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李克強親自出馬鬆綁 陸媒熱捧:自古英雄出地攤

李克強親自出馬鬆綁 陸媒熱捧:自古英雄出地攤

文章來源: 綜合新聞 於 2020-06-03 07:41: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全麵複蘇、解決就業、刺激經濟,疫情時代的中國由李克強親自出馬,鬆綁地攤經濟緩解經濟難題與失業潮。成都、武漢等全中國各地紛紛出台政策配合推動“地攤經濟”重出江湖。連一向被視為地攤經濟死敵的城管大軍也發聲支持。

大陸門戶網站騰訊順勢刊出文章稱自古英雄出地攤,並列舉出當今中國商界大佬們的地攤經濟發家史。以下為騰訊文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無數新鮮事物湧來,擺攤是創業成本最低的行當。

光盤、錄音帶成了大佬們熱衷擺攤的商品。美圖董事長蔡文勝曾回憶:“當時中國沒有幾個歌星,大家聽的就是鄧麗君,但是當時在大陸幾乎是買不到鄧麗君正版磁帶的。”於是,翻製磁帶賣成了蔡文勝掙得“巨額”收入的渠道之一。據楚天金報報道,依靠翻製磁帶,蔡文勝當年一天能賺一百多元。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85年,全國城鎮職工人均月收入不到100元。

無論是當年15歲的蔡文勝、18歲的羅永浩,還是40歲的柳傳誌、43歲的任正非,似乎都抵擋不住地攤的“誘惑”。或是迫於生計,或是看到了地攤背後的“暴利”,或是為了更高的事業,無論如何,地攤都成了大佬的起步,無礙於年齡和目的。

都在18歲擺過攤的羅永浩和薇婭,如今都靠直播賺得頂級流量。這似乎意味著,80年代的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和如今的直播,本質都是靠吸引流量賺錢。技術的更新,讓時代賦予了“抓人眼球”更多的渠道,地攤需要擺在人流量大的街道,家家都有的電視興起了電視購物,互聯網的發達則捧紅了直播。

當年擺地攤的青年、中年,如今已經成為各行領軍人物。如今的地攤熱,或將誕生更多的未來領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默多克1590億爭產,鄧文迪成最大贏家
柯克槍擊案疑犯"不配合"調查,猶他州長多次批評社群媒體
2.5萬人丟飯碗!川普政府大刀砍聯邦雇員,法院裁定違法
“天價墓地”,變天了
矽穀這群人,放棄酒精與娛樂,唯一信仰是萬億市值




24小時討論排行

轉發柯克2年前發言後 大學教授因“不當言論”被解雇
解放軍殺氣騰騰:“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在寶島上”
貝森特:如歐洲不先行動 美方不對中國加征俄油關稅
福克斯主持人公開喊“遊民應被處死” 遭出征道歉
猶他州長怒噴社交媒體:這些平台是毒瘤 算法太邪惡!
美航 達美 聯航宣布:對柯克案發不當言論員工全數停職
紐約時報:特朗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
對美施壓?中國對輝達啟動反壟斷調查
中國“大一統”罪人:他讓越南徹底脫離華夏版圖
和解!華女遭警員開槍重傷 獲賠$675萬 官方罕見認錯
李承鵬最新文章:跳舞的媽媽
柯克案嫌犯熱愛獸迷文化 跨性別伴侶曾讚揚拜登
他到底是極右還是極左?刺殺科克者的心理畫像
美國罕見提“台灣未定論” 批中國刻意扭曲二戰文件
Office Depot拒印柯克追悼海報,員工當場被開除
卡塔爾打不過以色列,以色列殺不完哈馬斯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李克強親自出馬鬆綁 陸媒熱捧:自古英雄出地攤

綜合新聞 2020-06-03 07:41:02

全麵複蘇、解決就業、刺激經濟,疫情時代的中國由李克強親自出馬,鬆綁地攤經濟緩解經濟難題與失業潮。成都、武漢等全中國各地紛紛出台政策配合推動“地攤經濟”重出江湖。連一向被視為地攤經濟死敵的城管大軍也發聲支持。

大陸門戶網站騰訊順勢刊出文章稱自古英雄出地攤,並列舉出當今中國商界大佬們的地攤經濟發家史。以下為騰訊文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無數新鮮事物湧來,擺攤是創業成本最低的行當。

光盤、錄音帶成了大佬們熱衷擺攤的商品。美圖董事長蔡文勝曾回憶:“當時中國沒有幾個歌星,大家聽的就是鄧麗君,但是當時在大陸幾乎是買不到鄧麗君正版磁帶的。”於是,翻製磁帶賣成了蔡文勝掙得“巨額”收入的渠道之一。據楚天金報報道,依靠翻製磁帶,蔡文勝當年一天能賺一百多元。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85年,全國城鎮職工人均月收入不到100元。

無論是當年15歲的蔡文勝、18歲的羅永浩,還是40歲的柳傳誌、43歲的任正非,似乎都抵擋不住地攤的“誘惑”。或是迫於生計,或是看到了地攤背後的“暴利”,或是為了更高的事業,無論如何,地攤都成了大佬的起步,無礙於年齡和目的。

都在18歲擺過攤的羅永浩和薇婭,如今都靠直播賺得頂級流量。這似乎意味著,80年代的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和如今的直播,本質都是靠吸引流量賺錢。技術的更新,讓時代賦予了“抓人眼球”更多的渠道,地攤需要擺在人流量大的街道,家家都有的電視興起了電視購物,互聯網的發達則捧紅了直播。

當年擺地攤的青年、中年,如今已經成為各行領軍人物。如今的地攤熱,或將誕生更多的未來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