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比利時大叔曆時5年 把故宮旁600年破廟變頂級餐廳(圖)

比利時大叔曆時5年 把故宮旁600年破廟變頂級餐廳

文章來源: 藝非凡/一條 於 2019-09-10 15:02:3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眼之緣,夜不能寐。

智珠寺風雲

2015年初,一篇報道把故宮附近,名不見經傳的智珠寺,推上了風口浪尖。

報道稱:有人在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珠寺、嵩祝寺開辦豪華餐廳、私人會所,甚至隻對少部分人開放。

一時間眾人嘩然。

一座曆經滄桑的皇家寺院,一場風雨欲來的輿論聲討,一個“憂鬱的”比利時男人。

八年前,初冬的一個黃昏。

租住四合院的比利時人溫守諾,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在胡同裏瞎轉悠。

民房瓦灰色的屋頂之上,斜挑出一座寺院邊角,餘暉輕巧地灑落飛簷,似乎塗上了舊日金粉。

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以及對建築的敏感驅使著溫守諾前去一探究竟。輾轉穿過破舊擁擠的民居,眼前的一切讓溫守諾的心,為之一顫。

古柏蒼翠依偎著灰沉大殿,殘陽夕照溫存堆積在殿內,零落光束裏灰絮飄渺,隱約可見陳舊機器的輪廓。

破落的古寺,庭院深深,碎金下的斷壁殘垣,散發出一種動人心魄的絕望之美。

那一天,溫守諾在大殿冰涼的石階上,一直坐到天黑:“我發現了我的使命。”

智珠寺,建造於明代永樂年間,是皇家禦用印刷和收藏經書的地方,巔峰時期從事印經人數達千人之多,名氣大過雍和宮。

建國後北京城大改建。

智珠寺先後變成了:北京金漆鑲嵌廠、自行車飛輪廠、景山裝訂廠、東風電視機廠、牡丹四星音像有限公司。

歲月流轉,工廠更迭。

沒人關心這個寺廟,為何而建、為誰而建。

廠房蠶食寺院,人們進進出出,從來沒人想過修繕和保護。

60年代,大殿經曆了一場大火,殿內被熏得烏漆麻黑。

這還不是最慘的時候:智珠寺掛牌“文保”單位之前,它還做了三年廢品回收站。

萬分心痛的溫守諾,決定聯合朋友林凡與周理賢,開始破廟修複工程。

而且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全方位保存曆史風貌”的理念:修舊如舊。

智珠寺屬於文物保護建築,每一個環節修複之前,都要得到北京市文物局批準,修完以後要得到文物局認可,才能繼續下一個修複環節。

換了四家建築公司,終於才找到有修複資格,又極其負責的建築隊伍。

他們小心翼翼地,從舊建築裏挑選能使用的材料,再尋找到最接近舊材料的新材料,按建築原貌一比一重建。

清理出400卡車瓦礫,購買80立方米的新木材,換掉了71根木柱,並整修了1400平方米的棚頂。

43000塊棚頂瓦片,被手工清洗和更換。

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柱子,都被拆下來重新編號,成千上萬的磚瓦木料按順序排放。

“這種方法比全部拆掉再用新材料按舊圖紙重建的方式費時費力得多,很多人說我們太‘奢侈’了。

是啊,這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成本,但這是一種對於曆史的尊重。”

大殿吊頂的梵文繪畫,幾經風雨,已經看不出原有模樣。

他們請來畫家湯國,和古畫修複師許平,從十幾米高的吊頂上,將彩畫一幅幅取下。

打濕、滲透、起畫、清理、洗滌、消毒、待幹、上漿、上板···

一天隻能修複幾塊,花了一個多月,180塊木板中,僅有30%的作品可以修複。

溫守諾原以為,修複工程兩年就能完成。

但是整整五年過去了,智珠寺才漸漸蘇醒。

再次出現的智珠寺,不是一座嶄新簇亮的建築。

溫守諾希望人們能夠看到,一百多年的時間,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

曆朝曆代混搭的牆體,燒焦的梁柱繼續支撐著屋頂,鬥拱如浪花翻滾,榫卯咬合鬼斧神工。

褪色的油漆、木材的裂紋,地麵開裂的灰磚,雷公柱、脊角背、井口天花,那個年代的標語···

2012年,整個修複工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文化遺產保護獎”。

評語是:“智珠寺,這座公元17世紀晚期北京的宏偉寺廟建築群,經全麵修繕,愈發顯示出其豐富的曆史積澱,令世人傳頌景仰。修繕前,院內古建破敗不堪,淹沒在與其格格不入的新建築中。”

改造後的智珠寺,變成了集畫廊、會議、餐飲,及客房等功能的精品酒店——東景緣。

曾經的大殿,如今改造成禮堂,作為舉辦活動的場地。

曾經的東麵僧房,改造成了會議室和畫廊,免費對外開放。

大殿北麵的後殿,改造成休息室,供客人小憩。

人們叫它“Temple”,丹麥女王曾在這裏用餐,比利時王後曾在這裏下榻,劉燁跟他的法國姑娘在這裏訂了婚。

可正因為如此,一篇沒有調查清楚的文章《故宮旁寺廟變會所,可坐龍椅》,把Temple揪出來,當了“整治私人會所”的靶子。甚至在2015年1月,遭遇停業整頓。

有人說,投入巨大金錢、時間、心力的溫守諾,肯定是要抑鬱了。

溫守諾歎了口氣:不是抑鬱,有一點失望。

高雅的酒店、不使用明火的餐廳、免費開放的藝術中心···

他沒想那麽多商業布局,他隻是想用一種,他認為最合適的方法,(外國比較成熟的“開發式”保護方法)幫助將死的智珠寺活下去。

古廟裏的奢華餐廳,是保護還是破壞?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節目,特地深入調查,了解真相,拍攝《智珠寺風雲》,

還智珠寺一個公道,還溫守諾和他的朋友們一個公道。

清華大學博士張帆評價說:智珠寺是目前北京文物建築“合理利用”的最佳典範,不失為我國文物建築保護利用雙贏的優秀榜樣,在保護原則、修繕技術、利用策略、管理模式等方麵皆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比利時魯汶大學雷蒙·勒邁爾國際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崔金澤評價說:“它將一處喪失原有功能的古建築群由破敗的工廠變成一處集餐飲、住宿、文藝活動於一身的社區文化中心,且藉由不同的活動規劃麵向公眾開放參觀,保證了文化遺產曆史信息的傳承,保護了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

又是一個初冬午後,陽光暖暖地透過窗欞。

天上的鴿哨忽遠忽近,風雨之後,一切回歸寧靜。

在600多年前的古建築裏,與曆史麵對麵,古今之間有大美,相顧不言。

你可以來聽她講故事,但請不要過分打擾她,讓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一切。

“智珠寺風雲”過去了,那別的風雲呢?文物如何活化、保護和商用,在中國除舊迎新的當下,遠比故事更值得我們深思。

圖片源自東景緣官網,《智珠寺風雲》紀錄片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博士後家中去世:係清華畢業生
全球頂級肺癌專家宣布:我患晚期肺癌三年了
19歲西班牙神顏公主久違亮相,舉手投足很自信
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全職擔任教授!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白宮官員:預計政府將關門,民主黨將付出沉重代價
恨意難平!特朗普連發四帖 猛批FBI前局長科米
美巴長談 特朗普微笑合影氣壞印媒:50年最大轉向
罕見!芬蘭總統要求取消五常一票否決權
H-1B簽證衝擊“不再執著美國夢” 台籍工程師:看淡
殘酷的紀實:加沙饑餓家庭的一天
最新報告:中國去年新安裝近30萬台機器人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不會屈膝而活!” 特朗普與前FBI局長8年恩怨迎爆點
美巴談了80分鍾,特朗普微笑合影氣壞印媒
挺加薩"簽證遭秒撤",哥倫比亞總統怒轟:美國違反國際法
出生公民權 特朗普政府再向美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埃及旅行失聯中國女孩:她被拘禁 警方未透露原因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比利時大叔曆時5年 把故宮旁600年破廟變頂級餐廳

藝非凡/一條 2019-09-10 15:02:39

一眼之緣,夜不能寐。

智珠寺風雲

2015年初,一篇報道把故宮附近,名不見經傳的智珠寺,推上了風口浪尖。

報道稱:有人在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珠寺、嵩祝寺開辦豪華餐廳、私人會所,甚至隻對少部分人開放。

一時間眾人嘩然。

一座曆經滄桑的皇家寺院,一場風雨欲來的輿論聲討,一個“憂鬱的”比利時男人。

八年前,初冬的一個黃昏。

租住四合院的比利時人溫守諾,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在胡同裏瞎轉悠。

民房瓦灰色的屋頂之上,斜挑出一座寺院邊角,餘暉輕巧地灑落飛簷,似乎塗上了舊日金粉。

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以及對建築的敏感驅使著溫守諾前去一探究竟。輾轉穿過破舊擁擠的民居,眼前的一切讓溫守諾的心,為之一顫。

古柏蒼翠依偎著灰沉大殿,殘陽夕照溫存堆積在殿內,零落光束裏灰絮飄渺,隱約可見陳舊機器的輪廓。

破落的古寺,庭院深深,碎金下的斷壁殘垣,散發出一種動人心魄的絕望之美。

那一天,溫守諾在大殿冰涼的石階上,一直坐到天黑:“我發現了我的使命。”

智珠寺,建造於明代永樂年間,是皇家禦用印刷和收藏經書的地方,巔峰時期從事印經人數達千人之多,名氣大過雍和宮。

建國後北京城大改建。

智珠寺先後變成了:北京金漆鑲嵌廠、自行車飛輪廠、景山裝訂廠、東風電視機廠、牡丹四星音像有限公司。

歲月流轉,工廠更迭。

沒人關心這個寺廟,為何而建、為誰而建。

廠房蠶食寺院,人們進進出出,從來沒人想過修繕和保護。

60年代,大殿經曆了一場大火,殿內被熏得烏漆麻黑。

這還不是最慘的時候:智珠寺掛牌“文保”單位之前,它還做了三年廢品回收站。

萬分心痛的溫守諾,決定聯合朋友林凡與周理賢,開始破廟修複工程。

而且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全方位保存曆史風貌”的理念:修舊如舊。

智珠寺屬於文物保護建築,每一個環節修複之前,都要得到北京市文物局批準,修完以後要得到文物局認可,才能繼續下一個修複環節。

換了四家建築公司,終於才找到有修複資格,又極其負責的建築隊伍。

他們小心翼翼地,從舊建築裏挑選能使用的材料,再尋找到最接近舊材料的新材料,按建築原貌一比一重建。

清理出400卡車瓦礫,購買80立方米的新木材,換掉了71根木柱,並整修了1400平方米的棚頂。

43000塊棚頂瓦片,被手工清洗和更換。

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柱子,都被拆下來重新編號,成千上萬的磚瓦木料按順序排放。

“這種方法比全部拆掉再用新材料按舊圖紙重建的方式費時費力得多,很多人說我們太‘奢侈’了。

是啊,這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成本,但這是一種對於曆史的尊重。”

大殿吊頂的梵文繪畫,幾經風雨,已經看不出原有模樣。

他們請來畫家湯國,和古畫修複師許平,從十幾米高的吊頂上,將彩畫一幅幅取下。

打濕、滲透、起畫、清理、洗滌、消毒、待幹、上漿、上板···

一天隻能修複幾塊,花了一個多月,180塊木板中,僅有30%的作品可以修複。

溫守諾原以為,修複工程兩年就能完成。

但是整整五年過去了,智珠寺才漸漸蘇醒。

再次出現的智珠寺,不是一座嶄新簇亮的建築。

溫守諾希望人們能夠看到,一百多年的時間,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

曆朝曆代混搭的牆體,燒焦的梁柱繼續支撐著屋頂,鬥拱如浪花翻滾,榫卯咬合鬼斧神工。

褪色的油漆、木材的裂紋,地麵開裂的灰磚,雷公柱、脊角背、井口天花,那個年代的標語···

2012年,整個修複工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文化遺產保護獎”。

評語是:“智珠寺,這座公元17世紀晚期北京的宏偉寺廟建築群,經全麵修繕,愈發顯示出其豐富的曆史積澱,令世人傳頌景仰。修繕前,院內古建破敗不堪,淹沒在與其格格不入的新建築中。”

改造後的智珠寺,變成了集畫廊、會議、餐飲,及客房等功能的精品酒店——東景緣。

曾經的大殿,如今改造成禮堂,作為舉辦活動的場地。

曾經的東麵僧房,改造成了會議室和畫廊,免費對外開放。

大殿北麵的後殿,改造成休息室,供客人小憩。

人們叫它“Temple”,丹麥女王曾在這裏用餐,比利時王後曾在這裏下榻,劉燁跟他的法國姑娘在這裏訂了婚。

可正因為如此,一篇沒有調查清楚的文章《故宮旁寺廟變會所,可坐龍椅》,把Temple揪出來,當了“整治私人會所”的靶子。甚至在2015年1月,遭遇停業整頓。

有人說,投入巨大金錢、時間、心力的溫守諾,肯定是要抑鬱了。

溫守諾歎了口氣:不是抑鬱,有一點失望。

高雅的酒店、不使用明火的餐廳、免費開放的藝術中心···

他沒想那麽多商業布局,他隻是想用一種,他認為最合適的方法,(外國比較成熟的“開發式”保護方法)幫助將死的智珠寺活下去。

古廟裏的奢華餐廳,是保護還是破壞?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節目,特地深入調查,了解真相,拍攝《智珠寺風雲》,

還智珠寺一個公道,還溫守諾和他的朋友們一個公道。

清華大學博士張帆評價說:智珠寺是目前北京文物建築“合理利用”的最佳典範,不失為我國文物建築保護利用雙贏的優秀榜樣,在保護原則、修繕技術、利用策略、管理模式等方麵皆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比利時魯汶大學雷蒙·勒邁爾國際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崔金澤評價說:“它將一處喪失原有功能的古建築群由破敗的工廠變成一處集餐飲、住宿、文藝活動於一身的社區文化中心,且藉由不同的活動規劃麵向公眾開放參觀,保證了文化遺產曆史信息的傳承,保護了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

又是一個初冬午後,陽光暖暖地透過窗欞。

天上的鴿哨忽遠忽近,風雨之後,一切回歸寧靜。

在600多年前的古建築裏,與曆史麵對麵,古今之間有大美,相顧不言。

你可以來聽她講故事,但請不要過分打擾她,讓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一切。

“智珠寺風雲”過去了,那別的風雲呢?文物如何活化、保護和商用,在中國除舊迎新的當下,遠比故事更值得我們深思。

圖片源自東景緣官網,《智珠寺風雲》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