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百億美元 宇宙誕生的第一批恒星可能被人類找到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第一代恒星(第三星族星)開始誕生,它們為宇宙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可能隱約觀測到了它們。韋伯是人類發射到太空的最昂貴的望遠鏡,耗資約100億美元。
當今宇宙中最大的恒星比我們的太陽大幾百倍。而宇宙最早的恒星質量可能是太陽的十萬倍。

一群天文學家正在仔細研究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它隱約捕捉到了遙遠銀河係中電離氦發出的光,這可能表明宇宙中存在的第一代恒星已被發現。

這些尋找已久、命名隨意的「第三星族星恒星」(Population III stars)可能是由宇宙原始氣體形成的巨大氫氦球。理論家們在 20 世紀 70 年代便開始對這些首批大火球進行設想。假設它們在短暫的生命周期後會爆炸成超新星,形成更重的元素並將其噴入宇宙。這些恒星物質後來形成了重元素更豐富的第二星族恒星( Population II stars),而後甚至形成了更豐富的第一星族恒星(Population I stars),如我們的太陽,以及行星、小行星、彗星,最終產生了生命本身。

「因為我們人類的存在,所以我們知道一定有第一代恒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 Rebecca Bowler 如是說。

現在,北京中科院的天文學家王鑫和他的同事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這些恒星,不過這個觀點仍需確認。「這真的恍若夢幻」,王鑫提到。該團隊的論文已於 12 月 8 日發布在預印版網站 arXiv 上,正在等待 《自然》雜誌的同行評審。

即使這次研究人員觀點有誤,但對第一批恒星更有說服力的探測可能也不遠了。JWST 正在大幅改變天文學探索,且被認為能夠在足夠遙遠的空間和久遠的時間中看到這些恒星。此外,巨大的浮動望遠鏡也早已可觀測到遙遠的星係,這些星係不尋常的亮度表明它們可能包含第三星族恒星。現在使用 JWST 觀測恒星的其他科研小組也正爭先恐後分析自己的數據。「這絕對是最熱門的問題之一」,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物理學家 Mike Norman 說,他正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來研究恒星。

一項權威可靠的發現將會使天文學家得以開始探索恒星的大小和外觀、它們存在的時間,以及它們如何在原始的黑暗宇宙中突然亮起。

「這確實是在宇宙曆史上最根本的變化之一」,Bowler 表示。

第三星族恒星(Population III)

德國天文學家沃爾特.巴德 (Walter Baade) 於 1944 年將我們銀河係中的恒星分為 I 型和 II 型。後者包含由較輕元素組成的較老恒星。數十年後,第三星族恒星的觀點也被寫入了文獻。英國天體物理學家伯納德.卡爾(Bernard Carr)在 1984 年發表的一篇提高了他們知名度的論文中描述了這種原始恒星在早期宇宙中可能發揮的重要作用。「它們的熱量或爆炸可能使宇宙再電離」,卡爾和他的同事寫道,「…… 產生的重元素可能加速了前銀河係的元素富集」,從而形成了後來更富含重元素的恒星。

卡爾和他的合著者推測,由於早期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氫氣和氦氣,形成的恒星可能已經擁有浩瀚無際的尺寸,因而應該隨處都可以測量到太陽大幾百乃至十萬倍的恒星。
北京中科院的天文學家王鑫在早期宇宙中檢測到氦 II,這可能表明宇宙中存在第三星族恒星

那些屬於較重範疇那類的恒星,即所謂的超大質量恒星,它們表麵溫度會相對較低、表現為紅色和膨脹的狀態,其大小幾乎可以等同我們整個太陽係。密度更大、大小更適中的第三星族星變體會發出滾燙的藍光,表麵溫度約為 5 萬攝氏度,而相較而言,我們的太陽表麵隻有 5500 攝氏度。

2001 年,Norman 通過計算機仿真解釋了如此大的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在目前的宇宙中,氣體雲分裂成許多小恒星。但仿真模擬表明,早期宇宙中的氣體雲比現代的氣體雲熱得多,不能像如今這樣容易凝結,因此在恒星形成時效率較低。相反,整個氣體雲會坍塌形成一顆單獨的巨星。

這些恒星巨大的質量意味著其生命周期是短暫的,最多隻能持續幾百萬年(更大質量的恒星總能更快地燃燒掉可用的燃料)。因此,第三星族星在宇宙曆史上將不會存續太長時間 —— 或許隻會存在數億年,直至最後一批原始氣體的消散殆盡為止。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這些恒星的質量究竟有多大?它們在宇宙中存在的時間最晚是何時?在早期的宇宙中,它們有多豐富?Bowler 說:“它們與我們銀河係中的恒星完全不同,真是太有趣了。”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文學家 Rebecca Bowler 研究了早期宇宙中銀河係的形成和演化。圖片來自 Anthony Holloway / 曼徹斯特大學
因為它們距離太遠,存在時間太短,所以尋找與它們相關的證據一直是一個挑戰。然而在 1999 年,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文學家預測,恒星應該會產生一個會泄露存在跡象的信號:當每個原子的剩餘電子在能級之間躍遷時,氦 II 或缺少電子的氦原子發出的光會具有特定的頻率。曼徹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 James Trussler 解釋說:氦發出的光實際上並非來自恒星本身,相反,它是恒星熱表麵的高能光子衝入恒星周圍的氣體時產生的。

日內瓦大學的 Daniel Schaerer 在 2002 年對這一觀點進行了擴展,他說:「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預測」,對這些證據的搜尋正式開始了。

尋找第一代恒星

2015 年,Schaerer 和他的同事們認為他們可能尋找到了什麽。他們在一個遙遠的原始星係中發現了一個氦 II 信號的可能線索,而這個星係可能與一群第三星族星有關。從大爆炸 8 億年後的樣子來看,這個星係似乎包含了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第一個證據。

Bowler 後來主導的研究對這些發現提出了質疑。她說:「我們從源頭上發現了有氧元素的證據。這排除了純粹的第三星族星預測的可能性。」隨後,一個獨立的小組未能探測到最早的團隊發現的氦 II 線索。「它不在那裏,」Bowler 說。

其他人的探尋境況會好一些嗎?

天文學家將他們的希望寄托在 2021 年 12 月裝載好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上。這架望遠鏡擁有巨大的鏡體和對紅外光前所未有的靈敏度,可以比之前的任何望遠鏡都更容易地觀察早期宇宙。因為光傳播需要時間,所以盡管它們出現在很久以前,望遠鏡仍然可以看到遙遠的微弱物體。此外,望遠鏡還可以進行光譜分析,將光分解成其組成波長,這使它能夠尋找第三星族星的氦 II 標誌。

王鑫的團隊分析了 JWST 2000 多個觀測目標的光譜數據。其中一個是大爆炸後 6.2 億年才出現的遙遠星係。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個星係被分成兩部分。他們的分析表明,其中一半星係似乎含有氦 II 的關鍵信號,其中還混合著其它元素發出的光,這可能意味著它們是數千顆第三星族星和其他恒星的混合星族。此外,對星係另一半部分的光譜分析尚未完成,但它的亮度暗示著這是一個更富第三星族星的環境。

「我們正在努力申請使用 JWST 下一個周期的觀測時間來覆蓋觀測整個星係,以便有機會來確認這些天體,」王鑫如是說。

根據 Norman 的說法,這個星係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地方」。他說,如果氦 II 的結果經得起推敲,“那麽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星係就是第三星族星群。” 然而,他不確定第三星族星和後來的恒星是否能如此輕易地混合在一起。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 Rogier Windhorst 正在使用引力透鏡來試圖放大早期宇宙中第三星族星的圖像。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 Daniel Whalen 也同樣謹慎。他說:「這確實可能是一個星係中混合了第三星族星和第二星族星的證據。盡管這將可能是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第一個直接證據』,然而這卻並非確鑿證據。」其它滾燙的宇宙天體也可以產生類似的氦 II 信號,包括旋繞在黑洞周圍的灼熱物質吸積盤。

王鑫認為,他的團隊可以排除黑洞為該氦 II 信號的來源的可能性,因為他們沒有檢測到特定的氧、氮或電離碳信號,而這些是這種可能的預期條件。然而,這項工作仍有待同行審查,而且即便如此,後續觀察也需要確認其潛在發現。

ali88 發表評論於
基於星係光譜大多數都是紅移的觀測,星係必定在彼此遠離,宇宙處於膨脹中。所以過去星係比現在必定更加彼此接近。根據紅移觀測數據,可以測算出宇宙膨脹速度,從而得出宇宙必定起始於130多億年的大爆炸。
很難懂嗎?
假設a>b, b>c;那麽必定有b>c的結論。
從假設到必定的結論,有什麽問題?
感覺你缺乏基本的科學和數學訓練。
----------
重鳥先飛 發表評論於 2023-03-19 20:30:20
給這裏自以為懂天體物理的同學,科學研究本來就應該是批判性思維,對新事物的判斷就要從最基本的邏輯開始。。你們現在根據地球上發現的定律去衡量全宇宙,邏輯上通不通?比如“大爆炸後所有的物體都互相遠離”,首先在地球上大爆炸所有的物體都遠離,是不是代表全宇宙都遵循這個定律? 科學家研究了100年的成果就肯定都是對的?古代科學家研究了地球幾千年認為它是扁的,是不是對的?

樓下ali88 科普“ 很直接簡單的推理就是,過去。。。。必定。。。,根據。。。。必定開始於13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既然是推理,為什麽又是“必定”,什麽邏輯?
輕風掠過2 發表評論於
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為930億光年,而不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可觀測宇宙的5000萬倍,並且整個宇宙仍在以億倍於光速的速度持續地膨脹之中。可以說宇宙從138億年前大爆炸以來始終處於“爆炸”狀態,隻不過爆炸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遞減,從第一秒的大約200萬光年減至後來的平均每秒3光年多。根據以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與比利時物理學家喬治·勒梅特的名字命名的哈勃-勒梅特定律(即遙遠星係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和地球的距離成正比)所測得的數據表明,遙遠星係每秒的退行每隔地球326萬光年增加73.52公裏,就是說距離地球326萬光年的星係每秒退行73.52公裏,距離地球652萬光年每秒退行147.04公裏,距離地球978萬光年每秒退行220.56公裏,以此遞增。最後經計算,可觀測宇宙邊緣(距離地球465光年)的星係每秒退行大約100萬公裏,而不可觀測宇宙邊緣的星係每秒退行大約5光年(接近50萬億公裏),大於以往平均每秒3光年多的宇宙膨脹速度。由此,科學家們認為,目前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宇宙的半徑以每秒大約5光年的速度(1.5768億倍於光速)在持續不斷地延伸,這是一個多麽驚人的景象啊!但是,假如你作為一個旁觀者,整個宇宙能夠一覽無餘地展現在你眼前,你就會發現即使你等上一輩子,也看不到宇宙半徑有一絲一毫的延伸。宇宙實在太大了,100年時間其半徑的延伸也要小於億分之一,也就是說,即使按目前宇宙膨脹的速度,要花100億年的時間,宇宙的半徑才能增加將近1倍。
不好吃懶做 發表評論於
第三星族星: only has two 'elements': H and He, 第2星族星: has 26 'elements': from H to Fe and 第三星族星: (may) has all current 92 'natural' elements. Universe is about 13.7 Billion years old, and the universe can as long as 90 B. Light-years, so universe expands faster than light (90 > 13.7x4). Don't argue this, believe or not, up to you. Big Bang is a hypnosis now and 100 more /scientific or sense than CP/communist theory.
xyz99 發表評論於
@白雲藍天, 想請教宇宙是以超過光速的速度膨脹中,這個是真的麽?
重鳥先飛 發表評論於
給這裏自以為懂天體物理的同學,科學研究本來就應該是批判性思維,對新事物的判斷就要從最基本的邏輯開始。。你們現在根據地球上發現的定律去衡量全宇宙,邏輯上通不通?比如“大爆炸後所有的物體都互相遠離”,首先在地球上大爆炸所有的物體都遠離,是不是代表全宇宙都遵循這個定律? 科學家研究了100年的成果就肯定都是對的?古代科學家研究了地球幾千年認為它是扁的,是不是對的?

樓下ali88 科普“ 很直接簡單的推理就是,過去。。。。必定。。。,根據。。。。必定開始於13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既然是推理,為什麽又是“必定”,什麽邏輯? 然後。。。就像說地球是圓的一樣,你不能直接肉眼看到,但所有觀測都支持?! 這是有望遠鏡拍的圖片證實的,和肉眼看見沒有區別! 大爆炸有圖片嗎?沒有的話你憑什麽比較兩者?

各持己見吧,千萬別太抬舉自己,號稱不想浪費時間解釋的確應該省省你的口水,誰有興趣聽你煞有介事的胡說八道。
Lacedaemon 發表評論於
怎麽變成編的故事了?科學都是在編?大爆炸理論的基礎是宇宙中所有物體都在互相遠離,這是觀察到的事實。如果你把事件倒退回放,越早的時候所有物體就越近。你有結論了嗎?
=============================================
亮油 發表評論於 2023-03-19 17:06:06
不知宇宙物理學是否算一嚴謹的科學分支。雖然掌門人常以聳人聽聞聞名於世,但其結論基本無可考證,不是遙遠的過去,就是遠不可及的將來。現代儀器讓他們看得更遠,他們所幸編個大爆炸故事,而後說他們看到爆炸雲的兩端。
ali88 發表評論於
哈勃望遠鏡早上天多少年了,去年又有更加強大JWST開始工作。這個時代的人很幸運。
ali88 發表評論於
樓下“現在所謂的宇宙學說隻做到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何說起?”
如今所有的天文觀測都支持星係互相遠離,宇宙處於膨脹之中。很直接簡單的推理就是,過去星係之間距離必定比現在近,根據現在宇宙膨脹的速度,宇宙必定開始於13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這是天文常識,就像說地球是圓的一樣,你不能直接肉眼看到,但所有觀測都支持。你可以大膽假設大爆炸理論不對,但至今沒有這樣的證據。
wyc2020 發表評論於
厲害國說,十億美刀也就能買到帝都幾個四合院而已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多普勒效應的基礎是假設宇宙所有的地方都是勻質的,線性的,光速是不變的。可是,大爆炸本身卻是認為宇宙有起點,時空有起點,而那個起點是一個數學上的奇點,在那之前沒有時空,當然更不可能開普勒。從沒有時空到進入時空是瞬間的,超光速的,超密度的,一個絕對無限大密度的點爆炸出有限的時空。這本身就是否定了時空的勻質性。

這種前後矛盾的東西是什麽“科學”?
亮油 發表評論於
不知宇宙物理學是否算一嚴謹的科學分支。雖然掌門人常以聳人聽聞聞名於世,但其結論基本無可考證,不是遙遠的過去,就是遠不可及的將來。現代儀器讓他們看得更遠,他們所幸編個大爆炸故事,而後說他們看到爆炸雲的兩端。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上世紀60年代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證實了伽莫夫大爆炸宇宙論的預言,簡述如下:
2.7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科學家確認為宇宙大爆炸的餘輝。在宇宙大爆炸之後3分鍾至37.9萬年,由於溫度太高,所以物質都是以等離子體(在極端高溫的條件下,粒子運動能太大,帶負電荷的電子與帶正電荷的原子核無法結合成中性原子,但正負電荷總量總是相等)的形式存在,所以那時的宇宙沒有原子,隻有原子核、電子與光子。又由於宇宙空間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密度非常高,光子無數次地被電子吸收再重新輻射出去,並無數次與原子核相撞,所以無法在空間自由傳播,物質與輻射(光子自由傳播所形成的各種輻射,按光子所攜帶能量由小及大依次為: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與伽瑪射線等)是完全耦合在一起的。宇宙約37.9萬歲時,溫度已降至3000K,於是電子與原子核結合成中性原子。因為那時宇宙空間自由電子被清空,而具有電磁場的光子也不會與中性原子發生相互作用,於是開始自由地在宇宙空間傳播,物質也就與輻射分離了(退耦)。138億年以來,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宇宙的平均溫度也由3000K逐漸降至目前的2.7K。宇宙中任何地方所接收到的2.7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都是來自四麵八方的138億光年之外。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找到宇宙誕生的第一批恒星的意義主要有5個方麵:

1.理解宇宙演化;
2.探索暗物質;
3.究宇宙學常數;
4.研究行星的形成;
5.探索生命起源。



重鳥先飛 發表評論於
浪費時間! 可能被找到了。。。。怎麽論證?最終和跳大神沒有本質差別。物理化學如果是強項浪費在無法論證的天體物理很可惜,對社會和人類發展沒有任何貢獻。
老歌好聽 發表評論於
現代科學都是Evidence based。所有證據都指向大爆炸,迄今為止的預測也都符合觀測。按你的靜態宇宙觀,紅移就變成了幻覺,熱力學定理也不複存在。你的想法在19世紀末曾經是主流,那僅僅是因為沒有觀察無法推理,多數人隻能唯心的那樣認為。
================================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2023-03-19 15:24:37其實,為什麽非要說宇宙有個起點?因為這才符合西方信仰的上帝創造宇宙的思維方式。而實際上,宇宙就是一個無始無終的,永遠存在的宇宙,並不需要任何開始,也完全沒有必要結束。沒有起點,沒有爆炸,是一直都存在的客觀事實。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其實,為什麽非要說宇宙有個起點?因為這才符合西方信仰的上帝創造宇宙的思維方式。而實際上,宇宙就是一個無始無終的,永遠存在的宇宙,並不需要任何開始,也完全沒有必要結束。沒有起點,沒有爆炸,是一直都存在的客觀事實。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這個假設和上帝創造是完全一樣的,是完全不符合邏輯和過程的一種臆想。那個奇點的密度無限大,還沒有時空,嗬嗬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為什麽說大爆炸理論是一個宗教?因為它的假設是爆炸前的宇宙隻是一個點,而且沒有時間,爆炸時同樣沒有時間,在瞬間那個點就炸出那麽大的宇宙,並且分散到幾百億光年的直徑。然後這些碎片突然有了時空,開始以光速往四麵八方發光,讓地球人幾百億年後才看到幾百億年前發出光亮的星雲。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所有的有關宇宙的研究都是假設,包括所謂的大爆炸理論。然後人們就根據這個理論推演出一係列的“發現”。其實,這已經成為一種宗教式的“科學”,那就是你要先和承認“上帝創造”一樣承認這個假設的大爆炸存在,然後再根據這個假設去“研究”。這種“科學”更準確的說是一種“科學教”,也就是用“科學”作為聖經的宗教。
abvysk2023 發表評論於
能看那麽遠,研究一下為啥哈雷彗星是橢圓軌道,另外一個運動中心是啥?這個應該不難吧?
pcboy888 發表評論於

因為中國人必須是共和黨否則會被同胞辱罵,而共和黨反對民主黨的一切主張,然後民主黨主張科學是真的,因此,為了表達對共和黨的忠誠:中國人應主張科學是假的。這樣,共和黨就會不遺餘力地反對種族配額,這樣中國人就能有更多機會進入大學學習科學,或者進入科技公司從事科技崗位,去學習或者研發我們簡單認為是假的科學了!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2023-03-19 12:45:04樓下都是些什麽人啊?
如果沒有科學,就沒有現代文明。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樓下都是些什麽人啊?
如果沒有科學,就沒有現代文明。
wang5zhao6 發表評論於
換個話題騙經費,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