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現“倒奶殺牛”背後:牧民兩個月賠掉十幾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核心提示:

1、河北、山東、河南、內蒙古等地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奶現象。鳳凰網《風暴眼》了解到,導致奶農倒奶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收購價下跌。

2、在試圖追蹤牧民虧損的原因時,多位牧民都將矛頭對準了日漸上漲的養牛原材料。

3、看似違背常理的倒奶殺牛現象,事實上是國內外養殖牧場普遍采取的節流策略,目的是控製成本,並防止奶價進一步下跌。

4、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一方麵奶農叫苦不迭,紛紛倒奶殺牛,一方麵卻是消費終端奶品漲價的塵囂,整個乳業似乎陷入怪圈。

---------------------------------------------------

原頭鮮乳收購價屢創新低,原材料持續上漲,繼2015年之後,“倒奶殺牛”再次上演。年初,河北省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袁運生用一篇文章“這是又要讓我們‘倒奶殺牛’嗎?”攪動輿論,隨後,山東、內蒙古等多地也出現了“倒奶殺牛”的聲音。

鳳凰網《風暴眼》調查發現,2022年,北方多個城市牛奶采購價屢創新低,從2021年的4元/公斤、5元/公斤降到2023年1月初的3.7元/公斤、3.8元/公斤,而牛奶的相對過剩也讓牧民出現不同程度虧損,額度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而網民熱議的“倒奶殺牛”是這些牧民眾多選擇中的優選止損辦法,也是國內外牧民的通用策略,是牛奶周期下行情況下的一種市場行為。

“兩個月賠掉十幾萬”

“賠錢!一直在賠錢!”在河南養了15年奶牛的宋新,近來情緒很低落。

他是某奶業大品牌的采購方,多年來一直為該品牌提供新鮮牛奶。他感到自己遇到了“災年”牛奶的價格一直在降低,“整個2022年收購價一直在下降,最近更是降到4.1元/公斤左右,每公斤單價比往常便宜了一、兩元左右。”

“這個價格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要知道一公斤牛奶的成本價就遠高於這個回收價,在4.7元/公斤左右。”宋新對鳳凰網《風暴眼》透露,除了收購價格低,企業收購量也在壓縮。

往年宋新農場的牛奶可以隨產隨賣,產多少賣多少,基本每天的產量能控製在七八噸左右,“但現在乳企以各種理由拒收牛奶,而且從11月份開始,幾乎是以每月15%的收購量遞減。”

也就是說,宋新的農場,每運營一天,就虧損一天。宋新的牧場規模不算小,擁有600多頭牛,完全靠夫妻二人喂養。家裏三個孩子放寒暑假時會幫幫忙。這不是個輕鬆的活,基本上,夫妻二人會從年初忙到歲末,無暇顧及其他事情。然而,計算一年收益時夫妻二人驚覺:一年白忙活,11月以來已經連續虧損了十多萬。

為減少損失,宋新決定“倒奶殺牛”——倒掉沒被乳企收走的牛奶,同時淘汰掉產量不好的奶牛。未來如果行業情況還不樂觀,他打算處理掉奶牛和牧場,退出這行,“不退出不行,到今年七八月份,如果情況還不改善,我們會虧損五六百萬”。

河北陳鑫也遇到相似情況。他的牧場有二三百頭奶牛,也跟某奶製品大品牌有長期合作,雖然能保障一些銷路。但乳企收購價格並不如意,“太低了,隻有3.7元/公斤、3.8元/公斤左右,加上今年的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綜合下來還是虧損。”

當前,像宋新、陳鑫這種虧損的奶農比比皆是。河北、山東、河南、內蒙古等地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奶現象。鳳凰網《風暴眼》了解到,導致奶農倒奶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收購價下跌。

根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數據,從2022年年初開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就一直在下滑。據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2月份第一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4.2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2%,同比下降0.5%。到了6月第一周,平均價格降為4.1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2%,同比下降3.0%。2023年1月第一周又將為4.12元/公斤,同比下跌3.1%。

具體到河北,河北省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袁運生於2023年1月1日在河北奶協發布署名文章稱,如果按照河北省生鮮乳價格協調會上的數據,將經測算的交易參考價最低不低於3.93元/公斤下調到3.85元/公斤,省內絕大多數奶牛養殖場已沒有盈利空間。

快速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吞噬牧民利潤

在試圖追蹤牧民虧損的原因時,陳鑫、宋新等多位牧民都將矛頭對準了日漸上漲的養牛原材料。“其實今年價格降的不多,隻是原材料上漲太快,壓縮了牧民的利潤。”陳鑫表示。

宋新也透露,今年11月份以來普遍行情不好,再加上今年養奶牛的成本大幅上漲,飼料牧草都漲價,牧場或牧民的成本就被大幅壓縮。

奶牛養育的主要材料為玉米、青貯、壓縮片玉米、輔助精料、豆粕等。“玉米2021年時還是1.2元/斤, 2022年就漲到1.6元/斤,青貯從2021年的600元/噸漲到現在的700元/噸,壓縮玉米片漲到80元/噸至90元/噸,輔助精料也漲了100多元/噸。”宋新表示。

玉米、青貯等原材料單價上漲,從2021年就有征兆。2021年中下旬,連綿不斷的暴雨傾灌華北地區,導致當地玉米田地多數被毀,玉米、青貯等儲備出現短缺。進入2022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國家大宗商品貿易也隨之受影響,玉米等飼料價格繼續上漲。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玉米月平均價格3.07元/千克,同比上漲5.9%,豆粕月平均價格5.21元/千克,同比上漲38.6%,玉米和豆粕價格分別於12月和11月創新高。

原材料的上漲不僅壓縮北方牧民的利潤空間,也不同程度困擾南方地區牧民。家住江蘇的張勳感慨道,相對北方,南方的牧民壓力更大,“牛吃的玉米,我們可以直接在本地收購,但其他的食物,比如牛吃的草之類的,我們都得從北方運輸過來,成本更高。”

今年,張勳的牧場收入勉強覆蓋了成本,但銷量乏善可陳。據他介紹,乳企的牛奶銷量也不好,為了緩解壓力,乳企要麽壓低收購價,要麽找各種理由拒收牧民的牛奶。

陝西的李利雖然不會受製於下遊奶企的壓價,他把自家牧場的奶牛產下的牛奶,直接加工後售賣,譬如配送鮮奶、酸奶、水果撈炒酸奶等,但李利今年的利潤空間也深受原材料困擾。

“我們產業線平均每天銷售600斤左右的奶,以往淨利潤能高達50%。今年不行,奶牛飼料,像玉米、豆粕、麥麩都在漲,現在一斤奶的成本是逐年增加的。”李利表示。

產能相對過剩 “倒奶殺牛”或屬於市場行為

看似違背常理的倒奶殺牛現象,事實上是國內外養殖牧場普遍采取的節流策略,目的是控製成本,並防止奶價進一步下跌。

全國的奶源市場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李利表示,受地域影響,北方牧場多,南方牧場少,又因為牛奶的保鮮期短,目前還沒有什麽好的方法能把北方的鮮奶直接供應到南方,所以北方產能容易過剩。

一方麵是因為生牛乳的保質期比較短,冬天時保存最長,可以保存三天,夏天時頂多兩天。李利解釋,“北方多餘的生牛乳庫存就成了問題。今天的不倒掉,明天產的奶就沒地方放了,牛奶儲存條件有要求,隻能儲藏在冷藏罐裏,放到外麵一天就壞了。牧場每天產好幾噸奶,靠附近村裏人買的幾十斤,根本不頂用。”

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鳳凰網《風暴眼》稱:當前中國的原奶業遭遇到比較大的供求失衡影響,部分地區供應大於需求,這是個階段性節點,也是當下行情所致,屬於市場行為。此前,2015年至2018年我國也出現過牧民倒奶的現象。

2015年,青海、山東、河北等地先後出現“倒奶殺牛”事件,當時的河南省新鄉市畜牧局對媒體表示,合作社每天約有6.5噸的產量,收奶企業隻能消化5.9噸,確實出現了滯銷情況。2015年至2018年,養殖行業進入調整期,荷斯坦奶牛存欄量從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8年的504萬頭,下降幅度超過40%,養殖企業普遍業績難堪。

經過三年多行業調整,2018年之後,奶價觸底反彈,直到2021年一直處於上漲態勢。賺錢效應下,更多養殖戶加入進來,牛的價格迅速上漲,青年牛的價格達到2.3萬到2.4萬元/頭。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11月乳製品產量2848.9萬噸,產量同比增長2.8%。與此同時,受疫情和大宗商品貿易影響,養奶牛的成本逐月遞增,牧民利潤迅速被壓縮。

在本輪原奶行業低穀期,河北農業農村廳率先出台紓困政策,對乳品加工企業發放噴粉補貼資金。據了解,2023年1月20日前,相關乳企將獲得4000萬元噴粉補貼資金。所謂“噴粉”,是指液體的原料奶經過滅菌、噴霧幹燥等處理,成為奶粉狀態。

有牧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噴粉是從12月份開始的,現在噴粉都不好噴,有時等待噴粉的奶車能排好幾公裏。袁運生在署名文章中稱,據不完全統計,日前河北省每天噴粉儲存的富餘生鮮乳在4000噸以上,每天占用企業資金達1600萬元以上。

但宋新表示,這種補貼也多是針對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一些大企業每天生產幾百上千噸奶,這種類型企業從2022年10月就已經開始將牛奶噴成奶粉了,而像宋新這種一天幾噸甚至不足一噸的牧民噴粉,根本不現實。“量太小噴粉成本更高,因為設備開動一次都是一個價,生產基礎成本不會因為加工成本變少而降低。”

行業整合加快 散戶加速退出

鮮奶回收價格連續下滑,牛奶相對過剩,行業人一致認為當前環境下的消費疲軟是關鍵原因之一。然而,在消費者看來,居高不下的產品價格才是讓他們止步的重要原因。

鳳凰網《風暴眼》走訪不少商超發現,鮮牛奶價格根據淨重不同,價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小型商超淨重500ml鮮奶價格標價7元左右,1.8L的鮮牛奶價格在20元左右。



另外,在天貓京東這種線上平台,牛奶價格更高。伊利鮮牛奶1.9L兩瓶裝活動價52.9元,平均下來13.92元/500ml;蒙牛全脂鮮牛奶250ml6瓶裝64.9元,平均每500ml價格21.6元。





大品牌之外,每日鮮語鮮牛奶250ml*12瓶裝活動價94.1元,平均每500ml價格15.68元。君樂寶450ml價格9.65元,6瓶裝活動價57.9元。

或許為避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反應,奶企們普遍有高招。有街頭門店負責人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有些牛奶的價格看似沒變,但淨重減少。他以箱裝蒙牛純牛奶為例,“以往250ml24袋裝的一箱可以賣到26元,現在價格沒怎麽變,但淨重減到了200ml”。



2020年以來,中國生鮮乳收購價不斷上漲,帶動終端零售價的上漲。2022年,雖然生鮮乳收購價進入下跌模式,但終端零售價卻沒有隨之下跌。據中國價格信息網監測,到2022年11月份,全國監測城市鮮奶平均零售價格每斤5.67元,環比漲0.4%,同比漲1.4%。其中,袋裝鮮奶每斤5.25元,環比持平,同比漲1.4%。盒裝鮮奶每斤6.09元,環比漲0.7%,同比漲1.5%。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一方麵奶農叫苦不迭,紛紛倒奶殺牛,一方麵卻是消費終端奶品漲價的塵囂,整個乳業似乎陷入怪圈。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在上遊牧民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乳業公司整體表現亮眼,2022年三季度平均盈利4.9億元。一些公司雖然盈利增速沒有往年高,但普遍實現營收增長。



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乳品行業平均營收淨利情況。



部分乳企2022年三季度營收淨利情況。數據來源:wind 製圖:鳳凰網《風暴眼》

以占市場份額近半的蒙牛、伊利為例。蒙牛2022年上半年營收實現491.98億元,同比增加6.21%;淨利潤為37.51億元,同比增加27.32%。伊利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實現938.61億元,同比增加10.42%;淨利潤為80.53億元,同比增加1.08%。

朱丹蓬稱,第一梯隊伊利、蒙牛的逆勢增長,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更強的壓迫感。乳企整合的速度將進一步加速,頭部乳企的紅利會越來越大,中小型乳企的日子會越來越難。

宋新也透露,蒙牛、伊利這些大品牌不僅利用自身影響力向牧場或中小企業出售旗下精飼料品牌,還會利用給中小企業貸款方式增加話語權。“由於農業行業貸款難,很多中小企業選擇向資金雄厚的大品牌貸款,這些大企業也有貸戶管理小組,他們會根據中小企業表現選擇貸款額度等,而‘表現’標準多是有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養牛、淘汰牛或是否引進他們的飼料產品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國內以散養為主的養殖模式和體係發生徹底改變,直到當下,國內的養殖業模式仍處於不穩定狀態,散戶逐漸退出,規模化、集中化成為養殖大勢所趨。而像宋新、陳鑫、張勳、李利這樣的中小型牧場生存境況也越發艱難。

宋新正在觀望。乳企製定的每月遞減15%的采購計劃還在繼續。這意味著,他麵臨的牛奶過剩問題依然存在,虧損還會擴大。每挨一個月,就虧損一個月,他自己盤算了一下,如果等到今年7月,還沒有轉機,他會果斷止損,宰牛賣廠。否則,他可能會把家裏的老底都賠個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