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購車補貼,會不會開了一個壞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坐高鐵去湖北搶車,這幾天被網友們吆喝得厲害。

3 月初,湖北出台 " 史上最強 " 購車補貼,政府聯合車企共同出招,在當地買車,上湖北牌照,優惠金額從 5000 元至 90000 元不等。其中,東風雪鐵龍補貼金額高達 9 萬,個別東風係車型補貼金額幾乎達到原指導價的一半。

雖說這場補貼限時僅一個月,但對整個中部省份都產生了虹吸效應。據當地媒體介紹,在大額補貼下,出現消費者 " 搶購式 " 現象,4S 門店人滿為患,部分車型早已售罄,不乏有周邊省份的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工作重點,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在此背景之下,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通過出台各類促汽車消費政策或補貼,以此來撬動內需大市場,釋放市場消費潛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但,理想和現實總存在差距。當下很多車補政策,消費者並不買賬。有網友吐槽說," 不能為了口醋包頓餃子 "" 喜提瑪莎拉蒂 100 元代金券 "…… 各種嬉笑怒罵背後,是因為政策本身不夠精準,並未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

從某種程度來看,湖北用足夠的 " 誠意 " 促汽車消費,效果的確立竿見影。消費者得到實惠、車企提高市場占有率、當地汽車產業得以振興,一舉三得。

這樣的好事是不是多多益善?促消費,要算眼前賬,更要算長遠賬。從短期看,以快製快拉動消費市場,治療需求收縮這個重症就得用一劑猛藥;從長期看,鼓勵消費不能透支消費,必須避免過度 " 寅吃卯糧 ",細水長流方能生生不息。

辨證再看湖北購車補貼,筆者認為可能存在三方麵的隱患。

政府補貼,公不公平?作為宏觀調控手段,政府補貼是一把 " 雙刃劍 ",既有調節市場失靈、升級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等積極作用,又有選擇性、差異性補貼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消極影響。

地方財政屬於當地納稅人的錢,花大力氣補貼一個汽車行業,對於其他行業就存在不公平。比如家電行業也涉及促消費擴內需,石化行業塊頭大鏈條長,農業關係老百姓飯碗 …… 補貼的力度和廣度,非常考驗政府的治理能力。

行業生態,失不失衡?中國汽車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不論是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之爭,還是車企品牌之間的博弈,最終都是市場決定需求,消費者用腳投票。大力度車補,用政府有形之手幹預市場行為,好比在鋼絲上跳舞,稍有不慎可能引發 " 行業地震 "。

3 月份有補貼,2 月份購車的人群怎麽辦?東風係有補貼,其他品牌是不是被排擠?政府車補的力度越大,帶給市場的扭曲作用也會越大,如果國內各大汽車品牌都用政府補貼築起市場壁壘,後果不堪設想。

惡性競爭,會不會來?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區域競賽不斷加劇,政策 " 抄作業 " 現象不在少數," 最強車補 " 會不會被其他地區模仿或借鑒,甚至出現區域之間的惡性競爭,可能性並不小。

汽車產業是湖北第一產業,東風汽車是當地產業的標杆。因此,政府集中財力攻其一處,既最大程度意圖撬動市場需求,又幫扶了走下坡路的東風品牌。然而,即便是非常之舉,也無法回避地方保護主義的事實,這與中央要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相違背的。

由此感歎,湖北購車補貼,會不會開了一個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