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學者:中美之間關係惡化 責任並不在華府

中國學者:中美之間關係惡化 責任並不在華府

文章來源: 中央社 於 2023-03-24 12:32:5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紐約時報”今天報導,中國學者胡偉表示,美國總是試圖遏製中國的說法不正確,甚至中國一無所有的時候美國從不吝伸援手,而如今兩國關係惡化誰造成的?“我認為責任不在美國”。

紐時(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去年俄羅斯甫入侵烏克蘭,胡偉隨即撰文批評中國所持立場,並預測西方將更加團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繼續擴張,若中國不與俄羅斯保持距離,有可能在國際上受到進一步孤立,不過他的文章遭到審查。

當時他發文指出:“‘鐵幕’再次落下,不僅是從波羅的海到黑海,而且將形成西方主導的陣營與其競爭者的最後對決,中國如果不采取措施積極應變,將遭遇美國和西方的進一步圍堵。”

胡偉接受紐時訪問表示,他早就說過,如果中國不能在俄烏戰爭中靈活選擇,勢必將更孤立。

針對北京當局聲稱,美國總是試圖遏製中國的說法,胡偉直言不正確,並說美國同意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美國增加與中國的貿易,中國一無所有的時候,美國提供技術和管理方麵的專業知識。

他反問,但中美關係為什麽惡化?誰應該對此負責?“我不討論這個,因為這是個敏感問題,我認為責任不在美國”。

胡偉表示,中國沒有理由抱怨美國不再幫助自己了,“如果我們不再是朋友,我為什麽要幫你?”、“幫助自己的競爭對手變得更強大,不是很愚蠢嗎?”

他說,外交政策歸根結底應該在是否有助於中國實現現代化、有助於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上做出,而不是領導人喜不喜歡某個國家。

胡偉今年在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又發表文章指出:“如果(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當初知道‘特別軍事行動’是這樣一種結局,他還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他說:“但曆史沒有‘如果’,失去的將無法挽回,”他寫道。“唯一隻能吸取教訓,切勿一意孤行,切忌重蹈覆轍。”並說:“一個民族不長記性,這才是最可悲的!”

報導指出,他的這句話是雖是對俄羅斯,但也可用於中國。

因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李慎之撰寫的回憶錄曾指出,有人曾問鄧小平,中國為何如此重視中美關係,鄧回答:“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

但當前主政的習近平則反其道而行堅持親俄遠美,上海複旦大學教授、俄羅斯問題專家馮玉軍去年12月指出,中國與俄羅斯曆史上的3次結盟,都以中國付出慘重經濟和政治代價畫下句點。

這3次分別是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前往俄國祝賀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簽訂“中俄密約”,使得俄國藉修建鐵路之名,在整個東北的影響力如洪水一般鋪開。

其次對日戰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使得中國被迫承認蘇聯在外蒙古策劃的獨立公投,喪失近1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

還有就是1949年後中蘇同盟一邊倒,此舉雖使中國獲得蘇聯支持,但歐美勢力徹底被驅除中國而喪失與世界體係融合的機會,並使中國卷入朝鮮戰爭致中美關係極度惡化,使中國在幾十年間繁榮難。

馮玉軍說:“我們既要和俄羅斯保持一個長期睦鄰友好的合作夥伴關係,更要和美國保持一個建設性的夥伴關係,因為和美國的關係決定了中國未來的整體國際環境。”

紐時報導指出,持自由派想法的中國人近來私下嘀咕,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習近平與蒲亭的友誼不僅讓美國建立盟友關係變得更加容易,也使得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因當前中國企業主發現很難向西方擴張,許多國家都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製定嚴格規定,中國的製造商若意欲保住正在流失的西方客戶,不得不轉移部分供應鏈至海外國外,許多中國工人因此失業。

這種圍堵已經在發生。中國研究人員發布的報告指出,疫情以及俄烏衝突強化歐盟對中國的負麵認知,中國在歐洲的形象受到俄羅斯的牽連。

麵對不利於中國的處境,習近平的反應卻是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製、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查看評論(53)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對中重大退讓!因中國在2問題上未有任何承諾
薄瓜瓜歌頌母親是“當代竇娥” 網友翻出黑曆史秒破防
現場細節:財長貝森特用糖來演示芬太尼有多毒
川普簽史上最具影響力行政令 美國人不再為他國買單!
印巴空戰 中製導彈無損落地 印度撿到軍情大禮包

24小時討論排行

貿易談判北京沒跪?網友:美國征的還是比中國多
貝森特:不脫鉤 但戰略品必需脫鉤 鋼鐵芯片鏈更去中國化
一批南非白人難民抵美國 川普政府高官機場迎接
中美聯合聲明發布 “豐碩”成果可能隻在股市?
緊跟川普準沒錯?他兩度高喊買股 標普大漲了…
中國男曬日本護照喊“打入敵人內部” 遭日網友檢舉急刪文
中媒:中國麵子裏子全拿下 應當感謝“特朗普同誌”
李承鵬:寫在5.12的愛國帖(未刪節版)
美降至30%、中降至10% 一次看懂中美談判結果
貿易戰重大進展!央視播《紐約我愛你》引熱議
美中90天真能談出結果 平息貿易戰?專家:別過度樂觀
川普:周末或與習近平通話 與中國實現了完全重置
中國網紅改編印度神曲“剛買的飛機被打啦”火爆全球
又是他們!華人區遭入室盜竊 華人夫婦痛失傳家寶
中國方代表何立峰起底 習近平伴郎 跟黃仁勳講台語
卡塔爾將贈送豪華飛機 特朗普:拒絕是“愚蠢的”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學者:中美之間關係惡化 責任並不在華府

中央社 2023-03-24 12:32:52

美國“紐約時報”今天報導,中國學者胡偉表示,美國總是試圖遏製中國的說法不正確,甚至中國一無所有的時候美國從不吝伸援手,而如今兩國關係惡化誰造成的?“我認為責任不在美國”。

紐時(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去年俄羅斯甫入侵烏克蘭,胡偉隨即撰文批評中國所持立場,並預測西方將更加團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繼續擴張,若中國不與俄羅斯保持距離,有可能在國際上受到進一步孤立,不過他的文章遭到審查。

當時他發文指出:“‘鐵幕’再次落下,不僅是從波羅的海到黑海,而且將形成西方主導的陣營與其競爭者的最後對決,中國如果不采取措施積極應變,將遭遇美國和西方的進一步圍堵。”

胡偉接受紐時訪問表示,他早就說過,如果中國不能在俄烏戰爭中靈活選擇,勢必將更孤立。

針對北京當局聲稱,美國總是試圖遏製中國的說法,胡偉直言不正確,並說美國同意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美國增加與中國的貿易,中國一無所有的時候,美國提供技術和管理方麵的專業知識。

他反問,但中美關係為什麽惡化?誰應該對此負責?“我不討論這個,因為這是個敏感問題,我認為責任不在美國”。

胡偉表示,中國沒有理由抱怨美國不再幫助自己了,“如果我們不再是朋友,我為什麽要幫你?”、“幫助自己的競爭對手變得更強大,不是很愚蠢嗎?”

他說,外交政策歸根結底應該在是否有助於中國實現現代化、有助於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上做出,而不是領導人喜不喜歡某個國家。

胡偉今年在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又發表文章指出:“如果(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當初知道‘特別軍事行動’是這樣一種結局,他還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他說:“但曆史沒有‘如果’,失去的將無法挽回,”他寫道。“唯一隻能吸取教訓,切勿一意孤行,切忌重蹈覆轍。”並說:“一個民族不長記性,這才是最可悲的!”

報導指出,他的這句話是雖是對俄羅斯,但也可用於中國。

因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李慎之撰寫的回憶錄曾指出,有人曾問鄧小平,中國為何如此重視中美關係,鄧回答:“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

但當前主政的習近平則反其道而行堅持親俄遠美,上海複旦大學教授、俄羅斯問題專家馮玉軍去年12月指出,中國與俄羅斯曆史上的3次結盟,都以中國付出慘重經濟和政治代價畫下句點。

這3次分別是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前往俄國祝賀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簽訂“中俄密約”,使得俄國藉修建鐵路之名,在整個東北的影響力如洪水一般鋪開。

其次對日戰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使得中國被迫承認蘇聯在外蒙古策劃的獨立公投,喪失近1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

還有就是1949年後中蘇同盟一邊倒,此舉雖使中國獲得蘇聯支持,但歐美勢力徹底被驅除中國而喪失與世界體係融合的機會,並使中國卷入朝鮮戰爭致中美關係極度惡化,使中國在幾十年間繁榮難。

馮玉軍說:“我們既要和俄羅斯保持一個長期睦鄰友好的合作夥伴關係,更要和美國保持一個建設性的夥伴關係,因為和美國的關係決定了中國未來的整體國際環境。”

紐時報導指出,持自由派想法的中國人近來私下嘀咕,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習近平與蒲亭的友誼不僅讓美國建立盟友關係變得更加容易,也使得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因當前中國企業主發現很難向西方擴張,許多國家都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製定嚴格規定,中國的製造商若意欲保住正在流失的西方客戶,不得不轉移部分供應鏈至海外國外,許多中國工人因此失業。

這種圍堵已經在發生。中國研究人員發布的報告指出,疫情以及俄烏衝突強化歐盟對中國的負麵認知,中國在歐洲的形象受到俄羅斯的牽連。

麵對不利於中國的處境,習近平的反應卻是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製、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