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為培養孩子興趣 給水果"做手術"外科男醫生走紅

為培養孩子興趣 給水果"做手術"外科男醫生走紅

文章來源: 新京報 於 2019-01-31 08:35:4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黑龍江鶴崗一外科男醫生,為培養兒子的醫學興趣,錄製給水果做“手術”視頻走紅,人稱“水果醫生”

日前,幾段名為“給水果做手術”的視頻熱傳網絡。例如給杧果切“闌尾”,以及給蘋果做“心髒縫合”等。

視頻中,各種顏色鮮豔的水果變成了“患者”,一雙佩戴著白色塑膠手套的巧手,正嚴肅而認真地為它們做著“手術”。這名“水果醫生”因手法嫻熟、精湛,迅速走紅網絡。

昨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這名醫生名叫王野虓,2011年從牡丹江醫學院畢業,現在在黑龍江省鶴崗市人民醫院工作,是一名外科醫生。

為培養2歲的兒子對醫學產生興趣,自去年10月起,王野虓特意網購了手術器材,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靈感,進行視頻拍攝。“上傳視頻也是覺得好玩,想留下記錄,沒想到網友都很喜歡。”

王野虓說,會繼續堅持製作“水果手術”視頻,為更多的網友普及急救常識和簡單的醫學知識。

談初衷:

為培養兒子醫學興趣

新京報:拍攝視頻的初衷是什麽?

王野虓:最開始是給寶寶看的,想培養他的醫學興趣,後來發現還挺有意思,就想發在某短視頻平台上,沒想到反響還不錯,然後就慢慢地發布了數十條相關視頻。被很多人關注後,就想著能不能通過這種方式,給大家多科普一些醫學常識。還有就是,普通人可能會感覺做個手術挺神秘的,生活中常會對醫生產生不太信任感,也希望能夠通過我的視頻,讓大家看一看做手術的技巧、操作,可能就會沒那麽抵觸了。

新京報:遇到過哪些不懂醫療常識的案例?

王野虓:在我看來,一些醫療常識很簡單,但是患者不懂,最後導致嚴重後果。最近,我就遇到了一個40多歲的女性,想用喝濃茶的方法來治療風濕,但是把胃喝“漏”了,可是她自己不知道,哪怕疼,也在家挺著,挺了五六天,後來東西到了腹腔,演變成膿毒血症,很難治愈。所以我想通過這種方式,盡量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新京報:兒子對這樣的“手術”感興趣嗎?

王野虓:他現在兩歲多。小孩子對顏色鮮豔的東西和器械都挺喜歡的,特別是小男孩,很喜歡我“手術”時的工具。操作過程,一般都在他睡著後,因為手術用的刀、鑷子什麽的,還是比較危險的,也不會給他玩;等他醒來以後,就給他看視頻。

新京報:妻子也參與到了視頻製作中?

王野虓:我愛人很支持的。她會給我幫忙,不少點子就是她出的。她是英語老師,不是醫生,錄製視頻時,有幾次給我打了下手。平時也跟她溝通,她本身是有一定醫學常識儲備的,至今沒發生過受傷事件,整個過程都很安全。

新京報:拍視頻會占據你休息時間嗎?

王野虓:雖然做醫生挺忙的,平時也會上夜班,但對於患者來說,永遠是第一位的,不會因為錄製視頻而耽誤體力休息時間。其實,我主要是在家休息的空閑時,才拍拍視頻,也不會占用太多時間。

談拍攝:

水果“術後”都被吃掉

新京報:拍攝一個視頻用時多久?

王野虓:此前我沒有拍攝、剪輯視頻的經驗,前期準備、拍攝整個操作過程,再加上後期剪輯處理,需要四五個小時,後來越來越熟練,整個視頻錄製、剪輯下來,三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

新京報:拍攝前需做哪些準備?拍多少條了?

王野虓:也沒什麽準備,拍攝所用的道具都是網上買的,如專業手術刀鉗、縫線等醫學工具。就是要想想怎麽拍這個視頻,需要靈感,當然還有能看對眼的水果。現在發布出來的有30多條,還有一些不太好的,就沒有上傳。

新京報:第一次給水果“手術”是什麽時候?

王野虓:是去年10月,給一顆葡萄做取出葡萄籽並縫合表皮的“手術”,瀏覽量有200多萬。這個手術相對簡單,剛開始沒想過要做太難的。後來給水果所做的“手術”,難度越來越大了。

新京報:都給哪些水果做過“手術”?

王野虓:非常多,給杧果切“闌尾”,以及給蘋果做“心髒縫合”,替橙“取出左腎囊腫”,替紅毛丹“取出膽管蛔蟲”等。

新京報:挑選水果有何要求?做完後水果如何處理?

王野虓:每次和老婆去買菜,都會有意尋找哪個水果形似人體器官,而且特別選擇顏色鮮豔的,希望能引起兒子的興趣。但選擇“患者”時,主要還是考慮長得像人體器官或能滿足“手術”效果的水果,有時也會從網友留言處獲得靈感。做完手術後的水果,它們也未能幸免於難,都被我吃了。

新京報:除水果外,還給其他物品做過“手術”嗎?

王野虓:雞蛋、鵪鶉蛋,也都是我的“患者”,我可以精細地把蛋膜完整揭開,並縫合。

新京報:走紅網絡對你生活有改變嗎?

王野虓:我是前幾天才知道,自己在網上“火”了。說實在話,也沒什麽改變,就是來找我的電話多了,比如媒體采訪,還有一些患者。現在到醫院,有些患者知道了我,就會主動找我詢問病情,還挺開心的。

談計劃:

希望“拉近醫患距離”

新京報:在醫院裏你主要做什麽?

王野虓:我現在所在的科室叫重症醫學科(ICU),主要負責集中收治全院外科各類危重病人,平時工作還挺忙碌辛苦的,每四天一個夜班,沒有周末。趕上忙的時候,一天連續做3台手術,或是工作20多個小時的情況,並不少見。

新京報:讓兒子觀看醫學視頻,是否會抑製其他天賦?

王野虓:我隻是想讓他對醫學感興趣,以後也能知道些醫學常識,雖然他現在還很小,也不懂事,我的出發點,是以培養這個興趣為主,並不是說必須讓他長大後當醫生。

新京報:傳播醫學常識效果明顯嗎?

王野虓:我的每個視頻上都會寫:此作品不代表原手術,並做些安全提示,就是告訴大家不要進行模仿,水果手術的步驟會比原手術省略很多,這樣的話,不至於對大家產生負麵的誤導。從目前大家的互動量上來看,效果還是挺明顯的,至少很多人圍觀我的“手術”,這也是一種傳播,有科普效果。

新京報:很多醫生抱怨辛苦,不讓孩子當醫生。你怎麽看?

王野虓:這兩年,好像學醫的越來越少了,因為都喊著“累啊、苦啊”。但我倒也沒覺得。因為幹什麽都很辛苦,像街上賣早點的,天天起早貪黑,說起來肯定也特別辛苦,但叫苦叫累的,總歸還是少數。在我看來,隻要真熱愛,就不會覺得那麽辛苦。不感興趣,做什麽都會很痛苦。

新京報:未來還會繼續拍下去嗎?

王野虓:接下來會繼續想辦法,把工作中遇到的合適的手術拍出來,不止限於水果。因為普通人對怎麽做外科手術,可能還是不太了解,會感覺挺神秘的。再加上現在整體大環境,很多患者對醫生群體存在認知偏見,不信任的事情時有發生,也想通過這種方式,拉近醫生與患者間的距離。希望通過我的視頻,讓大家看一看做手術的技巧、操作,可能對我們,患者也就沒那麽抵觸了。

新京報:除拍攝短視頻,考慮過直播形式嗎?

王野虓:在我的計劃之內,會采取直播的方式,普及更多醫學常識和基本的急救辦法。短視頻隻有57秒,說不了太多,太複雜的內容也放不下。之前我做過幾次直播,介紹過順產和剖腹產的區別、心肺複蘇的適應症等,都是比較簡單的口述內容。接下來打算在直播中多做科普和演示,比如教大家除顫儀的使用方法等,多一個人學會,都可能減少悲劇的發生。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H-1B簽證衝擊“不再執著美國夢” 台籍工程師:看淡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全職擔任教授!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這女星慘了!被指“邀於朦朧赴虐殺飯局”遭抵製+換角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一心阻絕外國人生美國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錯誤”
麻煩不斷!賣了85座萬達廣場後,71歲王健林被限高了
愛潑斯坦檔案:除了馬斯克 彼得蒂爾和班農都被提及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丹麥等國指控俄飛行器入侵後,俄外長稱無意攻擊北約
挺加薩"簽證遭秒撤",哥倫比亞總統怒轟:美國違反國際法
中國前農業部長收賄2.68億!遭判“死緩”下場慘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為培養孩子興趣 給水果"做手術"外科男醫生走紅

新京報 2019-01-31 08:35:41
黑龍江鶴崗一外科男醫生,為培養兒子的醫學興趣,錄製給水果做“手術”視頻走紅,人稱“水果醫生”

日前,幾段名為“給水果做手術”的視頻熱傳網絡。例如給杧果切“闌尾”,以及給蘋果做“心髒縫合”等。

視頻中,各種顏色鮮豔的水果變成了“患者”,一雙佩戴著白色塑膠手套的巧手,正嚴肅而認真地為它們做著“手術”。這名“水果醫生”因手法嫻熟、精湛,迅速走紅網絡。

昨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這名醫生名叫王野虓,2011年從牡丹江醫學院畢業,現在在黑龍江省鶴崗市人民醫院工作,是一名外科醫生。

為培養2歲的兒子對醫學產生興趣,自去年10月起,王野虓特意網購了手術器材,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靈感,進行視頻拍攝。“上傳視頻也是覺得好玩,想留下記錄,沒想到網友都很喜歡。”

王野虓說,會繼續堅持製作“水果手術”視頻,為更多的網友普及急救常識和簡單的醫學知識。

談初衷:

為培養兒子醫學興趣

新京報:拍攝視頻的初衷是什麽?

王野虓:最開始是給寶寶看的,想培養他的醫學興趣,後來發現還挺有意思,就想發在某短視頻平台上,沒想到反響還不錯,然後就慢慢地發布了數十條相關視頻。被很多人關注後,就想著能不能通過這種方式,給大家多科普一些醫學常識。還有就是,普通人可能會感覺做個手術挺神秘的,生活中常會對醫生產生不太信任感,也希望能夠通過我的視頻,讓大家看一看做手術的技巧、操作,可能就會沒那麽抵觸了。

新京報:遇到過哪些不懂醫療常識的案例?

王野虓:在我看來,一些醫療常識很簡單,但是患者不懂,最後導致嚴重後果。最近,我就遇到了一個40多歲的女性,想用喝濃茶的方法來治療風濕,但是把胃喝“漏”了,可是她自己不知道,哪怕疼,也在家挺著,挺了五六天,後來東西到了腹腔,演變成膿毒血症,很難治愈。所以我想通過這種方式,盡量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新京報:兒子對這樣的“手術”感興趣嗎?

王野虓:他現在兩歲多。小孩子對顏色鮮豔的東西和器械都挺喜歡的,特別是小男孩,很喜歡我“手術”時的工具。操作過程,一般都在他睡著後,因為手術用的刀、鑷子什麽的,還是比較危險的,也不會給他玩;等他醒來以後,就給他看視頻。

新京報:妻子也參與到了視頻製作中?

王野虓:我愛人很支持的。她會給我幫忙,不少點子就是她出的。她是英語老師,不是醫生,錄製視頻時,有幾次給我打了下手。平時也跟她溝通,她本身是有一定醫學常識儲備的,至今沒發生過受傷事件,整個過程都很安全。

新京報:拍視頻會占據你休息時間嗎?

王野虓:雖然做醫生挺忙的,平時也會上夜班,但對於患者來說,永遠是第一位的,不會因為錄製視頻而耽誤體力休息時間。其實,我主要是在家休息的空閑時,才拍拍視頻,也不會占用太多時間。

談拍攝:

水果“術後”都被吃掉

新京報:拍攝一個視頻用時多久?

王野虓:此前我沒有拍攝、剪輯視頻的經驗,前期準備、拍攝整個操作過程,再加上後期剪輯處理,需要四五個小時,後來越來越熟練,整個視頻錄製、剪輯下來,三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

新京報:拍攝前需做哪些準備?拍多少條了?

王野虓:也沒什麽準備,拍攝所用的道具都是網上買的,如專業手術刀鉗、縫線等醫學工具。就是要想想怎麽拍這個視頻,需要靈感,當然還有能看對眼的水果。現在發布出來的有30多條,還有一些不太好的,就沒有上傳。

新京報:第一次給水果“手術”是什麽時候?

王野虓:是去年10月,給一顆葡萄做取出葡萄籽並縫合表皮的“手術”,瀏覽量有200多萬。這個手術相對簡單,剛開始沒想過要做太難的。後來給水果所做的“手術”,難度越來越大了。

新京報:都給哪些水果做過“手術”?

王野虓:非常多,給杧果切“闌尾”,以及給蘋果做“心髒縫合”,替橙“取出左腎囊腫”,替紅毛丹“取出膽管蛔蟲”等。

新京報:挑選水果有何要求?做完後水果如何處理?

王野虓:每次和老婆去買菜,都會有意尋找哪個水果形似人體器官,而且特別選擇顏色鮮豔的,希望能引起兒子的興趣。但選擇“患者”時,主要還是考慮長得像人體器官或能滿足“手術”效果的水果,有時也會從網友留言處獲得靈感。做完手術後的水果,它們也未能幸免於難,都被我吃了。

新京報:除水果外,還給其他物品做過“手術”嗎?

王野虓:雞蛋、鵪鶉蛋,也都是我的“患者”,我可以精細地把蛋膜完整揭開,並縫合。

新京報:走紅網絡對你生活有改變嗎?

王野虓:我是前幾天才知道,自己在網上“火”了。說實在話,也沒什麽改變,就是來找我的電話多了,比如媒體采訪,還有一些患者。現在到醫院,有些患者知道了我,就會主動找我詢問病情,還挺開心的。

談計劃:

希望“拉近醫患距離”

新京報:在醫院裏你主要做什麽?

王野虓:我現在所在的科室叫重症醫學科(ICU),主要負責集中收治全院外科各類危重病人,平時工作還挺忙碌辛苦的,每四天一個夜班,沒有周末。趕上忙的時候,一天連續做3台手術,或是工作20多個小時的情況,並不少見。

新京報:讓兒子觀看醫學視頻,是否會抑製其他天賦?

王野虓:我隻是想讓他對醫學感興趣,以後也能知道些醫學常識,雖然他現在還很小,也不懂事,我的出發點,是以培養這個興趣為主,並不是說必須讓他長大後當醫生。

新京報:傳播醫學常識效果明顯嗎?

王野虓:我的每個視頻上都會寫:此作品不代表原手術,並做些安全提示,就是告訴大家不要進行模仿,水果手術的步驟會比原手術省略很多,這樣的話,不至於對大家產生負麵的誤導。從目前大家的互動量上來看,效果還是挺明顯的,至少很多人圍觀我的“手術”,這也是一種傳播,有科普效果。

新京報:很多醫生抱怨辛苦,不讓孩子當醫生。你怎麽看?

王野虓:這兩年,好像學醫的越來越少了,因為都喊著“累啊、苦啊”。但我倒也沒覺得。因為幹什麽都很辛苦,像街上賣早點的,天天起早貪黑,說起來肯定也特別辛苦,但叫苦叫累的,總歸還是少數。在我看來,隻要真熱愛,就不會覺得那麽辛苦。不感興趣,做什麽都會很痛苦。

新京報:未來還會繼續拍下去嗎?

王野虓:接下來會繼續想辦法,把工作中遇到的合適的手術拍出來,不止限於水果。因為普通人對怎麽做外科手術,可能還是不太了解,會感覺挺神秘的。再加上現在整體大環境,很多患者對醫生群體存在認知偏見,不信任的事情時有發生,也想通過這種方式,拉近醫生與患者間的距離。希望通過我的視頻,讓大家看一看做手術的技巧、操作,可能對我們,患者也就沒那麽抵觸了。

新京報:除拍攝短視頻,考慮過直播形式嗎?

王野虓:在我的計劃之內,會采取直播的方式,普及更多醫學常識和基本的急救辦法。短視頻隻有57秒,說不了太多,太複雜的內容也放不下。之前我做過幾次直播,介紹過順產和剖腹產的區別、心肺複蘇的適應症等,都是比較簡單的口述內容。接下來打算在直播中多做科普和演示,比如教大家除顫儀的使用方法等,多一個人學會,都可能減少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