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老人陽了後變白肺,需氣管切開,家屬拒絕“不想他遭罪”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迎戰重症救治高峰,浙大邵逸夫醫院急診病房早早改成了EICU(注:急診重症監護室),18張床位,

收治的都是直接從急診搶救室轉來的新冠感染重症患者,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

要不要進一步搶救,要不要氣管切開,這樣的談話每天都在上演。有的家屬配合、理解,談話順利;有的家屬猶豫、遲疑,談話就陷入膠著狀態。

是隨家屬意願就此放棄,還是追隨醫者本心,一切從患者最舒適和最有利康複的角度出發盡最大努力,急診科副主任蔡華波選擇了後者。
給82歲老爺子“氣管切開”?兩個兒子一聽連連擺手拒絕

82歲的胡爺爺,就是蔡華波兩次找家屬談話,“搶”回來的患者。3天前,胡爺爺已從EICU轉出,在呼吸科病房繼續接受康複治療。

胡爺爺有糖尿病、腦梗、心梗等病史,心功能也不好。去年12月24日晚,因感染新冠後出現胸悶氣急症狀,被家人送到浙大邵逸夫醫院急診。“當時老爺子體溫近39℃,氧飽和度隻有70%多,馬上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給養,處理後,血氧濃度暫時能達到最低達標要求。”蔡華波說道。

進一步CT檢查,胡爺爺的雙肺已成了大白肺。考慮到年紀大,基礎疾病較多,在征得家人同意後,老爺子被收治到急診EICU。

“醫生,你們努力治,治到哪算哪。”兩個兒子每天都守在EICU門口,兄弟二人擔心,父親可能挺不過這一關,甚至一度悄悄準備著後事。

但胡爺爺很爭氣,治療七八天後,血的指標、肺的氧吸收能力都明顯好轉起來;飆升的血糖在醫護人員4小時一次的監測下,管理得比較理想;繼發感染等情況,一一對症處理。肺部CT顯示,肺的炎症較之前吸收了很多。

“老爺子在一天天好起來!”蔡華波向兩兄弟溝通治療進展。但能明顯感覺到,兩個兒子對父親的康複還是持悲觀態度。

根據胡爺爺的情況,蔡華波認為可以為脫離呼吸機做準備,先進行三天的脫機鍛煉。但在鍛煉過程中,胡爺爺精神還有點萎靡,咳痰能力不是很好。

胡爺爺的治療麵臨幾種選擇:一是繼續脫機鍛煉,或者轉到康複醫院繼續脫機鍛煉;二是再鍛煉幾天,看看能不能拔管成功,如果能撐過去,就勝利了;三是氣管切開,這是相對安全的手段,容易吸痰,呼吸鍛煉的進度可以加快,另外,氣管切開後不再需要鎮靜藥、鎮痛藥,患者的嘴巴解放了,可以吃東西,營養能跟上,此外患者手腳也可以自由活動,甚至起床,下地行走,避免長時間臥床帶來的繼發感染、褥瘡等。

第一次談話,蔡華波花半個多小時時間,向兩兄弟建議:氣管切開。沒想到,遭到了兩兄弟的拒絕,他們說,母親不想讓父親遭罪。

我們努努力,老爺子就挺過來了!終於等來了“醫生,我們切!”

家人拒絕氣管切開,蔡華波嚐試讓胡爺爺脫離呼吸機,並拔了管。白天倒還好,但到了晚上,因為沒有力氣把痰咳出來,最後,胡爺爺又重新氣管插管。

氣管插管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讓患者的氧合上去,但通常插管時間不超過10-15天。因為管子壓在聲門處,壓迫咽喉,時間長了容易糜爛。而氣管切開,雖然也有一定的風險,但風險與獲益相比,對患者來說,好處更多,“生活質量是一個天一個地。”

“醫生總是希望患者最好。現在老爺子病情在好轉,氣切後,他會減少痛苦,人也清醒,手腳、嘴巴都能動,即便連著呼吸機,生活質量會好很多。”蔡華波叫上兩兄弟,第二次談話。這一次,她的語氣裏透著急切,“我能理解家屬的遲疑和猶豫,但在當時,我心裏想的是不能就這麽放棄。”

兩三個小時後,蔡華波終於等到了兩兄弟的回複:“醫生,我們切。”

氣管切開的第二天,成功撤掉呼吸機,大白肺吸收大半

1月5日,做好準備工作後,蔡華波順利為胡爺爺做了床邊氣管切開,直徑不到2厘米的氣切口,放置了一個小罩子,一頭連著氧氣。當天晚上,胡爺爺就開始進行呼吸鍛煉,第二天成功撤掉了呼吸機。除了不能講話,胡爺爺的精神狀態不錯,能起身坐在病床上了。

1月7日再次複查CT,他的大白肺吸收了大半,氧飽和度也在正常範圍。之後,胡爺爺順利轉出EICU,進入呼吸科病房繼續康複鍛煉。等他的肺炎恢複再好一些,咳痰情況好轉,氣切口的小罩子就可以拿掉,那個不起眼的小小切口,兩三天就能愈合。

“氣管切開不是洪水猛獸,臨床上很多人對它存在誤解。”蔡華波感慨。她表示,適合氣管切開的患者,通常是那些有肺部或其他疾病,因為自身呼吸能力不夠,需要一個連接口,把肺和呼吸機連在一起。這些患者的生命體征必須是比較穩定的,經過評估有望生存較長時間。

“事實上,氣管切開,意味著患者的病情在好轉,一定程度上來講,是希望的象征。”蔡華波表示,氣管切開雖然有一定風險,但這個風險可控。更重要的是,氣管切開後可以有效降低臥床帶來的再次肺部感染風險,並且脫離呼吸機的成功率也明顯增加。尤其對高齡老人來說,氣切後,行動不再受限,對呼吸肌的鍛煉有很大好處。

ICU傳來積極信號

“前幾個星期,我們ICU每天都要加床。這兩天已經不需要擴床位了,轉出的病人和轉入的病人達到了相對平衡。這幾天,兩院區每天有十多位新冠重症患者病情好轉,轉出ICU。”浙大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常務副主任郭豐主任醫師提到,以1月9日為例,浙大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和錢塘院區ICU共轉出16位患者,88歲的沈大爺就是其中一個。

沈大爺糖尿病20多年,高血壓30年,冠心病10多年,還有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衰腎衰呼衰,血鉀隻有七點幾,感染後送到浙大邵逸夫醫院ICU救治,經過一周的治療,成功撤掉呼吸機,1月9日順利轉入呼吸科病房。

浙大邵逸夫醫院ICU收治的患者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前段時間ICU收治的90%-95%都是新冠重症患者,昨天非新冠重症患者多起來了,和新冠重症患者各占比50%左右。”郭豐說道。

1月9日,浙大邵逸夫醫院ICU新收治了好幾個非新冠重症患者,“有個16歲的孩子服用大量藥物過敏,有個25歲的男生高脂血症加酮症酸中毒、重症胰腺炎,還有腸係膜動脈栓塞的患者。”

這幾天,郭豐開始慢慢有時間,通過線上指導等形式,會診一些疑難複雜病例。“作為大學附屬醫院,我們有教學的義務和職責。”

對正在攀升的基層醫院轉診需求,郭豐盡可能通過線上線下指導,讓病情相對能控製的患者留在基層醫院治療,篩出真正急危重症,第一時間落實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