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山東大學校方用政府經費為外國留學生配備多名異性“學伴”的事件被廣泛傳播於社交媒體,受到多方抨擊。麵對指責,山東大學回應說,他們的這個製度
“很受歡迎”;山大並非如此經營的獨此一家,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工大等都在做。隨即,在華留學生享受的從生活、醫療到學習等的全方位“超國民”待遇被網友逐一曝光。
有分析稱,這起事件貌似“非政治性”,實質是中國政府用豐厚的政府獎學金和優惠待遇,吸引“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與西方高教體係爭奪亞非拉生源。
那麽,“學伴門”為什麽讓國民憤怒?教育體係對外人和國人的厚此彼薄引發怎樣的反思?
中國獨立時評人吳強說根據他的了解,學伴製從2015年開始試行,在2018年開始第一期學伴開展,負責單位是山大的共青團機關,鼓勵在校園裏的誌願活動,所以是以誌願者名義招收學生。學伴製是以一個留學生對應三個山大學生的方式讓留學生得到輔導,非洲留學生引起軒然大波,也有消息說有鼓勵異性結交,半強迫女生進行誌願工作。
所以我們看到其中情況相當複雜,這種複雜性導致社交媒體和公眾從不同角度解讀,這種解讀一定程度上讓反黑情緒蔓延。另外,這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性交易,這其實是高校裏長期以來的問題。更多的公眾是從教育資源不平等的角度來批評山大的這個做法。但是更多更深層次的不滿是指向一帶一路。
山大並不是唯一這麽做的高校,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和哈工大等知名學府都有這種製度,為什麽山大踢爆了社交媒體呢?
前八九學運領袖、獨立時評人吳建民說山大這次是被網民爆出的,山大也給出回應說他們不是個案。但是根據網上暴露的信息來看,山大學伴製度對女生的要求非常明確,並且有半脅迫性質。比如不按照學校的想法去做,那麽對於德育學分以及未來的畢業、就業、考研都會有影響。一個海外男性留學生除了學業輔導,為什麽他還需要女性學伴?這其中存在某種交易。
本身這個留學生中國政府已經給予大量的金錢援助,與這樣的留學生交往,女性學伴也可以得到物質保障。
中國政府為什麽這麽傻,給外國留學生尤其是黑人留學生這麽多錢?非洲留學生來到中國一流高校,往往是當地具有一定勢力的家族後代,在當地社區有比較高的身份地位、掌控權力。他們的後代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政府一定要加強他們對中國政治文化的感染,女性可以對他們產生很大影響。
簡單說,要用中國文化同化這些留學生。他們回到非洲以後,會成為中國的代言人,要用學到的中國文化來做事。而他們學到的中國文化,並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而是黨文化,坑蒙拐騙、社會不公等等最糟粕的中國文化。這是中共的戰略安排。
山東大學一名曾經的女學伴:“他提出的邀請我不得不去,你如果拒絕的話他會把種族歧視或者不尊重等等的理由而向校方投訴。而投訴的後果就是扣分,扣補助。”
“那一年我和那被打女生的補助沒有得,但我們不能反抗,因為學校的立場明顯站在他們那邊,我們能安全地畢業,已經是學校網開一麵”在中國的教育資源已經相當不平衡,是否可以說這次事件刺激到教育資源的弱勢群體?
吳強說留學生、特別是拿政府獎學金的留學生以及一帶一路的留學生得到的特殊待遇引起教育資源中弱勢群體的極度不滿。中國一般縣城的家庭日常投入最苦惱的就是孩子的教育,每個家庭都在高度競爭、無限投入,讓孩子受到盡可能好的教育。這就是211、985高校分類體製本身的不平等所導致的中小學教育的不平等。
圍繞考上一流大學的競爭導致各地中學的競爭,教育補習產業是日趨發達,形成課外補習班式的教育。這是困擾中國普通家庭的日常問題,但是他們突然發現連中文都說不好的普通留學生很輕易地拿到優厚待遇。
八九十年代留學生宿舍的確比較高級,但是他們是花了幾千美元住更好的公寓。現在中國政府在教育經費嚴重不平等的情況下,發現很多留學生可以輕易拿到一流高校的教育資源,這不是平等的教育體製,留學生的特權優惠是中國民眾不滿的關鍵。
一般而言,人們向往的留學地點是英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包括中國自己的人也一樣,比方說與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合作辦進修班。中國政府不給予這些刺激是和待遇否搶不到留學生源;中國政府的這種所謂獎學金製度與西方高校的獎學金製度有什麽區別?
吳建民說這兩者有本質不同。英美國家提供獎學金是相對公平的,不論國籍,學校都希望通過提供獎學金幫助你完成學業,能夠更好地把知識運用到今後的人生中去。中共的製度卻是從世界上貧窮落後國家吸引留學生,他們給留學生吸引極高待遇,吸引他們來中國讀書。他們讀了多少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要學會中國黨文化的投機鑽營,從這些留學生中培養出未來的政治領導人,這是中共的夢想。把這些種子撒進非洲是“一帶一路”的一部分。你要懂得中國黨文化的吃喝嫖賭、投機鑽營,才可以幫助推廣“一帶一路”,未來的非洲就是被中共紅色文化侵吞的非洲。
中國政府一方麵對貧窮落後的亞非拉厚愛,一方麵對文明發達的西方斥之為海外反華勢力;這樣的思路為何乎一直沒有改變?
吳強說要問一下中國招收非洲留學生的傳統來自哪裏?中國撤出在蘇留學生之後,開始招收非洲留學生,這其實是中國在和蘇聯爭奪在第三世界的領導權有關。留學生要成為亞非拉未來毛主義路線的執行人、輸出革命的重要方式。
除了麵向亞非拉,中國高校體製裏還有麵向僑生的招收政策。比如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由僑辦來經手這兩個大學的僑生,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亞非拉國家對中國的支持並沒有中共想象的那麽高,習近平對於亞非拉國家的外交有種迷失,盲目迷信傳統的毛主義影響了他目前對高校招收留學生的傾斜,傾斜向“一帶一路”、黑非洲、男性。
這種傾斜本身是符合黨文化的,這種露骨的做法並不會寫出來,比如南京大學、中山大學都沒有寫出來,隻有山大寫出來了,相信還有很多是沒有寫出來、掛在網上的。了解他們的做法對於我們評價和思考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改革開放的經曆顯示,中共親近亞非拉國家並沒有得到他們預想中的好處,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來自西方國家。中共一如既往地“扶持”會導致有去無回的後果嗎?
吳建民說中共絕對不可能隨便大把白送銀子。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中國加入WTO之後是占盡了西方國家的便宜,與發達國家接軌,盜取知識產權等等。中國的經濟發展除了中國本身有巨大的資源、良好的機會以外,也是中國民眾勤勞吃苦,中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
中國既然和歐美國家結合得這麽好,理應視他們為朋友,但是中共黨文化就是邪惡的,他們的思維戰略就是把歐美國家視為敵人,中國人從小就在學校裏接受歐美是敵人的思想。非洲、朝鮮等等對中國沒有任何幫助,中國為什麽還要支持他們?就是因為中共希望在對抗歐美的時候有資本,打造邪惡中心、統一戰線。這些錢送出去絕不是肉包子打狗,這些錢是要紅化非洲,最終他們成為中國的紅色戰線。
這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與“一帶一路”之間的衝突嗎?
吳強說“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與“一帶一路”的確有內在的悖論。首先是民眾對“一帶一路”與官方看法有差異。官方把它看作是國際社會中支持中國的選票的來源,而民眾關心的是國內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福利、就業等等。
鼓吹民族主義,卻在民眾中培養出更極端、更普遍的種族主義,這種種族主義實際上是歧視黑非洲的。這種歧視在1979、1986、和1988在高校都先後引發了更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中共建黨以來引進社會達爾文主義以來就有這種歧視思想。
一直以來,中共都是以追趕發達國家、英美為目標,不把自己看作是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現在中國開始反過來把黑非洲當作原材料和新興市場,中國人在非洲辦廠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對當地人的歧視,這才在非洲引起新殖民主義的懷疑。然而中共不以為意,還在鼓吹民族主義。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就發現,中國的任何政策都存在內在悖論和衝突。即使中共存在某種國際戰略,都是很難實現的。中共本身的性質都在解構這些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