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潮”到來,你會選擇60歲再就業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退休後還要工作嗎?

也許你會吐槽:工作了大半輩子,退休了還不好好享受生活?

在注重孝道的中國社會,老人頤養天年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隨著醫療和生活水平的進步,仍留有活力的低齡老人選擇發揮餘熱再就業,已經成了一種新趨勢。

不久前,《半月談》發文稱,未來10年間,我國將迎來史上最大“退休潮”,60後(指60歲退休以後)群體正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退休,其中不少女性在年滿50歲時,就切換到了退休養老的人生下半場。近段時間,有關老人就業的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

退休後再就業的老人,是出於什麽考慮?他們的退休生活是怎樣的?

60後找工作不容易

電影《飛屋環遊記》中,老人經曆了工作、結婚、育兒等操勞的大半生,當退休來臨,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失去了重心,於是,怎樣重新找到自己,成為老人迫切的願望。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當老人再就業的話題出現在公眾視野,被大家熱議的時候,很多人理想中的銀發就業,正是這種精神層麵的需求。

早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2019年曾發布《關於日本高年齡者雇傭的現狀》報告,指出退休後,“健康”和“社會參與”是老人就業的強動機。

我國剛步入老年的60後,成長於改革開放時期,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收入和消費水平也較前代大幅提升,思想觀念更加開放,知識視野更加開闊,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仍有工作意願和能力。



67歲的李德義應聘進入北京市懷柔區寶山鎮道德坑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一名講解員。

杭州的張叔叔62歲,退休前是一家國企的采購主管。這兩年,他一直在找各種再就業的機會,因為“一下子閑了下來,很不習慣”。不僅如此,張叔叔心裏還有種失落感,常常覺得自己是不是沒用了,總想再找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

當然,也有另一部分老人選擇再就業,是為了緩解經濟壓力。金華59歲的郭阿姨以前是一名技術型的操作工,今年她剛有了孫子,家庭經濟負擔比較重。

看到身邊的同齡人過得很滋潤,不是在旅遊,就是在去旅遊的路上,郭阿姨難免心酸,但對她來說,“幫小輩減輕壓力”更為重要。

但不管老人求職是抱著什麽樣的目的,實際找工作時,他們都發現,工作並沒有那麽好找。

當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基本尚未麵向老人開辟專區,老人找工作大多通過線下和朋友介紹。北京商報曾報道低齡老人就業難問題,58歲清華大學畢業的老人,找不到超5000元的工作。

記者在一些求職網站上瀏覽,看到了不少高學曆老人的簡曆,年齡大多在55至65歲之間,不乏本科甚至研究生,許多都是“985”大學畢業,有的還有在國外留學以及外企工作的經曆。

“職業選擇十分受限。”一名溫州的求職老人告訴記者,61歲的他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退休前在一家外企工作,現在身體很好,有精力投入每周5天的工作,想找一份工資在五六千元左右的行政崗位工作,對行業和公司規模沒有要求。

雖然有著高學曆和外企工作經驗的雙重加持,但這位老人的再就業之路仍屢屢碰壁。他的簡曆已在求職網上放了3個月,基本無人問津。

本科學曆的張叔叔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他說,自己隻在路過一些超市、餐館或停車場的時候,才會看到麵向老人招聘的服務員、保潔員、保安、收費員等基礎崗位。

招聘渠道少,對口合適的崗位更少,是許多老人在求職中遇到的最主要困境。

讓張叔叔感到無奈的,還有社會上的質疑和家人的不理解。自從知道他在找工作後,他的兒子經常旁敲側擊地勸他放棄,怕他累著,要他多享享清福,還有人說他有退休金還要去上班,要麽是家裏出了問題,要麽是兒子不孝順。

“退休後旅遊、帶娃是一種選擇,自己想要再就業也是一種選擇。”他不服氣,“勞動不分年齡,找回自己的生活節奏,為社會繼續創造價值,不丟人!”

春節後,張叔叔說服兒子幫他做簡曆,並掛到了招聘網站。“工作我一定會堅持找下去的。”張叔叔希望,每個老人都能大膽爭取,做自己想做的事。

銀發就業有多少可能

2018年春,阿裏巴巴發布的一則招募帖子,意外爆紅。

當時,阿裏以年薪35至40萬元,招聘資深研究專員,其中“必須滿足60歲以上才能應聘”的這項條件,讓不少人大為吃驚。

一時間,有人調侃,爸媽賺的錢比我多;也有人讚揚,要跟上時代,不能讓時代甩了你。從流出的數據顯示,僅一周,就有3000多位老人遞了簡曆。

報名的老人可謂多才多藝。有清華大學畢業、喜歡交流AI、區塊鏈等新技術話題的李阿姨,有會創作H5手機動畫的黃叔叔,還有學員多達200多位的杭州廣場舞領袖章叔叔……

盡管不少老人找工作受挫,但其實,老人工作的市場並不小,特別是有一技之長的老人。有專家說,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的情況下,一些崗位“用工荒”問題,可讓有意願繼續工作的退休老人,作為勞動力補充。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提到,我國有9000多萬的60歲以上老年在業人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各類直播、短視頻等新平台的興起,老人的就業市場變得越來越廣闊,遊戲UP主、電商主播、淘寶模特、老年KOL等新職業,為老人就業帶來更多機遇。

61歲的杭州網絡紅人夏阿姨,退休後開始拍短視頻,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如今她的粉絲已突破50萬。最近,有不少平台找她合作,她帶動身邊的姐妹一起加入直播行業,還感覺人不夠。

據BOSS直聘數據顯示,2022年,在該平台上活躍的55歲以上求職者數量同比上漲27%,明確“歡迎退休人員”崗位也同比上漲33%。

實現老有所為,已成為我國新時代老齡工作的重點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

政策之下,為有需求的老人和用人單位間架起橋梁尤為重要。早在2009年,嘉善人陸建華就創辦了全國離退休老人人才網,專門對接老人和市場的雙向需求。

“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企業多,很多老人退休後完全可以繼續工作。”陸建華說,網站設立了人才庫,給每位求職老人一個固定編號。他們可獲取相關崗位信息,對個人用戶,所有服務都是免費的。

陸建華告訴記者,通過網站“牽手”成功的老人和企業很多。目前,該網站注冊求職人數已達12萬餘人,上百家企業發布招聘信息,崗位遍布全國各地。

“我們正準備開發更智能化的APP和微信小程序。”陸建華說,“將來老人能看到他們周邊有多少企業在招什麽樣的人,企業也能看到周邊求職者的專業特長,進一步促成雙向奔赴。”

去年8月,中國老齡協會主辦的中國老年人才網正式上線,設有40多個欄目,涵蓋老人關心的人才政策、招聘信息、老年教育等,一上線就掛出了80多個崗位,為全國老人提供更多信息服務。

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和年輕人迫切的求職心態不同,哪怕求職受阻,大部分老人並未表現出著急或焦慮的心態。不少老人說,如果一時找不到工作,就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拉長戰線,放長線釣大魚,總能找到心儀的工作”。

打零工要保護好自己

最近,60歲的寧波孫大伯,因心髒驟停猝死在崗位上,引發社會對老人就業的關注。

“退休後再工作,就怕沒保障,萬一出點事咋辦?”56歲的嘉興張阿姨,和某平台簽了一年的勞務合同,幹家政保潔。

上門服務時,有的樓層很高,張阿姨幹活時心驚膽戰,“有人說,退休了不算勞動者,出了事也不能算工傷,是這樣嗎?”

在和幾位老人對話時,記者明顯發現,他們對自己再就業的權益保障問題並不清晰。

瀏覽各個網站,記者也看到,老人再就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私營企業、個體經濟等,從事的崗位大多具有臨時性、入行門檻低等特點。

因此,打零工能不能有保障,成為老人們擔心的焦點。

根據相關法律,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關係終止。這意味著,老人退休後再工作時,和用人單位不構成勞動關係,隻能是民法意義上的勞務關係。

“在權益保障方麵,老人確實存在很多劣勢,但超過法定退休年齡能否被認定為工傷,不可一概而論。”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振良說。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在給地方高法《關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因工傷亡的,應否適用請示的答複》中指出,用人單位聘用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工作原因傷亡的,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

“在具體案件審判中,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農民工,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對已享受職工養老保險的,以勞務關係處理,相對比較合理。”趙振良說。

去年,江蘇連雲港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過一起超齡勞動者權益保護案。一名74周歲的老人在前往某綠化公司承包的道路防護林帶綠化工程工地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不幸身亡。

交警部門認定老人負事故同等責任。工傷認定階段,綠化公司否認雇傭老人。而連雲港市人社局在經過調查核實後,未采納綠化公司的抗辯意見,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

綠化公司不服,其中一條理由就是老人發生事故時已超過勞動者年齡限製,不構成工傷,並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認定工傷決定書。

後經審查,法院判決駁回綠化公司的訴訟請求。法官庭後表示,法定退休年齡製度設計的初衷是保護勞動者權益,不能成為排除工傷認定的法定理由。

“由於缺乏勞動合同法這種較為嚴格法律的保護,老人尤其要重視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務合同中的全部條款,就提供勞務的類型、勞務報酬、工作時間、加班、人身安全和人身保障、意外事故、責任及賠償等進行詳細約定。”浙江劍正律師事務所律師呂慧萍建議,合同還應約定,為老人單獨購買一份商業意外險。

她解釋說,這樣,超過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如果出了意外,可向保險公司理賠,“如果條件允許,個人還可以再買一份,因為單位和個人購買的意外險,除醫療費外,其它理賠項目不衝突,能最大程度保障就業老人權益。”

由於目前為老人提供就業的平台魚龍混雜,呂慧萍建議老人再就業要找有相應保障的正規平台,對超過退休年齡的老人就業問題,各級政府應加快出台切實可行、細化易操作、有監管配套的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