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學生在醫院經曆的中國新冠感染高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幾十年沒上過夜班的導師,在這次感染高峰期也開始上夜班了。

科室裏隻剩下三位醫生時,導師在朋友圈說:“還有三個,堅持!”第二天隻剩兩位醫生了,他又說:“還有兩個,挺住!”

到第三天,大家都感染了。

小琪(化名)25歲,是南京醫科大學內分泌專業的二年級研究生。從2022年12月22日起,小琪開始參加規培醫院無錫市人民醫院的網絡問診誌願活動,元旦後,她又開始跟隨導師在科室進行支援工作。

2023年1月6日晚上,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小琪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講述了她近期工作的狀態和感受,用自己的視角記錄下了這次她所在醫院度峰的過程。

最近,醫院百分之九十的醫護人員都已經陸續返崗,大家差不多已經感染了一遍。而在最艱難的時候,醫護基本都是帶著症狀堅守在崗位上。



醫院內預檢分診處 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小琪的自述:

我是南京醫科大學醫學專碩二年級的學生,因為我們學校是規培和專碩並軌的,所以我現在已經是第二年在醫院進行規培了。醫院在“新十條”實行之初就讓在醫院的學生盡早返鄉,也是想盡可能地保護學生群體。我因為之前積攢了一些課題、論文還沒有完成,就想留在醫院完成這些工作;加上科室裏的人手不夠,我留下來也能幫幫科裏的老師,同時還能學到很多關於感染新冠病毒病人的救治方法。畢竟我自己也快要出來工作了,近幾年新冠這個病毒估計也不會消失,我現在積累些經驗也好。



網絡問診 受訪者 供圖

2022年12月22日,我參加了醫院裏的網絡問診誌願活動。網絡問診是國家衛健委針對新的感染情況推出的一項措施,輕症患者可以先在醫院的官方App上問診,這也是為了緩解醫院麵臨的壓力。一開始,是由醫院的醫生來完成這個任務。隨著感染高峰期的到來,醫生的工作量非常非常大,沒有時間、精力來回答這些問題。所以,醫院到學生群裏招募,問大家願不願意來當網絡問診的誌願者,也會給予一定的補貼。

我當時覺得自己有時間,應該為疫情做點事情,就報名了。我以為會有很多學生報名,最後隻有四五個。醫院要求24小時有人在線,參與的學生不多,所以還是挺累的。雖然問診每天限號,隻有100個號,但是患者全天都可以在平台上留言,我們看見了就得在一定時間內回複。具體要求是白天在4個小時內回複,晚上在6個小時內回複。雖說時間充裕,但是有時候我看見手機彈窗顯示出來,還是忍不住馬上去回複,心裏覺得早點回複就可以早點用正確的方法緩解人家的症狀。

大多數來網上谘詢的都是年輕人或者中年人,他們的症狀基本都較輕,我就讓他們對症下藥。他們不僅谘詢自己的情況,也詢問家裏的老人、小孩感染了應該怎麽辦。其實在這次感染期間,一個家庭中最辛苦的應該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們不僅要照顧自己,更要照顧家裏的老人和小孩。有的家長可能一晚上都無法睡覺,他們會將小孩每小時的體溫都記錄下來,包括這一時間段用了什麽藥物,采取了哪些降溫措施,有沒有什麽效果,然後再來問我要不要繼續吃藥、要不要吃其他的藥、要不要去醫院等。

來問診的感染者有很多人患有基礎疾病。有一位女士替她的媽媽問診,她媽媽2021年進行了乳腺癌早期的切除手術,感染新冠後已經吃了3天退燒藥,體溫還維持在37.5攝氏度左右。麵對這種有基礎疾病的感染者,我們除了了解其感染後的病程與用藥,還要詳細詢問病人的病史,結合病史給出專業建議。一般如果是年紀比較大的老年人,我們還是建議去醫院治療,畢竟老年人基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基礎病,感染後還是有危險的。

作為醫學生,能在這個比較艱難的時候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人,我還是很開心的,可能這就是醫學生的責任感。但是這個過程,有時候挺難熬。12月25日那天我上夜班,需要在0點到8點之間接診。很多感染者都是夜裏發熱,夜裏不舒服,淩晨來谘詢。結果當天淩晨3點左右,我開始發熱,當時有點崩潰。因為很多人都是替自己的家人來谘詢的,我能感受到他們對家人的關心,再想想我自己在外麵一個人住,連體溫計都沒有,家人也沒有陪在身邊,隻能自己照顧自己,雖然難受也要繼續接診,說實話真的覺得挺委屈的。

其實剛開始報名的時候,我是以為能夠脫產專心做網絡問診這一件事,但是元旦後,我的導師讓我回科室幫忙,我就跟他一起上門診、上夜班,可能我剛下夜班就要開始接診,我覺得很累很累。加上到年底了,自己的科研任務、課題也都要完成,我分身乏術,身心都很疲憊。



網絡問診 受訪者 供圖

現在我已經退出了網絡問診的活動,專注跟隨導師在醫院的老年科工作。我導師也會讓我學習一些救治新冠感染者的知識,像中華醫學會的重症新冠感染病人救治ABC課程,包括新冠高危患者的識別與篩查、新冠感染病人的免疫治療選擇,以及最近專家倡導的俯臥位通氣的臨床實踐等知識。

現在醫院老年科住院的病人,一些患者是因為感染新冠導致自身基礎疾病加重的人,整個科室36張床位全部住滿了。因為老年人本來基礎疾病就多,情況也複雜,他們可能就因為一口氣喘不上來,就會有生命危險。

我有個爺爺輩的親戚現在就在我們醫院住院,他今年77歲了,之前我每次去看他的時候他的精神狀況都很好,和我聊天都很開心。我沒想到,就是感染了新冠讓他的身體完全垮掉了,生活從能夠自理變成了不能自理。我去病房看他,他就躺在病床上,精神萎靡,沒有力氣也不願意和別人說話,他出現了嚴重的肺部感染、咳血等症狀。醫生前段時間直接就下了病危通知書,家屬買到了輝瑞的新冠口服藥,他才脫離病危的狀態。我親眼見到這個爺爺的轉變,才真正意識到感染新冠病毒給老年人身體帶來的巨大打擊。我們年輕人其實基本都是輕症,我自己燒了一天、咳了一個星期就好了,也沒什麽後遺症,所以沒什麽很大的感覺,但是放在老年人身上,這些很可能會危及他們的生命。

目前,醫院的急診和發熱門診的病人很多,整個醫院的其他科室也都聽急診調配,急診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將他們分到各個科室進行救治。比如高齡的老年人就會分到老年科,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就會被分到內分泌科。內科一般需要接收危重症的病人,外科隻需要接收普通型和重型就可以了。整個醫院一共有1800張床位,現在都已經住滿了,有些甚至還是加床住進來的。

醫院會調派各個科室的醫生前往急診和陽性病房,像我們科室就調派了兩位醫生去陽性病房。為了應對感染高峰期的到來,醫院新增設了4個陽性病區,在全院範圍內抽調醫生、護士去幫忙。一些職稱比較高的醫生,像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會去急診坐診,醫院最重要的三個院長也是輪流值24小時班。越到這種重要的時候,就越得領導坐鎮,需要他們去承擔責任。

最近百分之九十的醫護人員都已經返崗了,大家差不多都已經感染了一遍。最困難的時候,可能整個科室“全軍覆沒”了,醫生隻能帶病上班。我導師已經幾十年沒有上過夜班了,因為主任醫師是不需要上夜班的,但是在這次感染高峰期他也開始上夜班了。沒辦法,太缺人了。我們科室還有三個醫生沒感染的時候,我導師在朋友圈說“還有三個,堅持!”結果第二天就隻剩兩個醫生了,他又說“還有兩個,挺住!”到第三天就“全軍覆沒”了。

大概從12月20日開始,大量的病人“湧入”醫院,那段時間醫護真是很不容易,很多都是自己發著燒還在工作,一遍一遍地在挑戰自己身體的極限。人手不夠就隻能硬撐,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吃飯也隻有五分鍾。沒辦法啊,病人都在等著,醫生隻能隨便吃兩口墊墊肚子,然後又得去接診了。我們科室有一個29歲的女醫生,在工作的時候被感染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輕症,但她比較嚴重,已經出現了高燒不退、胸痛、肺部感染的症狀,她還在我們科室住了一段時間院。住了幾天身體稍微好轉之後,她就出院又直接回到了原來的崗位。很多醫護工作者的家人也都感染了,他們沒有時間回家照顧自己的家人。

在醫院的這段時間,也算是我學生時代難忘的一段經曆。你能看到醫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受到很多尊重,會收獲很多成就感。但是,看到很多醫生帶病上崗,我就會想,如果我不是醫生,那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請假在家裏休養,我會有一些退縮的想法,挺矛盾的。我現在一個人在外麵,還沒有回家,雖然父母嘴上沒說什麽,一直挺支持我的,但我知道他們其實很擔心我,前段時間我感染了,給我媽媽打電話,她都哭了。我現在就每天和他們打電話,和他們分享我每天幹了什麽、吃了什麽,讓他們放心。

我馬上就要離開校園成為一名醫生了,我不知道在我今後幾十年的從醫生涯中會發生什麽,我也沒有特別大的誌向,我隻想用自己的所學盡力去救治病人,減少他們的痛苦,做好我自己能做的。希望新冠病毒的陰霾早日散去,大家早日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