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對峙日益激烈,中國芯片業寒冬來臨。(圖取自微博)
中國晉江三伍微電子董事長鍾林表示,中國市場自始自終就不需要那麽多芯片廠,芯片公司創始人和投資人也許從一開始就“心知肚明”。如今,浩浩蕩蕩的中國芯片創業大潮,已到退潮時刻。
鍾林列舉了中國芯片廠5種死法,第1種就是“死於團隊”,他以曾立誌成為中國高通的IC設計廠-諾領科技倒閉為例,核心技術創始人孔曉驊在2020年完成2億人民幣融資後,竟然閃辭返回美國,成為諾領科技倒閉主因。
鍾林認為,諾領收攤也反映出中國芯片產業許多共同問題,包括產品規劃屬於無利潤的假需求,以及高價挖角同行、花錢不眨眼等等。
第2種死法就是“盲目擴張”,鍾林說,初創企業擴大規模是願景,也是毒藥,前提就是燒錢,且大都依賴不斷融資,一旦缺乏後期資金支持,公司將邁向死亡。
至於另外3種死法,包括未如期IPO導致投資人啟動回購,帳上現金被抽走,以及高估市值以為藉此可爭取融資,從而獲得更多利益,最終因資金鏈斷裂、害人害己;最後1種死法,就是明明沒有賺錢卻堅持為上市而上市,最後反遭市場唾棄。
鍾林直言,中國現存芯片相關企業14.29萬家,2022年上半年,新增芯片相關企業3.08萬家,麵對資本寒冬來臨,大部分芯片創業公司有倒閉風險,避免關門大吉的方法就是做出有價值的芯片,且擠進市場前三名,否則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