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鞭炮黑作坊童工之死:13個孩子被燒成黑色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導讀: 鞭炮黑作坊爆炸,13個孩子在事故中燒成黑色,兩個孩子失去了生命。這些孩子多是留守兒童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4151/2415126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賀州鞭炮黑作坊爆炸13孩子死傷,事發地留守兒童課餘時間做鞭炮賺錢,老師認為孩子缺少關愛。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4151/2415126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11月12日的鞭炮爆炸,讓房屋破開了大洞。爆炸造成13個孩子死傷。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4151/2415126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18日,事故過後的楊會村,孩子們在村裏玩耍。老師介紹,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難管教。

■ 核心提示

12日,發生在廣西賀州市一個農村的爆炸聲,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在一個鞭炮黑作坊,13個孩子在爆炸事故中燒成黑色,兩個孩子失去了生命。這些孩子多是留守兒童。

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去作坊給鞭炮插芯,賺零花錢。他們常結伴而去,而大人們有的並不知情,直到事故發生。

父母們“為了生活”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處於祖輩“管不了”、老師“難管教”的狀態。當一個孩子思念父母伏桌哭泣,對於這些缺少關愛的孩子,老師也一籌莫展。

楊欣欣在家裏的痕跡全部消失了。

在她被鞭炮爆炸奪去生命之後。

這是楊會村的風俗。當一個孩子離開,陪她離開的是她的全部。

衣服、書本,扔了、燒了,牆上留下了獎狀被扯下後的白印。

母親馮瓊,背著人坐著,垂著頭一聲不吭。房子裏空蕩蕩的。

12日的爆炸事故,讓她失去了9歲的楊欣欣外,11歲的大女兒楊嘉敏,還生死未卜。

爆炸就發生在同村的楊萬文家。從事後的信息看,是雙洋村村民謝慶歲組織了人,在楊萬文家裏偷偷加工鞭炮。一些小學生在課餘時間,會去給鞭炮插芯,賺點零花錢。

到14日,謝慶歲和楊萬文都被抓了。而爆炸原因還沒有查明。

14個受害人,1個老人外,13個孩子多是留守兒童。1個孩子當場就死了,送醫院後,又有1個孩子死亡。其餘12人,燒傷麵積90%以上的4人,55%到78%的5人,燒傷麵積12%到48%的3人。

楊嘉敏是95%的燒傷,幾乎就是全身。

馮瓊是在那場爆炸之後回村的。她見了嘉敏一麵,那時嘉敏睡著了。安靜的呼吸讓馮瓊覺得,一切都應該可以重新開始。

鞭炮黑作坊爆炸,13個孩子在事故中燒成黑色,兩個孩子失去了生命。這些孩子多是留守兒童

意外

爆炸後,孩子們一個個像黑炭一樣蹲在房子四周,喊疼,喊冷。火燒得誰都看不出是誰家的孩子

11月12日,廣西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公會鎮楊會村,陰天,有雨。

不到8點,整個村子的寧靜,被“砰”一聲巨響炸開了。

村民楊成煒第一反應是,誰家死了人在放大銃。

劉桂平看到一股黑煙。她衝下樓,往冒煙的地方跑。

她在路口碰到跑出來的女孩楊翠芳和楊翠雲。楊翠芳屁股上粘著一大塊鞭炮。劉桂平幫她往下扯,皮和鞭炮一起掉了下來。

劉桂平脫下衣服,把她包起來,此後兩天,劉桂平的胸前一直有一股焦臭遲遲不散。

把這個女孩送到家。劉桂平又回到現場。孩子們一個個像黑炭一樣蹲在房子四周,喊疼,喊冷。火燒得誰都看不出是誰家的孩子。

60歲的楊成煒聽到有人叫他公公(爺爺)。他一把攬過來,“喊我公公,就是我的孫”。

楊嘉敏說,公公,妹妹還在裏麵。

楊欣欣是最後一個被抱出來的。她出來的時候,劉桂平心裏一緊,欣欣整個頭皮爆裂,向兩邊散開。誰都知道她沒救了。

後來楊翠芳給媽媽趙天流講起當時情形。她說,一下子就著火了。她挨大門近,姐姐翠雲喊,妹妹快跑。她衝過火光,跑出來了。接著房子塌了一個洞,她喊姐姐從洞裏出來。翠芳鞋子燒沒了,一直喊冷。翠雲兩隻手的皮都燒沒了,她把鞋子脫下來給妹妹穿上。

其時,他們在一家民宅裏為鞭炮插芯。坐在小椅子上,大家圍在一起插。

插完一掛兩千響的鞭炮,可掙3毛錢,用時大約20分鍾。曾經去做過一次的楊曉麗說,她趁放假去的,半天時間,掙了兩塊錢。

兩塊錢不是一個小數目。趙天流平時給孩子零花錢是兩毛、三毛。有時兩姐妹要兩毛錢,她會狠狠心不給,因為沒錢。

趙天流知道孩子有時候會去做鞭炮。那天早上,是兩個女孩打著手電來叫的女兒。結伴去做鞭炮,在要好的同學間是經常的事。六年級的楊楓,課間聽過他們之間的互相詢問,今天去不去做。

在楊會村,這個民宅做鞭炮是從5月份開始的,不定期的會有一些鞭炮運過來。

村支書楊佑記說,楊會村沒有做私炮的傳統。今年鎮裏查得嚴,常做的村子查得多,楊會村那家民宅比較隱蔽,就被人用來加工鞭炮。

附近小孩和老人會在空餘時間去掙點小錢。小孩的空餘時間是9點50之前和下午4點之後。這是他們課餘的空當。

出事那天一早,孫女就不見了

爺爺

帶著5個孫子孫女,照料著三畝田,楊成煒和老伴每天從醒來就開始忙

楊成煒的喉嚨到現在都是啞的。

抱出楊欣欣的時候,他扯著嗓子喊了一聲:二妹!楊欣欣是他的二孫女。

他有四個兒子,都在廣東打工。大兒子有三個女兒,二兒子有一男一女。

這5個孩子,最小的1歲半,都留給他和老伴。

家裏有三畝田,還有菜地,都是老兩口在料理。

9歲的欣欣和11歲的嘉敏,不再被當作孩子看。因為她們生活能自理了。“我隻能管她們中午晚上吃飽。”

一放學,她們會被分配任務。嘉敏擇菜,欣欣煮飯。掃地也按天數分開。作為姐姐,她們還承擔著看護弟弟和妹妹的責任。

唯一提醒她們的,是注意電飯鍋的安全。開的時候不要被電到。

楊成煒不知道兩個女孩出去是做什麽。“我哪裏知道這些事情。”他沒有時間知道。

他從早上醒來就開始忙。一歲半的孩子時刻都離不開人。

早上,孩子們出去,他不會問去哪裏。可能是去廁所,也可能是去洗衣服,洗衣服的井在外麵。

出事那天,一早兩個孫女就不見了。誰也沒有問。

聽到爆炸聲的時候,楊成煒還有點漫不經心。後來有人說,鞭炮爆炸了。他說那又怎麽樣。對方說,你的孫女在裏麵啊。

楊成煒說,那是他第一次知道村裏有人做鞭炮,也是第一次知道孫女在做鞭炮。

楊成煒很少和兩個孫女聊天。他說農村人聊什麽呢。對於孫女的學習,他沒有什麽文化,也管不了。他隻是常和兩個孫女念叨,要勤一點讀書,讀得好,父母就送你們讀大學。

他會給孫女零花錢,兒子們會寄錢過來。錢不多,但是孩子要,他就會給。

在他眼裏,兩個孫女都很聽話。牆上貼滿了獎狀,他覺得對孩子的父母也是個交代。

他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循環,大兒子十幾歲出門打工,供弟弟們上學。接著是二兒子,三兒子,現在小兒子也出門了。

過著一樣的生活,離家,娶媳婦,留下孩子。

出事了,幾個兒子都回來了。三兒子楊經建說起現在,手不自覺地發抖。他說,他想不到未來,也想不出這個家如何承受這份災難。

楊成煒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會不時地看看兒媳馮瓊。他有時會提高聲調,一遍遍地解釋,他當時不知道孩子是去做什麽了。

媽媽

把孩子留在家,她不是不後悔。但她說,農村不都這樣嗎,我們為了生活

馮瓊的臉上常常露出奇怪的微笑。

像是想到什麽快樂的事情,卻在半路上戛然而止。

她說想女兒,一年一年,每年都想。

每周她都會打電話回來,每次打電話都問,成績怎麽樣?

楊欣欣格外讓她放心。她每次都會得小紅花,得了就打電話告訴媽媽。她還經常在電話裏給媽媽唱歌。

她問女兒想不想媽媽?女兒很懂事,說媽媽放心,我現在會掃地洗碗了。

她從外地回來,三個女兒都和她睡在一起。會問她,在外麵辛苦不辛苦。

知道她在酒店賣點心,一天賣十個小時,楊欣欣說,媽媽你好辛苦,我長大了畫畫賺錢養你們。楊欣欣畫畫很好。

馮瓊覺得對不起孩子,回來就會買東西給她們補償。今年五一回來住了十幾天,幾個孩子天天粘著她。後來她走了,嘉敏給她打電話說,媽我夢見你了。

這是孩子第一次說夢到她。馮瓊就笑,她說那你要我回來嘛。嘉敏在電話那邊想了想,她說你剛回來,再過兩個月吧。

5月份回來的時候,她曾發現過兩個小孩做鞭炮。她讓她們以後不要去。“沒錢我會給”。走的時候,她給她們留了零花錢。

她不是不後悔。但是農村不都是這樣嗎,她說,孩子大了嘛,我們為了生活嘛。

馮瓊從來沒有動過把三個孩子接出去的念頭。她在酒店,丈夫在工廠。每個人月工資1000元左右。租房子、吃飯,剩不了多少錢。

有一年暑假,她把孩子們接去住了兩個月。每天陪她們逛廣場,逛超市。她覺得孩子不喜歡外麵,因為沒有朋友。

她不知道,這是孩子最美好的記憶。

在楊嘉敏留在學校的作文本裏,有這樣一篇作文:媽媽,我愛您。

她寫了那年去廣東的記憶。她說和媽媽一起到廣場。媽媽給她推秋千“在媽媽推我的一會兒,我感受到了她對我的愛,她似乎推得不那麽用力,好像怕我摔倒,她那股深深的愛感動著我。媽媽在不停地笑著,我也在笑著”。



活得像鳥一樣,沒有地方可以立足


爸爸

楊柳豔的爸爸覺得,要孩子享受,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去打工

楊柳豔是死去的另外一個女孩。

她的爸爸從廣東回來了。見到老師,政府的人,他笑得接近謙卑。

他說,我相信政府。

他總是在笑。提到女兒,他說,斷氣了。

女兒最後一次給他打電話,提到了十月初十。在楊會村這是一個大節,女兒讓他回來,還說要他給獎勵。

“要什麽就給什麽。”他說,女兒從來沒有提過非分的要求。這也是他唯一能補償女兒的。

他從來沒有想過不去打工。他說,女兒慢慢長啊長,哪個家長不願意讓她越長大越享受呢。

要孩子享受,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去打工。

他在外麵其實賺不到錢。他說老板好厲害,欺負人,“我活得像鳥一樣,沒有地方立足”。

他擺擺手,不說了。我想得開,天災嘛。有什麽辦法。

鞭炮黑作坊爆炸,13個孩子在事故中燒成黑色,兩個孩子失去了生命。這些孩子多是留守兒童

“我們”

媽媽每次回來,楊楓都覺得陌生,待稍好一點,媽媽又走了

楊會村,2800多人,70%的青壯年出門打工。

凡是村子裏蓋起磚瓦房的,都是有人在外打工的。在村裏,每人7分水田,唯一能賺點錢的,是曬點煙葉。

不打工,沒有什麽出路。

楊會村的孩子比別人更知道這一點。楊啟檢,14歲了。父母在他6歲時出門打工,每年回來一次。這個男孩總用一種漫不經心的口氣,來顯示他的不在乎。

他不聽奶奶的話,因為“她好囉嗦”。

奶奶就會說,放學早點回,學習要緊一點。他聽不進去。

他喜歡瘋跑,在鄉間的路上,帶著一群人,像鳥群一樣掠過。

這麽冷的天,他光著腳穿了一雙紫紅色拖鞋。褲子被泥巴裹得直愣愣的。

楊楓,12歲。父母出去打工,她和弟弟跟著大伯。媽媽一年回來一次。每次回來,她都覺得陌生。過一個星期,稍微好一點了,又走了。

媽媽每次打電話回來,她都有點害怕。因為電話的主題隻有一個,問成績。而她的成績並不好。

爸爸回來得更少,兩年一次。她不喜歡和爸爸講電話。爸爸老實,沒什麽話說,常常說一句就停半天,她覺得煩。

她有時候又覺得父母可憐。到廣東,她看到他們砍柴燒火,覺得父母在外麵比在家都辛苦。她又會覺得慚愧,她說“他們這麽辛苦,就是為了我以後不辛苦”。

她又補充了一句,但我遲早也是要去打工的。

老師

一個學生念“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趴在桌子上哭了。校長陳小結說,老師能給的和父母能給的,永遠不一樣

陳小結是楊植中心小學的校長。

這次鞭炮事故裏的小孩,全都是這個學校的學生。

全校三百多學生,一半多是留守兒童。

陳小結說,留守兒童很難教,讓老師壓力很大。

小學14個老師,大部分老師都是外村的。下午4點鍾學生放學,老師差不多也要回家了。

學生的課餘時間,他們也沒有太多時間去管。老師說,孩子們很少會看課外書,除了瘋玩就是瘋跑。

陳小結說,她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個鞭炮作坊,更不知道自己的學生去做這個。

她說,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常常心思不放在學習上,比較貪玩。而父母在家的孩子,作業要完成得好一些。

那些被稱做留守兒童的孩子,他們在成長中缺乏關愛。陳小結記得,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個學生念到“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趴在桌子上哭了。還有孩子在作文裏寫道:“每次看到同學和媽媽一起上街,我就好難受”。

“老師能給的和父母能給的,永遠不一樣。”陳小結說,父母角色的缺失,是老師不能彌補的。

她在這個村子裏教了十年書了,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留守兒童也隨之增多。她不知道該怎麽辦。這次鞭炮事故後,她告訴老師們,要加強安全教育。

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做更多的什麽。

在楊會村,大部分人家都姓楊。在村子裏,常常可以看到門上貼有“清白第”三個字。據說,“清白第”就代表這家姓楊。因為祖上有個讀書人,是一個出名的不受利誘的清白的讀書人。

村支書楊佑記在講祖上的故事時,不停地歎氣。“現在,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們,還有多少會成為讀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