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榜單!“雪糕刺客”“菜刀不能拍蒜”上榜啦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 月 30 日,中國消費者協會 ( 以下簡稱“中消協” ) 發布“ 2022 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價格刺客”、“科技與狠活”、電商平台“保價”服務、網絡遊戲停服刪檔等話題上榜。

一、“價格刺客”

有違明碼標價誠信原則

2022 年夏“雪糕刺客”一詞走熱。此後在社交平台,還出現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反映出消費者對一些價格虛高的“普通商品”的諷刺,也顯示出消費者對現實生活中存在未明碼標價、計量單位不統一、價簽不規範等問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不滿情緒。

輿論認為,“價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規範標價等各種手段,將一些高價商品偽裝成普通商品,從而“套路”消費者買單,實質上是一種變相價格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二、“科技與狠活”

折射消費者對食品非法添加的擔憂

“合成山楂果茶”“合成勾兌醬油”“人工合成牛排”“三花淡奶速成濃湯” ……2022 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博主發布揭秘食品製作“內幕”的短視頻,號稱“科技與狠活”,引發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

輿論認為,這些“非法添加物”頂著“食品添加劑”的名頭大行其道,成為“妖魔化”食品添加劑的罪魁禍首,其不僅有礙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更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

三、醫療美容風險與陷阱

阻礙“求美”消費需求釋放

我國醫療美容市場增長潛力持續釋放,然而,醫療美容行業的專業性使得醫美機構與消費者存在著“信息差”,消費者很難了解一些醫美項目的具體內容,容易被醫美機構誤導消費,從而導致諸多消費糾紛,讓行業前景蒙塵。

輿論認為,有關部門持續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行業協會及消協組織等多手段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醫療美容機構主動落實主體責任,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服務品質,多方合力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是更好釋放醫美消費需求的必要之舉。

四、預製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

存在侵權隱患

近年來,具有方便快捷、種類豐富等優勢的預製菜站上了風口,消費者的爭議之聲也日益上漲。

其原因一方麵在於預製菜屢被曝出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口味欠佳、標識信息標注不全等問題,引發消費者擔憂;另一方麵也由於一些餐飲商戶或有意或無意地隱瞞了餐品由預製菜製作的情況,導致希望品嚐廚師現炒餐品的消費者感覺“受到了欺騙”。

五、主播售假問題

暴露直播帶貨侵權亂象

直播帶貨是當下購物的熱門方式,但消費者也麵臨著假貨帶來的權益受損困擾。

輿論認為,直播帶貨具有即時性更強、受眾更加廣泛、帶貨和發貨分離等特點。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時更容易麵臨取證難、維權難等問題,一些消費者的隱忍無形中又助長了不法商家“頂風作案”的氣焰。因此,規範直播電商行為,從根本上看,需要完備的法律法規以提高違法成本。

六、“菜刀不能拍蒜”爭議

警示企業須尊重消費者權益

2022 年 7 月,知名老字號品牌張小泉因“消費者投訴菜刀拍蒜斷裂”引發輿論熱議。

輿論認為,作為有著消費者“情懷”加持的老字號,更應該在品牌和產品進化的同時,認清自身定位,瞄準市場需求,傳遞出對消費者習慣的尊重之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老字號品牌改良工藝流程、宣傳新理念打造差異化產品以拓寬銷路、提升利潤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不能忽視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更不能以所謂的“消費者教育”等營銷手段,改變產品創新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這一初衷。

七、電商平台“保價”服務

被指“套路”消費者

保價服務成為 2022 年各大電商平台在“雙 11 ”促銷活動中的宣傳重點,初衷本是為了緩解消費者對商品“先漲價後降價”的質疑,讓消費者吃下一顆價格“定心丸”,也讓商家能夠平衡促銷期間帶來的人手、物流等壓力。

但“雙 11 ”期間多個事件引發輿論熱議,顯現出公眾的擔憂之情:保價服務成為電商平台和商家的又一種營銷手段,而不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有效途徑,不僅沒有提升消費體驗,反而多了一個“消費陷阱”。

八、“密室逃脫”“劇本殺”等

沉浸式娛樂形式隱藏不安全因素

近年來,以“密室逃脫”“劇本殺”等為代表的沉浸式娛樂項目蓬勃興起,也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一是多家“密室逃脫”“劇本殺”主題涉及驚悚、恐怖、血腥、鬼怪等元素,但部分店家存在未明確告知消費者遊戲規則及環境問題,尤其是未對未成年人作出提醒與勸阻。二是“密室逃脫”“劇本殺”往往在狹小昏暗的空間開展,且遊戲場景采用易燃可燃物裝修裝飾,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三是因個別經營者倒閉或跑路,預付式消費者單方麵遭受財產損失。此外,劇本涉嫌抄襲、消費者意外受傷、店內工作人員騷擾等亂象也屢見報端。

九、知網涉壟斷被罰事件

警示平台發展不可忽視消費者權益

“大學生起訴知網設最低充值金額是霸王條款”“知網不向個人提供查重服務被教授起訴”“高校學生集體吐槽收費過高的查重費用” …… 屢屢引發輿論關注的事件背後,不僅暴露出平台侵犯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問題,更顯示出平台阻礙知識傳播與科技創新的隱患。

輿論認為,在我國平台經濟監管法規日益完善的今天,濫用市場優勢地位躺著掙錢的“好日子”已經到頭了。知網不能再以“傲慢”姿態對待廣大消費者,要回歸科研服務“墊腳石”的位置。

十、網絡遊戲停服刪檔

引發虛擬財產侵權爭議

近年來,一些運營不當的網絡遊戲“停服刪檔”引發虛擬財產糾紛,導致消費者投訴的事件屢屢引發輿論關注。如,2022 年 11 月下旬,“網易與暴雪停止合作”事件也引發輿論對擁有龐大玩家群體的《魔獸世界》《爐石傳說》等遊戲可能因“停服”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隱患的關注。

相關案例中,輿論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於大多數遊戲在停服後會刪除與遊戲相關的數據存檔,被質疑侵犯遊戲玩家的權益。輿論認為,消費者的權益不能“想刪就刪”,網絡遊戲運營方在調整經營策略時,須尊重消費者意願,選擇消費者可接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