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旗與抖音(路透社)
繼美國媒體日前披露,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納德拉(Satya Nadella)曾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收購抖音國際版TikTok通話後,微軟星期天在官方網站上宣布,有關討論仍在繼續,並承諾會在經過全麵的安全審查後收購TikTok。聲明說,微軟將爭取在9月15日前完成談判,內容還會涉及抖音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公司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業務。
特朗普同意微軟收購TikTok?
路透社稍早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總統同意讓微軟與TikTok談判收購事宜,不過必須要在四十五天內達成交易。
美國政府一直認為TikTok對美國構成信息安全威脅,指控TikTok獲取美國公民的私人數據傳送回中國。那麽,如果微軟順利收購TikTok,這是否能緩解美國對TikTok的安全疑慮呢?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信息學院“逆權力實驗室”主任蕭強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微軟收購TikTok後,TikTok的用戶數據就會變成美國公司的數據。
“就像微軟、穀歌、臉書、亞馬遜,他擁有大量美國或者世界各地用戶的數據,就變成一個美國的法律問題了。”
中國公司無法為用戶數據的安全提供保障
蕭強補充說,隻要抖音還是一家中國公司,其在中國以外市場上獲取的用戶數據就永遠會成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麵的問題。在美中競爭越發激烈的情況下,限製抖音占據美國市場顯得順理成章。
“中國的政治體製下,私人公司跟政府、國家、黨國沒有一個真正的界限。中國法律也明文規定,中國的公司要配合國家情報機關提供信息。即使沒有這麽規定,也沒有一個國家會相信中國的私人公司能夠保護好用戶隱私。這個信用關係是不存在的。中國是一個獨裁國家,沒有公司有能力和政府抗衡,所以不信任中國公司能管理好公民數據是合理的不信任。”
支持微軟收購TikTok的還包括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他在推特上表示,收購抖音可以保護美國消費者免受中國政府侵害,並使更多職位回流回美國,認為這是一個雙贏局麵。
美國要搶中國技術?
然而,中國企業家和民眾卻對微軟收購TikTok抱著極大的憤怒。
路透社3日的報道引述北京字節跳動投資人、中國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胡祖六形容,“字節跳動”是“瘋狂地緣政治”的無辜受害者,若微軟“強製”收購TikTok,不但會引發法律爭議,還可能對“創業資本主義以及全球商業環境造成令人遺憾的結果”。
另外,新浪微博也出現大量指責美國強迫出售TikTok的聲音。網友“撒哈拉的駱駝007”表示,“偷中國技術的,不賣”;網民“研究生擼串”提到“如果這樣為了保護中國人民的谘詢安全,請蘋果把中國業務打包賣給華為!”;網友曹龍華Jocko則諷刺說,“這是直接搶了,多自由的市場啊!”
對於來自中國國內的一波波批評聲音,美國紐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謝家葉告訴記者:“應該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想想怎麽樣能夠和世界和平相處;公平競爭,不要老是動不動就是你們要打壓我,這種思維對自己的國家、企業發展沒有好處。”
開放網絡有助打碎美國封鎖TikTok正當性?
除此之外,中國攜程網創始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不久前撰文,講到中國不必對美國“打壓中國經濟和高科技事業”,採取簡單的以牙還牙策略,就算美國要封鎖Tiktok和微信,中國也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開放穀歌和其他國際主流互聯網網站,使得中國擁有更開放的國際互聯網環境,繼而獲得此舉帶來的各種經濟利益,同時“可以名正言順地加以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目前已經遭到刪除。
謝家葉則認為,其實中國開放與不開放互聯網都沒有實際意義。
“世界各國目前還是在用美國的互聯網,你(中國)用自己的一套有什麽用?你沒辦法和其他國家進行交流,所以還是得用美國的互聯網。你開放不開放是你的事情,人家來用不用那就是別人的事情。你不能夠保證人家都來用你的網,你開放有什麽用啊?”
蕭強也分析說,梁建章並沒有在文章中提到中國政府不敢開放互聯網的原因。
“外國公司無法按照中國的商業模式來立足,因為防火牆的保護就相當於是一種貿易保護,中國的科技公司占領了整個中國市場,變得非常強大。”
蕭強提到,中國不開放互聯網的主要理由是基於政治安全考量。他表示,中國的政治體製經不起自由信息環境的挑戰,中國官方根本沒有信心開放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