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小紅書的家庭咖啡館 讓多少人買下咖啡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繼集市擺地攤之後,廣大自強不息(wú su ǒ shì shì)的青年將魔爪伸向了新領域:在自己家裏開咖啡館。

畢竟天冷了,擺攤兒有點吹。

6000 塊就能配齊所有裝備,每天賣一杯,半年就回本了,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再不濟還能收獲一台咖啡機,每天喝一杯,半年也回本了。

聽起來萬無一失,難怪大家都想幹。

今年以來,小紅書上的家庭咖啡館越來越多,老板們接連曬出自家咖啡館的日營業額,少則五六百,多則三四千,讓吃瓜群眾看了也很是心動。

家庭咖啡館,顧名思義,就是指開在自家的咖啡館,聽起來像一種小資的生活方式,但其實是一種小作坊的生存方式:在朋友圈吆喝著賣咖啡,來訂單了就在家製作。

家庭咖啡館沒有門店,不用交店租,買個咖啡機就能開幹,因投入低廉而深受大家喜愛,很快在小紅書上走紅。

根據當地物價,一杯咖啡賣 15 到 45 元不等(大多是 20 元左右),熱門菜單有生椰拿鐵、橘皮拿鐵和冰美式之類的,活脫脫一個低配瑞幸。

賣咖啡的渠道是朋友圈和小區群,做好後店主親自送貨上門,完美躲避了美團和餓了麽的高抽成,錢都揣進自己兜裏了。

從小紅書上曬出的筆記來看,生意好的家庭咖啡館一天能賣 100 杯左右,生意普通的也有一天三四十杯。

按每天三十杯計算,一杯賺 10 塊,一天 300 塊,輕鬆月入過萬。一家叫 321 Coffee 的家庭咖啡館說自己開業 30 天收入就達到了 51854 元,賣了 1300 杯咖啡。

而且,許多家庭咖啡館都開在縣城或是三四線城市,在人均工資三千塊的地方月入一萬,簡直是神仙工作了。

要通往這份神仙工作非常容易:準備一台咖啡機加一個磨豆機,若幹咖啡豆和牛奶,再購買一些塑料杯和紙袋。

為了增加辨識度,一些老板還會花上 200 塊錢,找菜鳥設計師畫個簡筆畫 Logo,印在包裝上,外加一些俏皮話貼紙,就算大功告成了。

菜單在網上找找模板,替換一下文字信息就行,實在不會,手寫一個也能湊合著用。

製作咖啡的技能更不是問題。很多博主的筆記分享上都寫著自己是咖啡小白,然而用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迅速進階成為咖啡店老板。

你想象中的家庭咖啡館老板:資深咖啡愛好者,在咖啡圈浸淫已久,對各種咖啡豆的區別信手拈來,開咖啡館隻為了遇到同道之人。

實際上的家庭咖啡館老板:剛學會怎麽打奶泡,美式冷萃傻傻分不清。

營銷號已經幫你把配方整理得明明白白,美式是冰塊加水加咖啡液,拿鐵是美式加上牛奶,再根據各家特色加些薄荷、椰漿,適當刪減分量。

基本上根據配方研究個一兩天,就能做出不算太難以下咽的咖啡了。有些人甚至直接用膠囊咖啡機做。

主要還是歸功於大家對咖啡口味的包容度比奶茶高很多,再難喝的美式也能找到自己的忠實信徒。

正大家需要的也不是咖啡,而是咖啡因嘛。

家庭咖啡館老板們樂於在小紅書上分享一切,從接單到送貨,從機器選擇到豆子推薦,但他們心照不宣地回避了同一個問題:你這能辦營業執照嗎?

當好奇的網友在評論區問起時,他們要麽已讀不回,要麽發出靈魂反問:路邊攤也沒見有營業執照啊?

在《食品安全法》中,並沒有區分什麽家庭咖啡館和非家庭咖啡館,反正隻要賣咖啡就需要有經營許可證,這方麵各地有些差異,但大體都繞不開那幾樣: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健康證。

對於家庭咖啡館來說,辦營業執照很有難度,主要是住宅性質的房屋沒辦法用作經營,光這一條就卡死了 80% 的家庭咖啡館。

商住兩用的公寓樓可以申請營業執照,但是否能用來做餐飲,仍然存在層層限製,沒那麽容易搞定。

沒有營業執照就上不了外賣平台,拓展客源隻能靠自己,並且麵臨著被舉報的風險。按照規定,無證照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的經營工具,並處罰款。

這邊多開幾家家庭咖啡館,那邊工商局都堆不下那麽多沒收來的咖啡機了。

有些老板為了讓自己的店看起來比較正規,花幾十塊錢從網上買了一張營業執照,但營業執照上的地址和實際經營地址都不一樣,經營範圍也沒有餐飲,職業打假一打一個準。

拋開營業執照問題不說,家庭咖啡館本質上是社區生意,但咖啡的消費場景主要是寫字樓和聚會。

上班族早出晚歸,早上時間尤其珍貴,很少有人會在家點一個咖啡外賣,拿到了再去上班。相比之下,還是去公司帶薪點咖啡比較劃算。

如果想做寫字樓生意,首先需要社區周邊比較近的位置有寫字樓,否則光跑腿費就是一大筆開銷。

自己送也沒那麽容易,一天當中,訂單會密集地集中在高峰期那一小段時間裏,出去送咖啡就沒空接單了。

折騰來折騰去累個半死,掙的錢還沒上班多。

如果周邊有幾棟寫字樓,那大概率就會出現便利蜂、瑞幸和星巴克,低中高端全線覆蓋。

家庭作坊也沒啥價格優勢,靠啥和別人競爭呢?比口味的話,用從抖音學來的果咖配方挑戰別人一整個研發部門嗎?好像還挺難的。

放在下沉市場的話倒還有可能,一是連鎖咖啡品牌少或者幾乎沒有,市場沒什麽競爭。

二是小城市人口少,熟人多,都是一個縣城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別人也不太好意思舉報你,而且地方小,騎個電驢一趟訂單全送完了。

當個副業幹幹,一天能賣個幾杯也算創收了,想賺很多錢,就要具體到你的出品、定價、人脈等一係列運營相關的細節。

當然有人能賺到錢,但一定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不想買一杯並不便宜,也不確定會不會踩雷的作坊咖啡。除非那個人是你朋友。

(但你有那麽多朋友嗎?)

其實如果按照那些博主曬出來的那樣,每天輕鬆賣幾十杯,月流水 5 萬 +,這個營業額完全可以撐起一家小的咖啡外賣窗口了。

幾平米的店也不用付太多房租,手續齊全不用搞得像黑作坊一樣,還能帶來自然流量和外賣流量,幹嗎非要在家裏幹?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並沒有多少家庭咖啡館在生意穩定後轉型成一家真正的店鋪,大家都開始忙著開直播,推薦咖啡機,招學員。

某博主自稱擁有三間家庭咖啡館,每家都在穩定盈利,但老板似乎一點兒也不忙,每天都有時間開直播,有時從下午愣是一口氣直播到晚上,直播內容就是講解自家各款咖啡機。

如果仔細鑽研,會發現各個家庭咖啡館推薦的咖啡機都驚人地一致,都是幾款網紅機。

這些機器在真正的咖啡愛好者看來基本是玩具機的水平,但品牌方很擅長小紅書營銷。比如他們會找到博主談合作,賣出四台咖啡機後就把你當初買機器的錢退給你,然後每賣出去一台再給一些分成。

所以家庭咖啡館的賺錢閉環是這樣的:購買設備—輸出內容—吸引粉絲—打著手把手教學的名義賣咖啡機。

網上的那些博主當然不會說這些,他們隻會說:" 隻要你去做,賣垃圾都掙錢,更何況咖啡毛利 70%。"" 先做了再說,反正喜歡咖啡,賣不掉就自己喝。"

還會時不時在朋友圈裏發上一些正能量雞湯,總結一堆自己成功的經驗,從選品到引流成功說個遍,營造出成功很容易複製的歲月靜好景象,吸引吃瓜群眾去取經。

其實仔細翻一下會發現,很多曬單圖都是重複的,而且很多命名為 " 一次接了 ×× 杯大單的視頻 " 也隻是做了兩三杯咖啡而已。

但迫切想要開始賺錢的人並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而且平台的算法所致,刷到一個家庭咖啡館成功案例之後就會刷到無數個,營造出一種大家都從中賺到了錢的假象。

當你興致勃勃地加到了熱心腸老板的微信,發現老板不僅很會賺錢而且樂於分享,你以為遇見了貴人,但等待你的隻有一個淘寶口令,打開是一台價格三四千塊錢的咖啡機。

其實就是微商那一套,隻是披上了一層精致的咖啡豆外衣。講道理,這也算內容變現了。許多大冤種就這樣滿懷憧憬地交了學費,還覺得博主人好,報他名字買咖啡機送了一堆贈品。

於是冤種們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咖啡機,然後在失去的金錢與落灰的機器中明白:

寓形宇內 發表評論於
無非是推銷咖啡機。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人人家裏有coffee maker,誰來買?
exception1 發表評論於
網紅的賺錢秘訣還能信?他們唯一的秘訣就是網紅。從假拆包,假評測,進化到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