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醜聞,上了好幾天熱搜。
主角是體壇明星、女籃國手李夢。
她被曝曾插足領隊張隆的婚姻。
目前已與張隆結婚,但張隆未按要求履行與前妻的離婚協議。
於是,張隆前妻發布長文,指李夢「知三當三」,還放出大量私密照和聊天記錄。
消息一出就炸了鍋,衝上熱搜第一。
因當事人一直沒有回應,後續討論也越來越熱烈。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人的態度都是:
「球員隻要不違法就行,運動成績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多些寬容吧。」
而且事發後,央視體育一檔節目還在大談李夢如何為球隊爭光。
被疑是在為李夢發聲。
眾所周知,類似醜聞在娛樂圈也屢見不鮮。
但網友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對待體育運動員,大多數人傾向於將私德和賽場表現分開。
可明星曝出私生活醜聞,下場往往是人人喊打,甚至事業盡毀。
同樣是公眾人物,為什麽會有這種差異?
今天就來聊一聊——
體育圈和娛樂圈一樣,越是萬人矚目的頂流,越容易翻車。
李夢,稱得上現在中國女籃的頭號明星。
她是中國籃球史上,首位在世界大賽中當選 MVP 的運動員。
去年,中國女籃喜獲世界杯銀牌,全民沸騰。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 WCBA 聯賽中,李夢又幫助四川女籃奪得隊史首個總冠軍。
她在最新一條微博中欣喜地表示,即將在新賽季前往美國追夢。
當打之年,曝出醜聞。
無疑是令人惋惜的。
但不同於人們對內娛塌房藝人義憤填膺的態度、人人喊打的氣勢。
李夢出事後,人們大都抱著看熱鬧的態度,至多表示震驚、可惜。
在六萬多人的投票中,超過半數的人認為李夢應該繼續留在國家隊。
究其原因,體壇醜聞頻發,人們都已見怪不怪。
早年林丹被曝孕期出軌。
孫楊被曝私生子。
短跑運動員張培萌曾被控家暴。
遊泳運動員徐嘉餘被前女友曝出劈腿 ……
世界範圍內,體育圈都是塌房重地。
像喬丹、科比等體壇巨星都有過黑曆史。
背後是這個圈子由上而下,由內而外的痼疾。
2019 年,紀錄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國體操醜聞》就曝光了震驚世界的「美國奧運之恥」—— 20 年間,300
名女運動員遭隊醫性侵。
而且,相較危及公眾安全的違法事件,李夢事件屬於私生活層麵的道德問題。
領隊與球員婚外戀,確實違反了國家隊管理條例。
但這一消息曝光前,張隆確已被國家女籃辭退。
自然也有極少數人以「小三罪名」 要求對李夢的禁賽。
但有專業的體育記者為李夢發聲,認為出事的球員那麽多,不該因為她是女性就要被「浸豬籠」。
畢竟,體育圈早已默認了私生活與專業領域的涇渭分明,對球員的寬容度向來很高。
籃球巨星邁克爾 · 喬丹曾在 NBA 總決賽期間和毒販一起賭博。
被曝光後,遭到輿論的猛烈抨擊。
但他並未因此遭禁賽,也沒有被美國國家隊除名。
至今仍被看作世界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
貝克漢姆當年的桃色緋聞更是是鋪天蓋地,甚至還卷進了「招妓門」。
但也沒有影響他代表球隊出戰,還是順順利利地走完了足球生涯。
同樣,之前林丹被爆出軌後,鬧得沸沸揚揚。
可在此之後,他還陸續在瑞士公開賽和馬來西亞公開賽以及全運會的男單項目上奪冠。
依然是無人撼動的榮譽國手。
但當然,也並非一點影響都沒有。
至少就我國而言,林丹在「窗簾門」事件後,商業價值大打折扣。
林丹、謝杏芳合體拍攝的廣告緊急被撤,損失巨大。
但經此一劫,林丹實際上也隻剩下了打球這個職業身份。
換個角度看,這樣的說法如果套用在演員身上——
「演員隻要不違法就行,演技才是最重要的」似乎也可以成立。
曝出醜聞的演員失去商業價值和代言,隻留下演戲這個職業身份。
這樣是否可行呢?
很顯然,至少在內娛環境中,這是不可能成立的。
這也讓人忍不住繼續追問。
明明演員和體育明星同樣都是公眾人物。
他們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普通人。
但為什麽演員就不適用呢?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差別認知?
對比今天的頂流塌房,問題似乎一目了然。
一方麵是,專業能力的高下。
這些國家級運動員,受關注的原因首先是能力。
他們被期望的也是賽場上的表現。
很多球員甚至肩負著為國出征的重任。
賽場下的形象,自然並非他們關注的重點。
對很多球迷來說,不僅不會因為醜聞要求她「退圈」,反而更擔心李夢因此受影響,造成中國女籃的損失。
但很多藝人則不同,像之前吳某凡、某爽等,他們本身的表演實力就一直受詬病。
貼著「撕漫男」「小白花」的標簽,靠外形吸引大眾,將人氣轉化為資本。
戲外熱搜不斷,作品和生活的界限早已被打破。
所以一旦形象被曝與人設出入過大,自然就會塌房。
就像翟天臨之所以毀於學霸人設,是因為自己先立了一個學霸人設。
另一方麵看,也有時代因素。
往前看,上一代能力突出的明星藝人,有「黑曆史」的不在少數。
比如成龍,張藝謀,還有關之琳,王祖賢,王菲,楊恭如 …
他們都曾被曝出過私德上的醜聞。
可這些醜聞對他們的職業生涯似乎沒有影響。
但,時過境遷。
隨著互聯網環境的變化,公眾人物的曝光度越來越高。
社交平台也為受眾快速形成趣緣性組織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有共同喜好的人得以相互連結,一致表達喜惡,形成凝聚力極強的共同體。
投入越多的情感期待,就越容不下瑕疵。
因此,一旦藝人的形象打破了他們的固有期待,質疑和謾罵會迅速取代讚美。
可以說,在今天網絡升堂成常態的環境下,再有實力的人,也經不起一點黑料。
《腦殘粉》
近幾年,內娛處處彌漫著這種集體狂歡的極化情緒。
說白了,就是飯圈化。
回想內娛明星塌房最慘重的時候,恰恰是飯圈愈演愈烈的時候。
而追溯起來,飯圈文化是伴著韓流歸國藝人隨之引進的。
一開始,確實幫助很多藝人短時間內出圈,獲得了更多人的喜歡。
讓很多藝人得到了遠超職業身份的商業價值。
也不可否認選秀節目中小偶像的大放異彩,能給普通人注入了生活的動力。
但,成也飯圈,敗也飯圈。
對公眾人物而言,這種狂熱、獨斷的喜歡,實則也構成了另一種負擔。
因為,演員、歌手等藝人除了職業身份,又多了一層「偶像」身份。
在私德上也就自然提高了要求。
說白了,當演員的價值不僅僅在演戲上時,大眾對他們的要求自然也不僅僅是在作品上。
既然作品不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沒有作品的人,可以靠流量備受追捧。
但對有實力有作品的人來說,一旦被流量裹挾,也會受輿論束縛。
就像最近張頌文、張譯等實力派演員走紅後,網友都開始挖墳。
有黑料的先審判一番,沒有黑料的也可以借此再圈一波粉。
前幾天,張譯私下和朋友開玩笑說想演李清照,這一聊天內容被迅速放大,居然也能衝上熱搜,引發謾罵。
反過來,與這種飯圈環境距離越遠的人,倒越「安全」。
東北 F4 中的宋小寶、劉小光(趙四飾演者),都曝過出軌醜聞。
但因為東北 F4 無飯圈,這些醜聞幾乎沒影響到他們的職業生涯。
同理,近日,包貝爾被曝「酒吧夜會美女」,網友甚至調侃除包文婧無人塌房。
但仍舊能發現,如今飯圈的泛化越來越嚴重,已經開始向娛樂圈之外蔓延。
比如,以前人們聽相聲,圖的是快樂,是相聲藝術本身的感染力。
至於相聲演員的私生活,並不重要。
但德雲社逐漸飯圈化後,旗下具有粉絲號召力的演員已經與偶像無異。
隨著流量一同上漲的,是對其私生活的關注度。
在這樣的變化之下,就算是相聲演員,事業與生活也難以區隔。
私德醜聞頻出,塌房事件迭起。
「德雲社塌房」甚至已經作為一個亂象進入公眾輿論場,抵製之聲此起彼伏。
體育界也早已被飯圈侵入。
張繼科、馬龍等運動員都有了後援團,經常上綜藝節目。
戀情備受關注。
賽場也成了大型應援現場。
飯圈化的惡果,已經有所顯露。
競技場上的輸贏本是常態,卻也常常引發飯圈的震蕩。
楊倩落選世錦賽被罵上熱搜,化妝、私下與朋友出遊也都成了黑點。
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曾直接在微博呼籲粉絲保持理性,停止越界行為,讓他回歸普通人。
不可否認,「清朗行動」已經讓流量時代變天。
但飯圈思維對人們的認知影響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互聯網依然處處是黨同伐異、充斥著撕裂和對立的極化戰場。
專注於事業的明星,甚至反過來畏懼走紅。
張頌文爆火後,對鋪天蓋地的媒體采訪、粉絲跟拍感到不適,有意回避。
《大山的女兒》主演楊蓉曾表示,不願承擔爆火的代價,寧願演小角色。
更荒誕的是,就連看不慣飯圈的網友們,也已經將飯圈化思維內化於心。
一邊炮轟失德藝人、抵製其作品。
一邊又擔心藝人塌房牽連作品被下架。
尤其是《武林外傳》《甄嬛傳》之類的經典劇作,經常有網友祈禱劇中演員不要出事。
醜聞等同於塌房等同於職業性死亡,這已然成了一道被默認的遊戲規則。
「藝人的私德能不能和其作品分開?」
每當魚叔聊到內娛,都有許多魚友提出這個經典問題,也總能引起不同觀點的激烈對撞。
但恐怕,這些思考無法在現實中收獲回響。
當實力不再被視為首要標準。
當炒作人設、私生活也成為藝人的工作內容。
當飯圈邏輯已經逐漸化為一道潛規則時。
這個話題就不再有展開的餘地。
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隻要這一定律還在不斷應驗,飯圈時代也就注定難以徹底翻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