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身高標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標準提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兒童身高標準“更新”了!3月1日,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開始實行。與目前臨床使用的標準相比,大部分年齡段的身高有“微調”,這也引發了部分家長的“身高焦慮”,早早趕到醫院就診、谘詢。

3月7日,武漢多位兒科專家表示,孩子的身高受諸多因素影響,家長不要太過焦慮,盲目為正常兒童增高,擾亂正常生長發育。



繪圖:劉陽

兒童身高新標準來了

比現標準有“微調”

3月1日,7歲以下兒童身高新標準實行,到底該怎麽科學看待新標準?

武漢兒童醫院兒保科專家肖芳解釋,臨床現用的標準,是由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育研究室,根據2005年九省/市兒童體格發育調查數據研究製定,標準表分為男、女版,可參考年齡段為0至18歲。這一標準由兒科、兒童保健、兒童營養、衛生統計及流行病學等方麵專家充分論證製定,屬於全國範圍內較大的樣本調查,較符合我國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

“3月1日實行的新標準,由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大多年齡段的身高標準值上都有微調。”肖芳說,這是基於2015年的樣本調查結果,和10年前相比,兒童的飲食、營養、運動等各方麵都有較大變化。

3月6日,極目新聞記者找到新標準看到,依舊分為男版、女版,按照年齡不用,每檔年齡分為七檔百分位,分別為P3、P10、P25、P50、P75、P90、P97。





新版身高標準(圖片來源:國家衛健委)

肖芳通俗解釋,身高標準的確定是隨機抽取100個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由矮到高排隊,P50則意味著孩子的身高剛好在第50個,處於平均水平。所以,根據新標準,兒童身高處於P25至P75的,可為中等水平;如果身高值低於P3,則屬於矮小水平,建議家長要帶孩子到生長發育門診找原因;大於P97的,則屬於高個子,遠超同齡人的水平,但也要注意檢查孩子是否有骨齡偏大的情況。

記者梳理發現,以0歲的新生兒為例,如果男嬰身長為50.4厘米,女嬰身長為49.7厘米,在現標準屬於“標準身高”,新標準的中位數則分別為51.2厘米、50.3厘米,增長了0.8厘米、0.6厘米。

像這樣的“微調”,在新標準中還有很多,以3歲女童為例,現標準的中位身高為95.6厘米,而新標準則增高了0.6厘米,為96.2厘米;6歲男童中位身高為117.7厘米,新標準中位身高則為118.8厘米,增高了1.1厘米。



不少家長開始焦慮

迫不及待送娃就診

兒童生長新標準剛實施,31歲的寧女士(化姓)就坐不住了。趁著周末休息,她抱著兒子樂樂到武漢兒童醫院就診。

當天,在該院門診6樓,兒童保健科專家肖芳坐診。寧女士說,兒子今年4歲1個月,從小到大個頭都比同齡人偏矮,目前最新測量的身高為99.3厘米。按照上一版的標準,樂樂的身高勉強在倒數10%的水平,但更新了新的身高新標準後,標準值增長了0.8厘米。“標準一變,樂樂掉到了倒數3%的水平,我們兩口子急得睡不著。”寧女士說,在幼兒園,樂樂明顯比同齡孩子更瘦小,一家人擔心他再不跟上“大部隊”,身高就得拖後腿了。

肖芳檢查後表示,樂樂身高的確比同齡孩子偏矮,她安慰寧女士不要太過著急。考慮到樂樂是過敏體質,一到季節交替就有發作,晚上睡不好,推測身高發育和過敏有很大關係,但仍需先檢查,並盡早幹預。

當天,極目新聞記者在該院門診看到,排隊候診看身高發育的家長還不少。家住漢口的王女士說,看到新標準後“不淡定”了,忍不住和身邊的同齡孩子比較,陷入新一輪的“身高焦慮”。

在肖芳接診過程中,還有一位父親帶著7歲的兒子來就診。他說自己身高168厘米,妻子身高158厘米,夫妻倆希望兒子將來個子高一點,蛋白粉、鈣片買了不少,聽說新標準執行,他著急地帶娃來找專家,希望能打幾針生長激素,這樣長得快,免得日後比同齡人矮。

肖芳通過計算遺傳身高得知,孩子可長到170厘米到175厘米,便拒絕了家長的要求。像這樣急功近利,希望通過生長激素為孩子增高的訴求,醫生一般不予支持。



“迫切求高”要不得

容易陷入增高誤區

在武漢協和醫院兒科,每年很多家長帶娃來看身高發育。該院兒科“明星醫生”林鳴告訴記者,他經常接診因為家長為子女增高心切,濫用藥物或保健品,有的吃出性早熟,有的造成骨骺早閉,令人痛心。

在他的直播間和網友分享科普知識時,曾提到一位小患兒,當時8歲,身高隻有120厘米,比大多數同齡孩子身高都要低。家長十分著急,聽信朋友介紹,托人花重金買了3個療程的所謂口服“增高藥”。前半年娃的身高躥得較快,一下長了5厘米,後麵就不動了。父母著急,帶孩子到協和醫院兒科檢查,結果兒子的骨齡已達到11歲的水平,骨骺幾乎閉合,影響生長發育。

“很多家長吃虧上當,還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林鳴醫生說,現在使用的基因重組人生長素是處方藥品,隻能注射使用,注射後還需嚴密監測孩子的諸多指標,這一過程是非常嚴謹的。

“孩子的身高,除了遺傳因素外,還和睡眠、營養、運動、情緒等多方麵因素有關。”林鳴醫生介紹,孩子身高增長,雖然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但是總體來說還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上一階段虧損的身高,不是下一階段說追就能追上來的。

他介紹,孩子3歲時正常的平均身長在95厘米左右,這是孩子身高增長的第一個高峰期;到孩子3-10歲這個階段,生長速度相較嬰幼兒期要低,每年維持5-7厘米,是身高增長相對穩定的時期。

“通常女孩子在10至12歲、男孩子在12至14歲進入青春期,有些家長認為這段時間就是身高能猛衝一把。”林鳴說,青春期孩子的生長速度類似一條拋物線,整體算下來,青春期期間女孩可長約25厘米,男孩可長28至30厘米。

個子躥太快並非好事

要排除性早熟可能

很多家長一心求快,但實際上孩子不是長得越快越好。

7歲女孩萱萱(化名)家住漢口,小小年紀的她,近兩年個子長得很快,今年長到了1.3米,身高遠超同齡小朋友。看著女兒的長腿,父母很自豪。

上個月,媽媽驚訝發現女兒胸部隆起明顯,一摸有硬塊,稍一用力觸碰,萱萱直喊疼。察覺到不對勁,父母帶女兒到武漢協和醫院兒科就診。

武漢協和醫院兒科醫生林鳴檢查發現,萱萱的兩側乳房均有發育,骨齡片顯示,骨齡相當於11歲半的孩子,隨後進行性激素激發試驗,確診為真性性早熟。林鳴預測,孩子成年後身高不超過1.5米,建議開始抑製性發育治療幹預,否則終身矮小不說,還會帶來一係列心理問題。

這讓家長五雷轟頂,夫妻倆都是大高個,女兒怎麽會矮小。林鳴解釋,萱萱目前身高雖在同齡孩子中排名靠前,但這是性早熟導致的“生長加速”,如長跑一樣,後半程後勁不足,最終個頭隻能在同齡人中“掃尾”。

林鳴關注到萱萱體重35公斤,BMI(體質指數)20.7,屬於超重,這是誘發孩子性早熟最重要的因素。當即,萱萱在協和醫院開始了規範治療。

“性早熟不僅會導致孩子身高停滯不前,還會影響到生殖係統。”林鳴說,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就需要專業兒科醫生評估,排除器質性問題,再製定相應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