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FBI官員:美國需嚴防中國人才招募計劃(圖)

FBI官員:美國需嚴防中國人才招募計劃

文章來源: RFA 於 2019-11-19 14:08:0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周二舉行聽證會,旨在防止美國研究成果被中國政府通過人才招募計劃而竊取。(視頻截圖)



近年來,美國各大科研機構陸續發現一些華裔研究員隱瞞他們與中方機構的關係,甚至把美國科研成果移交中國政府。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位官員指出,中國人才招募計劃已經成為北京當局竊取美國科研成果的一大途徑。

半年前,美國埃默裏大學的一對華裔研究員夫婦被開除,因為校方發現他們沒有充分公開在中國的工作情況,其中一人還得到了中國“千人計劃”的資助。事後,美國業界把這起事件視為中國政府通過人才招募計劃獲取美國科研成果的一個典例。

有跡象表明,華盛頓已經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並開始進行反製。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本周發布了一份長達上百頁的報告,詳細闡述了中國人才招募計劃對美國科研事業構成的威脅。

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波特曼(Rob Portman)周二在就這份報告舉行的一場國會聽證會上說,中國正利用兩百多個人才招募計劃誘惑海外科學家、研究員和企業家,使他們為北京當局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外國技術。

“為了達成他們的科技目標,北京當局動員全政府行動起來,招募來自全球的人才和專家。”

這份報告重點調查了最為知名的中國“千人計劃”。這項在2008年啟動的計劃旨在聘用一批海外高端人才到中國工作,以幫助當局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

報告指出,盡管“千人計劃”已經開展了十多年,但直到2018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才開始對這項計劃對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作出回應。在此期間,“千人計劃”的受益者一再侵犯了美國國家利益。

報告舉例說,一名“千人計劃”成員在返回中國任職前,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從美國能源部的一家國家實驗室下載了三萬多份電子文件,包括演示文稿、技術論文和圖表。這位博士後研究員告訴他未來的中國雇主說,他在美國的研究領域將對先進國防科技應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聯邦調查局反間諜司助理主任布朗(John Brown)在聽證會上說,雖然參與人才招募計劃並不違法,但美國司法部門發現,北京當局常常鼓勵這些計劃的成員把他們在美國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專利信息轉移回中國。在某些案例中,當事人觸犯了美國法律,包括實施經濟間諜行為、竊取貿易機密和政府撥款詐騙。

“這些招募計劃的不少參與者都在他們與中方簽署的合同中複製他們在美國機構從事的研究。這些合同迫使這些成員遵守中國法律,包括嚴格保護中方在他們的相關工作中的專利權和其他知識產權。”

但布朗強調,任何一個族裔都可以加入中國人才招募計劃,所以族裔絕不是他們在調查過程中的考慮因素之一,他們也從未要求過任何高校、企業等實體對任何族裔進行定性。也就是說,他們對中國人才招募計劃成員的調查並沒有特別針對華人。

作為全球最大的醫學科研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去年對一萬多所受其資助的機構發布了信函,要求他們確保受助人妥善上報與外國機構的聯係。

國立衛生研究院院外研究計劃副主任勞爾(Michael S. Lauer)在聽證會上透露,他們正在對超過一百四十名科學家進行調查。《紐約時報》此前報道,截至本月初,研究院已經把二十四個可能存在犯罪證據的案件移交給了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監察長辦公室,後者可能把這些案件轉交給刑事訴訟部門。

盡管如此,勞爾指出,這些涉嫌違規的人員遠不能代表所有在國外出生的科學家群體,而美國的大門應該持續對這些人敞開。

“違背了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個人隻占在美國機構工作以及與之合作的科學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不能因此拒絕那些為了給世上千千萬萬的人提供希望和治療,而誠實工作和通力合作的人才。”

委員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千人計劃”已經引進了七千多名“高端人才”,遠遠超出了原定的兩千人左右的目標。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縣城中產的破產三件套,它排第一
500萬青少年中招,這病已成第三大健康威脅
高溫,熱射病死人,一個拒用衛生巾的女孩
“一問三不知”,特朗普提名的大使遭網民“群嘲”

24小時討論排行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萬字對話王成錄:替代安卓,隻是鴻蒙價值的不到5%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FBI、CIA前局長被調查 特朗普:他們必須“付出代價”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貴州女醫生加拿大街頭遇1歲童窒息 2分鍾成功急救
Meta從蘋果重金挖角華人AI大牛,薪酬超庫克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昆侖石刻真假之謎:當地有牧民稱40年前就曾看見
美國務院:將於明日發出首批解雇通知
美財長再懟馬斯克建新黨:火星上贏選票吧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FBI官員:美國需嚴防中國人才招募計劃

RFA 2019-11-19 14:08:06



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周二舉行聽證會,旨在防止美國研究成果被中國政府通過人才招募計劃而竊取。(視頻截圖)



近年來,美國各大科研機構陸續發現一些華裔研究員隱瞞他們與中方機構的關係,甚至把美國科研成果移交中國政府。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位官員指出,中國人才招募計劃已經成為北京當局竊取美國科研成果的一大途徑。

半年前,美國埃默裏大學的一對華裔研究員夫婦被開除,因為校方發現他們沒有充分公開在中國的工作情況,其中一人還得到了中國“千人計劃”的資助。事後,美國業界把這起事件視為中國政府通過人才招募計劃獲取美國科研成果的一個典例。

有跡象表明,華盛頓已經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並開始進行反製。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本周發布了一份長達上百頁的報告,詳細闡述了中國人才招募計劃對美國科研事業構成的威脅。

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波特曼(Rob Portman)周二在就這份報告舉行的一場國會聽證會上說,中國正利用兩百多個人才招募計劃誘惑海外科學家、研究員和企業家,使他們為北京當局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外國技術。

“為了達成他們的科技目標,北京當局動員全政府行動起來,招募來自全球的人才和專家。”

這份報告重點調查了最為知名的中國“千人計劃”。這項在2008年啟動的計劃旨在聘用一批海外高端人才到中國工作,以幫助當局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

報告指出,盡管“千人計劃”已經開展了十多年,但直到2018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才開始對這項計劃對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作出回應。在此期間,“千人計劃”的受益者一再侵犯了美國國家利益。

報告舉例說,一名“千人計劃”成員在返回中國任職前,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從美國能源部的一家國家實驗室下載了三萬多份電子文件,包括演示文稿、技術論文和圖表。這位博士後研究員告訴他未來的中國雇主說,他在美國的研究領域將對先進國防科技應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聯邦調查局反間諜司助理主任布朗(John Brown)在聽證會上說,雖然參與人才招募計劃並不違法,但美國司法部門發現,北京當局常常鼓勵這些計劃的成員把他們在美國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專利信息轉移回中國。在某些案例中,當事人觸犯了美國法律,包括實施經濟間諜行為、竊取貿易機密和政府撥款詐騙。

“這些招募計劃的不少參與者都在他們與中方簽署的合同中複製他們在美國機構從事的研究。這些合同迫使這些成員遵守中國法律,包括嚴格保護中方在他們的相關工作中的專利權和其他知識產權。”

但布朗強調,任何一個族裔都可以加入中國人才招募計劃,所以族裔絕不是他們在調查過程中的考慮因素之一,他們也從未要求過任何高校、企業等實體對任何族裔進行定性。也就是說,他們對中國人才招募計劃成員的調查並沒有特別針對華人。

作為全球最大的醫學科研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去年對一萬多所受其資助的機構發布了信函,要求他們確保受助人妥善上報與外國機構的聯係。

國立衛生研究院院外研究計劃副主任勞爾(Michael S. Lauer)在聽證會上透露,他們正在對超過一百四十名科學家進行調查。《紐約時報》此前報道,截至本月初,研究院已經把二十四個可能存在犯罪證據的案件移交給了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監察長辦公室,後者可能把這些案件轉交給刑事訴訟部門。

盡管如此,勞爾指出,這些涉嫌違規的人員遠不能代表所有在國外出生的科學家群體,而美國的大門應該持續對這些人敞開。

“違背了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個人隻占在美國機構工作以及與之合作的科學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不能因此拒絕那些為了給世上千千萬萬的人提供希望和治療,而誠實工作和通力合作的人才。”

委員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千人計劃”已經引進了七千多名“高端人才”,遠遠超出了原定的兩千人左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