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三年醫院拚命“買買買” 回歸日常後設備、耗材何處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過去三年,為了滿足核酸檢測和重症治療的需求,醫院一度曾“瘋狂采購”各種設備和耗材。

有“一買就買大半年、甚至一年物資”的醫院;也有好不容易拿到財政撥款,“不管用不用,先把倉庫填滿”的醫院。

就像戰時緊急動員一樣,大疫當前下的醫院采購沒多少理性空間可言,需要考慮的不是這些設備以後怎麽辦,而是如何能快速地買到,經濟性成了最被忽視的因素。

而今“戰時”不再。

醫院診療上回歸日常,經濟上回歸理性考量,賬本上的得失再次縈繞在各個醫院院長的心頭。

有醫院曾花費五百萬,興建PCR實驗室後,連成本都沒收回來就閑置下來;有醫院將閑置的數十台呼吸機等設備保養後,送到庫房或者設備共享中心留待後用;也有醫院借此東風,采購新設備,填補技術空白,甚至為擴張床位打下基礎;更有醫院研究疫中的舊設備、舊耗材的新用法,甚至為此申請專利……

大流行三年,除了隱秘的人力成本,而今留給各個醫院還有一些無法抹除的設備和耗材,它們正在變成角落裏的閑置物。


一家醫院留下上百台PCR儀,焦慮難解

大流行後,南方沿海地區一家醫院集團院長劉毅發現,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攢下了超過百套的PCR儀器。

在日常,PCR儀是很多三甲醫院檢驗科的標配,每台20~30萬左右,日常可用做乙肝、丙肝的檢測等;但過去3年,PCR儀最重要的功能是——它是核酸檢測必須要用到的設備。

在大量的核酸檢測任務中,檢驗科的醫生幾乎一刻不停地使用PCR儀:將標本中的核酸提取出來,加入配置好的試劑,送入擴增儀中,讓原有的核酸複製變多。經過1~2小時不能中斷的擴增程序後,醫生在電腦上查看檢測結果並進行核對,最後將數據上傳。

需求量增加後,PCR儀在醫院裏的數量自然也越增越多。

“我們的醫療檢測設備,從來沒有一個像PCR這麽普及,所有的縣都有,甚至鄉鎮都有。”劉毅說,一些第三方公司甚至有幾千套。

早在疫情快速過峰前,劉毅就未雨綢繆過:等核酸檢測的需求退潮,這些PCR儀怎麽辦?

為此,該醫院集團和廣州一家研究院合作,改進檢測方法、開發新試劑,將PCR儀器用於宏基因組檢測、靶向基因檢測和心血管疾病藥物基因檢測。

和現有的檢測相比,用PCR儀器進行上述檢測的優勢在於成本低,能把檢測從幾千元降到二三百元。“這些設備成本已經收回,扔了很可惜,縣級以下的醫療機構可以用它做心血管篩查和癌症早期篩查這些檢測,做成白菜價。”劉毅說。

但這一切,都停留在計劃階段,到底能不能成,劉毅隻能等。而在此之前,這上百套PCR儀,還得在醫院裏放一陣子。

這正是當下大部分醫院的情況——PCR儀被閑置,束之高閣。

江蘇一家區級醫院,過去三年曾花費了400萬買PCR儀器。疫情過後,他們用部分新儀器替換掉了老舊的,但仍有一部分PCR儀閑置下來。“不是全部閑置,就是閑置的比較多。”該院院長無奈地說。

在另外的一些地方,閑置的不止是儀器,更是整座PCR實驗室。

去年10月,安徽一家三級醫院專門在緊鄰方艙醫院的新院區,建設了一座PCR實驗室。

如今,老院區的舊實驗室還在運轉,新院區的實驗室閑置下來。“實驗室是醫院自己出錢建的,加上設備一共花費了500萬,春節前都還沒付完錢。”這家醫院的財務人員告訴八點健聞,由於免費核酸的政策,醫院至今未能收回成本。

令他們頗有微辭的是,隔壁縣向當地人民醫院撥款了6000多萬,而當地就連核酸檢測的耗材費用都是醫院在出。

不僅在安徽,山東中部一縣人民醫院也有一座閑置的移動PCR實驗室。不同的是,這是由當地縣政府出資建設的。如今,醫院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它,隻能暫時擱置。

在河北,一家縣醫院有一輛價值六七百萬的核酸檢測車,也閑置著。“當時要求一天檢測幾十萬人次,現在怎麽也用不了那麽多了,所以都在閑置。”這家醫院的院長告訴八點健聞,好在這些都是政府出資,醫院沒有為此付錢。

想給閑置的PCR儀找個出路的,不止上麵的劉毅一人。不少醫院都在想辦法解決,但幸運兒隻有一小部分。

“之前北京要求一些醫院的核酸檢測量,必須達到每日3萬管,我們一下就買了幾十台設備。”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總會計師李俊宏告訴八點健聞。

在北京,這些PCR儀很難閑置。“有醫院是國家傳染病網絡實驗室,PCR儀一直都是重要的設備,不少傳染病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李俊宏說,疫情後,醫院甚至還補充了一批功能上存在不同的PCR儀器。

無數台PCR儀器高速運轉的三年過去了,而今機器停轉、閑置下來。在設備閑置的背麵,唯一讓人心頭輕鬆的是,與PCR曾一起加班的檢驗科醫生,也終於閑下來了。

福建某市三甲醫院檢驗科醫生王雙,可顧不上PCR儀的去向,他隻覺得:去年此時,跟同事三班倒都不夠,還要向外院借人。每天要擰開上萬個蓋子,取上萬個標本,人不停、機器也不停,才能完成任務。

“但如今,借人不再有,工作也輕鬆許多,回到日常了。”

不得不買的呼吸機等設備:無奈閑置、努力盤活

在江蘇,一家區級三甲醫院的院長正在為一台才買了2年多的CT機發愁。

CT機是2020年買的,為了疫情專門購置。當時,按照政策要求,需要把新冠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區分,新的這台CT機就放在發熱門診,專門為了給新冠肺炎的相關患者做檢查用。

結果用了不到2年,“現在新冠肺炎沒了,它就放在那。”

CT機倒也可以換個地方,在醫院的其他就診場景裏用。但要在院內給這台CT機挪位,不僅需要找個安全的地方,進行周圍環境的評估評測,保證人員安全,而且林林總總算下來,移機費就要50~60萬。

又是一筆開銷。

在他看來,過去3年裏,看著別家醫院頻頻“超前購物”,他幸好沒有過“冒進買東西”。但即使如此,買新CT機的錢大多出自醫院自己的腰包,如今眼前還是麵臨著“要麽重金移機,要麽閑置放著”的兩難選擇。

上述醫院總會計師李俊宏回憶,在疫情三年的大多數時間裏,醫院購置的防疫物資一直差不多,都是“整個疫情期間要用到的”,例如CT、PCR儀,以及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等耗材。但到了2022年、2023年之交的新冠重症潮中,醫院的重症設備集中增多。

西南地區某市級三甲醫院院長馮立直言,“2022年底的感染高峰時,衛健委拚命讓‘買買買’建ICU;但平時哪有這麽多重症病人,疫情過後設備肯定會閑置。”

這是很多醫院的普遍情況。

在距這家醫院千公裏的地方,華北一家市級三甲醫院就曾在2022年冬天,緊急采購了40多台呼吸機、10台高流量氧療儀,監護儀也從200台左右增加到300多台;而相應的,這家醫院的日常用量大約隻需15台、10台和150台。

如今,新購入的設備大都放在了設備共享中心,供其他需要的科室申領。

一些醫院不忍設備閑置,最近開始盡力“盤活”上個冬季的“囤貨”。

盤活的出路大致有三:補足醫院原有的設備能力缺口,替換使用多年的設備,暫時用不到的就保養並管理起來,“有備無患”。

在深圳,羅湖醫院集團走的是最後一條。他們索性把疫後用不到的、約20台的呼吸機集中起來,做了一次徹底保養;之後,這20台機器集中管理、“收納”,以備未來不時之需。

而在馮立那裏,多出來的呼吸機索性全部投放在病房中,輪番使用。今天用1、3、5號,明天換2、4、6號,因為“總是放庫房會放壞”。

也有醫院把閑置設備下放到了院外醫療點,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校醫院和分醫院等。“肯定會有些浪費,下級醫院日常用得不多,但總比閑置在醫院裏強。”一位受訪者表示。

事到如今,也有不少醫院乘上了一把“更新之風”,趁機把醫院的老舊設備替換了一遍。

前述總會計師李俊宏告訴八點健聞,在工作量不變的情況下,一般醫院都要等到設備狀態不好、甚至報廢時才會更新,時間甚至在十年及以上。如今新設備突然進來,這些老設備可以提早替換了。

湖南一家縣人民醫院,就在這種情況下迎來了一台新CT機。2021年,一台價值400多萬的CT機,利用財政撥款購置。在此之前,院內唯一的CT機已使用了8、9年,偶爾會出小問題,而且也無法分開檢查傳染病患者——每做一個傳染病人的檢查,都要停機一小時做消殺。如今,兩台CT機可以輪換使用了,解決了醫院的困境。

醫院的管理者劉誌良反而覺得高興:疫情3年,時常不被關注的縣醫院間接補足了設備短板,城裏醫院說的閑置,在縣醫院“基本不存在”。

一些醫院管理者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疫中三年的“買買買”,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醫院提升自身能力的機遇。

在一些地方,“采購潮”和醫院擴張、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相遇,促成了多餘設備的“院內消化”。

更隱秘的沉沒成本:過期的耗材、另建的發熱門診

過去三年,醫院因防疫添置的物資大致可以分為“四大件”:耗材,生命支持類設備,檢驗類設備,檢查類設備。

“其中耗材的量是最大的,因為天天消耗。”李俊宏說。

一般來說,醫院會對耗材的庫存量設定一個“安全基數”,若庫存量降到安全基數之下,則需要采購。針對防疫耗材,李俊宏所在醫院通常情況下會保證半個月的庫存量;但疫情爆發時,醫院則會根據情況動態調整安全基數,保證一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庫存量。

這就是在很多醫院,如今耗材會囤積的原因之一。在去年冬天“過峰”時,醫院屯消耗型產品的動作也“更用力了”。

會集中大量采購的大都是縣、區級醫院。由於不具備和大型醫藥企業談判的空間,在拿到政府撥款後,縣區級醫院通常會選擇把倉庫塞滿,“不管用不用,先拿到手再說”。

上述安徽三級醫院的管理者表示,2022年,當地做了十幾輪全民核酸。受此影響,他所在醫院在核酸檢測上花了有一千萬,大部分都買了核酸檢測試劑。“目前耗材、藥品還剩下約200萬元的量,最後可能會浪費100多萬。”

劉誌良也見過“一買就買大半年,甚至一年物資”的醫院。相對而言,他所在醫院有一定的計劃性,當下如院內核酸檢測試劑還剩下約10000份,好在按日消耗100份左右,三個月就能用完。

耗材會陸續過期,馮立也為不知如何處理的耗材而滿肚子牢騷,“比如防護服,現在到處都用得少,也就發熱門診和傳染病門診用一用;核酸檢測試劑,當年囤得越多過期越多,這就是沉沒成本。”

他表示,目前在日常診療中還可以消耗一部分耗材,但是消耗量不大,“以前一天用成百上千套防護服,現在一天十套。”麵對可以預料的浪費,一些醫院選擇和企業商議,用耗材換取醫院所需物資,或者退貨。

還有醫院想辦法研究創新的解決方案。

深圳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告訴八點健聞,深圳一個區的防護服存量差不多有小十萬套,經研究,他們認為可以將把閑置的部分防護服,改為手術室外使用的醫用敷料。“甚至有醫院還搞了一個比賽,一個護士在8分鍾內把一件防護服剪成了各種可以使用的敷料,還得了個大獎。”

孫喜琢說,醫院曾反複試驗發現:一件防護服被拆解後,即便經過十次消毒,其韌性、厚度都沒有任何改變,“這說明這個方法很可行。”目前他們正在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在“四大件”之外,還有些醫院裏隱藏著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本,比如,出入閘機和發熱門診。

浙江一位院長告訴八點健聞,疫情期間,當地政府曾要求醫院采購出入口閘機。當時醫院內部判斷,這個要求是“應付性”的,最終頂住壓力,沒有采購。

如今看來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還好沒買,買了以後又要損失好幾百萬。”該院長慶幸地說。

此外,在2020年,他們花100多萬新建了一座發熱門診,而今也閑置了,但他覺得總比閘機強,“房子造好了總有用處,以後再做其他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