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2019級新生入學之時,可謂是星光熠熠,楊晨煜、武亦姝、柯潔等等都是響徹全國的人物。但是,卻出現了非常尷尬的一幕,迎接新生的條幅上出現了一個錯字,引發了網友的大討論,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沒有文化的表現。但如果僅僅通過一條橫幅上的“錯別字”,就斷定清華大學沒有文化,確實有些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了。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
在前幾天清華大學的2019級新生開學之時,有網友在照片中發現,迎新的橫幅上出現了一個錯別字,即“熱烈歡迎清華經管學院新生”中的“熱烈”居然寫成了“熱列”,讓不少人大跌眼鏡,有人聯係到當年北大校長曾把“鴻鵠之誌”念成了“鴻浩之誌”,認為現在的大學太敷衍,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文化的表現。
那麽,這真的是清華大學馬失前蹄,連最基本的文字都寫不對嗎?其實,還是要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情。
首先,橫幅作為不少重大活動必不可少的宣傳手段,使用量非常的大,往往會由學校的宣傳部門統一外包給印刷公司或打印社,不少打印社人少任務重,經常會有加班熬夜趕製印刷條幅的事情,忙中出錯總是在所難免的。所以,不應該把印刷公司的錯誤直接歸咎在清華大學,甚至說清華大學沒有文化。當然,在接收條幅時,清華大學作為雇主,應該初步檢查是否有錯誤,在懸掛條幅時也應該會注意到類似的錯誤,所以清華大學也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其次,用通假字別有深意,據說當時清華大學校長在迎接新生的時候,對於這個“熱列”還作了一個簡單的解釋——“咱們清華人都是實誠人哪,歡迎是不摻絲毫水分的,所以我們就將烈寫成熱列了”。無論這個是否是錯誤,作為校長能夠機智的化解這個尷尬的情況,著實是有些水平的。
在早前,故宮還曾出現過類似的“低級失誤”。因為故宮東西失竊,北京市公安局快速破案,及時挽回了損失。故宮博物館為了表示感謝,送去了兩麵錦旗。其中一幅錦旗內容如下——“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撼”與“捍”並不是同一個意思,用“撼”並不合適,曾引發一眾網友吐槽故宮“丟物又丟人”。故宮博物館出麵解釋稱“撼山易,撼解放軍難”就這樣使用“撼”字,但這個解釋實在是牽強,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最終故宮不得不出麵承認確實用錯了字。
對於這件事,許多網友的看法並不一致,更多的人認為清華大學錯就是錯了,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有網友認為,如果用“通假字”來掩飾那麽低級的錯誤,清華校長豈不是可以寫成“青華笑長”?
對清華大學迎接新生時出現錯誤字,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