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國竟敢在這時候宣布打開國門 全球防疫迎重大轉折?

美國竟敢在這時候宣布打開國門 全球防疫迎重大轉折?

文章來源: 智穀趨勢 於 2021-09-23 10:21: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個久違的好消息?或者,未來將更糟的消息!


現在是該高興還是擔憂,誰也說不準。

9 月 20 日,白宮表示計劃從 11 月初開始對打完疫苗的旅客放寬入境限製,隻要接種完疫苗,並且持有 72 小時核算陰性證明即可。

站在全球抗疫的角度來看,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取消持續了 570 多天的 " 國際旅行禁令 ",這很可能被視為全球抗疫的重大轉折點,它意味著人們的生活從此將會一天比一天接近常態。

但我們都知道,很多東西都回不去了。

那一刻,美國國家廣場的草坪上,小白旗飄成了海洋。一麵旗幟就代表一條被新冠病毒奪去的生命,而白色的海洋還在延展。

旗幟已經增加到了 67.8 萬麵,事實上就在美國新政出台的當天下午,美國新冠病亡總數正式超越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的 67.5 萬的死亡數。

這讓美國的旅行禁令,甚至防疫本身看起來都像是一個笑話。

禁令上最多的時候有 33 個國家,但美國輸入病例絕大多數不來自這些國家,而且,這 33 個國家中大多數的疫苗接種率都比美國要高。

事實上,如果以中國的標準,美國當下的疫情依然嚴重,平均每天新增死亡有 2000 例左右。

但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承認的疫苗中包括國藥和科興,這意味著中國人隻要接種過疫苗就可以正常前往美國,不用隔離。剩下的疑問隻是,美國會不會也要求對等,增加中國防止疫情輸入的壓力。

有媒體報道,中國大概率不會在今年恢複正常國際往來。

還有,關於病毒源頭的討論開始淡化,學術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當然還隻是發現,不是結論。比如美國可能早在 2019 年 4 月就開始有新冠流行,美國研究機構十多年前就在申請新冠的相關專利 ……

美國的開放節奏已經是慢的了。之前,英國、新加坡、丹麥等國家都宣布了常態化措施,與病毒共存。總之,可以看見世界正在恢複了。

疫情轉折點,來得有點突然

雖然中國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美國怎麽敢在這個時候開放國門,但包括拜登政府在內,美國人渴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畢竟糟糕的時候早已經過去了。

路透社引用官員的話說,美國早在 5 月就開始製定外國人赴美的疫苗要求。這一進程,最後隻是因為德爾塔爆發才中止。

上個月,當拜登跟默克爾見麵時也曾經透露過考慮打開國門的積極計劃。

盡管行業人士都認為開放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當白宮這麽快宣布時,也並不令人意外。如果說有意外,那也隻是居然許可了美國尚未批準的疫苗,力度大,速度快,態度堅決。

那麽,促成美國果決行動的關鍵原因是什麽?

第一,疫苗沒達成階段性目標,但也不少了

9 月 21 日美國疾控中心表示,已經有 2.123 億的美國人至少接種了一劑新冠疫苗,其中約 1.82 億人已完全接種兩劑疫苗,占比超過 55%。

而在成年人當中,完全接種疫苗的比例則達到 66%。雖然,這比拜登曾希望的在 7 月 4 日獨立日前達到 70% 的目標仍有差距,但基本能令人滿意。

更何況,美國是世界上可以立刻推進加強針的極少數國家之一。要知道美國可是儲備了人均 3 人份的疫苗,以至於很多地方出現了大量疫苗過期而浪費的情況。

雖然,德爾塔導致疫苗的保護力下降,但進一步的實驗顯示,加強針可以讓抗體水平有顯著增加。

此外,美國明顯在加強對病例的跟蹤。白宮疫情小組協調員傑夫 · 齊恩茨(Jeff Zients)表示,政府根據現有數據已經研製出一個全新的國際旅行監控係統,這也是他們敢決定開放的底氣。

美疾控中心已經要求各大航司在開放後要提供所有國際訪客的聯係方式,以便疫情追蹤。

中國讀者可能會有一種熟悉感。似乎美國正在借鑒中國此前的一些經驗,隻不過,它們不會這麽說。

第二,修補與美歐關係的需要

拜登急著解封,或許也是出於修補美歐友關係裂痕的考慮。

前些日子,因為美國唆使澳大利亞撕毀了與法國簽訂的價值 560 億美元的核潛艇采購協議,法國罕見召回了駐美大使。這使得美法關係甚至可能麵臨當初戴高樂退出北約時的危機。

在美國強推印太戰略的大背景下,歐洲當然不能有任何閃失。

另外,默克爾在她離任前最後一刻對拜登做了個告別訪問。但兩人談得並不愉快,因為默克爾在給他施壓,催他趕緊恢複國際旅行,還提到歐洲各國都由於這攤事而越來越垂頭喪氣。

重新擁抱盟友,這本來就是拜登這四年最主要的政策取向之一。既然盟友們都提意見了,美國無論如何都要有個姿態。

第三,最重要的是經濟

美國社會不在乎疫情導致的社會撕裂,畢竟,美國沒有疫情的時候,也是處於天天在撕的狀態,但美國很擔心經濟,這應該是促使拜登做出決策的最直接推動力量了。

行業的遊說已經持續了大半年,以航空業的意願最為迫切。美國航空公司表示,截至 8 月下旬,國際航空旅行比疫情前水平暴跌了 43%。美國旅遊協會估計,如果國際旅行禁令持續到年底,將使美國損失 110 萬就業,並給造成約 3250 億美元的損失。

歐洲的航司也加入進來,說 " 早已經準備好今年夏天往返歐美的航班 ",而且也做出了有誠意的實際行動,允許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入境。

總之,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美國防疫的轉折點就這麽來了,但這個時機真得對嗎?

美國不會是又要出昏招?

按照現在每天平均死亡 2000 人的速度,月底之前,美國因為新冠死亡人數就會達到 70 萬。

70 萬,是美國一係列不專業、草率的應對引發的。這讓美國創造了一個不光彩的記錄,占世界 4% 的人口,卻貢獻了病亡總數的 14%。

美國是聯邦政府 - 州政府兩級並行的權力結構,想快速推廣全國性的防疫政策,幾乎不可能。美國曆史上不是沒有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時候,但大多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謀劃和調度,應對疫情這種突發事件,就勉為其難了。

更何況,疫情爆發時恰逢特朗普執政,他多變的、反科學的表現,也確實拖累了公共衛生係統的效率,讓美國錯過了抗疫的最佳時期。

但這兩個方麵並非同等重要。對美國來說,製度的因素總是大於領導個人的因素。特朗普的美國抗疫不力,拜登的美國塌樓救援也很遲緩。美國麵臨的每一場重大災難,都是對它的製度的一次大考。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當初大量美國人不戴口罩到處浪,還真的有聽特朗普的 " 建議 " 喝下消毒水的荒唐事。

伴隨著失去生命的美國人越來越多,理性才終於開始占據上風。文章開頭提到的白色旗幟,是由華盛頓特區的社會藝術家弗斯騰伯格從去年開始創作。她把這個藝術設計稱為 " 在美國:銘記(In America:Remember)",原意隻是小範圍的插旗,但隨著死亡人數增加,她不得不重新把旗子插在更大的草坪上。

弗斯騰伯格表示:" 策劃它並不隻是為了表達數字的多少。這個策劃本身就是一場如慢鏡頭回放般的悲劇。"

美國防疫在拜登上台後,的確有了很大改觀。不管現在美國人有多不喜歡拜登,但拜登防疫至少尊重了科學。白宮與民眾間的公共溝通更加順暢,官方發言回歸科學和理性;排除了許多雜音之後,全國的防疫政策也更加明確、穩定;最最重要的就是疫苗的快速推廣。

但歸根結底,是民眾和社會的力量終於發揮了出來。

從疫苗研發來看,現在效果最好的輝瑞 -BioNTech 疫苗,研發過程美國政府並沒有投錢,反而是德國合作方 BioNTech 拿到了德國政府的資金支持。

在疫苗推廣方麵,美國需要花時間培育民意基礎。事實上,美國疫苗接種率達到 50% 之後,就開始慢了下來。美國防疫體係需要和各種懷疑論和陰謀論作鬥爭,所以,伴隨著新變異病毒的出現,美國的抗疫也是起起伏伏。

德爾塔的肆虐,讓美國又迎來一波高傳播,直到如今也新增病例仍然保持著每天 3 萬左右。

總而言之,美國的抗疫曆程確實很美國:出現重大危機,國家治理第一時間總是缺席;最後走出困境,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民間和私人部門的力量。民間總是給政府背鍋。

這次為了經濟開放國門,不知道結果會不會是再次讓自己掉到坑裏。

解封計劃會遭遇反噬嗎

跟新加坡一樣,美國勇氣可嘉的開放計劃也會有回撤的可能性。

一個細節挺有意思。在這一新政出來後,美國航空公司的股票幾乎沒有變化,而一些歐洲航司的股票卻在上漲,歐洲人比美國人更嗨。

英國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肖恩 · 多伊爾 ( Sean Doyle ) 表示,美國的宣布 " 標誌著一個曆史性的時刻,它將極大地推動英國擺脫大流行的影響。"

英國首相鮑裏斯 · 約翰遜 ( Boris Johnson ) 稱這一消息 " 極大地促進了商業和貿易,很高興兩岸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再次團聚。"

這一消息對中國人來說是挺鼓舞人心的,但對中國航司來說影響不大。因為中美之間這條重要的航線仍然沒有完全恢複,僅保持著 2019 年水平的 2%。

而且根據國航的消息源,這一情況甚至還要維持到 2022 年年中。

另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這項新政策要求 " 完全接種疫苗 ",那也就是說,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將更加難以進入美國,即使他在一些疫情並不嚴重的國家。

這等於是由一個大國宣布了被新冠疫苗所割裂的後疫情時代的到來。

打國藥和科興的,也能去美國。這意味著赴美旅遊幾乎沒有限製了。隻是具體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還有一些疫苗以外的要求,買機票前得多留意留意。

整整一年半,國際劉東終於往前邁出了一大步,許多家庭有希望團聚,許多酒店也有希望恢複繁榮。在世界中心紐約,28 歲的糕點廚師萊拉 · 薩利赫 ( Leyla Saleh ) 已經失業一年了,他說:" 紐約好幾個月前就解封了,大家都在說‘紐約回來了’,但這裏是紐約啊,得等到所有國家的遊客都回來了,紐約才真的回來了。"

最後,很難說病毒溯源會不會成為一個謎。

雖然,還沒法在現有觀察、跡象之間建立一條無懈可擊的證據鏈,不過一些進一步的流行病調查和病理分析,正在把新冠疫情最初的傳播推演到美國、西歐更大地理範圍,更早的時間點。

現在的問題是,人類能夠排除政治以及其它一切非專業的幹擾,最終找到讓人類避免重蹈覆轍的辦法嗎?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貝佐斯辣妻以前長這樣!整形醫分析"外貌進化"過程
毫無疑問,這就是全世界最轟動的分手大戲
特斯拉股價恐再跌六成?華爾街最大空頭表態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萬億軍費難救場:美軍“王牌項目”集體受挫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又爆驚人語:在美國出生的壞人也應該趕出去
美國、越南關稅談好了 川普搶先發文曝稅率
特朗普斥責日本"一直在奪取美國財富",稱將加征高關稅
美國正式關閉USAID!盧比奧詳述理由 列4大失敗
“這麽恨中國,現在是不是回來當間諜了?”
柴靜: 從官媒的知名記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體人
馬斯克威脅成立“美國黨” 那是什麽黨?這次認真的?
被視“國運之戰” 中國發力超級計劃 堪比“兩彈一星”
中國工程師持旅遊簽入境 對美海關說"來工作" 結果…
疑似發表辱華言論,綠洲樂隊主唱道歉
美澳印日啟動礦產計劃,被視為在抗衡礦產主領導中國
日本人組團去老撾嫖幼女,大使館都看不下去了
特朗普:奧巴馬和小布什不行,拜登史上最差
財新的製造業數據已成絕唱,從此有九大數據不再公布
示範樣板?美對越20% 越對美0%+開放市場+堵"洗產地"…
視頻熱傳:專業團隊砍巨樹 “最後一擊”砸毀了一切…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國竟敢在這時候宣布打開國門 全球防疫迎重大轉折?

智穀趨勢 2021-09-23 10:21:19

一個久違的好消息?或者,未來將更糟的消息!


現在是該高興還是擔憂,誰也說不準。

9 月 20 日,白宮表示計劃從 11 月初開始對打完疫苗的旅客放寬入境限製,隻要接種完疫苗,並且持有 72 小時核算陰性證明即可。

站在全球抗疫的角度來看,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取消持續了 570 多天的 " 國際旅行禁令 ",這很可能被視為全球抗疫的重大轉折點,它意味著人們的生活從此將會一天比一天接近常態。

但我們都知道,很多東西都回不去了。

那一刻,美國國家廣場的草坪上,小白旗飄成了海洋。一麵旗幟就代表一條被新冠病毒奪去的生命,而白色的海洋還在延展。

旗幟已經增加到了 67.8 萬麵,事實上就在美國新政出台的當天下午,美國新冠病亡總數正式超越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的 67.5 萬的死亡數。

這讓美國的旅行禁令,甚至防疫本身看起來都像是一個笑話。

禁令上最多的時候有 33 個國家,但美國輸入病例絕大多數不來自這些國家,而且,這 33 個國家中大多數的疫苗接種率都比美國要高。

事實上,如果以中國的標準,美國當下的疫情依然嚴重,平均每天新增死亡有 2000 例左右。

但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承認的疫苗中包括國藥和科興,這意味著中國人隻要接種過疫苗就可以正常前往美國,不用隔離。剩下的疑問隻是,美國會不會也要求對等,增加中國防止疫情輸入的壓力。

有媒體報道,中國大概率不會在今年恢複正常國際往來。

還有,關於病毒源頭的討論開始淡化,學術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當然還隻是發現,不是結論。比如美國可能早在 2019 年 4 月就開始有新冠流行,美國研究機構十多年前就在申請新冠的相關專利 ……

美國的開放節奏已經是慢的了。之前,英國、新加坡、丹麥等國家都宣布了常態化措施,與病毒共存。總之,可以看見世界正在恢複了。

疫情轉折點,來得有點突然

雖然中國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美國怎麽敢在這個時候開放國門,但包括拜登政府在內,美國人渴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畢竟糟糕的時候早已經過去了。

路透社引用官員的話說,美國早在 5 月就開始製定外國人赴美的疫苗要求。這一進程,最後隻是因為德爾塔爆發才中止。

上個月,當拜登跟默克爾見麵時也曾經透露過考慮打開國門的積極計劃。

盡管行業人士都認為開放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當白宮這麽快宣布時,也並不令人意外。如果說有意外,那也隻是居然許可了美國尚未批準的疫苗,力度大,速度快,態度堅決。

那麽,促成美國果決行動的關鍵原因是什麽?

第一,疫苗沒達成階段性目標,但也不少了

9 月 21 日美國疾控中心表示,已經有 2.123 億的美國人至少接種了一劑新冠疫苗,其中約 1.82 億人已完全接種兩劑疫苗,占比超過 55%。

而在成年人當中,完全接種疫苗的比例則達到 66%。雖然,這比拜登曾希望的在 7 月 4 日獨立日前達到 70% 的目標仍有差距,但基本能令人滿意。

更何況,美國是世界上可以立刻推進加強針的極少數國家之一。要知道美國可是儲備了人均 3 人份的疫苗,以至於很多地方出現了大量疫苗過期而浪費的情況。

雖然,德爾塔導致疫苗的保護力下降,但進一步的實驗顯示,加強針可以讓抗體水平有顯著增加。

此外,美國明顯在加強對病例的跟蹤。白宮疫情小組協調員傑夫 · 齊恩茨(Jeff Zients)表示,政府根據現有數據已經研製出一個全新的國際旅行監控係統,這也是他們敢決定開放的底氣。

美疾控中心已經要求各大航司在開放後要提供所有國際訪客的聯係方式,以便疫情追蹤。

中國讀者可能會有一種熟悉感。似乎美國正在借鑒中國此前的一些經驗,隻不過,它們不會這麽說。

第二,修補與美歐關係的需要

拜登急著解封,或許也是出於修補美歐友關係裂痕的考慮。

前些日子,因為美國唆使澳大利亞撕毀了與法國簽訂的價值 560 億美元的核潛艇采購協議,法國罕見召回了駐美大使。這使得美法關係甚至可能麵臨當初戴高樂退出北約時的危機。

在美國強推印太戰略的大背景下,歐洲當然不能有任何閃失。

另外,默克爾在她離任前最後一刻對拜登做了個告別訪問。但兩人談得並不愉快,因為默克爾在給他施壓,催他趕緊恢複國際旅行,還提到歐洲各國都由於這攤事而越來越垂頭喪氣。

重新擁抱盟友,這本來就是拜登這四年最主要的政策取向之一。既然盟友們都提意見了,美國無論如何都要有個姿態。

第三,最重要的是經濟

美國社會不在乎疫情導致的社會撕裂,畢竟,美國沒有疫情的時候,也是處於天天在撕的狀態,但美國很擔心經濟,這應該是促使拜登做出決策的最直接推動力量了。

行業的遊說已經持續了大半年,以航空業的意願最為迫切。美國航空公司表示,截至 8 月下旬,國際航空旅行比疫情前水平暴跌了 43%。美國旅遊協會估計,如果國際旅行禁令持續到年底,將使美國損失 110 萬就業,並給造成約 3250 億美元的損失。

歐洲的航司也加入進來,說 " 早已經準備好今年夏天往返歐美的航班 ",而且也做出了有誠意的實際行動,允許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入境。

總之,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美國防疫的轉折點就這麽來了,但這個時機真得對嗎?

美國不會是又要出昏招?

按照現在每天平均死亡 2000 人的速度,月底之前,美國因為新冠死亡人數就會達到 70 萬。

70 萬,是美國一係列不專業、草率的應對引發的。這讓美國創造了一個不光彩的記錄,占世界 4% 的人口,卻貢獻了病亡總數的 14%。

美國是聯邦政府 - 州政府兩級並行的權力結構,想快速推廣全國性的防疫政策,幾乎不可能。美國曆史上不是沒有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時候,但大多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謀劃和調度,應對疫情這種突發事件,就勉為其難了。

更何況,疫情爆發時恰逢特朗普執政,他多變的、反科學的表現,也確實拖累了公共衛生係統的效率,讓美國錯過了抗疫的最佳時期。

但這兩個方麵並非同等重要。對美國來說,製度的因素總是大於領導個人的因素。特朗普的美國抗疫不力,拜登的美國塌樓救援也很遲緩。美國麵臨的每一場重大災難,都是對它的製度的一次大考。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當初大量美國人不戴口罩到處浪,還真的有聽特朗普的 " 建議 " 喝下消毒水的荒唐事。

伴隨著失去生命的美國人越來越多,理性才終於開始占據上風。文章開頭提到的白色旗幟,是由華盛頓特區的社會藝術家弗斯騰伯格從去年開始創作。她把這個藝術設計稱為 " 在美國:銘記(In America:Remember)",原意隻是小範圍的插旗,但隨著死亡人數增加,她不得不重新把旗子插在更大的草坪上。

弗斯騰伯格表示:" 策劃它並不隻是為了表達數字的多少。這個策劃本身就是一場如慢鏡頭回放般的悲劇。"

美國防疫在拜登上台後,的確有了很大改觀。不管現在美國人有多不喜歡拜登,但拜登防疫至少尊重了科學。白宮與民眾間的公共溝通更加順暢,官方發言回歸科學和理性;排除了許多雜音之後,全國的防疫政策也更加明確、穩定;最最重要的就是疫苗的快速推廣。

但歸根結底,是民眾和社會的力量終於發揮了出來。

從疫苗研發來看,現在效果最好的輝瑞 -BioNTech 疫苗,研發過程美國政府並沒有投錢,反而是德國合作方 BioNTech 拿到了德國政府的資金支持。

在疫苗推廣方麵,美國需要花時間培育民意基礎。事實上,美國疫苗接種率達到 50% 之後,就開始慢了下來。美國防疫體係需要和各種懷疑論和陰謀論作鬥爭,所以,伴隨著新變異病毒的出現,美國的抗疫也是起起伏伏。

德爾塔的肆虐,讓美國又迎來一波高傳播,直到如今也新增病例仍然保持著每天 3 萬左右。

總而言之,美國的抗疫曆程確實很美國:出現重大危機,國家治理第一時間總是缺席;最後走出困境,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民間和私人部門的力量。民間總是給政府背鍋。

這次為了經濟開放國門,不知道結果會不會是再次讓自己掉到坑裏。

解封計劃會遭遇反噬嗎

跟新加坡一樣,美國勇氣可嘉的開放計劃也會有回撤的可能性。

一個細節挺有意思。在這一新政出來後,美國航空公司的股票幾乎沒有變化,而一些歐洲航司的股票卻在上漲,歐洲人比美國人更嗨。

英國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肖恩 · 多伊爾 ( Sean Doyle ) 表示,美國的宣布 " 標誌著一個曆史性的時刻,它將極大地推動英國擺脫大流行的影響。"

英國首相鮑裏斯 · 約翰遜 ( Boris Johnson ) 稱這一消息 " 極大地促進了商業和貿易,很高興兩岸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再次團聚。"

這一消息對中國人來說是挺鼓舞人心的,但對中國航司來說影響不大。因為中美之間這條重要的航線仍然沒有完全恢複,僅保持著 2019 年水平的 2%。

而且根據國航的消息源,這一情況甚至還要維持到 2022 年年中。

另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這項新政策要求 " 完全接種疫苗 ",那也就是說,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將更加難以進入美國,即使他在一些疫情並不嚴重的國家。

這等於是由一個大國宣布了被新冠疫苗所割裂的後疫情時代的到來。

打國藥和科興的,也能去美國。這意味著赴美旅遊幾乎沒有限製了。隻是具體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還有一些疫苗以外的要求,買機票前得多留意留意。

整整一年半,國際劉東終於往前邁出了一大步,許多家庭有希望團聚,許多酒店也有希望恢複繁榮。在世界中心紐約,28 歲的糕點廚師萊拉 · 薩利赫 ( Leyla Saleh ) 已經失業一年了,他說:" 紐約好幾個月前就解封了,大家都在說‘紐約回來了’,但這裏是紐約啊,得等到所有國家的遊客都回來了,紐約才真的回來了。"

最後,很難說病毒溯源會不會成為一個謎。

雖然,還沒法在現有觀察、跡象之間建立一條無懈可擊的證據鏈,不過一些進一步的流行病調查和病理分析,正在把新冠疫情最初的傳播推演到美國、西歐更大地理範圍,更早的時間點。

現在的問題是,人類能夠排除政治以及其它一切非專業的幹擾,最終找到讓人類避免重蹈覆轍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