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留學生澳大利亞創業 3個月淨賺900澳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e2syd.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當國內的高中生埋頭忙於高考的時候,初出國門的小留學生卻在較為寬鬆的學習環境下,嚐試各類社會實踐,並在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價值觀,走向獨立。17歲的陳嘉璟就是這樣一位敢於挑戰自我、尋找商機、勇於實踐的小留學生。

  在華人學生中發現“商機”

  陳嘉璟出生在一個上海小康之家,父親從事餐飲管理,母親則做房產財務,與眾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為了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和讓孩子接受國外靈活、務實的教育模式,今年2月份,陳嘉璟剛滿17歲,這位“90後”的嬌兒便被送到悉尼的科格萊高中(KogarahHighSchool)。

   “來悉尼之後,課業負擔不重,與國內相比,有許多自我支配的時間,便考慮做點有意義的事,自我鍛煉一下。可能受父親的影響,我比較喜歡管理方麵的工作,在國內的學校,就一直擔任體育部長、心理社長之類的職務。我打算從一些小規模創業入手。”小璟說。善於觀察的他沒多久便找到了“商機”,小璟發現,身邊許多剛到澳大利亞的中國同學,習慣用國內的QQ聊天,也依然熱衷於國內的網絡遊戲。“由於網遊需要遊戲點卡,剛來的這些同學沒地方買點卡,有需求就有市場。” 發現了“商機”的小璟立馬著手開拓業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Q幣和遊戲卡的銷售代理。

  上門推銷常遭“白眼”

  創業初期,小璟遇到了一係列的困難。沒有資金?問父母借!沒有顧客?靠嘴宣傳!小璟回憶說:“父母聽說我的創業計劃後,很支持,提供了一筆創業資金,在資金和貨源方麵,倒比較穩定了。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找到較為穩定的客戶,並加以推廣。”


  宣傳方麵,剛開始小璟完全憑一張嘴,“在學校裏一個一個地介紹,詢問有沒有需要,開始時很累。後來我設計了一些A5廣告紙,打印了40多張,在學校派發。累計了一定量的穩定客戶後,開始通過客戶尋找客戶,因為初期客戶都是朋友,所以也都比較願意,效果非常好。”

  “遭‘白眼’的事情肯定有的,尤其剛開始推廣時,有些人會投以不屑的目光,就像我們平常看到商品推銷員一樣反感。”麵對“白眼”和“反感的目光”,小璟表現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其實我做的這個生意,說白了也是推銷,所以有時候隻能硬著頭皮上。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我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正因為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備,真正遇到這種事情時,倒也沒有不舒服”。

  3個月淨賺900澳元

  在“白眼”中,小璟的項目開始贏利了。3個月下來,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900澳元,“第一個月的營業額就達到700澳元,現在每個月的利潤在300澳元左右。的確不算多,但至少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略微獨立了吧。”

  小璟表示,這個項目還會繼續做下去,“這裏的中國留學生很多,需求量很大。下個階段我會擴大業務範圍,以華人論壇為契機,今後還打算自己注冊域名,建網站,把業務擴展到整個澳大利亞。”

  在創業路上小試鋒芒後,小璟覺得收獲到的不僅僅是生活費,更重要的是那種自信和成就感,“很開心,積累了不少經驗。”小璟表示,“畢業後想繼續創業這條路,我對外貿比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