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人生之路》裏,有一個角色讓人眼前一亮。
仿佛開了上帝視角,知悉人生,看破紅塵,他有著大智慧,也有著大格局。
他就是德順爺,是一個長者,也是一個智者,能指點迷津,也能夠驅雲散霧。
在劇裏,德順爺宛如掃地僧一般的存在。
殊不知,德順爺的扮演者李光複也如“掃地僧”一般。
今年77歲的他,表麵看是默默無聞,也不咋起眼,但其實他是深藏不露。
就這麽說吧,李光複作為一名國家一級演員,演戲隻能算他的副業,他的主業是生活。
而他的生活,或者說人生,可以用“波瀾壯闊”來形容。
被問到:
“你在這個角色上花了哪些功夫?”
別的演員能滔滔不絕,查資料、實地體驗等啪啪說上一大堆。
但李光複不一樣,他說:
“我沒下功夫。”
他功夫都在平時了:
“把原來的生活倒出來便是了。”
這在旁人眼裏是狂妄之詞,但在他那裏,卻隻是尋常。
也就是因為他的生活太過於精彩,以至於李光複演戲上被耽擱了。
《天下第一樓》裏的常貴;
《正陽門下》裏的破爛侯;
《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裏的胡耀邦;
《武媚娘傳奇》裏的魏征;
《情滿四合院》裏的三大爺;
《人民的名義》裏的鄭西坡......
這些角色是李光複比較耳熟能詳的了。
說實話,他的代表作品實在太過寥寥無幾。
畢竟李光複出道了60多年了。
13歲,他就進了北京人藝的表演訓練班,成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一員。
那會兒,演戲可是不入流的,李光複的母親是百般不情願的。
剛開始,她是沒想著兒子能考進去的。
李光複從小就愛看戲。
一看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招生的話劇表演班有報名,就蠢蠢欲動了。
但是他才13歲根本就不滿足報名的最低年齡要求。
招考老師不給他報名:
“你沒到15歲,不能報名。”
但李光複“不依不饒”,反駁老師:
“您怎麽知道15歲能演戲,13歲就不能演呢?”
你別說,這一強嘴倒讓老師無言以對了。
老師噎住了一會兒後樂不可支:
“行,給你報上吧。”
就這樣,李光複通了第一關。
他的第二關是回家叫母親拿報名費——5毛錢。
出乎李光複意料的是,媽媽很爽快:
“得,參加個班不是壞事,5毛錢玩兒去吧。”
可媽媽千算萬算沒算到兒子居然真的考進去了。
李光複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遺願就是希望兩個孩子能用自己留下的錢財順利讀到大學。
可沒想到兒子李光複“走歪”了。
這豈不是讓身為母親的對不起去世的丈夫嗎?
說到李光複的父親,那可是位能人。
他是山東農民出身,讀了三年私塾就在13歲扛個鋪蓋卷就去闖關東了。
這一路,他去了西伯利亞、波蘭、法國,甚至還在俄羅斯自學了俄語,當上了一個地方的商會會長。
後來十月革命後,資本家“活不下去了”,他就回到了祖國。
前前後後,他在滿洲裏開了三個電燈廠,被日本鬼子搶走後,又創辦了橡膠廠、啤酒廠和一個洋行。
可以說,小時候的李光複是吃穿不愁的。
他從小就住在位處北極閣三條、有著18間房,麵積足足有360平方米的四合院裏頭。
那是吳佩孚家的祖廟,後來日本投降的時間,父親低價買來的。
住著大宅子的李光複可以說是玩金條長大的。
小時候,他媽媽不時拿出兩箱金條擺在地板上給兒子搭積木玩。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父親去世之後,李光複雖家道中落了,但也還算富裕的。
所以,聽說兒子想當演員,母親氣得茶飯不思。
可好說歹說也沒能勸下來。
李光複寧可去北京人藝吃苦,也不願做富二代。
學員每個月是八塊錢的生活費,他花六塊錢,剩兩塊錢存起來回去交給母親。
兩年後,經費縮減了,表演班解散了,其他學員都改行做服化道工作了,隻有還算有天賦的李光複跟米鐵增、王大年留下來當演員了。
如果這算有驚無險,那文革的到來就是“驚濤駭浪”了。
有道是“虎落平陽被犬欺”,他們家徹底落敗了。
家產被沒收了,兩大箱金條上交了,幾處房產也被房管局收走了。
全家擠在四合院偏房的一處小屋裏,其餘房間被十幾戶人家占有了,家裏頓時變得一貧如洗。
更雪上加霜的是,上學的妹妹被強令去山西插隊,自己也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但似乎是繼承了父親永遠與世抗爭的血脈,李光複倒是並未被“一朝天堂,一念地獄”的落差給打倒。
他整日還是樂嗬嗬的,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唉聲歎氣,還落得了一個“二哥”的“雅號”。
李光複在努力生活著,認真生活著。
上山下鄉這段日子,他幾乎“工農商學兵”都經曆過了,幹校、工廠、部隊,李光複都“駐紮”過。
去工廠車床鉗鉚焊電,在農村鞭耪鋤耙灌,什麽都得學,什麽都要幹。
木城澗煤礦、軋鋼廠、喂豬、掏糞、掌鞋、汽車上售票、朝陽菜場賣魚,他全都幹過。
李光複能吃苦歸能吃苦,可貴的是他還能動腦,遇事好琢磨,總能往上走。
為了更輕鬆一點,他跟別人學習紮針,研究醫書和藥書,然後就成了一名“赤腳醫生”。
整天背著一個藥箱,裏麵裝著藥,誰家有個頭疼腦熱、小擦傷,他都能應付。
李光複的好學是體會在方方麵麵的。
他不僅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還悟百種業。
去房山東方紅煉油廠體驗生活時,在車上的幾個小時,別人吹牛打屁,他在背誦古文詩詞。
為什麽李光複後來能把古人角色遊刃有餘地立住,臨時抱佛腳肯定不行,他靠的是這厚積薄發。
因為讀萬卷書,李光複會寫作。
在基層體驗生活的時候,他練就了一到現場看完材料就開始編寫節目,下午寫好,晚上就能上台的本領。
李光複注定不是池中物,他好學,所有的經曆都是他進步的養料。
後來,他一個半路出家的“赤腳醫生”還被送到協和醫院當了三年醫生。
李光複思想很活躍,不願甘於現狀。
許是繼承了父親的經商頭腦,李光複早早就能發家致富了。
文革結束,回歸演員本職的他在沒戲排的時候淨在琢磨賺錢。
李光複似乎總能在時代洪流中紮穩腳跟,改革開放的浪潮,也能為其所用。
他很早就做起了小生意。
70年代,那會兒他演一場戲才有兩毛錢的補助,但李光複在劇場前麵賣報紙,20分鍾就可以掙一塊錢。
後來,他還承接了香港開旅行社的親戚的在北京的旅遊業務。
來北京的旅遊團指定住在華僑大廈,離劇院很近。
李光複就把聯係飯店、租車、導遊、買火車票的事全包了,他以前讀的關於北京曆史的雜書就在導遊這份工作中派上用場了。
他掙了不小的一筆錢,還買了人藝的第一台私家車。
關鍵是領導還不能說啥,因為李光複在演戲上還從沒耽誤過。
甚至做導遊的經曆還給他的表演錦上添花了。
在張艾嘉的電影《夢醒時分》裏,他演的是一個北京出租車司機。
第一場戲就是在故宮門前,李光複被導演要求進行故宮講解。
一般人估計就傻眼了,畢竟劇本是一句詞兒都沒有。
但李光複不一般,他一路走一路講,九龍壁、三大殿、禦花園,他是娓娓道來,繪聲繪色。
他不是所謂地體驗生活,而是完全紮根於生活,他甚至都不需要表演角色,隻需要做自己就可以了。
36歲,李光複兒子出生了。
為了給兒子謀取一個優渥的日子,他又“下海”了。
這一次,李光複做的是代理賣複印機的生意。
那會兒,複印機還是個新鮮玩意兒,還沒有得到普及。
複印一張紙,就要一塊錢了。
李光複看到了商機,他成了北京第一位代理銷售複印機的人。
劇院排練少,別人都在侃大山、喝小酒、下棋打牌,他就幹起了經營。
母親守在前方,李光複負責大後方。
好的時候,賣一台複印機他能掙一萬塊錢。
別人苦哈哈地抱怨工資低沒戲拍的時候,他美滋滋成了“萬元戶”,甚至成了小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360平的北京四合院也回到了他的手中。
因為這份經營才能,李光複還被委任做了北京人藝的綜藝公司經理。
別人在一股腦擠入演藝圈演角色,當明星的時候,他卻另辟蹊徑,“演自己”。
當然,有得必有失,李光複喪失了很多能讓他在表演上“大放異彩”的機會。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他是不那麽出名的。
如今,其他事業他早已了斷,李光複的人生裏隻剩表演。
明明能夠大有可為,他卻偏偏擠在滿是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上。
李光複覺得表演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能讓觀眾記住的角色,才是演員最終的財富。
至於名氣、錢財、豪車、宅院其實都沒有什麽價值,百年之後,什麽也留不下。
表演之外,家庭也是他所珍之念之的。
兒子成了大律師,與高中就在一起的妻子終成眷侶,還有了可愛的女兒。
77歲的李光複能和攜手白頭的老伴共享天倫之樂,還能奔赴在熱愛的表演前線上,這是再幸福不過的晚年生活了。
人生路遙,都說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像李光複這般地“包羅萬象”,也算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