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李克強!學曆最高權力最小的"中國最弱勢總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昨5日舉行,總理李克強完成任內最後一次工作報告,回顧十年前,經濟專才李克強剛上任被外界寄與厚望,隨著中國政治生態不斷變化,李克強被外媒形容是“最弱勢總理”。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指出,“他(李)是北大經濟學的博士,也是曆任中國總理是有史以來學曆最高,權力或被授權部分是最小的。”即使如此,李克強勇於講真話,疫情期間盡力平衡“清零政策”對經濟的衝擊,努力做到最一刻。



▲ 2022年中國兩會,李克強最後一場總理記者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普通公務員子弟帶領中國經濟

2022年中國全國兩會最後一場總理中外記者會,李克強“告別秀”開場表明,“今年是本屆政府最後一年,也是我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此話正預告2023年將會出現另一位新總理。

中國官方公開資料顯示,李克強是安徽定遠人,1955年7月出生普通公務員家庭,從小讀書不用家人操心,1978年靠自己努力考上北京大學法律係,成為中國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之後繼續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當年李克強的老師是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是自由市場的倡導者。

之後李克強進入共青團體製,深得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信任。2007年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成員。在胡錦濤提攜之下,從副總理到2013年升任總理 ,資曆完整。

當年李克強接下總理一職,形成“不唯學曆憑能力”氛圍,上任首要目標處理歐洲債務危機、美國經濟下滑等問題,憑藉自身專業背景,“李克強經濟學”被外界寄與厚望,期待為中國經濟帶來新動力,但李克強執政聲音卻是“越來越微弱”。



▲ 李克強總理生涯將結束,3日與國務院全體人員拍“畢業照”。 (圖/翻攝 videoupper YT)

走過十年總理之路-學曆最高、權利最小

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前,中國律師陶景洲2日於推特上傳影片,李克強帶領第十三屆國務院領導成員與工作人員拍攝“畢業照”,現場不斷高呼“總理好!”,李克強與現場人員揮手致意,氣氛融洽。

隨著11日將選出新總理人選,此刻李克強退休時間倒數。細數10年總理之路,外界對李克強評價大多經濟專業、親民誠懇,但比起前總理“鐵血宰相”朱鎔基、“溫情感性”溫家寶,李克強的大國總理形象顯得低調樸實。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分析,“中國曆任總理從第一任周恩來到李克強,他(李)是北大經濟學的博士,是有史以來學曆最高,也是有史以來總理的權力或被授權部分是最小的。”

檢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總理與總書記的關係微妙又關鍵,江澤民與朱鎔基的“江朱體製”,朱鎔基性格果斷,對於經濟事務大刀闊斧執行國企改革、開放物價等措施。到了“胡溫體製”,較內斂的總書記胡錦濤,碰到擅長走入人群互動公關的溫家寶,也能看出其經濟實務鮮明角色。

進入“習李體製”後,2012年習近平成立並領導一係列的小組,包括經濟改革小組、台灣事務小組、國家安全小組,又是不同局麵。對此,張五嶽表示,“整個中共中央決策做了很大改變,以前總理大部分負責經濟事務。從2012年開始最高的經濟決策機構,像是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深化經濟決策的大權都抓在總書記手上,不是總理手上。相較於過去的總理,李克強沒有辦法有效貫徹權力。”



▲內外因素多變,加劇李克強任內推動經濟改革等巨大挑戰。(圖/路透社)

全力維穩多變動蕩經濟局勢

李克強任內發生許多不可預測大事,幾乎經曆中國近20年來複雜嚴峻的局勢,尤其第二任期的中美貿易戰,以及三年前爆發新冠疫情,成為總理生涯退休前最大挑戰。

張五嶽表示,“客觀來看李克強這10年,中國經濟正走向一個新常態,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相較過去高速經濟成長比較低迷的十年。”

回顧過去中國經濟發展變化,2011年GDP是9.5%,到了2012年是7.9%,之後一路往下滑,過去中國內部經常喊出經濟增速“保8、保6戰”也逐漸消失。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GDP剩2.3%,雖然是全球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卻是曆年最低數據。盡管2021年衝到8.1%,2022年又跌落5%,2023年GDP訂在5%成為曆年來最保守目標。

外界把部分責任甩向李克強,但張五嶽認為,“江、胡錦時期曾實現兩位數字經濟增長,之後低迷10年也不能完全歸屬於習近平跟李克強,中國中國經濟發展到達『中等收入』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

他進一步說,過去10年當中,中共黨內最高的經濟決策是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是習近平,李克強是副主任委員,辦公室主任是劉鶴,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李克強本身能夠承擔的經濟實務決策權真的很有限。

張五嶽指出,“過去的十年,如果有經濟失誤要李克強完全負責,我覺得不夠公允,因為許多注重大決策不是他決策,政治時局生態也過去有所不同。”



▲ 李克強考察農村。(圖/翻攝 新華網)

再見!總理-基層百姓懂他“實而不華”

李克強曾在農村插隊當知青,深知基層百姓的辛苦,他多次在公開場合為底層群眾發聲。陸媒《大公網》曾報導指出,“李克強對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作風深惡痛絕。”

去基層考察調研,李克強經常不接受刻意安排,突訪百姓日常生活,獲取底層真實心聲。據悉,李克強某次去四川偏鄉考察,沿途大雪崎嶇難行,途中看到路邊一群村民冒雪等車,立即讓司機停車,坐自己專車下山,事後知道真相的村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李克強作風親民,對家人要求非常嚴格。報導曾指出,一位與他共事老幹部形容,李克強做人做事都堂堂正正,嚴禁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靠關係幫辦私事。以前同事也說,“李克強官越大,他的親屬們本事越小,自覺地約束自己。”

除了對基層熱情友善,言語樸實的李克強也很敢說真話。2013年3月17日首場總理記者會,李克強當年“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的發言引發關注,往後每一屆總理記者會幾乎都有大實話。



▲前一個“習李體製”走入曆史,習近平將迎來下一位新總理,開啟新“習李體製”。(圖/路透社)

2020年總理記者最讓人印象深刻,李克強說,“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當時中國進行脫貧攻堅戰,李克強這番話引起中外媒體熱議,陸官媒與學界連續多日特地報導解釋。打從“習李體製”時代後,常有兩人矛盾的謠言,尤其去年“動態清零”政策,傳出各種說法。

張五嶽認為,“李克強擔任總理,不是習近平挑選的。當年中共17大習近平擔任中央書記、常務書記,李克強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之後18大升任總理,也不是習近平個人可以決定,外界自然存在習李之間有矛盾陰影的說法。”

“往後這個問題以後不會存在,李強是習近平親自挑選的國務院總理。未來總理跟總書記之間,外界應該不會有做文章的空間。”張五嶽補充說明。

放下無法證實紛擾,外界所見的李克強幾乎沒有聲音,但隻有百姓最清楚他“實而不華”另一麵,如同他去年最後一場總理記者會所言,“我和我的同事們會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恪盡職守,用實幹踐行承諾。”

▼ 2023兩會人大開幕,李克強最後一屆工作報告。(圖/翻攝 央視)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李克強扛兩百斤走十裡山路不換肩嗎?肯定換肩,扛不扛得起是體力問題,換不換肩是智力問題。偉大領袖習近平認知有問題,而且從小就學會了說謊。
zzbb-bzbz 發表評論於
蔡博士是個假博士,而且是英國幫忙發假文憑
笑薇. 發表評論於
他搞的上海自貿區如何了?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一直以為李得了癌症,病退在家休養,這次出來講話不容易,好像還是很費勁,看來還沒有完全康複。
舊金山叔叔 發表評論於
江朱,胡溫的平均學曆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習李,一個小學生跟一個博士生一平均就是高中學曆。
說說也罷 發表評論於
挺可憐的,說的好聽點兒李遇到習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長期被壓抑加上自我壓抑,智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在明顯蛻化,多少次公開場合的講話一句完整的話兩三個字都不得不停頓,經濟學博士最後居然說出市井百姓指天詛咒的話,什麽“人在幹天在看”,但願卸任以後心理狀態能得以休息放鬆一些。
kankanwo 發表評論於
最高學曆配一個最低學曆。 沒有辦法河蟹所以一事無成。
seator 發表評論於
李克強的碩士博士也都是當官後在職拿的學位,習主席也是博士呢
irisin2021 發表評論於
曆史是公平的。以前老說的弱勢胡主席,在中國大眾中威信最高,他說的“科學發展觀”是至今中共領導中最有價值的理論,可能也是中共最不願意接受的理論。
舊金山叔叔 發表評論於
李實際上也是個誌大才疏之人。在第一任期內,李實際上不是沒有機會,但是搞的“萬眾創業","金融創新”,“股市萬點”,事實上都被證明是餿主意。而前任留下來的雷,房地產,又不敢碰,客觀上也讓習覺得李不過技止此爾,然後就一腳把李踢開,自己親自部署,親自指揮了,當然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xyz18 發表評論於
他也是個平庸之輩窩囊廢一個,但他若當大位有個好處,中美關係不會像現在這樣糟,以他在港大畢業典禮講英語的興趣他絕不會開倒車複辟文革修憲獨裁,肯定像他老師胡錦濤一樣到點下車。總之再平庸的一個人都被現任襯托的優秀無比
馬年生 發表評論於
他是任內動用國庫是最多的總理。
涼亭 發表評論於
有陝北清零帝在害怕天朝不翻船?
秋林小屋 發表評論於
中國的領導人一代不如一代。下一個直接就是太監。
發表評論於
秀才遇到兵,能有啥法子
東山蟊賊 發表評論於
注定團派難承大任。
那是一群仰人鼻息、察言觀色、阿諛奉承為能事的小白臉而已。
與中國官場需求息息相關。
中航科工六院 發表評論於


被一堆亂七八糟領導小組架空的總理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Bad coin drives good coin out. It’s the rule in Chinese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