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很多人都不會在意,但它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浙醫二院腫瘤內科醫生提醒,身體某些部位的皮膚下腫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年過六旬的王大伯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病,連平常的感冒咳嗽也很少,平時還喜歡出去散步爬山,覺得自己身體倍兒棒。
半年多前,王大伯洗臉時在耳朵後麵摸到了一個小疙瘩,但按著不痛也不癢,就沒有去多加留心。過年時孩子去看他,看到了他耳後的疙瘩已經長成了一個包塊,趕緊帶他去浙醫二院腫瘤內科門診就診。
起初發現的小疙瘩,在住院治療時已經腫成大包塊
接診的腫瘤內科陳佳琦醫生做了簡單的觸診,發現王大伯耳後的小包按上去質地特別硬,並且很難推得動,似乎跟周圍的皮膚長在了一起,馬上建議他做個穿刺活檢,並且做胸腹部的CT檢查。
檢查結果讓王大伯一家都大驚失色,耳後的小疙瘩竟然是惡性程度極高的小細胞肺癌轉移擴散過去的淋巴結,而且胸腹部CT檢查結果提示王大伯的腫瘤已經出現了胸腹部多個器官的轉移。
王大伯剛剛退休不久,原本希望能在退休後更多地享受休閑愉快的生活,但從目前的小細胞肺癌轉移情況來看,疾病已經失去了治愈的機會,隻能通過化療來有限地延長生命。
陳佳琦醫生提醒說,不痛不癢的皮膚下腫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一些特殊體表部位出現的皮膚下腫塊,很有可能是腫大的淋巴結。”
人體有多個體表的淋巴結區域,主要集中在頸部、鎖骨上、腋下及大腿內側等位置,如果這些淺表區域的淋巴結出現了腫大,就會表現為出現疙瘩、包塊的症狀。
很多原因都會引起淋巴結腫大,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炎症感染和腫瘤。由於炎症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都會表現為疼痛、紅腫等症狀,所以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反而是腫瘤引起的淋巴結腫大更多不痛不癢,容易被人忽略。
許多腫瘤的初發症狀,都是體表的腫大淋巴結。比如目前國內高發的鼻咽癌、胃癌、食管癌、肺癌等,最容易轉移到頸部、鎖骨上區域的淋巴結,引起局部的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表現出來,就是脖子上或者鎖骨旁邊長了不痛不癢的包。而女性高發的乳腺癌,往往合並腋窩淋巴結的腫大,在腋窩下出現包塊。
“平時注意自檢,可以篩查出許多初步的體表淋巴結腫大,盡早的明確原因,盡早治療。”除了定期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體檢,陳醫生也建議大家可以在家中自己給自己做檢查,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頸部、鎖骨上和腋下的淋巴結分布並不難找,通過簡單的圖譜(上圖),就很容易搞清楚它們的位置,平時注意自己用手感觸下,如果發現有問題,就需要及時就醫,讓醫生來明確它們的性質。
自檢注意事項
陳醫生指出,在自檢時要注意用雙手指尖部位的皮膚去感觸,因為指尖部位的感覺最靈敏,更容易發現問題。並且不是所有無痛性腫大淋巴結都有問題,如果摸上去軟軟的,跟表麵皮膚的邊界很明顯,按上去很容易從指尖滑過,這樣的淋巴結基本都沒有太大問題。而摸上去特別硬,有點像摸到石頭的感覺,想推也推不動的,這樣的包塊就需要特別重視,建議盡快就醫診治。
“除了這些淋巴結引流區域,其他部位的無痛性腫塊也需要注意”,除了腫大的淋巴結,在其他區域出現的皮膚腫物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大部分其他部位的皮膚腫物都是脂肪瘤、纖維瘤等良性的腫物,但也有部分惡性腫瘤轉移到皮下引起皮膚腫物的病例,浙醫二院腫瘤內科就收治過多個黑色素瘤、喉癌、肺癌甚至大腸癌等出現皮膚腫物的病例。因此,隻要出現皮膚腫物,如果有懷疑的,還是建議盡早谘詢專業的醫務人員。
關乎健康,大家都重視起來!
小疙瘩都要自查摸一摸
有問題,找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