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如何操縱一場民主選舉?他們拿高中生做了個實驗

如何操縱一場民主選舉?他們拿高中生做了個實驗

文章來源: 世界說 於 2019-09-23 20:50: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中期選舉”專題頁麵
9月初,一場實驗震動了整個挪威。

為了再現四年前俄羅斯疑似通過社交媒體幹涉美國大選的行為,挪威國家電視台(NRK)的一檔紀實節目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當地一所中學做了場類似的實驗。

這檔主導了實驗的節目叫做Folkeopplysningen,意為“公眾啟蒙”。實驗是秘密開展的,除了校長,校內幾乎沒有人知情。

“公眾啟蒙”節目的標誌 / NRK

節目組想通過社交媒體,引導學生們支持此前最不受歡迎的政黨,並抹黑其他高支持率黨派。

編導選定了挪威中心黨(Senterpartiet),選它的原因很簡單:這個黨在挪威名聲很差,上一次選舉中,中心黨的得票率是所有參選政黨中倒數第一,僅得到了約2%的選票。

聲望如此糟糕的政黨,如果能通過實驗獲得更高的支持率,那麽實驗揭示的道理就非常簡單粗暴——假新聞確實能夠有效地操縱民意。

社交網絡的虛假賬號、有意操縱過的信息流和人為炮製出來的假新聞,會如何影響一個封閉的社交圈內的輿論意見?

節目組建立的一個用來發動信息戰的Facebook頁麵 / 網頁截圖

誰殺死了校園裏的貓

八月底,利勒斯特羅姆高中的校園中出現了一場“尋貓運動”:校園裏的貓不見了。尋貓啟事貼滿了學校的各個角落。

事發不久,一則視頻流傳在學生們的社交圈裏。監控攝像頭模糊的畫質顯示:野狼在夜晚潛入校園,並咬死了那隻貓。

在最近幾年的挪威,狼是一種引發政治分歧的動物。在消失了近半個世紀以後,環保組織剛剛幫助它們重新回到了挪威,城市人口與環保主義者們希望狼群生活得更好,本地農民卻日益激烈地要求射殺狼群。

此時距離模擬選舉還有一周時間。

利勒斯特羅姆高中的校園 / lillestrom.vgs.no

隨後的所有行動都圍繞著中心黨的利益被設計出來,其中也包括了那段引起普遍討論的狼殺貓視頻——要求射殺全挪威境內的所有狼,正是中心黨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主張之一。

一些學生察覺到了這個消息有點可疑,另一些學生則開始動搖,並慢慢接受了“狼咬死貓”的敘述——在事後的采訪中,17歲的Viktoria Løberg表示,她回家後甚至主動和爸爸提起,在學校中看到了狼。

狼與貓的故事,隻是節目組在選前集中投放的十條假新聞之一。除了假新聞,工作人員設計的輿論戰係統其實比想象中更加複雜。

他們創建了一係列Facebook頁麵,相互配合發起輿論攻勢。其中一個專門用於發布假新聞,兩個頁麵用來發布對目標對象有利的真新聞,同時發展出一個虛假的組織,用來做線下活動。

在Instagram上,信息矩陣以一個名為“Nora Emilie Alsaker”的虛擬人格賬號為中心,她的人設是就讀於這所中學的十六歲女孩,頁麵上不時出現中心黨的有趣宣傳材料。

“Nora Emilie Alsaker”的Instagram帳號,現已刪除 / 網頁截圖

經過六個月的經營,他們在Facebook上的主陣地獲得了近130個訂閱,它嚐試發起的線下活動“氣候罷工”在Facebook上收到了250人的“感興趣”標記。Facebook上的付費投放廣告共收到點擊264次,在Instagram上,那個虛擬人格帳號與大約50個真正的本校學生實現了相互關注。

9月3日,新一輪校選舉的結果出爐:中心黨一共獲得了24張選票,占到了總數的3.1%,在10個政黨中的名次從第10躍升到第6。

愚弄民眾還是教化民眾?

9月4日,在全挪威校內模擬選舉活動落幕的第二天,節目編導與學校校長一起公布了實驗的存在:全校參與模擬選舉的學生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接收了這些虛假信息,並產生了一屆受到“汙染”的模擬選舉結果。

消息一出,全挪威輿論嘩然,支持者相信這有利於青少年更好地成長為國家公民,反對者群情激憤,認為這樣的實驗是在玩弄民主體製和所有人的信任。

在實驗設計方看來,這是一個嚴格控製了可能的影響範圍的社會實驗,校選舉實質上是學生們進入真實民主選舉流程之前,在校園中組織演練的一種模擬選舉,學生們被鼓勵為此投入精力和時間去了解政黨信息與選舉本質,但選舉結果本身並不對社會產生任何影響。

NRK節目組也對外強調,這個實驗中使用的信息受到了密切觀察和嚴格控製,一旦假信息溢出了該校學生的小圈子範圍,他們就會立即介入並刪除。

至於實驗的意義——為什麽要設計這樣一個實驗?

節目組負責人Andreas Wahl向參加的學生們解釋說:“我們想要測試網絡和社交媒體為那些可能想要破壞民主的人提供了怎樣的機會。"

這場實驗的“幕後黑手”——節目組負責人Andreas Wahl / NRK

學校校長Øivind Sørlie相信類似的形式有益且必要:它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審慎地麵對接收到的信息,“我期待更多人被激怒”。他是全校唯一一個事先得知實驗存在的人,並同意了配合節目組進行實驗。

參與實驗的一部分學生也和校長持有類似的觀點,一個學生說:“我可以代表我的全班同學說,我們感到獲得了一些訓練,而不是被愚弄……它真正證明了傳播虛假新聞並影響選擇是一件多麽容易的事。”

但在此之外,另一些人的確被這場實驗激怒了。

首先對實驗表示強烈異議的是各政黨以及青年運動,他們指出,這場未經深思熟慮的實驗可能已經對當地的選舉產生了不可知的影響——地區選舉安排在校選後僅僅一周,製度甚至還允許提前三周投票,這是該校300餘名年滿18歲的學生人生中參與的第一次真正的選舉。

挪威中心黨的廣告 / Wikipedia

總理埃爾娜·索爾伯格也在同天表示,這樣的實驗隻會削弱挪威國家電視台的公信力,作為國家電視台,他們的經費來自納稅人,而設計這樣的實驗並製造相關場景“是否是挪威國家電視台工作任務的一部分?”

而這一切問題,最終則歸結到了一個更加本質的追問上:這個實驗是否真的獲得了一些對於公眾利益足夠重要、此前又並未被普遍接受的認知?

信息戰,有沒有解藥?

至少從選舉數據本身來看,這場實驗的結果並不如大多數人所猜測的那樣簡單明了:成為推送主角的中心黨選票雖然有所上升,但中心黨最主要的對手——綠黨才是這次學校選舉中真正的贏家:其支持率從兩年前的9%上升到了19.5%,名次則從第5升高到了第2。

與此同時,盡管在全挪威的校選舉結果中綠黨也呈現出上升態勢,但無論增幅(4%)還是得票率(10.8%)都遠遠低於利勒斯特羅姆高中的投票結果。

綠黨和中心黨的政治綱領幾乎背道而馳,也是這場實驗中的主要攻擊對象,按理來說是受到負麵影響最大的黨派。

挪威綠黨的前黨魁Hanna Marcussen,她現在是首都奧斯陸的副市長 / WIkipedia

是否正是保守主義和反環保主義的非正式宣傳,反而擴大了綠黨的優勢?抑或NRK的實驗設計在某一環出現了問題?或者是,人為製造的信息控製場景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有效?到目前為止,公開信息仍不足以對這些問題做出解釋,一部分謎底或許將在11月節目播出時揭曉。

但對於關注事件進展的許多人來說,利勒斯特羅姆中學的這次選舉實驗或許正通向“假新聞”問題的另一種可能。

過去五年,“假新聞”的幽靈在全世界上空徘徊,社交網絡所代表的特定的信息流結構能夠影響個體認知與選擇,已經成了當代生活的一種常識。

這個9月,美國《自然》雜誌封麵文章再次證明,僅僅社交網絡的存在就可能造成投票結果高達20%的偏差,而虛假信息在撕裂社會、分化意見群體乃至於左右選舉結果方麵表現出的驚人能力,更隨著俄式“信息戰”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世界。

同時成為熱點討論題目的,則是如何反製由社交網絡和虛假信息組成的當代“信息戰”:美國選擇了加大力度監管社交媒體和信息流,捷克在試圖將信息分辨能力訓練納入中小學課堂,在從烏克蘭到愛沙尼亞的東歐國家,“辟謠”成了反擊的主要形式,但目前為止,這方麵的成功案例依然少而又少。

巴西大選期間,Facebook成立了“作戰室”,以監控和遏製假新聞的傳播 / 視覺中國

而在挪威,在完全理解發生過什麽的情況下,利勒斯特羅姆中學的校長依然對實驗結果抱有相當高的期望:“實際上,我相信學生們能夠抵抗它,選舉結果並不會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他在解釋實驗安排的自述文章中說,“作為校長,我必須假設學校的民主教育有其成效。”

校長這樣說是有底氣的。在他看來,選舉實驗是對過去幾年學校民主教育成果的一次檢驗。

從2016年開始,利勒斯特羅姆中學一直推進著一個名叫“LilleStortinget(利勒議會)”的教育實驗項目。

這是一個模擬議會活動,每個學年,學校會拿出三天時間供高一高二學生進行政治角色扮演,其中政治方向學生組成議會和政府,傳播方向學生則組成顧問、記者和媒體編輯部,在議會“會期”之外,相關的多學科教學計劃貫穿整個學年。

我們並不知道,這樣的政治經驗是否在抵抗假新聞的過程中起了作用,但校長對學校的民主教育充滿信心。

“如果學生們抵抗住了巨大的影響,那麽我們會看到一期乏味的電視節目。”他說,“但如果他們沒有成功,那意味著學校還需要再做些別的。”

查看評論(17)

24小時熱點排行

大轉向!還記得他嗎?如今公開辱罵特朗普…
湘潭9歲網球女孩曬成“老抽色” 網友:尼日利亞選手?
美國海關突發提醒:綠卡持有者未隨身攜帶是犯法!
美國人是怎麽用ChatGPT的?OpenAI報告大揭秘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24小時討論排行

糞水+鉛中毒發酵 央視急播:美國近半自來水有毒
特朗普稱“要讓藥價降低1500%”,被批數學邏輯混亂
中國創新藥出海爆單:半年已攬下660億美元
特朗普突然拉馬斯克一把:想讓他的公司蓬勃發展
東北大學6學生溺斃:3負責人被捕 現場直擊組圖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墜入岩漿
特朗普對奧巴馬:有多少恨,可以胡來
美司法部2號人物、特朗普前律師會見愛潑斯坦同夥
梅根親寫回憶錄揭露凱特 戴安娜的悲劇或將重演
遭遇強烈批評,習近平被迫對“禁酒令”進行微調
6名大學生選礦廠遇難 高工分析“為何救援時間長”
印度稱將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 競爭對手有這幾國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 以國不滿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歐承諾合作減緩氣候變暖
特斯拉收入暴跌16% 馬斯克電話會議說了九次“艱難”
川普砸巨資搞“太空金鍾罩” 星球大戰2.0 馬斯克成關鍵?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如何操縱一場民主選舉?他們拿高中生做了個實驗

世界說 2019-09-23 20:50:49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中期選舉”專題頁麵
9月初,一場實驗震動了整個挪威。

為了再現四年前俄羅斯疑似通過社交媒體幹涉美國大選的行為,挪威國家電視台(NRK)的一檔紀實節目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當地一所中學做了場類似的實驗。

這檔主導了實驗的節目叫做Folkeopplysningen,意為“公眾啟蒙”。實驗是秘密開展的,除了校長,校內幾乎沒有人知情。

“公眾啟蒙”節目的標誌 / NRK

節目組想通過社交媒體,引導學生們支持此前最不受歡迎的政黨,並抹黑其他高支持率黨派。

編導選定了挪威中心黨(Senterpartiet),選它的原因很簡單:這個黨在挪威名聲很差,上一次選舉中,中心黨的得票率是所有參選政黨中倒數第一,僅得到了約2%的選票。

聲望如此糟糕的政黨,如果能通過實驗獲得更高的支持率,那麽實驗揭示的道理就非常簡單粗暴——假新聞確實能夠有效地操縱民意。

社交網絡的虛假賬號、有意操縱過的信息流和人為炮製出來的假新聞,會如何影響一個封閉的社交圈內的輿論意見?

節目組建立的一個用來發動信息戰的Facebook頁麵 / 網頁截圖

誰殺死了校園裏的貓

八月底,利勒斯特羅姆高中的校園中出現了一場“尋貓運動”:校園裏的貓不見了。尋貓啟事貼滿了學校的各個角落。

事發不久,一則視頻流傳在學生們的社交圈裏。監控攝像頭模糊的畫質顯示:野狼在夜晚潛入校園,並咬死了那隻貓。

在最近幾年的挪威,狼是一種引發政治分歧的動物。在消失了近半個世紀以後,環保組織剛剛幫助它們重新回到了挪威,城市人口與環保主義者們希望狼群生活得更好,本地農民卻日益激烈地要求射殺狼群。

此時距離模擬選舉還有一周時間。

利勒斯特羅姆高中的校園 / lillestrom.vgs.no

隨後的所有行動都圍繞著中心黨的利益被設計出來,其中也包括了那段引起普遍討論的狼殺貓視頻——要求射殺全挪威境內的所有狼,正是中心黨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主張之一。

一些學生察覺到了這個消息有點可疑,另一些學生則開始動搖,並慢慢接受了“狼咬死貓”的敘述——在事後的采訪中,17歲的Viktoria Løberg表示,她回家後甚至主動和爸爸提起,在學校中看到了狼。

狼與貓的故事,隻是節目組在選前集中投放的十條假新聞之一。除了假新聞,工作人員設計的輿論戰係統其實比想象中更加複雜。

他們創建了一係列Facebook頁麵,相互配合發起輿論攻勢。其中一個專門用於發布假新聞,兩個頁麵用來發布對目標對象有利的真新聞,同時發展出一個虛假的組織,用來做線下活動。

在Instagram上,信息矩陣以一個名為“Nora Emilie Alsaker”的虛擬人格賬號為中心,她的人設是就讀於這所中學的十六歲女孩,頁麵上不時出現中心黨的有趣宣傳材料。

“Nora Emilie Alsaker”的Instagram帳號,現已刪除 / 網頁截圖

經過六個月的經營,他們在Facebook上的主陣地獲得了近130個訂閱,它嚐試發起的線下活動“氣候罷工”在Facebook上收到了250人的“感興趣”標記。Facebook上的付費投放廣告共收到點擊264次,在Instagram上,那個虛擬人格帳號與大約50個真正的本校學生實現了相互關注。

9月3日,新一輪校選舉的結果出爐:中心黨一共獲得了24張選票,占到了總數的3.1%,在10個政黨中的名次從第10躍升到第6。

愚弄民眾還是教化民眾?

9月4日,在全挪威校內模擬選舉活動落幕的第二天,節目編導與學校校長一起公布了實驗的存在:全校參與模擬選舉的學生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接收了這些虛假信息,並產生了一屆受到“汙染”的模擬選舉結果。

消息一出,全挪威輿論嘩然,支持者相信這有利於青少年更好地成長為國家公民,反對者群情激憤,認為這樣的實驗是在玩弄民主體製和所有人的信任。

在實驗設計方看來,這是一個嚴格控製了可能的影響範圍的社會實驗,校選舉實質上是學生們進入真實民主選舉流程之前,在校園中組織演練的一種模擬選舉,學生們被鼓勵為此投入精力和時間去了解政黨信息與選舉本質,但選舉結果本身並不對社會產生任何影響。

NRK節目組也對外強調,這個實驗中使用的信息受到了密切觀察和嚴格控製,一旦假信息溢出了該校學生的小圈子範圍,他們就會立即介入並刪除。

至於實驗的意義——為什麽要設計這樣一個實驗?

節目組負責人Andreas Wahl向參加的學生們解釋說:“我們想要測試網絡和社交媒體為那些可能想要破壞民主的人提供了怎樣的機會。"

這場實驗的“幕後黑手”——節目組負責人Andreas Wahl / NRK

學校校長Øivind Sørlie相信類似的形式有益且必要:它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審慎地麵對接收到的信息,“我期待更多人被激怒”。他是全校唯一一個事先得知實驗存在的人,並同意了配合節目組進行實驗。

參與實驗的一部分學生也和校長持有類似的觀點,一個學生說:“我可以代表我的全班同學說,我們感到獲得了一些訓練,而不是被愚弄……它真正證明了傳播虛假新聞並影響選擇是一件多麽容易的事。”

但在此之外,另一些人的確被這場實驗激怒了。

首先對實驗表示強烈異議的是各政黨以及青年運動,他們指出,這場未經深思熟慮的實驗可能已經對當地的選舉產生了不可知的影響——地區選舉安排在校選後僅僅一周,製度甚至還允許提前三周投票,這是該校300餘名年滿18歲的學生人生中參與的第一次真正的選舉。

挪威中心黨的廣告 / Wikipedia

總理埃爾娜·索爾伯格也在同天表示,這樣的實驗隻會削弱挪威國家電視台的公信力,作為國家電視台,他們的經費來自納稅人,而設計這樣的實驗並製造相關場景“是否是挪威國家電視台工作任務的一部分?”

而這一切問題,最終則歸結到了一個更加本質的追問上:這個實驗是否真的獲得了一些對於公眾利益足夠重要、此前又並未被普遍接受的認知?

信息戰,有沒有解藥?

至少從選舉數據本身來看,這場實驗的結果並不如大多數人所猜測的那樣簡單明了:成為推送主角的中心黨選票雖然有所上升,但中心黨最主要的對手——綠黨才是這次學校選舉中真正的贏家:其支持率從兩年前的9%上升到了19.5%,名次則從第5升高到了第2。

與此同時,盡管在全挪威的校選舉結果中綠黨也呈現出上升態勢,但無論增幅(4%)還是得票率(10.8%)都遠遠低於利勒斯特羅姆高中的投票結果。

綠黨和中心黨的政治綱領幾乎背道而馳,也是這場實驗中的主要攻擊對象,按理來說是受到負麵影響最大的黨派。

挪威綠黨的前黨魁Hanna Marcussen,她現在是首都奧斯陸的副市長 / WIkipedia

是否正是保守主義和反環保主義的非正式宣傳,反而擴大了綠黨的優勢?抑或NRK的實驗設計在某一環出現了問題?或者是,人為製造的信息控製場景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有效?到目前為止,公開信息仍不足以對這些問題做出解釋,一部分謎底或許將在11月節目播出時揭曉。

但對於關注事件進展的許多人來說,利勒斯特羅姆中學的這次選舉實驗或許正通向“假新聞”問題的另一種可能。

過去五年,“假新聞”的幽靈在全世界上空徘徊,社交網絡所代表的特定的信息流結構能夠影響個體認知與選擇,已經成了當代生活的一種常識。

這個9月,美國《自然》雜誌封麵文章再次證明,僅僅社交網絡的存在就可能造成投票結果高達20%的偏差,而虛假信息在撕裂社會、分化意見群體乃至於左右選舉結果方麵表現出的驚人能力,更隨著俄式“信息戰”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世界。

同時成為熱點討論題目的,則是如何反製由社交網絡和虛假信息組成的當代“信息戰”:美國選擇了加大力度監管社交媒體和信息流,捷克在試圖將信息分辨能力訓練納入中小學課堂,在從烏克蘭到愛沙尼亞的東歐國家,“辟謠”成了反擊的主要形式,但目前為止,這方麵的成功案例依然少而又少。

巴西大選期間,Facebook成立了“作戰室”,以監控和遏製假新聞的傳播 / 視覺中國

而在挪威,在完全理解發生過什麽的情況下,利勒斯特羅姆中學的校長依然對實驗結果抱有相當高的期望:“實際上,我相信學生們能夠抵抗它,選舉結果並不會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他在解釋實驗安排的自述文章中說,“作為校長,我必須假設學校的民主教育有其成效。”

校長這樣說是有底氣的。在他看來,選舉實驗是對過去幾年學校民主教育成果的一次檢驗。

從2016年開始,利勒斯特羅姆中學一直推進著一個名叫“LilleStortinget(利勒議會)”的教育實驗項目。

這是一個模擬議會活動,每個學年,學校會拿出三天時間供高一高二學生進行政治角色扮演,其中政治方向學生組成議會和政府,傳播方向學生則組成顧問、記者和媒體編輯部,在議會“會期”之外,相關的多學科教學計劃貫穿整個學年。

我們並不知道,這樣的政治經驗是否在抵抗假新聞的過程中起了作用,但校長對學校的民主教育充滿信心。

“如果學生們抵抗住了巨大的影響,那麽我們會看到一期乏味的電視節目。”他說,“但如果他們沒有成功,那意味著學校還需要再做些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