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台灣選舉前的中美台三角:謹慎押注 步步為營(圖)

台灣選舉前的中美台三角:謹慎押注 步步為營

文章來源: BBC中文網 於 2018-11-21 23:56:2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中期選舉”專題頁麵


2018年的地方選舉是對現任蔡英文政府各項政策的一次大檢驗,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

本月中,就在2018台灣地方選舉日趨白熱化的時候,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處長莫健 (James Moriarty) 接受台灣媒體TVBS專訪表示,“外境傳來的假新聞訊息,確實在影響選舉,十分危險。”然而,TVBS在短時間內撤下這段視頻。隔日美國在台協會於其社交媒體網頁重新刊登此專訪視頻。

在台灣地方選舉投票前接受BBC中文采訪的專家認為,美國官方就台灣選舉的發言舉措,乃是美國、台灣、中國複雜三角關係中的一種外交手段。如何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選擇自己的定位,將決定未來台灣的走向。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教授對BBC中文說,這次選舉是一年多以後台灣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可謂重要。

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則表示,在中美台三角關係中,台灣不會隻是一個“商品”或“棋子”。

過往台灣選舉曆史顯示,美國與中國就台灣每次選舉都發表過程度不同的各種言論。這也意味著,台灣的每次大型選舉,都被中美兩國外交角力的背影籠罩

APEC風向標

日前落幕的2018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中美兩國難以就經貿政策達成共識,APEC峰會自1993年開幕以來,首次無法整合各國意見並及時發表會後宣言。在這場外交交鋒中,台灣外交部於會議期間發布其代表張忠謀(Morris Chang)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會麵敘談的現場照片及訊息,這令美中台三方的複雜關係再次浮上台麵。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政府與台灣的多項互動都被評論為台美關係升溫的舉動。今年以來,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蔡英文及前任總統馬英九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辦事處落成典禮,台灣向美國提供擬采購F35隱形戰鬥機的軍購清單……台美雙方的多項新互動,皆讓外界評論特朗普政府對台灣的友好程度似乎前所未見。

特朗普推出的政策中,包含最受各界矚目的《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政府高層官員互訪。這引來中國政府嚴厲抨擊,認為美國幹預中國內政,挑起爭端。

之後,美國海軍擁有的科研船艦“托馬斯號”(Thomas G. Thompson)於十月停靠台灣高雄港,又讓美中台三方關係再起波瀾。台灣政府雖然申明此艦到來純為學術研究,但其隸屬美國海軍的“半軍艦”身份仍然引發口角。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時,中國官方代表曾作出強烈表態稱“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

台灣:“商品”或“棋子”

台北市長柯文哲稱,中美角力已經製度化,台灣不過是其中的商品,隻能期盼自己努力增加自己的價值。

在美中外交貿易對抗中,台灣政府的角色也引來眾多評論。其中,一觀點直指,特朗普對台灣連續釋放的友善政策,並非真正關注台灣的地位,意在中美貿易戰爭,讓中國分心,於氣勢上取勝。台灣隻不過是美中貿易戰中,美國外交現實主義上的棋子。

台灣政治明星,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稱,中美角力已經製度化,台灣不過是其中的商品,隻能期盼自己努力增加自己的價值。

但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對BBC 中文網表示,台灣不會隻是一個“商品”或“棋子”。司徒文對記者表示:“台灣的GDP排名、經濟自由度、高等教育質量或科技發展都顯示出台灣是在國際舞台活躍的角色。”另外,就柯文哲對國際關係的判斷,他敘明他個人不認同柯的意見,但強調隻有台灣民眾才有資格評價柯文哲市長的施政。

目前於台灣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司徒文表示,美國對華政策已迅速製度化。《台灣旅行法》的通過是“間接的表示台灣的主權地位”,他也向BBC說明,他個人樂見台灣與美國加深來往。不過,他又觀察到“蔡英文對中美兩國,十分謹慎,盡量不冒犯中國”。

“但現在中國政府對台灣政府的每一個舉措,都不滿意。”他說。

維持現狀還是冒險下注

雖然地方選舉中大多關注本土議題,但這次選舉被普遍認為是現任總統蔡英文2020年競選連任的關鍵熱身。

目前看來,台灣政府在中美外交角力的喧囂當中,沒有太多大動作取悅或激怒兩方。蔡英文似乎對於兩政權拋出的一連串“惠台”措施,沒有太大明確反應,而是以維穩為首要目標。

香港嶺南大學政治教授張泊匯(Zhang Baohui)接受BBC中文網訪問說,台灣政府在中美角力中謹慎維持現狀,是現下最簡單卻也最好的作法。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由一個人決定關鍵政策,因此中美貿易戰也“可能一夕休兵” 。

張泊匯指出,中美貿易外交戰,也有許多簽訂新合約緩和衝突的空間,關鍵在於“要讓特朗普認為他自己幫美國人民贏得勝利,是個英雄,兩方迅速達到和解是有可能性的。”他認為,台灣政府不會甘冒得罪中國換來經貿製裁的風險,貿然把政治資本全數押注美國。

此外,張泊匯指出,由美國鷹派主導的對華強硬政策,要等到特朗普成功連任後才能探測到製度化的可能性。張泊匯表示,特朗普最有可能的挑戰者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一貫主張與中國穩定交往。若他當選總統,中美經貿大戰極有可能放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朗普簽署公告將H-1B簽證費用升至10萬美元
這部外國電影終於被罵到撤檔了,活該
阿裏神秘芯片對標英偉達?業內人士回應
上海學生餐救了西貝,孩子的成為權力和資本的盛宴
特朗普出創收新招金卡簽證,低檔100萬美元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住院醫師年薪漲到7.5萬美元,為何還不滿意?
美工作簽證要收10萬美元?出境者搶返美 機票飆漲
中國抗戰電影“731”票房破紀錄 恐加劇中日緊張
美大豆協會主席拖拉機上喊話: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旅行箱失而複得 “無語哥”:還好在中國 我太幸運了
10國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名單揭曉 包括英法加澳
全智賢代言廣告被撤 主演《暴風圈》在中國遭抵製
特朗普稱普京“讓我失望” 克宮回應:他有些情緒化
試管嬰兒出生不久確診腎病綜合征:醫院被判擔責10%
500強中企竟是空殼 上海均和千億騙貸 老板卷款潛逃
藝術家在喜馬拉雅山脈放煙花?引發巨大環保爭議
特朗普扔出H-1B“炸彈”:企業急發禁令 攔員工出境
字節跳動就TikTok在美運營發公告 央視發聲呼應
三萬中國人湧入非洲:種菜、做電商,賣期房
“反對戰爭”!以媒:近9000名以色列人簽署請願書
澤連斯基描述前線繳獲作戰地圖 俄軍指揮層被騙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台灣選舉前的中美台三角:謹慎押注 步步為營

BBC中文網 2018-11-21 23:56:25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中期選舉”專題頁麵


2018年的地方選舉是對現任蔡英文政府各項政策的一次大檢驗,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

本月中,就在2018台灣地方選舉日趨白熱化的時候,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處長莫健 (James Moriarty) 接受台灣媒體TVBS專訪表示,“外境傳來的假新聞訊息,確實在影響選舉,十分危險。”然而,TVBS在短時間內撤下這段視頻。隔日美國在台協會於其社交媒體網頁重新刊登此專訪視頻。

在台灣地方選舉投票前接受BBC中文采訪的專家認為,美國官方就台灣選舉的發言舉措,乃是美國、台灣、中國複雜三角關係中的一種外交手段。如何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選擇自己的定位,將決定未來台灣的走向。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教授對BBC中文說,這次選舉是一年多以後台灣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可謂重要。

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則表示,在中美台三角關係中,台灣不會隻是一個“商品”或“棋子”。

過往台灣選舉曆史顯示,美國與中國就台灣每次選舉都發表過程度不同的各種言論。這也意味著,台灣的每次大型選舉,都被中美兩國外交角力的背影籠罩

APEC風向標

日前落幕的2018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中美兩國難以就經貿政策達成共識,APEC峰會自1993年開幕以來,首次無法整合各國意見並及時發表會後宣言。在這場外交交鋒中,台灣外交部於會議期間發布其代表張忠謀(Morris Chang)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會麵敘談的現場照片及訊息,這令美中台三方的複雜關係再次浮上台麵。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政府與台灣的多項互動都被評論為台美關係升溫的舉動。今年以來,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蔡英文及前任總統馬英九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辦事處落成典禮,台灣向美國提供擬采購F35隱形戰鬥機的軍購清單……台美雙方的多項新互動,皆讓外界評論特朗普政府對台灣的友好程度似乎前所未見。

特朗普推出的政策中,包含最受各界矚目的《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政府高層官員互訪。這引來中國政府嚴厲抨擊,認為美國幹預中國內政,挑起爭端。

之後,美國海軍擁有的科研船艦“托馬斯號”(Thomas G. Thompson)於十月停靠台灣高雄港,又讓美中台三方關係再起波瀾。台灣政府雖然申明此艦到來純為學術研究,但其隸屬美國海軍的“半軍艦”身份仍然引發口角。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時,中國官方代表曾作出強烈表態稱“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

台灣:“商品”或“棋子”

台北市長柯文哲稱,中美角力已經製度化,台灣不過是其中的商品,隻能期盼自己努力增加自己的價值。

在美中外交貿易對抗中,台灣政府的角色也引來眾多評論。其中,一觀點直指,特朗普對台灣連續釋放的友善政策,並非真正關注台灣的地位,意在中美貿易戰爭,讓中國分心,於氣勢上取勝。台灣隻不過是美中貿易戰中,美國外交現實主義上的棋子。

台灣政治明星,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稱,中美角力已經製度化,台灣不過是其中的商品,隻能期盼自己努力增加自己的價值。

但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對BBC 中文網表示,台灣不會隻是一個“商品”或“棋子”。司徒文對記者表示:“台灣的GDP排名、經濟自由度、高等教育質量或科技發展都顯示出台灣是在國際舞台活躍的角色。”另外,就柯文哲對國際關係的判斷,他敘明他個人不認同柯的意見,但強調隻有台灣民眾才有資格評價柯文哲市長的施政。

目前於台灣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司徒文表示,美國對華政策已迅速製度化。《台灣旅行法》的通過是“間接的表示台灣的主權地位”,他也向BBC說明,他個人樂見台灣與美國加深來往。不過,他又觀察到“蔡英文對中美兩國,十分謹慎,盡量不冒犯中國”。

“但現在中國政府對台灣政府的每一個舉措,都不滿意。”他說。

維持現狀還是冒險下注

雖然地方選舉中大多關注本土議題,但這次選舉被普遍認為是現任總統蔡英文2020年競選連任的關鍵熱身。

目前看來,台灣政府在中美外交角力的喧囂當中,沒有太多大動作取悅或激怒兩方。蔡英文似乎對於兩政權拋出的一連串“惠台”措施,沒有太大明確反應,而是以維穩為首要目標。

香港嶺南大學政治教授張泊匯(Zhang Baohui)接受BBC中文網訪問說,台灣政府在中美角力中謹慎維持現狀,是現下最簡單卻也最好的作法。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由一個人決定關鍵政策,因此中美貿易戰也“可能一夕休兵” 。

張泊匯指出,中美貿易外交戰,也有許多簽訂新合約緩和衝突的空間,關鍵在於“要讓特朗普認為他自己幫美國人民贏得勝利,是個英雄,兩方迅速達到和解是有可能性的。”他認為,台灣政府不會甘冒得罪中國換來經貿製裁的風險,貿然把政治資本全數押注美國。

此外,張泊匯指出,由美國鷹派主導的對華強硬政策,要等到特朗普成功連任後才能探測到製度化的可能性。張泊匯表示,特朗普最有可能的挑戰者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一貫主張與中國穩定交往。若他當選總統,中美經貿大戰極有可能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