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60年風風雨雨 華僑華人3次歸國潮的萬千隱情(組圖)

60年風風雨雨 華僑華人3次歸國潮的萬千隱情

文章來源: 李小白 於 2009-08-22 02:06:0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新中國六十年風風雨雨。海外華僑華人三次歸國潮。   “這是中國國內發展曆程的折射,也是中國所麵臨的國際環境變化的反映,更與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采取正確的外交路線,建設和諧社會等政策與理念的提出與實行有著密切的關聯。”北京大學海外華僑華人研究中心委員,《華僑華人百科全書8226;人物卷》主編楊保筠如是說。

 有了新中國 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

  新中國的成立,讓近代以來一直承受國之不國痛楚的國人興奮異常,更讓身居海外的華僑揚眉吐氣,不但紛紛向國內“馳電來賀”,一時“迢迢江陽直向東”。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不少學有造詣的華僑知識分子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懷著拳拳報國之心,衝破重重阻力,回國或振興科研,或投資建廠,或興學助教……

  第一個回到新中國的彭桓武教授,是中國原子彈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當他從愛爾蘭啟程時說,“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華僑華人歸國者近十八萬人,據悉,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二十三位科技專家中,有二十一位是從海外留學歸國的。正是錢學森、陳宗基、王淦昌、錢偉長、錢三強、華羅庚等科學家奮戰在新中國的各條戰線上,緩解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高科技人才短缺的艱難局麵,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展示國力的最初基礎。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08p/PhotoN/080928/080928237fa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資料圖:在距離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五百八十天的時候,二00八“相聚上海、共謀發展”開幕式暨“華僑華人回家看世博”啟動儀式9月28日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來到上海城市規劃管參觀世博規劃。上海僑辦主任崔明華為華僑們介紹世博有關情況,宏偉的規劃令華人華僑興奮鼓舞。 中新社發 張亨偉 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08p/PhotoN/080925/080925060fa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資料圖:2008年9月25日,中國僑聯主辦的“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紀念大會”在上海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名僑領、華商共聚一堂,圍繞“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主題,共敘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偉大成果。 中新社發 史利 攝

  海外排華 在“家門”中重新過活

  五十年代末至改革開放前,海外各國曾出現大規模排華現象。大批華僑,被迫回國,或被驅趕回國。

  出現排華浪潮原因複雜。從政治上來看,由於新中國的成立,一些國家將此視為威脅,加之西方殖民時期奉行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民族之間的裂痕。經濟方麵,華僑華人比較勤奮刻苦,經濟狀況有時在有些國家比當地人好一些。文化方麵,喜歡華人群居的文化習慣也影響其融入當地社會。這使華僑華人在一些所在國成為國內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麵對華人被排斥被迫害的遭遇,中國政府挺身而出,為海外華僑華人伸張權益。同時積極斡旋接回華僑華人難民,並在全國設立華僑農場,安置歸國的華僑。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後到一九七八年,全國接待安置歸僑、難僑近百萬。

  實現“中國夢” 與世界接軌之先鋒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綜合國力得到提升,對海外華人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停滯,中國成為公認的“避風港”。中國商機,又催生出一次小型的歸國投資創業潮。

  楊保筠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采取了比較正確的外交路線,與周邊國家關係融洽,為生活在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往來於所在國和中國提供了很多便利,這也為吸引更多華人,尤其是年齡偏低,知識層次較高,資金實力雄厚的華人回國發展創造了條件。”

  此時回國的人群,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走出國門的新華僑華人。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是其中的標杆性人物。這個從中國農民家庭走出去、在澳洲拿到綠卡的學子,如果沒有回國創業,將是澳洲一個科學實驗室裏的優秀研究員,在遙遠的他鄉享受著中產階級的優裕生活。當推動中國民營企業無錫尚德在美國上市時,施正榮曾發自肺腑地說:“別人都說到美國來實現美國夢,但我今天到美國來實現我的中國夢!”。

  目前,留學生在國內創辦的企業早已超過萬家,他們的歸國創業帶來的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技術,新的資本。有人把他們稱之為中國在加入WTO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先鋒隊。

  楊保筠認為,“隻要中國的經濟繼續健康發展,讓海外華僑華人看到更多的創業希望和機會,就會有更多人回到中國來尋求發展機會,而當他們在海外遇到金融危機等各種困難時,這種現象則會更加明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參加演唱會致不倫戀曝光 美國科技公司總裁辭職
他死於762年,他的朋友圈卻傳到了2025年
穩定幣法案落地,比特幣跳水,美國銀行業坐不住了
美政府想"斷供"馬斯克旗下航天企業,但審查發現離不開
30年王室規定將鬆綁?威廉凱特考慮為兒子打破傳統

24小時討論排行

韓國申遺全麵潰敗: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藝被聯合國撤銷
中國男在矽穀賣醬香餅月賺$2萬被逮捕 疑因“無照”…
加薩援助站再開火!以色列軍隊"無差別掃射"釀32死
"再造3個三峽" 雅魯藏布江工程開工意味著什麽?
美籍華人商務部員工前往中國探親後被禁出境
幼兒園鉛中毒案調查出爐 人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官方數據的泄露,杭州"糞水"水一個月前已經爆發了
美媒爆料:特朗普厭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殘局
共和黨出招反製中共 提案逼華府與北京“斷親”
美國家情報總監:奧巴馬政府曾偽造川普通俄材料
中國國防部:中越將在廣西舉行首次陸軍聯訓
川普不愛電動車 美政策大轉彎 電車將變貴
ICE再爆爭議!男子送女兒上學 當場被砸破車窗逮捕
中國機器人3分鍾就能自行換電 24小時不間斷工作
5年人口暴漲近500萬,它憑什麽
中國記協何時最勇敢?在安全的時候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60年風風雨雨 華僑華人3次歸國潮的萬千隱情

李小白 2009-08-22 02:06:03

 新中國六十年風風雨雨。海外華僑華人三次歸國潮。   “這是中國國內發展曆程的折射,也是中國所麵臨的國際環境變化的反映,更與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采取正確的外交路線,建設和諧社會等政策與理念的提出與實行有著密切的關聯。”北京大學海外華僑華人研究中心委員,《華僑華人百科全書8226;人物卷》主編楊保筠如是說。

 有了新中國 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

  新中國的成立,讓近代以來一直承受國之不國痛楚的國人興奮異常,更讓身居海外的華僑揚眉吐氣,不但紛紛向國內“馳電來賀”,一時“迢迢江陽直向東”。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不少學有造詣的華僑知識分子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懷著拳拳報國之心,衝破重重阻力,回國或振興科研,或投資建廠,或興學助教……

  第一個回到新中國的彭桓武教授,是中國原子彈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當他從愛爾蘭啟程時說,“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華僑華人歸國者近十八萬人,據悉,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二十三位科技專家中,有二十一位是從海外留學歸國的。正是錢學森、陳宗基、王淦昌、錢偉長、錢三強、華羅庚等科學家奮戰在新中國的各條戰線上,緩解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高科技人才短缺的艱難局麵,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展示國力的最初基礎。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08p/PhotoN/080928/080928237fa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資料圖:在距離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五百八十天的時候,二00八“相聚上海、共謀發展”開幕式暨“華僑華人回家看世博”啟動儀式9月28日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來到上海城市規劃管參觀世博規劃。上海僑辦主任崔明華為華僑們介紹世博有關情況,宏偉的規劃令華人華僑興奮鼓舞。 中新社發 張亨偉 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08p/PhotoN/080925/080925060fa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資料圖:2008年9月25日,中國僑聯主辦的“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紀念大會”在上海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名僑領、華商共聚一堂,圍繞“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主題,共敘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偉大成果。 中新社發 史利 攝

  海外排華 在“家門”中重新過活

  五十年代末至改革開放前,海外各國曾出現大規模排華現象。大批華僑,被迫回國,或被驅趕回國。

  出現排華浪潮原因複雜。從政治上來看,由於新中國的成立,一些國家將此視為威脅,加之西方殖民時期奉行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民族之間的裂痕。經濟方麵,華僑華人比較勤奮刻苦,經濟狀況有時在有些國家比當地人好一些。文化方麵,喜歡華人群居的文化習慣也影響其融入當地社會。這使華僑華人在一些所在國成為國內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麵對華人被排斥被迫害的遭遇,中國政府挺身而出,為海外華僑華人伸張權益。同時積極斡旋接回華僑華人難民,並在全國設立華僑農場,安置歸國的華僑。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後到一九七八年,全國接待安置歸僑、難僑近百萬。

  實現“中國夢” 與世界接軌之先鋒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綜合國力得到提升,對海外華人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停滯,中國成為公認的“避風港”。中國商機,又催生出一次小型的歸國投資創業潮。

  楊保筠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采取了比較正確的外交路線,與周邊國家關係融洽,為生活在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往來於所在國和中國提供了很多便利,這也為吸引更多華人,尤其是年齡偏低,知識層次較高,資金實力雄厚的華人回國發展創造了條件。”

  此時回國的人群,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走出國門的新華僑華人。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是其中的標杆性人物。這個從中國農民家庭走出去、在澳洲拿到綠卡的學子,如果沒有回國創業,將是澳洲一個科學實驗室裏的優秀研究員,在遙遠的他鄉享受著中產階級的優裕生活。當推動中國民營企業無錫尚德在美國上市時,施正榮曾發自肺腑地說:“別人都說到美國來實現美國夢,但我今天到美國來實現我的中國夢!”。

  目前,留學生在國內創辦的企業早已超過萬家,他們的歸國創業帶來的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技術,新的資本。有人把他們稱之為中國在加入WTO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先鋒隊。

  楊保筠認為,“隻要中國的經濟繼續健康發展,讓海外華僑華人看到更多的創業希望和機會,就會有更多人回到中國來尋求發展機會,而當他們在海外遇到金融危機等各種困難時,這種現象則會更加明顯。”