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試再就業的老年人,“年薪10萬,待遇不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對於普通打工人來說,退休意味著自由,意味著可以享受生活,去做最想做的事情。

甚至在很多崇尚FIRE(財務獨立,提前退休)的年輕人看來,即使沒有到法定退休年齡,隻要收入能夠覆蓋個人或者家庭支出,就可以選擇提前退休。

然而,對於很多真正步入退休生活的老年人而言,“退休即享受”似乎還有點遠。

或忙著幫忙照顧兒孫,或需要更多收入來維持生活,他們選擇重返社會,還有在職場打拚大半輩子,無法平靜地在家中獨處的群體試圖再就業。

這意味著,退休或許會成為他們新的職業生涯的開端。

隨著老齡化問題凸顯,有關老年人就業,延遲退休等話題被熱議。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選擇退休後再就業,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繼續工作的理由

周一到周五,趙麗七點起床,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飯後坐地鐵到公司上班。她今年57歲,兩年前從東北某國企退休後,經過同學的介紹進入杭州一家監理公司做財務工作。

當被問到“為什麽選擇退休後繼續工作”,趙麗的答案很簡單:“想趁著年紀沒有那麽大,還有公司願意用我,抓緊賺點養老錢,為以後的生活做好打算。”

其實,作為國企員工,趙麗的退休金還算可觀,每月有四千多。“2021年退休後,因為喜歡江南的氣候和環境,所以我選擇去杭州生活,想一邊玩,一邊攢錢”。



杭州,一座適合退休後去生活的城市 圖源:圖蟲創意

玩著玩著,趙麗的同學忽然問她要不要去做財務工作,這還是她擅長的,待遇還不錯。於是,她又開始過上了忙碌的打工人生活,“畢竟誰都不會跟錢過不去”。

“目前這個工作強度中等,早上8點半上班,晚上5點15下班,雙休,每個月餐補600,交通補貼300,年薪10萬左右,待遇還是不錯的。”

其實,像趙麗一樣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退休後再就業的比例很高。

目前,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依據的是1978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根據人社部的數據,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不到55歲。而大多數國家退休都在65歲左右,且均漸進式延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醫療水平的進步,很多低齡老人依舊身強體壯,他們退休之後並沒有在家享受養老生活,而是選擇再就業,多掙一份收入,來補貼生活。“主要是也不想把養老的壓力全都交給孩子,趁著身體健康,自己能多賺一點,就是一點。”趙麗說。

“有一技之長,人脈比較廣的人,很多都會在退休之後發展自己的事業。”52歲的劉女士在北京某公司負責人力資源工作,雖然離退休還有幾年,但她已經開始為退休後的事業做起了打算。“其實就是想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一邊玩一邊賺錢。”

基於自己的愛好和人脈,劉女士打算在退休後經營羽毛球用品網店。“我比較熱愛運動,這麽多年也認識了不少有共同愛好的朋友,退休後也打算做做直播,帶帶貨,經營一份自己的小事業。”

退休後選擇繼續工作,不同人有不同的理由。

2022年10月,智聯招聘發布了《2022老齡群體退休再就業調研報告》。報告顯示,46.7%的老年人重返就業市場為尋求個人和社會價值;19%的求職者希望發揮一技之長,繼續追求職業發展;34.3%的求職者通過再就業補貼家用、增加收入來滿足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63歲的趙雷是19%中的一個。退休前,他是企業食堂的廚師,有中式烹調師高級技師資格證。退休後,他經常被邀請去飯店做技術指導和行政總廚。

“我是搞技術的,所以放不下廚師這個老本行,烹飪對我來說是一輩子的事業,我也願意多出去跟行業內的人多交流,不斷精進技藝。”趙雷說。

子女為退休父母找工作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2.64億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億人,占13.5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麵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基於這樣的背景,老年人再就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從去年11月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便明確,要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

該文件指出,“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誌願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

在現實生活中,為老年人找工作的“重任”更多地由他們的孩子承擔。

社交平台上,經常會有90後發布帖子與網友討論父母退休後的生活狀態以及為父母尋找工作。



90後在網上發帖子為退休父母找工作 圖源:網絡截圖

“五十歲的爸爸媽媽還能做什麽呢?”

“媽媽退休後閑不住,想來上海找工作,順便和我有個照應。不希望媽媽做太累的工作,如果有合適的工作機會,望姐妹們推薦。”

“大家的退休父母都在幹什麽啊?”

在這些帖子中,對於父母再就業的想法,子女們態度不一。

小悅的母親今年55歲,成都人,年輕的時候在小城市做了十幾年會計和審計,後來因為身體原因,在家休息了十年。

這兩年,因為投資失敗以及養老金偏低,小悅的母親決定複出工作。在校友的介紹下,她進入了一家事務所做審計工作。

雖然收入比較可觀,每月薪資在1萬左右,但是由於工作壓力較大,再加上小悅的媽媽身體一直不好,所以小悅對此有些不忍心,而且非常迷茫。

“作為孩子,我希望媽媽能過輕鬆且有價值的日子,而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但是我目前還是一個學生,沒辦法馬上出去工作補貼家用,所以我的心情特別矛盾,一方麵希望媽媽能好好休息,一方麵也對我家的經濟狀況感到擔心。”

在廣州工作的90後女孩淩玲的母親今年55歲,因為退休後想離孩子近一些,所以想到廣州找一份工作,母女倆互相照顧。

淩玲說,自己也曾勸過母親在家休息,平時多出去旅遊,但是因為想尊重母親的想法,也想讓母親在廣州陪陪自己,所以就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帖子,為母親尋找一份強度不大的服務業工作。

“我希望母親能在退休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既然她想做一份工作,我就支持她,不過身體是第一位的。”淩玲說,目前退休老年人出去工作的越來越多,也希望國家能出台相關法律,保障好再就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這樣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才能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