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被遺忘記憶可能仍留在腦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09/0911/200991191829.bmp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大腦成像發現了與已經遺忘的記憶相對應的激活模式


北京時間9月11日消息,據美國《連線》雜誌10日報道,我們都曾遺忘過一些事或者一些人,對於任何希望找回這些失去的記憶的人來說,美國一群大學生的研究發現可能讓他們得到一點安慰。根據他們的研究,被遺忘的記憶可能並沒有在大腦中消失,它們不過是隱藏起來,讓你無法在有意識情況下發現它們的蹤影。

  在這項由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大腦成像發現了與這些學生認為的已經遺忘的記憶相對應的激活模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神經生物學家傑弗裏·約翰遜表示:“即使大腦仍保留著被遺忘的記憶,你可能也永遠無法訪問這些信息。”約翰遜的評論出現在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中,研究論文由他聯合執筆,刊登在9日出版的《神經元》上。

  回想起一段記憶觸發了記憶形成時被編碼的神經模式,這種觸發是認知學的一項準則。目前仍知之甚少的是,在不完全回憶的情況下,這些模式將變成什麽。讀者一定經曆過這樣的事情,你可能回想起曾在一家餐館吃過早餐,但卻無法回想起當時吃的是什麽;你可能回想起一次特殊的談話,但卻無法回想起自己曾經說過什麽。目前尚不清楚的是,類似吃了什麽和說了什麽這樣的細節是否從大腦中消失,或者是否被一些更大的模式包容,又或者仍然保持完整隻不過無法訪問。

  約翰遜在提到被遺忘的細節時說:“現在還不是十分清楚這些細節到底發生了什麽。即使人們聲稱記憶中已經沒有任何細節存在,我們還是可以將其中一些細節挖掘出來。就拿被遺忘的早餐來說,我們可以根據大腦活動發現有關吃了什麽的信息,但在有意識情況下,你無法訪問這些信息。”

  研究過程中,約翰遜的研究小組分別讓11名女大學生和5名男大學生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檢測,以觀察他們大腦中血液流動的實時模式。首先,他們向每一名學生展示一張單詞表,而後要求他們以倒序的方式說出每一個單詞,考慮這個單詞如何使用並想象一名畫家將如何描繪單詞表達的事物。

  20分鍾之後,研究人員再次向參與的學生展示單詞表,並要求他們盡可能回想起每一個單詞。這種回憶觸發了最初的學習模式,整個過程在技術上被稱之為“恢複”。記憶力越強,所傳遞的信號也越強。斯坦福大學記憶研究員安東尼·瓦格納表示:“在我看來,這項研究最令人興奮的發現就是皮層複原程度與我們記憶的主觀體驗強度有關。”瓦格納並沒有參與約翰遜等人的研究。

  值得關注的是,在“恢複”程度最低的情況下,參與者有意識回想起的內容降為零,但信號仍然存在。一種可能的情況是,這些學生在他們回想起來的事情上撒了謊。如果不是這種情況,他們的記憶可能繼續存在。

  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記憶能夠在腦中保留多長時間,是幾周、幾個月還是幾年?約翰遜說:“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隻能進行推測。”據悉,他計劃在未來幾天或幾周內對記憶力降低進行大腦成像研究。約翰遜說:“雖然所發現的‘恢複’程度很小,但能夠發現有關‘恢複’的證據,我們仍感到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