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昔日“神童”長大了 他去美國念大學變成了這樣…(圖)

昔日“神童”長大了 他去美國念大學變成了這樣…

文章來源: 上遊新聞 於 2019-07-21 13:54:0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重慶男孩田地

曾經被稱作是“繪畫神童”、“藝術天才”的重慶男孩田地,幼年時期就展示了出眾的藝術才能。

6歲辦畫展,8歲在北京“798”辦個展,作品拍賣拍出7000元捐給汶川地震災區,10歲簽約國外畫廊,11歲創作了一部動畫片“耳朵人的故事”……如今田地長大了。今年19歲的他目前是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學生。褪去“神童”的光環,現在的田地卻讓人大吃一驚。

放棄油畫 每天擺弄木工和電工

小時候,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美術培訓,全憑一個孩子對世界的感知,憑著本能畫畫。因為和年齡不符的極強畫麵掌控力,原始而豐富的畫麵細節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被日本媒體稱為“可怕的神童”,有的大人說他邪惡,有人說他是未來的畢加索。可年幼的田地才懶得理這些評價,丟來一句話,“我每天都很快樂,我畫畫去啦!”

△“繪畫神童”田地

當年虎頭虎腦,愛扮鬼臉的娃娃,如今已長成高大英俊的少年。但玩電子遊戲的愛好還跟當年一樣。也踢足球、玩滑板,似乎和同齡人沒什麽區別。

這個周末,田地約上幾個同學去鵝嶺二廠玩了一圈,淩晨2點才回家。作為重慶知名藝術家的爸爸田太權沒說什麽。孩子已經長大了,一切由他自己做主。去年高中畢業後,田地同時收到美國巴德學院、馬裏蘭大學等四所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去念哪所學校,也是他自己拿的主意。

在重慶念小學和中學時,同學們都知道田地是個小畫家,然而在美國新的班級裏,他隻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學生。不同於田地從小就在藝術環境中浸潤成長,美國本地藝術生很多是在高中才決定大學要選擇學藝術。因此在田地看來,很多美國同學入學時缺乏基礎,作品呈現也不太新穎。

“但美國學校更看重學生的創新、大膽挑戰新東西的那種態度,不管你的作品有多不成熟,但隻要能看到你是在嚐試一些新的東西,你就會得到鼓勵。”

於是,想要突破自己的田地,在大一整個學年裏,除了一幅炭筆畫算是繪畫作品,其他創作的幾乎都是動畫和裝置作品。一個以前從未嚐試的新領域。

“當然也可以選擇繪畫、雕塑,老師隻會給你題目,不會對你的表達方式和呈現的媒介有任何限製,隻是我目前不想畫畫了,我想嚐試新的東西。”

於是在大一上學期的自選專業課上,修了半年高大上的油畫後,田地果斷放棄,轉向了“藝術與科技”專業。

學焊接、木工、縫紉、編程……這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要求學生不但要有較強的藝術表現能力,更要有掌握科學技術能力,以及不同知識領域中相互溝通,和創意的實現能力。

這並不是意味著以前學的那些就都沒用了。田地認為,恰恰相反,如果沒有小時候在父親的寬容下,一直堅持不受別人幹涉,隨心所欲的自由創作,“今天這些東西,我一樣都做不了。”

美國藝術大學“不太教東西”

“上課、睡覺、做作業。”剛上完大一的田地,回憶這一年大學生活給出了三個關鍵詞,聽上去似乎毫無樂趣可言。

翹課這種事,田地也做過。但不是為了玩,是為了做作業。在這裏必須合理安排時間,否則作業完不成。

△芝加哥藝術學院,同學們在交流討論各自的作品

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多數中國留學生青睞服裝設計專業,像田地一樣選擇“純藝術”的學生並不多。

不過,讓田地感到開心的是,老師們的風格似乎跟他爸爸田太權一樣,他們都“不太教東西”。

明明自己曾是大學客座藝術教師,但從小到大,田太權都沒怎麽正兒八經教兒子繪畫,而是讓他自己摸索。

在美國的大學裏,老師隻會讓學生自己摸索,偶爾給一些引導,從來不會手把手教學生技法,更不會教怎麽去創作。所有的創作都是學生獨立完成。因為他們從根本上就認為藝術不是“教”出來的。田地蠻欣賞這樣的教學方式。

“我特別讚成!”田太權在一旁補充說,藝術教育,應該遵循的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則。老師的作用更多的是啟蒙,以及意識、思想的引導和喚醒,而不是控製學生畫什麽,更不要陷入技法的陷阱。

因此,這也非常考驗一個人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和獨立創作的能力。

把童年噩夢變為藝術作品

“神童”出了國門,在全世界同齡的學畫孩子裏,到底處在什麽樣的水平?

從小被誇到大,到了大學依舊被老師同學誇到習以為常的田地,冷靜而又漠然地回答:“優秀吧。”

優秀當然不隻是他自己說說而已。大一這一年,田地完成了近20件作業作品。

其中,他創作了一件裝置藝術作品:在一個代表人腦的盒子裏,數個手機插在泥土中,象征著過度使用手機將侵蝕人類的思想。

△田地的作品

還有一件作品是電視機裏一個麵目猙獰的男人正聲嘶力竭地呐喊。原來,田地小時候經常會做同一個夢,會看見很多奇形怪狀的龐然大物,聽見巨大的聲音,所以他決定采用一個老電視機來回憶自己童年時的噩夢,並把電視放在了枕頭上代表夢境。

隨時隨地都在思考如何創作。藝術,已經真真切切的正在變成田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做什麽都是習慣性的從藝術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我喜歡玩遊戲,很多作品靈感也是玩遊戲時找到的,我也很注重遊戲的藝術表達,比如它剪輯的風格,有時我也會借鑒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芝加哥學院教授Alan Strathmann稱讚田地作品的工作量和成熟度,並以他藝術家的身份,給田地推薦可以參考學習的其他藝術家,以此改進作品。

藝術與科技課程的教授Samuel特別喜歡田地的作品,悄悄跟田地說,“你的作品是這個班上我最欣賞的,雖然有地方可以完善,但作品的想法已經達到了展覽級別!”

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

當脫離了自己原先的文化環境,再回頭審視自己原來的文化,藝術創作者們往往會有新的體會和發現。

而現在的田地以當下的認知,再回頭審視自己以前的作品,“我會覺得想法上和技術性上又都高了一個檔次。”

他認為,自己以前畫畫時,想法比較簡單,比如“童年”這種比較常規的命題。而現在,他會從文化角度去考慮一些東西。“之前的畫畫從來不會融入任何的中國元素,因為不具備意識,但現在長大了,走出國門之後,就發現身上的文化根源其實對自己很重要。”

△田地大一時唯一的繪畫作品

《中邪》、《冥婚》……這些帶有中國民間風俗文化印記的作品,是田地以前的創作中從未出現過的,而在這一年的創作中,中國文化元素成為田地創作的重要主題。

大一時唯一的繪畫作品,靈感就來源於中國誌怪古籍《山海經》。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大一上學期,田地創作過一個作品,把“清明上河圖”的一個局部做成了動畫,然後投影到了窗簾上,引起了教授和同學們的驚呼。而在古代街道上,充斥的卻是摩托車轟鳴,汽車喇叭的聲音。

在田地看來,在美國搞波普藝術,不會比美國人玩得更好,隻有與生俱來的文化,才是你區別於其他人的東西。

暑假裏,他回到了重慶,猛然發現老重慶的街景樓房很有獨特的味道,經常和朋友們晚上出去拍照。他準備在未來作品中,融入更多重慶元素。

△田地和父親田太權

唯一讓父親田太權有點失落的是,長大的田地,不再會跟爸爸像小時候那樣,什麽話都說,什麽秘密都交流了。

“恩,大了可能都這樣吧……”田地像兄弟那樣拍拍父親的肩膀,溫暖地笑了。

對話>>

以前的田地和現在的田地

記者:現在很多國內學生熱衷出國留學,對你來說,出國意味著什麽?

田地:出國一定要學東西。就應該像一株成長中的植物一樣,拚命吸收養分。要是能在這一兩年內把芝加哥藝術學院裏所有感興趣的課程學完了,就轉學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去學習。”

記者:未來也會相當一名藝術家麽?

田地:目前我比較理想的關於未來的狀態,就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家。當然也要有經濟條件才能繼續藝術生涯。而對於我目前,就是要先學東西,積累經驗和別人的認可,然後創作,用作品說話。”

記者:你現在回頭看你父親對你的教育方式(不教專業理論,放任其創作)和影響,你怎麽評價?

田地:我特別感謝他,沒有直接把我送去以前那種繪畫班,不然就沒有今天的我。但是教的話,他其實也沒有教過什麽東西給我,都是讓我自己摸索。

記者:請你簡單自我評價一下,現在的田地,和以前小時候的田地,他們有什麽關係,又有什麽不一樣?

田地:以前我畫畫,內容大多是通過自己的想象來記錄生活,更加純粹。現在我的作品很少會有繪畫作品,不斷嚐試裝置,動畫等以前沒有嚐試過的表達形式。作品內容也開始和社會現象有關,同時我也開始注重把中國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

有以前的我才會有現在的我。如果以前沒有這麽多年堅持畫畫慢慢積累藝術修養,現在到大學可能創作方麵會很局限,很困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田地和耳朵人繪畫工作室提供資料和圖片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好萊塢最火的亞洲麵孔,憑什麽是她?
一則廣告惹出禍?特朗普:美加終止談判
全年約1500家4S店倒閉,傳統豪華品牌被棄
“是否願為保台犧牲生命?”台媒最新民調出爐
阿迪達斯是雪中飛生產,可你買的雪中飛卻不是雪中飛?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學者解讀四中全會政策:2035年人均GDP翻倍
馬克龍急得跳腳:真沒招,歐盟就對中國啟動“核選項”
NASA回應馬斯克:目標隻有一個 趕在中國前頭登月
楊振寧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現場排起數十米長隊
以色列議會初步通過吞並約旦河西岸法案,萬斯怒了
特朗普建白宮宴會廳出資方曝光 有人可通過關係獲利
從拆一部分到全拆,特朗普的宴會廳越來越大
多地發生動物遭熱成像無人機投箭射殺事件,記者調查
吳榮元:台灣光複後的首件事是恢複祖先牌位
“哪怕天大的理由,他們都是畜生!”
股價一直上漲,但是...英特爾站在“死亡邊緣”
中科院反右中消失的一頁 找青年物理研究者劉治平
四中全會創紀錄開除14名高官黨籍 隻出不進留疑問
張宇夫婦辟謠“每出軌一次寫一首歌 共寫了150多首”
中國國家安全部披露:吳石將軍在台灣就義後......
NBA假傷、操控撲克與黑幫勾結 目前已知的所有細節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昔日“神童”長大了 他去美國念大學變成了這樣…

上遊新聞 2019-07-21 13:54:04


△重慶男孩田地

曾經被稱作是“繪畫神童”、“藝術天才”的重慶男孩田地,幼年時期就展示了出眾的藝術才能。

6歲辦畫展,8歲在北京“798”辦個展,作品拍賣拍出7000元捐給汶川地震災區,10歲簽約國外畫廊,11歲創作了一部動畫片“耳朵人的故事”……如今田地長大了。今年19歲的他目前是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學生。褪去“神童”的光環,現在的田地卻讓人大吃一驚。

放棄油畫 每天擺弄木工和電工

小時候,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美術培訓,全憑一個孩子對世界的感知,憑著本能畫畫。因為和年齡不符的極強畫麵掌控力,原始而豐富的畫麵細節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被日本媒體稱為“可怕的神童”,有的大人說他邪惡,有人說他是未來的畢加索。可年幼的田地才懶得理這些評價,丟來一句話,“我每天都很快樂,我畫畫去啦!”

△“繪畫神童”田地

當年虎頭虎腦,愛扮鬼臉的娃娃,如今已長成高大英俊的少年。但玩電子遊戲的愛好還跟當年一樣。也踢足球、玩滑板,似乎和同齡人沒什麽區別。

這個周末,田地約上幾個同學去鵝嶺二廠玩了一圈,淩晨2點才回家。作為重慶知名藝術家的爸爸田太權沒說什麽。孩子已經長大了,一切由他自己做主。去年高中畢業後,田地同時收到美國巴德學院、馬裏蘭大學等四所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去念哪所學校,也是他自己拿的主意。

在重慶念小學和中學時,同學們都知道田地是個小畫家,然而在美國新的班級裏,他隻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學生。不同於田地從小就在藝術環境中浸潤成長,美國本地藝術生很多是在高中才決定大學要選擇學藝術。因此在田地看來,很多美國同學入學時缺乏基礎,作品呈現也不太新穎。

“但美國學校更看重學生的創新、大膽挑戰新東西的那種態度,不管你的作品有多不成熟,但隻要能看到你是在嚐試一些新的東西,你就會得到鼓勵。”

於是,想要突破自己的田地,在大一整個學年裏,除了一幅炭筆畫算是繪畫作品,其他創作的幾乎都是動畫和裝置作品。一個以前從未嚐試的新領域。

“當然也可以選擇繪畫、雕塑,老師隻會給你題目,不會對你的表達方式和呈現的媒介有任何限製,隻是我目前不想畫畫了,我想嚐試新的東西。”

於是在大一上學期的自選專業課上,修了半年高大上的油畫後,田地果斷放棄,轉向了“藝術與科技”專業。

學焊接、木工、縫紉、編程……這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要求學生不但要有較強的藝術表現能力,更要有掌握科學技術能力,以及不同知識領域中相互溝通,和創意的實現能力。

這並不是意味著以前學的那些就都沒用了。田地認為,恰恰相反,如果沒有小時候在父親的寬容下,一直堅持不受別人幹涉,隨心所欲的自由創作,“今天這些東西,我一樣都做不了。”

美國藝術大學“不太教東西”

“上課、睡覺、做作業。”剛上完大一的田地,回憶這一年大學生活給出了三個關鍵詞,聽上去似乎毫無樂趣可言。

翹課這種事,田地也做過。但不是為了玩,是為了做作業。在這裏必須合理安排時間,否則作業完不成。

△芝加哥藝術學院,同學們在交流討論各自的作品

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多數中國留學生青睞服裝設計專業,像田地一樣選擇“純藝術”的學生並不多。

不過,讓田地感到開心的是,老師們的風格似乎跟他爸爸田太權一樣,他們都“不太教東西”。

明明自己曾是大學客座藝術教師,但從小到大,田太權都沒怎麽正兒八經教兒子繪畫,而是讓他自己摸索。

在美國的大學裏,老師隻會讓學生自己摸索,偶爾給一些引導,從來不會手把手教學生技法,更不會教怎麽去創作。所有的創作都是學生獨立完成。因為他們從根本上就認為藝術不是“教”出來的。田地蠻欣賞這樣的教學方式。

“我特別讚成!”田太權在一旁補充說,藝術教育,應該遵循的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則。老師的作用更多的是啟蒙,以及意識、思想的引導和喚醒,而不是控製學生畫什麽,更不要陷入技法的陷阱。

因此,這也非常考驗一個人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和獨立創作的能力。

把童年噩夢變為藝術作品

“神童”出了國門,在全世界同齡的學畫孩子裏,到底處在什麽樣的水平?

從小被誇到大,到了大學依舊被老師同學誇到習以為常的田地,冷靜而又漠然地回答:“優秀吧。”

優秀當然不隻是他自己說說而已。大一這一年,田地完成了近20件作業作品。

其中,他創作了一件裝置藝術作品:在一個代表人腦的盒子裏,數個手機插在泥土中,象征著過度使用手機將侵蝕人類的思想。

△田地的作品

還有一件作品是電視機裏一個麵目猙獰的男人正聲嘶力竭地呐喊。原來,田地小時候經常會做同一個夢,會看見很多奇形怪狀的龐然大物,聽見巨大的聲音,所以他決定采用一個老電視機來回憶自己童年時的噩夢,並把電視放在了枕頭上代表夢境。

隨時隨地都在思考如何創作。藝術,已經真真切切的正在變成田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做什麽都是習慣性的從藝術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我喜歡玩遊戲,很多作品靈感也是玩遊戲時找到的,我也很注重遊戲的藝術表達,比如它剪輯的風格,有時我也會借鑒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芝加哥學院教授Alan Strathmann稱讚田地作品的工作量和成熟度,並以他藝術家的身份,給田地推薦可以參考學習的其他藝術家,以此改進作品。

藝術與科技課程的教授Samuel特別喜歡田地的作品,悄悄跟田地說,“你的作品是這個班上我最欣賞的,雖然有地方可以完善,但作品的想法已經達到了展覽級別!”

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

當脫離了自己原先的文化環境,再回頭審視自己原來的文化,藝術創作者們往往會有新的體會和發現。

而現在的田地以當下的認知,再回頭審視自己以前的作品,“我會覺得想法上和技術性上又都高了一個檔次。”

他認為,自己以前畫畫時,想法比較簡單,比如“童年”這種比較常規的命題。而現在,他會從文化角度去考慮一些東西。“之前的畫畫從來不會融入任何的中國元素,因為不具備意識,但現在長大了,走出國門之後,就發現身上的文化根源其實對自己很重要。”

△田地大一時唯一的繪畫作品

《中邪》、《冥婚》……這些帶有中國民間風俗文化印記的作品,是田地以前的創作中從未出現過的,而在這一年的創作中,中國文化元素成為田地創作的重要主題。

大一時唯一的繪畫作品,靈感就來源於中國誌怪古籍《山海經》。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大一上學期,田地創作過一個作品,把“清明上河圖”的一個局部做成了動畫,然後投影到了窗簾上,引起了教授和同學們的驚呼。而在古代街道上,充斥的卻是摩托車轟鳴,汽車喇叭的聲音。

在田地看來,在美國搞波普藝術,不會比美國人玩得更好,隻有與生俱來的文化,才是你區別於其他人的東西。

暑假裏,他回到了重慶,猛然發現老重慶的街景樓房很有獨特的味道,經常和朋友們晚上出去拍照。他準備在未來作品中,融入更多重慶元素。

△田地和父親田太權

唯一讓父親田太權有點失落的是,長大的田地,不再會跟爸爸像小時候那樣,什麽話都說,什麽秘密都交流了。

“恩,大了可能都這樣吧……”田地像兄弟那樣拍拍父親的肩膀,溫暖地笑了。

對話>>

以前的田地和現在的田地

記者:現在很多國內學生熱衷出國留學,對你來說,出國意味著什麽?

田地:出國一定要學東西。就應該像一株成長中的植物一樣,拚命吸收養分。要是能在這一兩年內把芝加哥藝術學院裏所有感興趣的課程學完了,就轉學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去學習。”

記者:未來也會相當一名藝術家麽?

田地:目前我比較理想的關於未來的狀態,就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家。當然也要有經濟條件才能繼續藝術生涯。而對於我目前,就是要先學東西,積累經驗和別人的認可,然後創作,用作品說話。”

記者:你現在回頭看你父親對你的教育方式(不教專業理論,放任其創作)和影響,你怎麽評價?

田地:我特別感謝他,沒有直接把我送去以前那種繪畫班,不然就沒有今天的我。但是教的話,他其實也沒有教過什麽東西給我,都是讓我自己摸索。

記者:請你簡單自我評價一下,現在的田地,和以前小時候的田地,他們有什麽關係,又有什麽不一樣?

田地:以前我畫畫,內容大多是通過自己的想象來記錄生活,更加純粹。現在我的作品很少會有繪畫作品,不斷嚐試裝置,動畫等以前沒有嚐試過的表達形式。作品內容也開始和社會現象有關,同時我也開始注重把中國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

有以前的我才會有現在的我。如果以前沒有這麽多年堅持畫畫慢慢積累藝術修養,現在到大學可能創作方麵會很局限,很困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田地和耳朵人繪畫工作室提供資料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