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全中國最有名的吃貨,又來放毒了…(組圖/視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最近,一到周日晚上9點15,環環就饑腸轆轆,可有人懂?

沒錯,你環最近被刷屏朋友圈的《風味人間》給圈粉了!先來幾張圖,讓你們感受一下環環的“痛苦”……











能拍出如此勾人魂魄的美食片,想必一定是枚資深吃貨。果不其然,此片的總導演正是拍出了大名鼎鼎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季)的陳曉卿。



除了拍攝團隊不變,旁白和配樂也延續了“舌尖”係列的陣容,分別為李立宏和阿鯤,“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同樣的班底,時隔幾年製作的節目,又換了播出平台,還能一如既往的“好吃”嗎?


答案是肯定的。豆瓣評分9.4,隱約看到了吃貨們在流著口水評分……



陳曉卿曾說過,地球上不缺的是鋼筋水泥的都市,缺的是人間煙火。

所以這一次,他還是將鏡頭對準了那些人間極品:

豐腴肥美的手抓肉↓↓



清淡鹹鮮的大煮幹絲↓↓



膏黃濃鬱、吃法頗有些奢侈的禿黃油拌飯↓↓



抑或是在出身鄉野、爽口又果腹的涼拌碾轉,一個個大特寫鏡頭給得毫不吝嗇,讓隔著屏幕的環環仿佛都能聞見香味,饞到淌口水。



值得一提的是,《風味人間》還大量運用了顯微鏡頭,拍攝了零下20度時馬肉表層的結晶、醃漬火腿時滲入的鹽粒等,使人在看慣了尋常視角下的美食之餘,領略到一個神奇的微觀世界↓↓



馬肉馬腸凍結、結晶



鹽粒緩慢滲入火腿肉內部

同“舌尖”係列一樣,《風味人間》在獻上美食盛宴的同時,也花了大量篇幅去記錄獲取食材的過程,給人以脈脈溫情,洞察一簞食一瓢飲的不易——既有阿勒泰的冰天雪地裏,牧民沿著崎嶇山路趕羊轉場的浩蕩,也有瓦屋山的茂密竹林中,披蓑戴笠的夫婦倆如俠客般尋覓冷筍的瀟颯。



在廣度上,《風味人間》也超越了“舌尖”,視線更加開闊,不單隻聚焦於國內的珍饈,更走出國門去拍攝異域美食。

前一秒還是安徽南屏的村民們在晾曬火腿↓↓



鏡頭一轉,醃漬火腿的人便成了地球另一端的西班牙廚師↓↓





同樣是把土豆打碎再錘煉,在我國甘肅是酸辣辛香的洋芋攪團↓↓





到了法國人手裏則變成了拉絲有嚼勁的瀑布土豆泥↓↓



把東西方相似的食物放在一處,讓人看到了同一種食材的更多可能性,也賦予了節目時空轉換的奇妙感。盡管有人認為國度間的銜接還不夠自然,但大多數觀眾對這種突破還是比較認可的:

“這才是真舌尖上的中國3,哦不,現在是舌尖上的世界……”

——豆瓣網友“李晴小哥”

對於這種改變,陳曉卿的心裏也有些打鼓,他曾在微博上坦言:“‘進’的尺度很難把握,擔心觀眾不認可。”

雖然拍出了讓人百看不厭的“舌尖”係列,比起“美食家”的稱號,陳曉卿更喜歡“吃貨”這個標簽。



1965年出生於安徽宿州的陳曉卿,沒經曆過慘烈的饑荒年代,但靠父母教書的薪水來養活兄妹三個,也委實不富裕,勉強溫飽度日罷了。“從有記憶起,我就對食物有著格外的熱情,嘴饞得很,永遠用一個巨大而空洞的胃麵對這個世界。”

到了80年代,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攝影專業讀書的時候,對美食有著巨大熱忱的他,便開始了自己的“吃貨”生涯。

他熱衷於倒上幾趟公交車,為了吃一碗府右街的延吉冷麵,並且因口腹之欲得到了滿足而欣喜不已——“最過癮的,是隆冬,最好是下雪的晚上。吃完冷麵回學校,一陣小風吹過,不由打個哆嗦:那種顫抖不僅來自寒冷,也來自於口腔被辣椒灼痛催生的迷幻。坐109路,我會high到東大橋,趕上112,我能high到十裏堡。”

這碗冷麵一吃就是30多年,成了他的一種自我慰藉。



延吉冷麵(資料圖)

研究生畢業後,他進入央視,做了紀錄片導演,在走遍中國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美食疆域。

在廣西桂林拍攝《龍脊》的時候,他和同事們駐紮在村子裏,有錢也沒地方花,一位饞極了的攝影師從老鄉那兒買了條大黃蛇,蛇肉煲湯不怎麽好吃,倒是涼拌後的蛇皮味道很好。第二天早上,陳曉卿推開門,嚇了一大跳——門口站滿了瑤族老鄉,一人手裏拿著一條蛇,要賣給他們。當地人覺得髒,不吃蛇。

拍絲綢之路的時候,從西走到東,他每到一處便尋找一種當地的燒餅,沿途總結著這種中亞傳來的麵點的變種:“一路走下來,別人記得的可能是寺廟、驛站、古道,我的空間標注則是鍋灶大的新疆烤饢、臉麵大的武威鍋盔、巴掌大的周村燒餅、拳頭大的蘇州蟹殼黃……”

起初,陳曉卿並不敢光明正大地宣稱自己“愛吃”,因為從小他被灌輸的觀念是,好吃是和懶作聯係在一起的,勤勞樸素才是美德。直到1997年他結識了沈昌文先生,告訴他“好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那之後,陳曉卿便不再偷偷摸摸地鑽營美食了,大大方方地和朋友交流起關於吃的事情。還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他的老款諾基亞裏存了五千多家餐館的名字、地址、訂餐電話、推薦菜品等。江湖上也流傳著他的大名——誰要是在北京發愁該吃點什麽,就給陳曉卿打個電話,報上坐標和口味喜好,就能收到一條內容詳盡的“美食攻略”。

後來陳曉卿有次在黃河上拍片子,不小心把手機掉水裏了,連同那幾千條美食信息命喪黃河,沒有備份,心痛不已。

他也通過美食收獲了一群“酒肉朋友”,名單包括但不限於張立憲、王小山、羅永浩、張銘等等。那時候彼此都還沒忙到腳不沾地,到了飯點兒,陳曉卿有時會收到條內容隻有一個“?”的短信,他回一個“!”過去,對方便把地址發過來。又是一場大快朵頤酣暢淋漓的飯局。



美食不僅是陳曉卿的興趣,更是他用來關照人、理解世界的媒介。譬如王小峰,喜歡吃有“格調”的餐館,對事物本身倒不很在意,陳曉卿給他的標簽是“文藝範兒”;老六則 “便利型”的朋友,一告訴他飯館的地址,便欣然前往,除非價錢太貴。

又比如陳曉卿大晚上吃小炒豬肝,吃美了,想起朋友陳曉楠也愛這道菜,便拍了照發給她。不出意料地得到對方羨慕又憤恨的回複,他在味蕾得到滿足的同時,心裏也自鳴得意起來。



就連去年10月23日他發朋友圈宣布辭職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美食。配圖是他在央視的工卡,文字則是:“卡片的人即日起從央視離職,有給他寄好吃的,別再寄到光華路了。謝謝。”

如今,陳曉卿的新身份是騰訊視頻的副總編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的負責人,和《風味人間》總導演。

許多人羨慕陳曉卿,能把愛好和事業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還收獲了一片讚譽。可在他本人看來,美食不過是自己最熱衷的事情而已——畢竟隻有說起“吃”的時候,這張黝黑的臉上才會煥發出光彩來。



作者:盧楚涵 謝瑩  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