有很多讀者認為是媒體尺度收緊壓縮了調查記者生存的空間,這當然都很有道理。

但我想指出,真正讓調查記者數量清零的致命一擊,絕對是新聞理想在公共輿論領域的破碎:

追尋真相的努力不被尊重,真相本身不被受眾認可,新聞理想成為一個羞於啟齒甚至帶有現實危險性的詞,讓調查記者最終清零。

是的,調查記者不是變少了,而是清零了,或者套用生態學的專業詞匯,叫功能性滅絕了。

你別跟我杠說哪個媒體還有調查記者的頭銜,或者哪位同行還在堅守,我並不是要否定他們的努力,而是陳述一個慘淡的現實:

近三年的重大社會事件,比如東航墜機事故,河南村鎮銀行爆雷,徐州鐵鏈女,唐山燒烤店打人、上海疫情封控等事件中,再也沒有一篇由調查記者經過現場采訪發出的調查報道了。一篇都沒有。

電影《不止不休》的原型之一,《一億人的反歧視主張》報道作者是南方報業的媒體前輩,調查記者韓福東。這名熱血漢子,已離開媒體多年。

公映一周,取得5000萬票房後,《不止不休》已經肉眼可見地涼了下去,連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張頌文都沒能帶飛……

緬懷也好,致敬也罷,有調查記者衝在一線追尋真相的那個時代,回不來了。

吃貨2001 發表評論於
天朝究竟是個透明陽光的社會,還是到處黑箱作業的社會?即使是前者,調查記者也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樓下這位說大眾沒有需求,隻能說是政府不希望大眾有這種需求。有這種想法的,應該不是蠢,是壞。
Bslrim 發表評論於
問題是所謂的真相,要麽就是大家本就知道但是不願意提及的一些東西,要麽就完全是記者自己對社會的理解並且試圖強加給社會。調查記者和私家偵探一樣,本來就是灰色地帶,私家偵探為客戶服務,對客戶負責,客戶沒有需求就不需要工作。調查記者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社會大眾沒有需求就不需要服務,再正常不過。
markLA 發表評論於
悲哀,也是事實。豬圈國哪還有什麽真相,到處充斥著由上到下的謊言和忽悠,充斥著虛假繁榮和人造雞血與雞湯

挺沒勁 發表評論於
不允許還有人說不幸福
seator 發表評論於
調查記者就是典型的尋釁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