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代課教師堅守鄉村27年 每日工資不到2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興文縣的仙峰山上有一所全縣條件最差的村小———高山好村村小。嚴重缺水、設施簡陋……學生步行上學大都需要兩小時,學校長期留不住老師,在編教師哭著甩手下山另謀職業,隻有一位代課教師堅持在這代課長達27年,平凡而感人,他的名字叫王正龍。

據了解,王正龍老師每年隻領10個月工資,而且月工資從1982年的30元,到2007年也僅有460元。

這是一句很普通但時常嘮叨的“教育信仰”:“鄉親們信任我教他們的子孫後代,我跟他們承諾過永遠不會離開村小,永遠讓孩子們在村裏有書讀,有老師教!”這句承諾已經“拴”了王正龍大半生。8日、9日,記者趕赴高山好村村小采訪。

為了村裏的孩子不失學

仙峰苗族鄉,興文縣海拔最高的鄉,長期以來有三個“不通”:不通路、不通電、不通電話。

王正龍在家人的勸說下讀完了初中,三年後,脫下軍裝回到故鄉,讓他不安的是,母校高山好村村小的3名教師集體下山另謀出路,33名一年級的新生無人授課。

當代課教師每天不足一元錢的待遇讓村裏其他幾位初中生一聽就拒絕了,而王正龍當時幫人訂做衣服每月收入有百十元。村幹部來求助:“為了村裏的孩子們不失學,你去頂頂!”

終於,王正龍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下和村民的歡呼聲中開始了漫漫代課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9/10/200909100351028fcc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王正龍經常護送學生上學放學

自費進修 科科優秀

“把孩子們教好”的念頭讓王正龍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沒有好功夫,難帶好徒弟”。

小學時沒學過拚音的他要教孩子們學習拚音,難度可想而知。聽說收音機裏正在播《少兒學拚音》節目,王正龍疾行數小時的山路,花32元購買了一個收音機,別在腰間一邊幹農活一邊跟著大聲朗讀。兩個月後,王正龍的一口普通話讓城裏的教育局考官折服。40多歲時,經兩度衝擊考核,他獲得了普通話二級甲等的證書並堅持普通話教學。

王正龍在年近40的情況下自費踏進教師進修學校的大門。為了分擔家中農活,他隻得次日淩晨3點多趕路到縣上參加學習且科科優秀。縣教育局的評比顯示,每次統一檢測時,他所教學科的學生成績都名列全鄉第一、第二。今年教師節,王正龍被評為宜賓市優秀教師,其還多次被評為縣、鄉優秀教師。

墊付學費上千元

有一段塵封的往事,王正龍很少對人提起。三歲的兒子因在家無人照看,滾落到糞坑身亡,從學校趕回家的王正龍仰天痛哭。第二天,王正龍葬好兒子後又趕回學校。推開三年級教室的門,班裏鴉雀無聲,孩子們知道王老師家出事了。一位學生站起來說道:“王老師,你休息,我們今天不調皮。”

王正龍的眼淚奪眶而出。

冬天,孩子們打著手電到學校時,大半個褲腿濕透。王正龍從自家帶來柴火,為孩子們烤火取暖。後又多方協調,為每個教室安上了取暖設備———回風爐。學校附近沒有幹淨的水源,王正龍則從一公裏外的家裏扛水到學校。

“一旦刮風下雨,王老師就要在坡陡上等我們,放學時,他都要護送我們過坡。”學生楊奎說。

不懂苗語的王正龍隻好請懂漢語的苗族學生當翻譯並教自己說苗語。一學期後,王正龍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苗語。

貧窮讓許多孩子隨時麵臨輟學的危險。每期期末,王正龍都要重點走訪可能要輟學的家庭,每學期開學前夕,王正龍又要回訪。王正龍主動為學生擔保或墊付的學費達到1000餘元,還為孩子買學習用品。

27年來,王正龍教過近1000名高山好村的孩子,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95%。

為教育放棄高薪工作

“有的村民認為我代課多年後工資很高!我很慚愧但又不好解釋。” 王正龍笑著說,自己曾經想放棄承諾,南下廣州去做月薪2000元的縫紉工。

這是王正龍27年來唯一打的退堂鼓,仙峰苗族鄉中心校校長陳於強稱,對於王老師的“正常想法”,他們左右為難。“我舍不得孩子們,但是我一個大男人靠工資吃不飽飯,我還要孝敬老人、養兒養女!”

王正龍的話“刺痛”了陳於強。“你不代課了,一時沒人接替你,我們隻好撤掉兩個年級,有條件的孩子隻能下山來讀。”陳於強沉默了一陣後說。

“下山來讀?說得輕巧。”王正龍急了,這樣肯定有70%的孩子會輟學,“我繼續教吧!山區的孩子不能沒有老師!”長歎一口氣,王正龍又爬山路返回村小。

“我也是萬般無奈使出的‘激將法’。”

陳於強告訴記者,村小太艱苦,城裏的老師不願意去,去了也待不久,折騰的是孩子。“這麽多年了,我了解老王的脾氣,也知道他的家庭處境,我們也覺得很辛酸。”

放棄高薪,王正龍隻好在教學之餘起早貪黑地喂豬、種烤煙、收玉米,用高強度的勞動來彌補經濟上的“捉襟見肘”。

讓王正龍欣慰的是,他的女兒進了大學,小兒子的成績在初中也很優秀。

考試第一 仍選擇留在村小

興文縣教育局督導室石踐感慨地說:“自己在城區當校長多年,如果讓手下的教師到高山村小教書2年以上,別的農活什麽都不幹,學校都要算他立了個大功,更別說在那裏代課20多年了。”

去年,47歲的王正龍在教師轉正考試中得了“狀元”,告別了20多年的代課教師身份,成為了一名正式編製的人民教師。按照“名次選學校”的先後順序,王正龍完全可以到縣城附近的任何一所學校任教,但王正龍的選擇讓全場一百多名選校教師和教育局、人事局的領導激動地鼓掌,他仍然選擇了高山好村小。

“王老師的奉獻與堅守讓我們一次次眼含熱淚。苗鄉的許多老師都很偉大。我們確定了政策傾斜、項目傾斜、資金傾斜、教師待遇傾斜等舉措發展山區教育和民族地區的教育,改善山村教師的各方麵待遇。”興文縣教育局局長戴洪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