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即將告別“戰狼外交”?秦剛"更容易打交道"

中國即將告別“戰狼外交”?秦剛"更容易打交道"

文章來源: 德國之聲 於 2023-01-24 09:46: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外交部長易人也許是中國軟化其對外政策,改善同西方關係的一種嚐試。不過,也有人認為,駐美大使升任外交部長恰恰說明中國是要更好地應對來自美國的競爭。

秦剛被任命為新一任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身外交係統,曆任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駐英公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副部長、中國駐美大使等職務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幾周來,中國外交陣線發生了一係列人事變動。駐美大使秦剛被任命為新一任外交部長,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被調任海事司。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人事變動意味著中國有意改變過去幾年樹立起的“戰狼”外交形象。但另一些專家則認為,上述人事變動並不表明中國外交路線的改變。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表示:“中國戰狼外交的特點仍很明顯。我看不出有任何變化,現在隻是由秦剛來扮演溫和派角色,而王毅則會繼續堅持強硬立場。”

專家:王毅將繼續代表強硬的外交路線。

長期以來,秦剛一直被視為深得習近平信任的幕僚之一。一月四日,秦剛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他出任外交部長一職後,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仍是他的工作重點之一。

秦剛寫道:“我堅信,中美關係的大門已經打開,就不會關上。”“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寬廣的地球足夠容下中國和美國各自發展、共同繁榮。”

高超的外交手腕?

盡管秦剛對中國關係的發展較為樂觀,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實際上卻是有增無減。去年八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中國方麵圍繞台灣的軍事動作就變得愈加頻繁。與此同時,美國方麵也加強了同日本和菲律賓等盟友的安全與軍事合作。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則認為,在一些外交圈人士看來,秦剛也同樣是一位“戰狼”外交官,隻不過他更加講求策略。宋文笛對德國之聲表示:“他的語言方式更為適合西方聽眾,但與此同時,他也不在乎偶然顯露猙獰,這一點在他以前的一些講演中都有所體現。北京希望借助對他的提名,為此前的戰狼外交找回一些平衡。”

對於赫爾辛基大學專門研究中國外交政策的學者 Sari Arho Havrén來說,最新的人事變動,純屬是為了贏得時間的權宜之計:“中國必須強化自身經濟,並走出清零政策導致的國際孤立。”

西方外交官認為秦剛"更容易打交道"

過去三年當中,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國政治高層集體缺席國際場合,使中國基本陷入了孤立境地。去年九月,中國終於重返國際舞台:習近平先後出訪中亞和中東諸國,並在十一月出席了G20峰會,也同一些政府首腦舉行了雙邊會談。

Sari Arho Havrén對德國之聲表示,歐洲國家已經意識到了推動多樣化、減少對華經濟依賴的重要性。但中國突然發起魅力外交的意圖何在,卻仍然讓他們感到一頭霧水。“北京是想贏得時間,一方麵保持國內穩定,另一方麵則為應對美國及其盟友做好準備。”

他表示:“對於北京來說,歐洲大國繼續保持、甚至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才是更加理想的狀態,以便在中美發生衝突的情況下,歐洲不至於輕易站在美國一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表示,由於秦剛相對比較年輕,理論上可以擔任三任外長,比其前任的任職時間要長得多。“他很可能會任職較長時間,這樣就增加了中國外交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對西方國家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好事,畢竟過去幾年的‘戰狼外交’確實太難預測了。預測中國下一步會追求什麽目標,曆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西方外交圈來說,秦剛可能是一位比較好打交道的人。”

2023年,中國外交將聚焦何處?

宋文笛相信,習近平開啟第三個任期之際,中國目前正在試圖調整其外交政策,而人事調整也許意味著,今後幾年北京外交努力的重點可能會聚焦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一個值得注意的跡象是,去年十月的黨代會後,中國外交部對西歐的重視程度顯然有明顯提升。”

台海局勢今後仍將是中美關係中的敏感話題。

宋文笛表示:“中央委員中有五人有外交背景,其中三人曾是負責西歐事務的副外長或駐英高級外交官。這些跡象顯示,今後幾年內,西歐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將成為中國外交的重點。”

對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下個月對北京的訪問,專家們普遍認為,布林肯此行並不會給中美兩國各自的外交立場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 Ian Chong)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是,中美兩國都已經意識到,雙方雖然是競爭關係,但任何一方都不希望事態升級或出現擦槍走火的情況。我相信,在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及台灣問題上,雙方的立場都不會有較大的改變。”

莊嘉穎表示,習近平仍會以迄今為止的方式捍衛中國利益。他認為,近來的一些人事變動“隻是戰術性調整,目的是減少前行的阻力。”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李承鵬最新文章:跳舞的媽媽
美國大使館湧“排隊盛況”一眼望不到頭 網罵:漢奸!
槍殺柯克!22歲嫌在Discord坦承犯案,疑似踩點演練畫麵曝光
美國副總統萬斯:向雇主舉報那些慶祝查理·柯克之死的人
退休老師,成了學校爭搶的香餑餑




24小時討論排行

盧比奧:那些慶祝的外國人 將被驅逐、吊銷簽證…(視)
聯合國獨立調查首度證實:以色列對加薩實施"種族滅絕"
川普下令國家公園移除這張照片 “宣揚腐蝕性意識形態”
醫生讚刺殺柯克槍手“槍法精準” 被永久禁止入境美國
德州黑人女生柯克追悼會上挑釁被捕 州長:挑錯了學校!
CNN:川普正醞釀一場對左翼大規模打壓 Antifa將列恐怖組織
首次出庭!嫌犯父親“大義滅親”細節曝光 FBI擴大調查
槍殺柯克嫌犯被控加重謀殺罪 檢察官尋求死刑判決
川普怒炒Fed理事再失利!法院駁回 恐上最高院
貝森特爆TikTok達成協議內幕:美國威脅關閉…
男留學生被安排混住女生宿舍樓 重慶理工大學致歉
鄧聿文:美國控槍為什麽如此之難
驚呆!非法移民小船靠近 被大爺大媽合力推回大海
美剛挺完以色列!以軍轟垮民宅「把人活埋」
城市打工人,花十幾萬回村給父母補繳社保
紐約時報:中國年輕人為何懷念"經濟上行期的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即將告別“戰狼外交”?秦剛"更容易打交道"

德國之聲 2023-01-24 09:46:11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外交部長易人也許是中國軟化其對外政策,改善同西方關係的一種嚐試。不過,也有人認為,駐美大使升任外交部長恰恰說明中國是要更好地應對來自美國的競爭。

秦剛被任命為新一任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身外交係統,曆任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駐英公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副部長、中國駐美大使等職務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幾周來,中國外交陣線發生了一係列人事變動。駐美大使秦剛被任命為新一任外交部長,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被調任海事司。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人事變動意味著中國有意改變過去幾年樹立起的“戰狼”外交形象。但另一些專家則認為,上述人事變動並不表明中國外交路線的改變。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表示:“中國戰狼外交的特點仍很明顯。我看不出有任何變化,現在隻是由秦剛來扮演溫和派角色,而王毅則會繼續堅持強硬立場。”

專家:王毅將繼續代表強硬的外交路線。

長期以來,秦剛一直被視為深得習近平信任的幕僚之一。一月四日,秦剛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他出任外交部長一職後,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仍是他的工作重點之一。

秦剛寫道:“我堅信,中美關係的大門已經打開,就不會關上。”“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寬廣的地球足夠容下中國和美國各自發展、共同繁榮。”

高超的外交手腕?

盡管秦剛對中國關係的發展較為樂觀,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實際上卻是有增無減。去年八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中國方麵圍繞台灣的軍事動作就變得愈加頻繁。與此同時,美國方麵也加強了同日本和菲律賓等盟友的安全與軍事合作。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則認為,在一些外交圈人士看來,秦剛也同樣是一位“戰狼”外交官,隻不過他更加講求策略。宋文笛對德國之聲表示:“他的語言方式更為適合西方聽眾,但與此同時,他也不在乎偶然顯露猙獰,這一點在他以前的一些講演中都有所體現。北京希望借助對他的提名,為此前的戰狼外交找回一些平衡。”

對於赫爾辛基大學專門研究中國外交政策的學者 Sari Arho Havrén來說,最新的人事變動,純屬是為了贏得時間的權宜之計:“中國必須強化自身經濟,並走出清零政策導致的國際孤立。”

西方外交官認為秦剛"更容易打交道"

過去三年當中,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國政治高層集體缺席國際場合,使中國基本陷入了孤立境地。去年九月,中國終於重返國際舞台:習近平先後出訪中亞和中東諸國,並在十一月出席了G20峰會,也同一些政府首腦舉行了雙邊會談。

Sari Arho Havrén對德國之聲表示,歐洲國家已經意識到了推動多樣化、減少對華經濟依賴的重要性。但中國突然發起魅力外交的意圖何在,卻仍然讓他們感到一頭霧水。“北京是想贏得時間,一方麵保持國內穩定,另一方麵則為應對美國及其盟友做好準備。”

他表示:“對於北京來說,歐洲大國繼續保持、甚至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才是更加理想的狀態,以便在中美發生衝突的情況下,歐洲不至於輕易站在美國一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表示,由於秦剛相對比較年輕,理論上可以擔任三任外長,比其前任的任職時間要長得多。“他很可能會任職較長時間,這樣就增加了中國外交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對西方國家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好事,畢竟過去幾年的‘戰狼外交’確實太難預測了。預測中國下一步會追求什麽目標,曆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西方外交圈來說,秦剛可能是一位比較好打交道的人。”

2023年,中國外交將聚焦何處?

宋文笛相信,習近平開啟第三個任期之際,中國目前正在試圖調整其外交政策,而人事調整也許意味著,今後幾年北京外交努力的重點可能會聚焦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一個值得注意的跡象是,去年十月的黨代會後,中國外交部對西歐的重視程度顯然有明顯提升。”

台海局勢今後仍將是中美關係中的敏感話題。

宋文笛表示:“中央委員中有五人有外交背景,其中三人曾是負責西歐事務的副外長或駐英高級外交官。這些跡象顯示,今後幾年內,西歐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將成為中國外交的重點。”

對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下個月對北京的訪問,專家們普遍認為,布林肯此行並不會給中美兩國各自的外交立場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 Ian Chong)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是,中美兩國都已經意識到,雙方雖然是競爭關係,但任何一方都不希望事態升級或出現擦槍走火的情況。我相信,在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及台灣問題上,雙方的立場都不會有較大的改變。”

莊嘉穎表示,習近平仍會以迄今為止的方式捍衛中國利益。他認為,近來的一些人事變動“隻是戰術性調整,目的是減少前行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