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養老院、不跟子女同住,日本老人如何擁有尊嚴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請記住,一個不能讓人安心老去的社會,它的年輕人的未來一定也會很危險。道理很簡單,現在還是年輕人的你,總有一天也會老去。”

這本來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邏輯,不過很多人顯然並不清楚。

近來在國內非常火爆的上野千鶴子,試圖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一書闡釋自己對日本醫療、看護、護理等領域的調研,分享自己為晚年生活所做的準備。如果讀過上野千鶴子的其他作品,就會知道她所強調的養老,是基於社會高標準福利保障狀態下的“獨居式養老”,在她看來,獨處才是真正的自由,也是更健康和更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這個說法會讓很多人覺得不可理解,因為在中國乃至東亞的傳統文化裏,特別強調人的群體性,獨處會被視為不合群,甚至是“能力不夠”的表現。

我之前曾經在一篇文章裏談過這個問題。在現實中,我們會發現有一些成年人,一旦沒有社交,不能在外麵玩,幾天閑暇時間就無法打發,大呼無聊。老實說,我覺得這種人實在弱爆了。

很多中國人有一種誤解,往往認為隻有整天在外麵社交的人才更開朗更強大,但即使拋開人類大多數時間都陷入無效社交的事實,混在外麵也跟強大與否沒有絕對關係。一個人連獨處的能力都沒有,又能強大到哪裏去呢?

獨處的能力是一種被許多人漠視的能力,它從來都不簡單,需要許多素質作為基礎,比如專注力和洞察力,還需要知識和對知識的渴望,需要對各種事物的興趣,需要熱情,更需要自我管理的能力。當然,還要有一顆不功利的心,不輕易被左右。有多少人能具備這些素質呢?

說起日本的養老問題,“孤獨死”是一個時常被提起的話題,有些人甚至出於習慣性思維,將個案視為普遍現象。上野千鶴子則認為,“孤獨死”是被刻意誇大、本來無需在意的恐慌。她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中寫道:

“我沒有家人,基本上是一個人生活。現年72歲。未來也會繼續走著人生的最後一段路,被認定為需要看護的級別,然後一個人靜靜地死去。如果某天我的死亡被人發現,我不希望被人們認為是‘孤獨死’。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動機。”

有趣的是,上野千鶴子不忘在這一點上嘲諷一下男性。她寫道:

“孤獨死的人,生前就過著孤立無援的生活。孤立無援的生活會導致孤獨死,所以隻要活著的時候不是孤立無援就不必害怕會孤獨死。獨居女性完全不用害怕。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和男性獨居者不同,很多女性獨居者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說到這,有一點讓我覺得很納悶。日本社會認為上班族是社會人,但不認為家庭主婦是社會人,可奇怪的是,男性上班族多年工作所積攢下來的社會經驗和人脈,在他們老了以後卻派不上一丁點用場。有的人會說,男性上班族積攢的不是作為‘工作人’的經驗和人脈,而隻是作為‘公司人’的經驗和人脈。既然是‘公司人’,那離開公司以後派不上用場也是很正常的。而且,男性的社會經驗人脈大多是基於利害關係的,沒了利害關係,可能也就不會來往了。”

上野千鶴子的生死觀非常通達,她還嘲笑了東亞文化的離世場麵。很多中國人乃至東亞人所追求的是兒孫滿堂,大家圍在一起陪伴親人離世。上野千鶴子將之稱為“臨終見證情結”。

書名:《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

作者:[日]上野千鶴子

譯者:廖榮發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5月

在她看來,“孤獨地死去”聽起來很淒慘,但這種淒慘是社會文化建構的,並不是這種死亡場景本身的特質。因為任何一個經曆過親人死亡現場的人都明白,距離再近、圍著的人再多,那個人還是隻能一個人麵對死亡。與其說大家圍繞在一起是為了幫助這個親曆死亡的人對抗恐懼,還不如說大家圍在一起隻是用人數來驅逐大家對死亡的恐懼,畢竟那個直麵死亡的人很可能已經無意識了或並不害怕,害怕的是圍著他的人。

上野千鶴子特別反對的兩種養老模式,一是去養老院,二是與兒女同住。在她看來,養老院的氛圍非常糟糕,表麵上看來會讓人處於群體生活中,但實際上各種無法避免的矛盾會讓老人陷入焦慮。同時,養老院不斷地“送走這位送走那位”,也會嚴重影響在生者的心情。她甚至坦言,“在養老機構,你一天24小時的生活起居都可以在裏麵進行。這種地方我們稱之為‘全控性機構’,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監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養老機構就像是一個監獄。而且,在監獄裏,除非你被判處終身監禁,否則你總有一天可以離開,但在養老機構裏,除非你死了,否則你別想離開。當然,養老機構是允許你外出的,但是要在工作人員的監管下外出,連回家和家人過個夜也要獲得許可才行。”

至於與兒女同住,也會因為生活方式和觀念的差異,出現各種矛盾,不但影響老人心情,也讓子女陷入焦慮。之前有許多數據顯示,與老人同住的家庭,離婚率遠遠高於不與老人同住的家庭。同時,“對老人來說,和心意不通的家人住在一起才是最寂寞的。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自殺率比獨居老人高。”



書中的調查數據顯示,“二人戶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是最低的。三人戶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有所上升。多代同堂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繼續上升,但是也隻達到和一人獨居差不多的水平。有孩子的獨居老人和沒有孩子的獨居老人,在生活滿意度上完全沒有差別。”

當然,老人獨居需要的是社會福利體係的支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對於很多日本老人來說之所以可以實現,正是因為護理保險製度的實行。

日本於2000年開始實施護理保險製度,規定年滿40歲的日本居民都要加入護理保險並繳納保費,參保人滿65歲可根據身體狀況申請相應等級的護理服務,服務費用由護理保險和參保人按比例支付。老人申請該服務後,就會有護理專員定期上門照料老人生活,也包括處理臨終關懷、開具死亡證明等事宜。也正是因為這一製度,老人才能享受體麵而無後顧之憂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