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刷爆了 中國小城命案為何引發網絡狂歡?(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香港黑幫題材係列電影《古惑仔》中有一句台詞:刀都拿不好,還怎麽混?中國大陸近日發生的一則命案,似乎在現實中為這句台詞做了注腳。涉案人員中的死者因為紋身、佩戴金鏈子、光頭以及蠻橫霸道的行徑,也加速了事件本身的傳播速度。

北京時間2018年8月27日晚上,中國大陸小城昆山。在昆山的順帆路震川路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寶馬車追尾電動車,隨後寶馬車後座的一堆男女先行下車與電動車車主發生口角,隨後車主下車,在對電動車車主拳腳並用一頓暴揍之後,寶馬車主返回車中拿了一把刀,再次刺向電動車主。然而,根據網絡上的說法以及從視頻來看,寶馬車主的刀不小心飛出,電動車主此時撿起這把刀搶占了主動權,局麵反轉,用這把刀揮向寶馬司機。司機奪慌而逃,但最終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當晚生命停止。

事件發生後,有分析認為,電動車主存在“防衛過當”行為,致使寶馬司機身亡;而另一部分則認為,寶馬司機是咎由自取。同時,他大麵積的紋身、帶著金鏈子、光頭等屬性,已經令自己的身份有了幾分黑社會的屬性,加之在本次事件中,電動車車主在行駛中並無不妥,是寶馬率先進行挑釁:壓實線,違法進入非機動車道;非法藏匿攜帶管製刀具;率先動手,且砍傷汽車人,主觀上存在著故意傷害的行為。

 



在昆山的這次命案中死亡的寶馬男被傳曾經獲見義勇為證書(圖源:@葛加永V)

此外,龍哥(寶馬司機,現在網絡多用龍哥來稱呼)被砍死之前十八年的經曆也展現了他累累犯罪前科。2001年7月因犯盜竊罪被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2006年6月7日因打架被蘇州昆山市公安局行政拘留五日;2007年3月因犯敲詐勒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等;2013年8月23日又曾被再次拘捕。

 


可以說,龍哥一路走來,斑斑劣跡一直如影隨形。有聲音表示,龍哥在這次命喪黃泉的事件中先是紋身、帶刀、酒駕、壓實線、違規占用非機動車道,覺得自己不占理後又持刀威脅、追砍、耍威風,完全就是邪惡的代表、罪孽的化身,他或者說這一類人的存在是社會墮落的催化劑。“妖孽自有天收”,就算電動車主不替天行道,公安機關遲早也會將他伏法。法律的存在本身就應當是為了懲惡揚善、驅邪扶正,如果電動車車主最終被判定為“防衛過當”,可能會令民眾產生好人被打壓的觀感,那這樣的法律就很難服眾。更何況在當時的情形下,電動車主如果不砍倒對方,可能會被對方開車撞死,至少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所以法律不能助長黑社會的囂張氣焰。

這樁命案隨後在中國大陸社交網絡刷屏。基於以上的描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龍哥沒有紋身、金鏈子以及光頭和刀具等元素的加持,這則事件或許並不會在網絡上掀起如此狂歡。在慣有的印象中,這種大麵積的紋身以及金鏈子某種程度上成為黑社會外在形象的代名詞,而普通公眾,對這些黑社會代表的惡勢力早已深惡痛絕,現實中經常被他們壓製並剝奪利益;這些黑社會的人員行為飛揚跋扈、卻混得風生水起……這一不公平的現象,是社會發展失衡的表現之一,尤其是在鄉鎮、或中小城市等。龍哥生命覆亡,引起的狂歡正是生活中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長期以來被壓製的反叛,以及希望能改變這種不公平格局的內心湧動,這種情緒在網絡上很容易串聯。

一個劣跡斑斑的人,數次入獄又數次出獄,仍開著寶馬繼續橫行霸道,客觀上講,這不啻為是對追求公平正義以及公眾對美方生活向往的無情鞭撻,也是對現實社會的嘲諷。從北京到昆山,龍哥一路“所向披靡”,與人稱兄道弟,看起來目前頗有“勢力”。而龍哥背後,還有為數不少的這樣的群體,這從他生命停止後網絡上的一些截圖就可見一斑:微信朋友圈曬出的“龍哥一路走好”、“下輩子還是朋友”等,“江湖義氣”可見一斑……

也許,就像有網友所說的,警方如果按照朋友圈的線索進行偵查,或許能夠破獲一係列的大案要案,他們都在伺機而動。

至於公眾感興趣的紋身和金鏈子,山東濟南公安機關日前曾總結29種比較常見的外在形式,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佩戴誇張金銀飾品炫耀的人員和以凶獸紋身等彪悍、跋扈人員從事違法活動的;態度蠻橫、粗暴,隨身隨車攜帶管製刀具或棍棒。龍哥等用赤裸裸的紋身和野蠻的行為,挑戰著公眾的接受度。在生命結束之後,這些元素引起的關注度,也許是他生前都未曾想到的。

在命案發生後,也有分析從社會仇富心理進行解讀。應該說,社會仇富心理在目前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確實是存在的,但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這一事件,顯然並不合適。

至於該案件中電動車車主會承擔什麽樣的法律責任,在中國掃黑打惡的形勢下,會不會被判定為“防衛過當”,需要警方給出最終的結論。

但一樁本不該發生的命案背後,社會戾氣以及某些方麵和領域的結構性失衡,已經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