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最高法院保守派坐穩多數 這些重大案件呼之欲出

美最高法院保守派坐穩多數 這些重大案件呼之欲出

文章來源: 澎湃新聞 於 2018-11-08 08:16: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布雷特·卡瓦諾法官的提名大戲終於落幕,美國最高法院已經迎來了2018-19年度開庭期。在過去的一年裏,最高法院判決了許多大案要案,包括此前一年因一個大法官席位空缺而積攢下來的一些重大案件,涉及到移民、墮胎、工會、同性戀、隱私權、選民權利等幾乎所有熱點法律問題。相比之下,即將到來的2018-19年度開庭期則要平靜許多,卡瓦諾就任大法官後形成的新的保守派穩定多數尚無機會完全施展拳腳。不過,本年度的最高法院還是會審理一些關於行政權力、央地關係、死刑、移民、生態保護等領域的案件。截至2018年10月底,最高法院已經同意審理44起案件,未來一段時間也會接下一些新案件,其中也很可能出現幾件影響較大的要案。

“甘博訴合眾國案”(Gamble v. United States)在平時可能隻是一樁普通案件,但在特朗普總統及其競選團隊深陷“通俄門”調查之時,本案的重要性陡然提升。特倫斯·馬特茲·甘博曾是一個重罪犯,亞拉巴馬州和聯邦法律都禁止重罪犯持有槍支。2015年11月,他在亞拉巴馬州一條公路上接受警察例行檢查時被發現持有一把手槍,隨後在亞拉巴馬州的法庭被判1年監禁。同時,他也因此罪名在聯邦法院被起訴,並被判46個月監禁。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有“雙重危險”條款,規定一人不能因同一犯罪行為而兩次受到刑法處罰。但這一條款有一個例外,被稱為“分立主權原則”(separate sovereign doctrine),這一原則使得同一犯罪行為可以在聯邦和州的法院分別被審判。甘博在兩次被判有罪後,上訴到最高法院,挑戰這一已有150年曆史的原則的合憲性。

本案對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穆勒正在進行的“通俄門”調查有獨特的影響。比如,特朗普總統的前競選經理保羅·曼納福特在今年8月被聯邦法院就8項財務罪名判決有罪。根據分立主權原則,假如特朗普決定特赦曼納福特,那麽他特赦的效力僅限於聯邦層麵的犯罪,紐約州和弗吉尼亞州仍可以就相同罪名繼續起訴曼納福特。但是,一旦分立主權原則在“甘博訴合眾國案”被推翻,特朗普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特赦權力使他的黨徒同時免受聯邦和州法院的定罪懲罰,而這對於“通俄門”及其他類似調查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可能使特朗普更加大膽地保護他的競選團隊和其他黨徒免受可能的法律製裁。

“甘迪訴合眾國案”(Gundy v. United States)除了名字很像甘博案之外,也與甘博案一樣,是一件涉及一項古老法律原則但在特朗普時代可能有特殊影響的案件。本案涉及美國政府的三權分立原則,尤其是國會與政府其他分支的分權問題。2006年,國會通過了《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Sex Offenders Registration and Notification Act),要求性侵罪犯在前往其他州時應到當地政府登記。該法案對於法案生效後被判性侵犯罪的人的登記事宜作出了詳盡的規定,但對於法案生效前被判性侵犯罪的人,卻授權司法部長對這些人是否、何時、何地登記等事宜有完全的決定權。赫爾曼·甘迪在法案生效前的2005年被判性侵。2013年,他在前往紐約州時並未在紐約州政府登記,遂被判決有罪。甘迪上訴到最高法院,主張《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對司法部長的授權違反了“禁止委代原則”(nondelegation doctrine)。

“禁止委代原則”是美國聯邦政府三權分立的一個體現。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將“所有立法權力”授予了國會,“禁止委代原則”規定國會不得將上述立法權力委代給行政機關行使。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行政分支的權力在美國曆史上呈現出越來越強的趨勢,國會將越來越多的權力委代給行政分支,授權行政機關製定各種規章。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就有廣泛的權力管理食品和藥品,包括決定禁用哪些藥物等等。《清潔空氣法》授權美國國家環保局(EPA)管理能源產業,製定“減少排放的最佳方案”,並要求發電廠等汙染源執行這些方案。像這樣的權力委代,在今天已被廣泛接受。事實上,最高法院上一次運用“禁止委代原則”判決國會的法律違憲,已是遙遠的1935年。

值得注意的是,“甘迪訴合眾國案”的判決結果既會影響美國政府的權力結構,也會決定特朗普總統的一些標誌性政策的走向。考慮到《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對司法部長的授權太廣泛、太明顯了,最高法院極有可能判決相關條款違憲。事實上,在2012年,最高法院的自由派領袖金斯伯格法官和保守派巨擘斯卡利亞法官在有關《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的另一條款的一個案件中發表了異議意見,認為“禁止委代原則”不應沉沒在故紙堆中。2017年上任的尼爾·戈瑟奇法官也持這種看法。這樣一來,最高法院判決甘迪勝訴的概率大大增加了。一方麵,這可能給特朗普的貿易戰增加困難。著名律師湯姆·戈斯坦(Tom Goldstein)就表示,一旦“禁止委代原則”在最高法院複活,那麽特朗普以國家安全名義施加關稅的權力就會受到挑戰。另一方麵,“禁止委代原則”可能會給特朗普大開環保倒車的行為增添助力。我們上麵已提到,國會授予環保局廣泛的權力去製定減排政策,“禁止委代原則”的複興可能使環保局的努力付諸東流。

最高法院今年還會審理兩起與死刑有關的案件。“麥迪遜訴亞拉巴馬州案”(Madison v. Alabama)涉及癡呆症患者的死刑問題。弗農·麥迪遜是一名現年68歲的死刑犯。1985年,他因故意殺人被亞拉巴馬州法院判處死刑。三十餘年來,他幾次中風,患上了嚴重的血管性癡呆,連自己牢房床邊的廁所都找不到,更不記得1985年自己曾經殺過人。今年,麥迪遜上訴到最高法院,認為憲法第八修正案禁止“殘酷與非常的刑罰”的條款禁止對他這種已記不得自己犯過罪的癡呆症患者執行死刑。另一案件“巴克魯訴普雷塞斯案”(Bucklew v. Precythe)也是與第八修正案有關的死刑案件。拉塞爾·巴克魯因殺人、綁架、強奸罪被判處死刑,原定於2014年5月執行注射死刑。巴克魯上訴到最高法院,稱自己患有海綿狀血管瘤,注射死刑很可能導致他當場大出血,死狀極其淒慘。他請求法院同意自己更換死刑執行方式的要求。在死刑案件中最高法院往往按意識形態戰隊,因而上述兩個案件很有可能最終成為本年度為數不多的以5-4判決的案件。

“惠好公司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案”(Weyerhaeuser Company v. 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涉及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密西西比林蛙生活在美國南部,體長不到10厘米,背部有黑斑,目前僅存不到200隻,是世界上瀕危程度最甚的一百個物種之一。這種蛙的生存條件極其苛刻,隻棲息在冬季積水、夏季曬幹的淺池中。除了密西西比州的一處池塘外,隻有路易斯安那州的一片土地仍適合密西西比林蛙棲息。這片土地上目前並沒有密西西比林蛙,但它們曆史上曾在這裏繁衍過。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試圖將此處劃為保護區,但這片土地為惠好公司以及其他兩家公司所有。這些公司打算用這片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和木材采伐等活動,劃定保護區將使這些公司在20年內損失3400萬美元。最高法院將在本案中決定《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是否授權聯邦政府將目前無瀕危物種棲息的私有土地劃為保護區。

此外,有幾件要案仍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被最高法院接手。今年2月,美國聯邦第二巡回上訴法院判決《民權法案》第七章禁止性別歧視的條款同時也保護雇員免受基於性取向的歧視。最高法院此前尚未決定過這一問題,而各個巡回上訴法院的意見是分裂的。第二和第七巡回上訴法院認為性取向歧視違法,而第十一巡回上訴法院認為不違法。2017年12月,最高法院曾拒絕審理從第十一巡回法院上訴的一起性取向歧視案件。在2018-19年度開庭期,最高法院如果接手來自第二巡回上訴法院的“高空快車訴紮爾達案”(Altitude Express Inc. v. Zarda),我們將首次看到肯尼迪法官退休後的最高法院如何處理性取向的法律問題。

另有兩起與移民有關的案件一旦被最高法院接手,很可能稱為本年度最高法院最受關注的案件。2017年9月,特朗普總統下令廢除保護未成年移民的DACA政策,引發軒然大波。此後,支持DACA的人士在多個地方的法院提起訴訟,主張特朗普廢除DACA的行為違憲。加州、紐約州和華盛頓特區的聯邦法官先後作出了不利於特朗普的判決,要求政府繼續DACA政策。2018年8月31日,德克薩斯州的聯邦法官安德魯·哈南(Andrew S. Hanen)出人意料地也判決DACA應當繼續。如果特朗普政府決意將此事上訴到最高法院,本案將成為2018-19年度為數不多的引發巨大爭議的案件之一。另外,就在10月30日上午,特朗普聲稱將簽署行政命令,規定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不再自動獲得美國公民權。按照正常人類的解讀,特朗普一旦簽署這種行政命令,勢必直接違反第十四修正案,一定會有人將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但是,我們很難預測最高法院的五名保守派大法官會想出什麽花招使本案與“布什訴戈爾案”和“公民聯盟案”媲美。

不過,就最高法院目前已經同意審理的案件來看,2018-19年度開庭期的最高法院的總基調還是相對低調的。愛惜名節的羅伯茨首席大法官一向注重維護最高法院的形象。他平時就經常努力促成大法官們互相妥協、達成一致。現在,卡瓦諾法官的聽證會使圍繞著最高法院的黨派鬥爭以及最高法院的政治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樣一來,2018-19年度的最高法院勢必試圖“降溫”,盡量避免審理與社會和文化議題有關、可能引起過分關注的大案。“我認為未來一年的最高法院將會十分努力地展現法律與政治的不同,”斯坦福大學法學教授傑弗裏·費舍爾說,“最高法院迫切地需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政治化的機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日本最美公主被批當眾沒穿內衣 日網友怒斥“辱日”
鄧文迪翻盤!布局20年 2女躺贏上位 默多克3兄妹出局
現形!加州州長候選人霸淩員工視頻曝光 民主黨切割
疑因投資失敗 越裔華女殺2女和丈夫後 在車庫上吊…
中國女星鼓吹“中國統治日本論” 日本全網炸鍋




24小時討論排行

多久能擺脫稀土卡脖子?如何做?還要小心中國這招
中國再打稀土牌 貝森特分析3種可能原因
一場突發的“愛國衝突” 愛國賊的表演算不算尋釁滋事?
小米電動車高速失控翻滾!車門難開 司機葬身火海
胡錫進“寬容度變低 人們都不願在網上發聲了”引熱議
中國宣布免除美國擁有中國造船舶港口稅,運價回跌
解密!中國成為“稀土王國”的戰略野心 直攻美國咽喉
魯比奧讚揚特朗普卻遭其當場質疑 迅速改口遭嘲諷
中國大規模抓捕錫安教會成員 近30人被捕或失聯
哈瑪斯重掌加薩 街頭行刑式處決異己
在報複與和解之間"拉鋸":特朗普對中國的矛盾心態
“曆盡滄桑無怨悔” 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荷蘭政府出手控製安世半導體 防技術流向中國母企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國能禁止任何國家參與現代經濟
法國第一夫人站上法庭,證明自己不是男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最高法院保守派坐穩多數 這些重大案件呼之欲出

澎湃新聞 2018-11-08 08:16:21

布雷特·卡瓦諾法官的提名大戲終於落幕,美國最高法院已經迎來了2018-19年度開庭期。在過去的一年裏,最高法院判決了許多大案要案,包括此前一年因一個大法官席位空缺而積攢下來的一些重大案件,涉及到移民、墮胎、工會、同性戀、隱私權、選民權利等幾乎所有熱點法律問題。相比之下,即將到來的2018-19年度開庭期則要平靜許多,卡瓦諾就任大法官後形成的新的保守派穩定多數尚無機會完全施展拳腳。不過,本年度的最高法院還是會審理一些關於行政權力、央地關係、死刑、移民、生態保護等領域的案件。截至2018年10月底,最高法院已經同意審理44起案件,未來一段時間也會接下一些新案件,其中也很可能出現幾件影響較大的要案。

“甘博訴合眾國案”(Gamble v. United States)在平時可能隻是一樁普通案件,但在特朗普總統及其競選團隊深陷“通俄門”調查之時,本案的重要性陡然提升。特倫斯·馬特茲·甘博曾是一個重罪犯,亞拉巴馬州和聯邦法律都禁止重罪犯持有槍支。2015年11月,他在亞拉巴馬州一條公路上接受警察例行檢查時被發現持有一把手槍,隨後在亞拉巴馬州的法庭被判1年監禁。同時,他也因此罪名在聯邦法院被起訴,並被判46個月監禁。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有“雙重危險”條款,規定一人不能因同一犯罪行為而兩次受到刑法處罰。但這一條款有一個例外,被稱為“分立主權原則”(separate sovereign doctrine),這一原則使得同一犯罪行為可以在聯邦和州的法院分別被審判。甘博在兩次被判有罪後,上訴到最高法院,挑戰這一已有150年曆史的原則的合憲性。

本案對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穆勒正在進行的“通俄門”調查有獨特的影響。比如,特朗普總統的前競選經理保羅·曼納福特在今年8月被聯邦法院就8項財務罪名判決有罪。根據分立主權原則,假如特朗普決定特赦曼納福特,那麽他特赦的效力僅限於聯邦層麵的犯罪,紐約州和弗吉尼亞州仍可以就相同罪名繼續起訴曼納福特。但是,一旦分立主權原則在“甘博訴合眾國案”被推翻,特朗普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特赦權力使他的黨徒同時免受聯邦和州法院的定罪懲罰,而這對於“通俄門”及其他類似調查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可能使特朗普更加大膽地保護他的競選團隊和其他黨徒免受可能的法律製裁。

“甘迪訴合眾國案”(Gundy v. United States)除了名字很像甘博案之外,也與甘博案一樣,是一件涉及一項古老法律原則但在特朗普時代可能有特殊影響的案件。本案涉及美國政府的三權分立原則,尤其是國會與政府其他分支的分權問題。2006年,國會通過了《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Sex Offenders Registration and Notification Act),要求性侵罪犯在前往其他州時應到當地政府登記。該法案對於法案生效後被判性侵犯罪的人的登記事宜作出了詳盡的規定,但對於法案生效前被判性侵犯罪的人,卻授權司法部長對這些人是否、何時、何地登記等事宜有完全的決定權。赫爾曼·甘迪在法案生效前的2005年被判性侵。2013年,他在前往紐約州時並未在紐約州政府登記,遂被判決有罪。甘迪上訴到最高法院,主張《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對司法部長的授權違反了“禁止委代原則”(nondelegation doctrine)。

“禁止委代原則”是美國聯邦政府三權分立的一個體現。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將“所有立法權力”授予了國會,“禁止委代原則”規定國會不得將上述立法權力委代給行政機關行使。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行政分支的權力在美國曆史上呈現出越來越強的趨勢,國會將越來越多的權力委代給行政分支,授權行政機關製定各種規章。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就有廣泛的權力管理食品和藥品,包括決定禁用哪些藥物等等。《清潔空氣法》授權美國國家環保局(EPA)管理能源產業,製定“減少排放的最佳方案”,並要求發電廠等汙染源執行這些方案。像這樣的權力委代,在今天已被廣泛接受。事實上,最高法院上一次運用“禁止委代原則”判決國會的法律違憲,已是遙遠的1935年。

值得注意的是,“甘迪訴合眾國案”的判決結果既會影響美國政府的權力結構,也會決定特朗普總統的一些標誌性政策的走向。考慮到《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對司法部長的授權太廣泛、太明顯了,最高法院極有可能判決相關條款違憲。事實上,在2012年,最高法院的自由派領袖金斯伯格法官和保守派巨擘斯卡利亞法官在有關《性侵罪犯登記與通告法》的另一條款的一個案件中發表了異議意見,認為“禁止委代原則”不應沉沒在故紙堆中。2017年上任的尼爾·戈瑟奇法官也持這種看法。這樣一來,最高法院判決甘迪勝訴的概率大大增加了。一方麵,這可能給特朗普的貿易戰增加困難。著名律師湯姆·戈斯坦(Tom Goldstein)就表示,一旦“禁止委代原則”在最高法院複活,那麽特朗普以國家安全名義施加關稅的權力就會受到挑戰。另一方麵,“禁止委代原則”可能會給特朗普大開環保倒車的行為增添助力。我們上麵已提到,國會授予環保局廣泛的權力去製定減排政策,“禁止委代原則”的複興可能使環保局的努力付諸東流。

最高法院今年還會審理兩起與死刑有關的案件。“麥迪遜訴亞拉巴馬州案”(Madison v. Alabama)涉及癡呆症患者的死刑問題。弗農·麥迪遜是一名現年68歲的死刑犯。1985年,他因故意殺人被亞拉巴馬州法院判處死刑。三十餘年來,他幾次中風,患上了嚴重的血管性癡呆,連自己牢房床邊的廁所都找不到,更不記得1985年自己曾經殺過人。今年,麥迪遜上訴到最高法院,認為憲法第八修正案禁止“殘酷與非常的刑罰”的條款禁止對他這種已記不得自己犯過罪的癡呆症患者執行死刑。另一案件“巴克魯訴普雷塞斯案”(Bucklew v. Precythe)也是與第八修正案有關的死刑案件。拉塞爾·巴克魯因殺人、綁架、強奸罪被判處死刑,原定於2014年5月執行注射死刑。巴克魯上訴到最高法院,稱自己患有海綿狀血管瘤,注射死刑很可能導致他當場大出血,死狀極其淒慘。他請求法院同意自己更換死刑執行方式的要求。在死刑案件中最高法院往往按意識形態戰隊,因而上述兩個案件很有可能最終成為本年度為數不多的以5-4判決的案件。

“惠好公司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案”(Weyerhaeuser Company v. 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涉及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密西西比林蛙生活在美國南部,體長不到10厘米,背部有黑斑,目前僅存不到200隻,是世界上瀕危程度最甚的一百個物種之一。這種蛙的生存條件極其苛刻,隻棲息在冬季積水、夏季曬幹的淺池中。除了密西西比州的一處池塘外,隻有路易斯安那州的一片土地仍適合密西西比林蛙棲息。這片土地上目前並沒有密西西比林蛙,但它們曆史上曾在這裏繁衍過。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試圖將此處劃為保護區,但這片土地為惠好公司以及其他兩家公司所有。這些公司打算用這片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和木材采伐等活動,劃定保護區將使這些公司在20年內損失3400萬美元。最高法院將在本案中決定《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是否授權聯邦政府將目前無瀕危物種棲息的私有土地劃為保護區。

此外,有幾件要案仍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被最高法院接手。今年2月,美國聯邦第二巡回上訴法院判決《民權法案》第七章禁止性別歧視的條款同時也保護雇員免受基於性取向的歧視。最高法院此前尚未決定過這一問題,而各個巡回上訴法院的意見是分裂的。第二和第七巡回上訴法院認為性取向歧視違法,而第十一巡回上訴法院認為不違法。2017年12月,最高法院曾拒絕審理從第十一巡回法院上訴的一起性取向歧視案件。在2018-19年度開庭期,最高法院如果接手來自第二巡回上訴法院的“高空快車訴紮爾達案”(Altitude Express Inc. v. Zarda),我們將首次看到肯尼迪法官退休後的最高法院如何處理性取向的法律問題。

另有兩起與移民有關的案件一旦被最高法院接手,很可能稱為本年度最高法院最受關注的案件。2017年9月,特朗普總統下令廢除保護未成年移民的DACA政策,引發軒然大波。此後,支持DACA的人士在多個地方的法院提起訴訟,主張特朗普廢除DACA的行為違憲。加州、紐約州和華盛頓特區的聯邦法官先後作出了不利於特朗普的判決,要求政府繼續DACA政策。2018年8月31日,德克薩斯州的聯邦法官安德魯·哈南(Andrew S. Hanen)出人意料地也判決DACA應當繼續。如果特朗普政府決意將此事上訴到最高法院,本案將成為2018-19年度為數不多的引發巨大爭議的案件之一。另外,就在10月30日上午,特朗普聲稱將簽署行政命令,規定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不再自動獲得美國公民權。按照正常人類的解讀,特朗普一旦簽署這種行政命令,勢必直接違反第十四修正案,一定會有人將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但是,我們很難預測最高法院的五名保守派大法官會想出什麽花招使本案與“布什訴戈爾案”和“公民聯盟案”媲美。

不過,就最高法院目前已經同意審理的案件來看,2018-19年度開庭期的最高法院的總基調還是相對低調的。愛惜名節的羅伯茨首席大法官一向注重維護最高法院的形象。他平時就經常努力促成大法官們互相妥協、達成一致。現在,卡瓦諾法官的聽證會使圍繞著最高法院的黨派鬥爭以及最高法院的政治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樣一來,2018-19年度的最高法院勢必試圖“降溫”,盡量避免審理與社會和文化議題有關、可能引起過分關注的大案。“我認為未來一年的最高法院將會十分努力地展現法律與政治的不同,”斯坦福大學法學教授傑弗裏·費舍爾說,“最高法院迫切地需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政治化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