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實拍朝鮮農村:雖不富足 但一片欣欣向榮(組圖)

實拍朝鮮農村:雖不富足 但一片欣欣向榮

文章來源: 張一眸 於 2009-10-13 21:33:1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46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從檜倉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陵園俯瞰朝鮮農村。房屋整齊劃一,不少是長條形的,裏麵大概住著多戶人家。(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記者 劉曉丹)10月5日,赴朝鮮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緊湊的行程中,特別抽出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驅車前往距離平壤100公裏的檜倉,憑吊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來回4個多小時車程,一路皆為朝鮮農村景致。中評社記者坐在采訪車後座上,在劇烈的顛簸中,透過車窗拍下這組圖片。

  朝鮮的鄉村景色,美麗宜人。那天晴空萬裏,展眼望去,近處是一片片莊稼,有綠油油的、也有金黃色的,遠處是起伏延綿的山丘,暗綠叢中夾雜紅葉,煞是好看。

  朝鮮山多,坡地土壤瘠薄,人均耕地隻有1.1畝。據記者觀察,農村裏,從路邊到半山腰,都種滿了糧食,土地盡其所用。

  房屋紮堆。鄰近的房子,外形結構一模一樣,明顯是集體搭建的。

  在朝鮮,住房是國家包辦的,屬於計劃經濟的一種體現,平民住房幾乎沒有“個性建築”。農民所住的多為平房。白牆、灰瓦、藍窗棱──外表體麵光鮮,沒有特別破舊的;可惜玻璃窗內很暗,看不清屋內情況。

  一條條插在田間的紅色標語,不時閃現。小村莊裏,則有色彩鮮豔的巨型領袖畫像,畫在一堵麵向公路、單獨豎起的白牆上。通常旁邊還會有一座紀念碑。

  不知是因為午休、農休,還是什麽別的原因,一路上,記者沒看到幾個農民。

  偶爾瞅見幾頭黃牛在田間走動,長得頗為肥壯。

  進入平壤郊區,開始出現一些類似廠房的大型建築物。路邊的居民區,是一些三、四層高的小洋房,乾淨利落,整齊劃一。房子與街道之間,種著花草,頗有北歐風情。

  若再看看街邊的行人,又覺得這裏更像20多年前的中國農村。鄉下人臉曬得黝黑,他們身上的布衣以藍灰色為主,不及平壤市民穿得光鮮。公路上過往的車本來就不多,我們的車隊浩浩蕩蕩,更引人注目,路邊不少人放下手頭的工作,目光隨著車隊移動。

  最吸引外國人目光的,莫過於“金正日式”套裝了。無論在平壤市內還是郊區,不少人都穿著這套土黃色的拉鏈夾克。據記者了解,這種服裝的名字叫 “Jamba”,是工人階級的服裝,也是朝鮮最普通的服裝,普及程度相當於幾十年前中國的中山裝。不僅男士喜歡穿Jamba,連不少女士都有一套。外界常說金正日穿著特異,原來,他這身打扮在朝鮮是一種親民的體現。

  一如預期,在進入平壤之前,手機收不到任何訊號。雖然幾個月前朝鮮已經正式開放手機網絡服務,不過手機價格昂貴,電訊網絡也未鋪到農村。朝鮮的農民恐怕還要等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跟中國農民一樣“一邊耕田一邊打”。

  資料顯示,90年代之前,由於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互補互惠,在蘇聯的支持下,朝鮮建成了發達的集約農業。糧食產量曾一度超過1000萬噸,並成為糧食出口國。然而,在蘇聯解體、集約農業崩潰後,朝鮮糧食產量降低到250-300萬噸。1995至1997年,朝鮮連續大幅度減產,曾遭遇3 年的大饑荒,當地人告訴記者,那幾年“餓死了很多人”。

  如今,在各種農業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朝鮮農業生產正在逐步恢複。朝鮮農村給中評社記者留下這樣的印象:雖然算不上十分富足,但是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46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朝鮮農村也能見到大幅領導人畫像,山上嵌著大紅字標語。(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1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農村的房子外形光鮮,整齊劃一,明顯是集體搭建的。(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2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田間插著的紅色標語。(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2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偶爾瞅見幾頭黃牛,長得頗為肥壯。(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2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我們的車隊從檜倉到平壤,隔一段路就能看到這樣的標語“牌坊”。(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3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臨近檜倉的一段路上,每隔幾百米有一名軍人站崗,看到車子經過,一律筆挺地敬禮。(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3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在朝鮮農村,從路邊到半山腰都種滿了糧食,土地盡其所用。(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4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朝鮮農村的房屋,外表白淨光鮮。(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5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從平壤市內到平壤順安機場的路上,有不少這種漂亮的小洋樓,頗有西歐風情。樓前麵豎著標語。(中評社記者攝)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一文讀懂穀歌TPU:英偉達暴跌跟它有關
一代中國鞋王,是怎麽走到破產注銷這一步的
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中國嗎?
一針抵一套豪宅,1800萬/針天價救命藥獲批
美國白宮槍擊凶嫌是阿富汗移民!川普怒:絕不容忍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電話教導”高市早苗內容被披露 日本尬極了
香港大火疑人禍?工人竹棚架旁吸煙畫麵瘋傳
華盛頓槍擊案嫌疑人曾在阿富汗與美軍合作 在等綠卡
川普要高市"別刺激北京"?日本當局火速駁斥:不實報導
歐盟外長:應限製俄軍規模和軍費
美俄代表密談錄音泄露,誰幹的?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新高 專家:2026年或回6字頭
紐約時報:中日外交爭端讓高市早苗獲得政治優勢
普京:若烏撤離其目前控製地區 俄將停止武裝行動
竹棚架:香港標誌性符號及其背後的安全隱憂
美媒曝德秘密對俄作戰計劃 長達1200頁 涉80萬士兵
香港大埔火災,或揭露了高層小區最大的危險
錢誌敏帶走的400億比特幣,能歸還中國嗎?
大埔火警已致55死:63年來最嚴重,警拘三工程人員
香港大埔慘烈火災,為什麽警方覺得“不尋常”?
特朗普:不邀請南非參加明年G20峰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實拍朝鮮農村:雖不富足 但一片欣欣向榮

張一眸 2009-10-13 21:33:14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46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從檜倉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陵園俯瞰朝鮮農村。房屋整齊劃一,不少是長條形的,裏麵大概住著多戶人家。(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記者 劉曉丹)10月5日,赴朝鮮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緊湊的行程中,特別抽出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驅車前往距離平壤100公裏的檜倉,憑吊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來回4個多小時車程,一路皆為朝鮮農村景致。中評社記者坐在采訪車後座上,在劇烈的顛簸中,透過車窗拍下這組圖片。

  朝鮮的鄉村景色,美麗宜人。那天晴空萬裏,展眼望去,近處是一片片莊稼,有綠油油的、也有金黃色的,遠處是起伏延綿的山丘,暗綠叢中夾雜紅葉,煞是好看。

  朝鮮山多,坡地土壤瘠薄,人均耕地隻有1.1畝。據記者觀察,農村裏,從路邊到半山腰,都種滿了糧食,土地盡其所用。

  房屋紮堆。鄰近的房子,外形結構一模一樣,明顯是集體搭建的。

  在朝鮮,住房是國家包辦的,屬於計劃經濟的一種體現,平民住房幾乎沒有“個性建築”。農民所住的多為平房。白牆、灰瓦、藍窗棱──外表體麵光鮮,沒有特別破舊的;可惜玻璃窗內很暗,看不清屋內情況。

  一條條插在田間的紅色標語,不時閃現。小村莊裏,則有色彩鮮豔的巨型領袖畫像,畫在一堵麵向公路、單獨豎起的白牆上。通常旁邊還會有一座紀念碑。

  不知是因為午休、農休,還是什麽別的原因,一路上,記者沒看到幾個農民。

  偶爾瞅見幾頭黃牛在田間走動,長得頗為肥壯。

  進入平壤郊區,開始出現一些類似廠房的大型建築物。路邊的居民區,是一些三、四層高的小洋房,乾淨利落,整齊劃一。房子與街道之間,種著花草,頗有北歐風情。

  若再看看街邊的行人,又覺得這裏更像20多年前的中國農村。鄉下人臉曬得黝黑,他們身上的布衣以藍灰色為主,不及平壤市民穿得光鮮。公路上過往的車本來就不多,我們的車隊浩浩蕩蕩,更引人注目,路邊不少人放下手頭的工作,目光隨著車隊移動。

  最吸引外國人目光的,莫過於“金正日式”套裝了。無論在平壤市內還是郊區,不少人都穿著這套土黃色的拉鏈夾克。據記者了解,這種服裝的名字叫 “Jamba”,是工人階級的服裝,也是朝鮮最普通的服裝,普及程度相當於幾十年前中國的中山裝。不僅男士喜歡穿Jamba,連不少女士都有一套。外界常說金正日穿著特異,原來,他這身打扮在朝鮮是一種親民的體現。

  一如預期,在進入平壤之前,手機收不到任何訊號。雖然幾個月前朝鮮已經正式開放手機網絡服務,不過手機價格昂貴,電訊網絡也未鋪到農村。朝鮮的農民恐怕還要等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跟中國農民一樣“一邊耕田一邊打”。

  資料顯示,90年代之前,由於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互補互惠,在蘇聯的支持下,朝鮮建成了發達的集約農業。糧食產量曾一度超過1000萬噸,並成為糧食出口國。然而,在蘇聯解體、集約農業崩潰後,朝鮮糧食產量降低到250-300萬噸。1995至1997年,朝鮮連續大幅度減產,曾遭遇3 年的大饑荒,當地人告訴記者,那幾年“餓死了很多人”。

  如今,在各種農業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朝鮮農業生產正在逐步恢複。朝鮮農村給中評社記者留下這樣的印象:雖然算不上十分富足,但是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46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朝鮮農村也能見到大幅領導人畫像,山上嵌著大紅字標語。(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1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農村的房子外形光鮮,整齊劃一,明顯是集體搭建的。(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2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田間插著的紅色標語。(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2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偶爾瞅見幾頭黃牛,長得頗為肥壯。(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2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我們的車隊從檜倉到平壤,隔一段路就能看到這樣的標語“牌坊”。(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3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臨近檜倉的一段路上,每隔幾百米有一名軍人站崗,看到車子經過,一律筆挺地敬禮。(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3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在朝鮮農村,從路邊到半山腰都種滿了糧食,土地盡其所用。(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4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朝鮮農村的房屋,外表白淨光鮮。(中評社記者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13/10110255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從平壤市內到平壤順安機場的路上,有不少這種漂亮的小洋樓,頗有西歐風情。樓前麵豎著標語。(中評社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