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音平台TikTok相當受到美國年輕用戶歡迎。(圖/路透)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數據顯示,美國今年3月前3周高居下載排行榜冠軍的App是僅上架7個月的電商平台Temu,它來自於中國知名電商企業拚多多。第2、第3名是TikTok的影音編輯軟體CapCut和TikTok本身,第四名則是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僅有第5名臉書是來自美國。
《華爾街日報》舉例指出,美國消費者可以完全沉浸在中國公司創造的App生態係統中,Z世代用戶先是在Shein、Temu購物後,再將戰利品拍成影片,用CapCut編輯後上傳至TikTok,同時還會加上#temuhaul或#sheinhaul(意即temu、shein戰利品)等關鍵字標簽,分享如何購買商品等字幕,讓這些App持續在Z世代之間曝光。
▲▼TikTok使用者曬出在Shein、Temu購買的戰利品。(圖/TikTok)
根據《華爾街日報》分析,過往都會認為中國App成功的關鍵是演算法,但實際上最容易被忽視的是中國內需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的科技公司能夠利用大量成本低廉的工程師不斷調整產品功能;以Temu來說,它雖然是一個購物平台,但有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是工程師。
占據排行榜上的App都出自於年輕一代科技企業家創立的公司,而這些企業家正尋求向國外市場發展,且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完全低估了中國科技公司的組織效率。中國公司先是利用境內10億網絡用戶進行測試,功能不斷優化之後再將技術出口到海外。
▲Temu上架僅7個月就成為美國下載排行榜冠軍。(圖/CFP)
TikTok母公司中國北京字節跳動(ByteDance)的前資深工程師郭宇(Guo Yu)表示,該公司會透過“賽馬”(horse racing)的方式進行業內競爭,也就是同時會有多個團隊被分配去開發同一個產品或功能,一旦確定哪個版本的表現更好,獲勝的團隊就能獲得更多資源,而其他版本則直接被淘汰,“人們有時會說公司很無情,因為沒有人能完全控製產品從頭到尾的設計。”
不過,各種程式測試和調查使用者反饋的背後,是技術人員的高工時,Temu的母公司拚多多就是以高工時聞名,但這些工程師也能依照自己的表現和成果來獲得額外的獎金。
這些App受歡迎的程度,也讓它們陷入了美中地緣政治的緊張局麵之中,盡管北京當局再三表示,永遠不會要求企業非法搜集海外數據,拜登政府仍以國安問題為由,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股份。
為了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Shein和Temu都盡量與中國保持距離。Shein在2021年將母公司從香港注冊變更為新加坡;Temu總部則設在波士頓,並透過德拉瓦州的一家公司負責其在美國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