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準備了嗎?” 外孫“喚醒”92歲新冠重症外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近日,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裏,18張床位上都躺著病人。他們大多很安靜,但屋裏卻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呼吸機等儀器始終發出“滴滴”的聲音,醫護人員經常在小跑,輕聲地說:“快點!”“快點!”

隨著上海度過本輪疫情感染高峰,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的急診量和120的出車數量已大幅下降。不過,重症救治仍在堅持不懈,通過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已有多位重症病人轉危為安,轉入了普通病房。
在大上海保衛戰中,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作為虹口區唯一新冠定點收治醫院。急診醫學科醫護共108名,40周歲以下占總80%,管理骨幹絕大部分是80後。就是這樣一支年輕的團隊,作為戰“疫”的前哨點和主戰場,始終奮戰在最前線,是一支“扛得起,衝得上”的“特種兵”。

隻因“病人離不開我們”

“姥姥,我們要一起回家過年哦,你的壓歲錢準備好了嗎?”通過急診監護室舒勤琴護士長的手機視頻,92歲王阿婆的外孫張先生正在對她說話。

聽到外孫的聲音,阿婆睜開了眼睛,雖然沒能說話,但顯然聽懂了,臉上的表情很舒緩。舒勤琴一邊撫摸著阿婆的頭發,一邊安撫著張先生:“你看,姥姥明白了呢……”

王阿婆是1月2日入院的。當時,高齡的她被診斷為新冠重症肺炎,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治療難度很大。但經過兩周多的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老人不僅脫離了呼吸機,全身的壓瘡也長好了,出院已是指日可待。

這些天來,王阿婆的外孫始終守候在重症監護室外,每天晚上進來對老人進行20分鍾喚醒。開始老人沒有意識,到了第四天,聽到外孫的聲音,她開始流淚了,之後便逐漸清醒過來。
張先生告訴記者,外婆從小把他帶大,他對外婆的感情非常深。盡管妻子剛剛生產不久,他還是堅持過來陪護老人。“我們看著老人闖過了一關又一關,特別不容易。我也特別感謝急診科的李岩主任和舒勤琴護士長,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就不可能有老人的好轉。”

正因為此,守在醫院的張先生也成了義務宣傳員。他總是對剛入院的病人家屬說:“一定要信任醫生和護士,好好配合,這樣病人才有好轉的希望。”

病人的信任,源於急診醫學科醫護人員精湛的專業技術,以及對病人耐心細致的態度。

此前新冠感染高峰期來臨時,就診人數突然“井噴”,急診的人力和空間都到達了極限。四院急診醫學科醫護輕傷不下火線,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返崗率達到了95%。2023年元旦第一天,所有醫護人員全體“陽康”返崗。彼此見麵,咳嗽幾聲就是特殊的新年問候。

與熱火朝天的工作相對的,是桌上那一份份早已放涼了的飯菜。急診的工作環境是複雜且有風險的,為此醫護們往往一上崗就滴水不沾,一個班頭工作下來都是“不吃不喝”,直到交班時緊繃的身心才能些許放鬆。科主任李岩,自12月中旬起就住在醫院,感染新冠後一天沒有休息過,出現突發性耳聾後,吃了藥繼續工作。舒勤琴給自己打了針、頭上貼了冰寶貼,就繼續忙碌。

這個春節,李岩還將帶領團隊天天堅守崗位,急診醫護人員及其他科室支持的人員均不減少。記者問及家人,他沉默片刻說:“隻能繼續虧欠他們了,因為春節期間門診停診,急診正常開放,病人真的離不開我們。”

依然“時刻準備著”

1月4日,隨著一陣尖銳的鳴笛聲,一輛120快速駛入第四人民醫院急診,有著幾十年急診救治經驗的李岩迅速對患者病情做出了判斷:心梗後心跳呼吸驟停。在家屬迫切的救治願望下,決定為患者實施ECMO體外循環支持。
這個決定對急診醫護無疑是難題,但是對患者來說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有過多的猶豫躊躇,李岩、舒勤琴迅速帶領團隊,為患者在10分鍾內實施ECMO床旁置管術,麵屏下蒸騰的霧氣擋不住與死神拉鋸的信念。終於,手術順利完成。

當病人生命體征逐漸平穩,30分鍾後,即帶著ECMO做了心髒支架手術。7天後,病人心肺功能恢複,ECMO撤機。1月18日,病人已轉入康複醫院。

正是李岩豐富的臨床經驗、果斷的決策能力,帶領整個急診醫護為一位位患者架起疫情下的“生死橋梁”。

據介紹,自2020年9月建科以來,四院急診醫護團隊開展了多項特色技術,組建了四院首支急診EMCO醫護團隊、院首支呼吸治療師團隊。在ECMO治療護理方麵,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開創了以“FAST”為核心的護理方案,團隊能在5分鍾內高效地完成管路預充。
急診PICC穿刺團隊,可24小時全程無預約進行穿刺,是四院急診的一大服務亮點,也成為護士亞專業發展的方向。超聲引導下置鼻空腸管技術是急診監護室又一技術亮點,結合重症營養治療,成為急診重症醫學科醫療特色。

李岩表示:“盡管新冠感染高峰期已過,但為此積累的大量有效治療手段和經驗,將為急診醫學科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於我們急診人來說,依然是‘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